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粘剂术语
胶粘剂——把部件连接或者粘在一起的物质。
粘合——两部分被连接或者粘在一起的状态。
基材——待粘结在一起表面。
工作时间——是混合双组分胶或施工单组分胶后,装配并调整部件位置和胶粘剂开始固化的时间间隔。
这段时间是确保胶粘剂可以浸润粘接面。
操作强度——保证装配时粘结不断裂的最小力度。
决定于实际应用,剪切力一般在50PSI。
操作时间——达到操作强度的时间。
储存期——在特定温度下储存后仍可以允许使用的最大时间。
选择合适的胶粘剂
1,待粘结的底层——某种化学组分的胶可能对个别材料有更好的粘接。
2,耐环境性——即使暴露在恶劣的环境下也能保持粘贴的能力。
在不同的化学和温度的条件下选择不同的胶。
3,不同应用条件
a.单组分或双组分
b.粘度高低
c.固化的快慢
d.100%固体或溶剂型
e.M/M/D装置,弹药筒包装或手动的
混合
f.室内温度或加热固化
影响粘合效果的因素
1、底层表面
a.准备
b.洁净程度
c.足够的接触
2、粘结层的厚度
3、足够的粘贴面积
4、工作时间
5、操作时间
6、固定
室温固化或加热
7、加速固化条件(烘烤周期)
8、混合的质量
9、混合比率
10、温度
11、湿度
12、连接设计
13、粘接和修整的过程
基于基材不同来选择胶粘剂
1、甲基丙烯酸胶粘剂
金属
热塑性树脂
FRP/RTM
泡沫
木材
硬木
有底涂玻璃
2、聚氨酯胶粘剂
处理后金属
热塑性树脂
FRP/RTM /SMC
泡沫
木材
有底涂玻璃
织品
处理后橡胶
皮革
3、环氧胶粘剂
处理后金属
热塑性树脂
FRP/RTM /SMC
泡沫
木材
有底涂玻璃
处理后的橡胶
表面处理的类型
1、干抹布
2、溶剂擦
a)不要使用溶剂(如:稀释剂等)来清洗
复合材料,除非有玻璃纤维漏在外面。
避免溶剂渗入复合材料。
b)使用肥皂、水或橙色清洁剂。
c)任何清洁剂均需要干燥
d)溶剂可用于清洁金属
3、清洗周期
4、磨损(打磨、刮伤)
5、塑胶表面火焰处理
6、底漆固化类型
1、室温固化(RT)
(+)费用
(-)通常加热胶粘效果佳
(-)季节可变性
2、传送(OVEN)
(+)适应性
(-)高操作费
3、被动热气送风机(加速传送)
(+)迅速固化
(—)成本相对低
(—)很难维持衡热
4、滚筒压力(接触加热—传导性加热)
(+)接触性加热有更好的传热性
(—)能部分加压
5、辐射(照明加热、陶器加热器。
红
外线)
胶粘剂应用
加工时间——从施胶到粘接部位到吻合部件并夹在一起的时间。
胶粘剂的选择基于加工时间的需要。
胶粘剂操作时间必须与装配加工的时间一致。
固定时间——胶粘剂生成足够的强度的时间,此时即使移动某部分也不会造成粘接破坏。
操作强度——从夹紧装置进行移动装配而不使结合物断裂所需的最小粘结力度。
可视性——用肉眼从美观的角度来检查装配表面粘结的完成情况。
一些影响因素是压力、热度、过多的胶粘剂挤出物和粘结厚度。
清除余胶——除去挤出的胶粘剂。
在胶粘剂固化过程中当胶粘剂还温热且未干时很容易清除。
请注意在清除柔软和未固化的胶粘剂时你可能除去粘接处的胶粘剂导致粘接力降低。
胶粘剂的使用——需要考虑的情况
1、挤胶
a. 在向粘合部位施胶前至少挤出一个混
合器体积的胶粘剂。
2、控制粘合厚度
a. 粘合物支撑
b. 玻璃珠
3、夹具固化
a. 夹具应当有足够的压力以挤出胶粘
剂从而得到理想的粘合厚度。
b. 夹具压力应当均匀加在粘合部位周
围。
c. 夹具一旦放置好就不要重新开启;夹
具压力要保持持续。
d. 将由夹具引起的压力降到最低。
e. 固化之前如需重新放置夹具必须在
胶粘剂的工作时间内。
4、松开夹具
a. 在达到操作强度之后松开夹具。
b. 小心处置粘合部件(胶粘剂未达到
全部粘力)。
c. 必要的时候清除多余的胶。
5、二次热固化(如:烤漆)
a. 加热的温度范围根据不同的胶粘剂
而定。
b. 粘合部分必须进行支撑以减少对粘
接处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