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市河道生态治理工程简介

北京市河道生态治理工程简介

解决方案:在今后的河道治理中,应该从生态角度和 流域角度对河道进行治理,根据水源供给情况的不同, 确定不同情况下,具有可操作的河道生态建设目标及 相关可量化指标。
三、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2、缺乏充足的水源补给
北京市的水资源形势十分紧张,有限的水资源基本都 用于生活和工业,河流基本无清水补充,多是采用再 生水作为水源补给的。再生水在某些方面是不能满足 河流功能水体要求的,在没有充足水源不给的情况下, 河道生态系统很难维持。这也为河道的生态治理提出 了挑战。 解决方案:需要提高再生水水质标准或增加河道流量, 从水源角度满足河道构成需求。并在河道内实施必要 的水质净化措施,对河道水质进行净化。
京 密
北 沙 河 河
东 沙 河
北京市水系图
温 河



北京共有大小河 流200多条,分 属五大水系:永 定河、潮白河、 北运河、拒马河、 三家店 泃河,五大水系 分别受到不程度 的污染。
水 渠 河 北 旱 南 永定河引水渠 永 人民渠 清 万 小 月 河
圆明园 昆 泉 明 湖 河
仰 山 大 沟
榆 北 小 坝 河 亮 马 二 水碓湖 道 沟 通 河 河 河
转河位置图
转河
转河是北京西北部的一条河流,起点于动物园闸,上接高粱河,终点于北护城河西
端的松林闸。
二、转河生态修复工程
2002年有关部门提出转河的生态景观设计方案,设计原则: 1、尊重历史、传统与现代共存。 2 、以人为本,提供沟通与交流的平台。 3 、恢复生物多样性,回归自然。 4 、以亲水为目的,与城市相协调的景观设计。 5 、保护水质,扩大水面。 治理的基本思路:“宜弯则弯、宜宽则宽、人水相亲、和谐 自然”。


玉渊潭
北护城河
六 海


新开渠 水衙沟 南护城河
龙潭湖

丰草河
观音堂沟 通 大 柳 树 沟 萧 太 后 惠河 大 羊 排 坊 沟 水 水 河 干 河
马草河
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河 小 龙 河 凉





