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80:20池塘标准化养殖技术

80:20池塘标准化养殖技术

80:20池塘标准化养殖技术
[ 2009-8-6点击:702次]
80:20池塘养鱼的概念是,在池塘中增加养鱼的产量,这种池塘在收获时其产量约80%是由一种摄食颗粒饲料的、较受消费者欢迎的“高价值鱼”的鱼类组成,而其余20%的产量则由被称为“服务性鱼”的鱼类,如滤食性鱼类(有利于净化水质)和肉食性鱼类(有助于控制野杂鱼类及其他竞争对象)所组成。

80:20池塘养鱼技术的目标是,为广大渔民和政府决策者提供一种以颗粒饲料为基础的、在经济上和技术上比中国传统的池塘混养系统更有效的养鱼生产技术。

80:20池塘养鱼生产技术在实践中,可以用于从鱼苗养殖到鱼种,也可以用于从鱼种养至可上市的食用鱼。

任何一种能够吞食颗粒饲料的池塘养殖鱼类都可以作为占80%产量的主养鱼。

80:20池塘养鱼技术体系对所有温水性的、能摄食颗粒饲料的鱼类基本上是相同的,但饲料的营养需求和这项技术的其他方面则会随着鱼类的种类不同而有些变化。

一、池塘标准
成鱼养殖池以5—10亩为宜。

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溶氧量高、符合国家渔业用水标准。

池塘周围不应有高大的树林和房屋。

池塘坡度以1:
2."5或1:3为好,以减少塘埂倒塌的可能性。

二、清塘消毒
冬季或早春排水、清污,白天让阳光曝晒,晚上冰冻一星期左右,同时清除池边滩脚上的杂草,以减少水生昆虫等产卵场所。

每亩用生石灰50~60公斤均匀遍洒全池消毒。

清塘后7~8天即可放鱼;也可带水清塘,每亩水深1米用生石灰120公斤左右全池泼洒;或用漂白粉20ppm消毒。

三、鱼种的选择及放养
选择体格健壮、无病、规格整齐的大规格鱼钟,通常在春节前后放养,最晚应在水温6℃左右时放养完毕。

放养鱼种应选择在晴天进行,以免冻伤鱼种。

放养模式见表。

表:80:20池塘养殖放养模式
四、合理投喂
1、饵料要求:
主养鱼类对饵料的需要较高,要保证饵料的营养及物理质量应综合以下几点:
按质量要求对原料精心挑选;原料粉碎度应在60目以上,仔细的加以熟化使消化率、吸收率提高而不破坏营养成分;不含过多水分;无微生物及污染物;充分的均匀混合,使每一颗粒所含的营养成分尽可能一致;在水中稳定时间至少要10分钟以上。

2、质量状况:
饵料质量越高,则鱼的生长率越高,产出率越高;鱼的健康状况越好,患病机会越少,成鱼规格就越统一;饵系数越低,流入水中的废物量就越少,充氧和换水的花费也越少,效益也就越高。

3、投喂技术:
第一种是人工投喂硬颗粒饲料,通常采用驯化投法,即在投喂前用敲声响给鱼以吃食的信号,然后投喂适口的颗粒饲料,使鱼形成听到敲响就有食物的条件反射。

投喂方法是在投喂点一把地将饲料投喂给鱼群,每次投喂30~40分钟。

第二种是人工投喂膨化浮性饲料,其方法是将每次投喂的饲料一次性投入饲料台中。

第三种是用投饲机定点投喂。

这三种方法均要采用“四定”投饵的原则。

五、投饲量的确定
1、投饵次数:
鲫鱼、团头鲂、草鱼等的投饵次数,水温15℃,每两天一次;水温16℃~19℃,每天一次;水温20℃~23℃,每天1~2次;水温24℃~29℃,每天2次以上,当鱼体小于100克时应每天最少三次;水温30℃~32℃,每日投1~2次;水温33℃,只有观察到鱼摄食才投喂。

斑点叉尾鮰的投喂次数:
水温15℃,每日投1次;水温16℃~19℃,每日投1~2次;水温20℃~23℃,每日投2~3次;水温24℃~29℃,每日投3~4次;水温30℃~32℃,每日投1~2次;水温33℃,每日投1次。

2、投饵的原则:
早开食,晚停食。

定时、定质、定量、定位。

主养鲤鱼、草鱼的池塘,每天最后一次投喂量,不可过多,时间不宜过晚。

每次投喂时,投喂量和节奏应为:
少慢-多快-少慢。

就是每次刚开始投喂时,鱼群小,要小把抓,慢撒料;等鱼群大,抢食强时,要大把抓,快撒料;鱼类快吃饱时部分鱼开始游走,鱼群缩小,这是要小把抓,慢撒料;当绝大部分鱼游走,鱼即吃到八九成饱,就可停喂。

六、日常管理
主要是水质监测与管理:
定期使用水质测定仪(或采用化学方法)测定池水相关指标的含量,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

池塘最好能配备增氧机,并合理使用。

4月中旬开始,晴天中午开增氧机1~2小时,6~9月每天后半夜开机至黎明。

合理开增氧机,能预防浮头,防止泛糖,有利于防病治病,达到稳产、高产的效果。

定期排放池塘内老水,加注新水,每次换水量为池塘总水量的1/4~1/
3。

"
每年的
六、"七、
八、"九四个月中,每月每亩(按1米水深计)施用生石灰20公斤。

其次是病害防治:
每半个月用生石灰或含氯制剂或碘制剂按规定用量全池泼洒,进行消毒预防。

同时,定期在饵料中添加大蒜素、维生素
C、保肝护肝药物等进行投喂,预防疾病的发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