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快速路一纵线中柱段道路工程高边坡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陈爱民审核:李卫审批:李强编制单位:重庆对外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编制日期:二〇一五年十一月二日目录一、工程概况ﻩ错误!未指定书签。
1.1工程概况ﻩ11.2 施工平面布置 (1)1.3 施工要求 (1)1.4 技术保证条件ﻩ221.5重大危险源ﻩ二、编制依据ﻩ32.1规范性文件 (3)2.2 标准、规范ﻩ3三、施工计划ﻩ33.1施工进度计划ﻩ43.2 材料计划........................................ 43.3设备计划ﻩ4四、施工工艺技术 (4)44.1技术参数ﻩ4.2工艺流程 (5)4.3施工方法 ......................................... 54.4检查验收 ........................................ 9五、施工安全保证措施ﻩ95.1 组织保障ﻩ9015.2 技术措施ﻩ135.3应急预案ﻩ5.4监测监控 ....................................... 21 六、劳动力计划ﻩ232七、计算书及相关图纸ﻩ3一、工程概况1.1工程概况本项目重庆市快速路一纵线中柱段道路工程是规划中的“一纵线”的一部分,起点位于沙坪坝区及九龙坡区交界处,终点接沙坪坝西永微电园现状一纵线道路。
道路全长2公里,道路标准路幅宽度35米,设计速度80。
最大纵坡2.8%。
最小平曲线半径为1000m。
路幅分配:351.5m(检修道)+15m(车行道)+2m(中央分隔带)+15m(车行道)+1.5m(检修道),区内高程在282.00~336 m之间。
拟建道路内地层由上而下依次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残坡积层粉质粘土(Q4),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的砂质泥岩及砂岩, 岩体较完整,岩质较硬,大部分属较硬岩,局部段为软岩,基岩强风化带岩体破碎,风化裂隙发育,岩质软。
拟建场地无滑坡、崩塌、危岩、地裂缝等不良地质现象,场地稳定。
主要参建单位:建设单位:重庆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代理建设单位:重庆公诚建设监理有限公司施工单位:重庆对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监理单位:重庆建新建设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设计单位:重庆市设计院地勘单位:重庆市勘测院1.2施工平面布置本高边坡分布于K0+0000+060段、K0+140~240段。
1.3施工要求①、严格按照《高边坡施工设计图》施工说明的施工要点及高边坡施工设计图纸进行施工。
②严格按照相关安全文明施工章程和规范要求进行施工。
③必须严格遵守《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50330-2002)、《建筑边坡支护技术规范》(50/5018-2001)、《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F90-2015)的有关规定进行。
④严格按照本方案《高边坡安全专项施工方案》进行施工。
1.4技术保证条件①高边坡施工成立技术领导小组,以技术负责人为组长,专业工程师和具备丰富施工经验的技术骨干人员组成的技术小组进行指导施工。
施工队伍为具备相关专业资质的专业施工队伍。
②施工前严格执行三级技术、安全交底,并形成书面文件签字归档。
1.5重大危险源①、重大危险源的分析高边坡的施工因地形和地质水文条件的复杂性,因此它是高风险和易发生安全事故的施工作业。
从人、机、料、方法、环境等因素综合分析,识别确认有6个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的危险因素为:A、机械伤害B、触电伤害C、坍塌和滑坡D、高空作业时不系安全带可能导致的坠落伤害E、高空抛物导致的人身伤害F、钢管搭设施工可能导致的砸、碰、挤、摔、机械伤害②、危险源的综合预防、控制措施A、对重大危险要采取“两个控制”,即前期控制,施工过程控制。
前期控制:工程开工前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专项施工方案时,针对工程的各种危险源,制定出防控措施。
施工过程控制: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各项操作规程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施工和监督检查,认真落实整改。
B、加强安全生产的综合管理。
认真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杜绝一切人为事故的发生。
加强对员工队伍人员的安全教育,提高作业人员素质和安全生产自我保护意识。
增强各级管理人员安全责任意识,加强安全专业知识培训。
严格加强各种危险源预防管理工作,结合工程特点,针对确认的危险源实施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C、切实加强安全交底制度的落实。