Ⅲ类水质 Ⅳ类水质 V类水质 超V类水质
一、北京市河道生态治理概况
2002年开始,北京市开始实施“生态治河”工程,通过采用 河道的生态线形设计、河道的生态护岸设计、河床的生态设 计、种植设计、水质净化、生态护岸、生物浮床、生物接触 氧化、恢复沉水植物等技术,先后完成了转河、清河上段、 凉水河开发区段、万泉河、马草河、菖蒲河、北土城沟、新 开渠、凉水河上段、潮白河、刺猬河、昆玉河、坝河等河道 的综合治理。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截至2012年底,北京市生态治理中小河道1158 km.基本实 现了“有水则清、无水则绿”,有效的改善了河道污染的状况, 维护了河道的健康生命,促进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循环利用。
三、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3、水污染严重
目前,虽然北京市城区污水处理率已达到94%以 上,但郊区及城乡结合部的河道污水处理仍不容乐观。 目前北京郊区仍有部分河道生活污水管道直接通到河 内,严重污染河道水体。北京东南地区的河流水质几 乎都是劣Ⅴ类,官厅水库的水已不能作为引用水源。 解决方案:提高全民的水环境保护意识,加大污水处 理厂的建设及升级改造。
北京市河道生态治理工程简介
主要内容
一、北京市河道生态治理概况 二、转河生态修复工程
三、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北京市河道生态治理概况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人类的活动一方面创造着极为丰富的 物质财富、物质文明,一方面又在极大地破坏着我们赖以生 存的环境,北京的河道曾经出现有河无水、有水必污的局面。 20世纪80年代开始,采用“河道衬砌”治理河道,在城市河 道的治理过程中,由于比较片面地强调防洪、排水,忽略了 河道的其他功能,致使河道越挖越宽、越挖越深、越修越直。 同时由于全民环境意识不强,河道管理力度不够,致使河边 杂草丛生,垃圾成堆,河水越来越臭、越来越脏,城市河道 真正成了臭水沟。
北京市昆玉河
北京北环水系长河段
北京市房山区刺猬河
北京市潮白河
二、转河生态修复工程
简介:转河是古高梁河的一部分,在北京西直门附
近,是明清时代的皇家水道,是从玉泉山、昆明湖 引水入城的重要水路,也是皇家乘船去往圆明园、 颐和园的运河。1905 年,因修筑京张铁路需在西直 门附近兴建火车站(现在的北京北站),不得已将高梁 河向北转了约一公里,又作360°掉头向南归入原河 道,自此以后当地老百姓称其为转河。在1975~ 1982 年间,因种种原因,转河被填埋,其上修建了 许多民宅。
二、转河生态修复工程
生态修复方法
生态河床——恢复河道的自然属性和本来面貌 生态护岸(为之后用地受限的城市河道治理积累了经验) – 卵石缓坡护岸 – 条石护岸 卵石缓坡护岸 – 山石护岸 – 木桩护岸 – 仿木桩护岸 – 干垒挡土墙护岸 – 种植槽护岸
条石护岸
二、转河生态修复工程
山石护岸
设计图
种植槽护岸 仿木桩护岸
谢谢 !
历史文化园
长河观柳
生态公园
叠石水景
亲水家园
滨水游廊
绿色航道
三、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1、缺乏明确的河道生态治理目标
河流生态建设是促使河流生态系统恢复到较为自然的 状态,但在治理过程中,缺少对河流的全面认识,对 不同的河道,没有具体的生态恢复目标,且侧重景观 效果,人工雕琢的痕迹明显,河道治理后的面貌相差 不大。
转河总平面
3叠石水景 4 滨 水 游 廊 6 绿色航道
2 生 态 公 园
转河
5亲水家园
1历史文化园 新建转河是北环水系中的一段,西起北京展览馆后湖,东到北护城河松林,全长在3.7公里, 在3.7km的水线上形成历史文化园、生态公园、叠石水景、滨水游廊、亲水家园、绿色航 道六个景区, 13座桥梁做到“一桥一景”。新建13座桥梁、一座船闸、两座码头和一处 补水口。新增水面5.7万平方米,新增绿地4万平方米。
设计图
二、转河生态修复工程
浅水湾——保护水质,扩大水面
(1) 浅水湾可以增加过水断面,解决在既有河道 用地不变的情况下,而洪水流量增加的矛盾; (2) 扩大水面,设置浅水湾后,扩大水面1万m2; (3) 便于构筑蜿蜒岸线,更符合多自然河道的水 岸要求; (4) 缓坡断面有利于冬季防冰,便于冰盖在缓坡 推移,防止冻蚀,保护护岸结构; (5) 浅水湾的水深一般不超过0.7m,满足了亲水 的安全要求; (6) 便于种植水生植物,形成水绿过渡带,过滤 雨水、保护水质、净化水体; (7) 有供水生动物栖息和避难的场所,利于两栖 动物的爬行; (8) 便于利用浅水湾构筑亲水栈桥、点缀岸边小 品等,满足景观需要求; (9) 有利于防浪或船行波,尤其可以缓解建成初 期波浪对岸边的冲蚀。
水中置石
设置河心洲
二、转河生态修复工程
水质维护(之后河道治理采用此基本的方法)
– 水生植物系统 种植了芦苇、香浦、水竹等上 百种水生植物 – 水生动物系统 放养了鱼虾等上百种水生动物 – 水流微循环系统 – 管理调度手段
2003年9月转河的生态治理工程基本完 成,并取得的较好的治理效果。
二、转河生态修复工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