二、编制依据2.1、规范性文件①、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建质)[2009]87号文件;②、《重庆市建委重庆市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实施细则》渝建发[2014] 16号文件的要求;③、《高边坡施工图设计文件》;2.2、标准、规范《公路工程技术标准》(B01-2003)《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F10-2006);《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F90-201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46-2005);《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50330-2002);《建筑边坡支护技术规范》(50/5018-2001)《锚杆喷射混凝土技术规范》(50086-2001)《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50/5029-2004)三、施工计划3.1、施工进度计划本工程合同总工期为450历天,由于本工程拆迁工作量大等现场实际情况,结合我公司的施工经验,确定本高边坡工程施工的总工期为152天(包括节假日在内),拟定计划于2015年12月1日开工,至2016年4月30日竣工。
3.2、材料计划4.1、技术参数由于本工程道路为城市快速道,最大边坡高度将近20m。
按照渝建发〔2010〕166号要求,岩质边坡高度≥15米,岩土混合边坡高度≥12米且土层厚度≥4米,土质边坡高度≥8米。
需进行专项设计。
本路段边坡按安全等级二级的边坡进行勘察设计。
根据规划本次道路为近期方案(路幅宽度35m),远期规划方案(路幅宽64m),考虑道路两侧地块的开发建设,以及近远期结合,道路两侧用地满足放缓边坡的条件,为了节约工程费用,道路边坡以防缓坡为主,不作永久性的硬质处理。
本次两段石质高边坡均采用放缓坡,并采用生态防护的措施防止坡面风化的处理方案。
具体支护参数如下:①、K0+0000+060段A、开挖坡率1:1,每级边坡高度8m,每级边坡设2m的平台。
B、泥岩、砂泥岩互层挖方坡面,纵横向钢筋条结合长短锚杆挂铁丝网+三维网植草的防护形式。
纵横向钢筋条间距2×2m,长锚杆2.00m,短锚杆 1.00m,间距2×2m。
②、K0+1200+246段左侧A、开挖坡率1:0.75,每级边坡高度8m,每级边坡设2m的平台。
B、泥岩、砂泥岩互层挖方坡面,纵横向钢筋条结合长短锚杆挂铁丝网+三维网植草的防护形式。
纵横向钢筋条间距2×2m,长锚杆2.00m,短锚杆1.00m,间距2×2m。
4.2、工艺流程施工程序:施工准备→测量放线定位→边坡开挖→清理坡面→ 安装锚杆→固定镀锌铁丝网→ 喷射有机基材→ 喷播草籽→ 覆盖无纺布→养护管理→竣工。
4.3、施工方法在施工前详细复查深挖路堑地段的工程地质资料,包括土石界限、岩层风化厚度及破碎程度,岩层的构造特征等。
根据现场考察及设计要求,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后实施。
边坡开挖前做好山坡截水沟,引走地面水。
沿坡顶走向修筑排水沟疏导雨水,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滑坡。
截水沟沟底纵坡陡于1:2时,沟底应增加耳墙,确保稳定。
截水沟、排水沟、急流槽等排水设施要衔接顺畅,不出现积水渗水现象。
根据设计横断面的边坡坡率、台阶宽度,精确计算边坡顶的开挖线。
采用全站仪放样,根据现场坡口标高放出路堑坡口桩。
进行清表、清杂等。
开挖中如发现有较大地质变化时,停止施工,重新进行工程地质补充勘探工作,并根据新的地质资料修正施工方案,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后实施。
因深挖路堑工程量大、施工环境复杂,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是控制工程进度的关键工程,必须精心组织,科学施工。
①边坡开挖原则:边坡开挖应遵循“自上而下、分级施工、跳槽开挖、及时支护”的逆施工法进行。
开挖一级防护一级, 及时运走土方;边坡开挖过程中必须保证边坡的稳定性、平整度及坡率;对岩体破碎地段和岩层倾向及坡面呈小夹角地段,要隔断开挖。
开挖方式:由于本工程周边建筑分散较多,为保证施工过程中周边建筑的安全、边坡稳定和边坡的质量安全,本工程土石方边坡采用机械开挖施工。
排水:边坡开挖前做好山坡截水沟,引走地面水。
沿坡顶走向修筑排水沟疏导雨水,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滑坡。
截水沟沟底纵坡陡于1:2时,沟底应增加耳墙,确保稳定。
截水沟、排水沟、急流槽等排水设施要衔接顺畅,不能出现积水渗水现象。
土石方开挖边坡开挖遵循“自上而下、分级施工开挖、及时支护”的逆施工法进行。
如下图所示:开挖顺序图做到开挖一级防护一级, 及时运走开挖的土石方;边坡开挖过程中必须保证边坡的稳定性、平整度及坡率;对岩体破碎地段和岩层倾向及坡面呈小夹角地段,要隔断开挖。
边坡控制方法为确保边坡的稳定,不产生超挖和欠挖。
深挖路堑的施工遵守分级开挖、分级防护的原则,在下一级开挖时,上一级已做好保护措施。
②、护坡施工A、清理整平坡面一般用人工方法进行处理,清理坡面浮石、浮土等,并且作到处理后的坡面倾斜一致、平整、无大的石头突出及其它杂物存在,使其有利于基材和岩石表面的自然结合。
B、安装锚杆锚杆可分为长锚杆和短锚杆,长锚杆长度为3~1.5米,短锚杆长度为0.8~1.5米,直径均为ф14的螺纹钢。
安装锚杆时,先放样,长锚杆及短锚杆交错并列,横向间距1米,纵向间距2米,然后采用风转或电钻进行钻孔,钻头的直径大小一般为ф38,钻孔深度及锚杆长度相同。
孔钻好后,便可进行锚杆的固定工作,锚杆事先要进行防锈处理,用水泥砂浆灌注。
往锚孔灌注水泥砂浆时,一定要灌满、灌实,锚杆伸出坡面长度为6~8。
C、固定钢筋网格及铁丝网将横向Φ14、纵向Φ12钢筋按2米间距焊接在锚杆上,形成2米的钢筋网格,然后将镀锌铁丝网从坡顶沿坡面顺势铺下,铁丝网应伸出坡顶50,若坡顶截水沟未修筑,最好置于坡顶浆砌石底下,在坡底也应有20的铁丝网埋置于平台填土中。
铺设时拉紧网,铺平顺后,将挂网在锚杆上,用连接件或铁丝锁紧,并根据需要在锚杆中采用不同厚度的混凝土垫块,以使铁丝网及坡面的距离保持3~5,网及网之间搭接宽度为15。
完成网及锚杆的连接工作后,要严格检查铁丝网及锚杆连接的牢固性,确保网及坡面形成稳固的整体。
D、喷射有机基材有机基材是由植生沙壤土、锯末、有机肥符合复合肥组成,它们的重量配合比为植生沙壤土:锯末:有机肥:复合肥10:0.06:0.01:0.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