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金融市场发展趋势预测

中国金融市场发展趋势预测

中国金融市场发展趋势预测于可201100130045 金融2班镡晓艳201100250038 金融2班摘要:21世纪以来,我国金融业改革突飞猛进,特别是逐渐与国际金融接轨,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

未来中国金融市场将更加国际化,金融创新的速度也将加快,并且呈现出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联动的特征,金融市场的深度也将增加,利率和汇率都将实现市场化。

本文在对我国金融业改革进行总结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国际金融发展背景下我国金融业改革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并对我国金融业改革方向和未来前景进行了初步的展望。

一个国家能否具有持续不竭的发展动力,关键在于是否拥有一个充满活力的金融市场。

通过金融市场可以实现资源的整合与配置、风险的流动与分散、产品的定价与创新、财富的培育与管理。

对于中国这个正在飞速崛起的世界大国,如何建立起与自身经济相匹配的金融市场,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意义重大。

1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现状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金融市场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迅速的发展,但是2007美国金融危机爆发,通过海外投资和进出口贸易影响中国的金融市场,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还是来自于外需,而美国是中国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当美国遭受这么大的金融危机以后,中国肯定免不了受影响,关键是在于影响的大小,而由于人民币币值一开始低估,人民币现在面临的升值压力将会影响到我国的金融市场。

1.1 金融结构的不完善近年来,我国的金融市场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金融结构的发展问题也渐渐凸显,银行金融结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失衡的情况也越来越突出,这制约着我国金融市场的整体发展,将会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的伤害。

由于金融结构的明显不合理,出现了很多制约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的因素,所以其现在的结构状态仍然不能满足现在中国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全球化和我国的金融效率。

我国现阶段的金融组织体系由国有商业银行,股票,证券和区域城乡合作金融等四个层次组成,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金融组织体系已经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横向看来,我国的金融组织体系在国际金融市场中仍处于一个很低的位置,证券业和保险业的发展存在明显的不足。

同时中国的金融市场主体不够完善和成熟,金融工具的种类不是很多,已经发明的金融工具的运用次数也很少。

金融市场的交易价格也还不合理,比如证券市场,我们要把参与主体在证券市场的收入从买卖差价上转移到资本利得上来。

综上所述,中国整体的金融市场都有待改善。

1.2 金融市场的交易规模发展较良好当前我国的金融市场的交易规模持续发展,在加快资金流动,资源优化配置上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之间合作得很好,这样才有助于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和中国金融市场国际化。

1.3 金融市场的价格波动剧烈2010年以来,我国的金融市场出现了较大的震荡,从货币市场上看,银行间同业拆借出现了大幅度波动,波动性幅度大幅增加;从债券市场上看,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波动性幅度也大幅增强。

因此稳定金融市场价格成了中央银行,证监会、证券交易所等的重要责任。

1.4 金融创新乏力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金融工具创新还很落后,种类少,可供投资者均衡选择的组合少,这样就会加大投资者的风险,让投资者对市场失去信心,另外我国的金融创新过度地依赖于政府,金融工具之间结构的失衡降低了金融效率,削弱了我国金融创新的国际竞争力。

1.5 金融监管存在严重不足一个是金融机构内部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做得不到位,另一个是我国的金融法规还不健全,没有一个具有系统性,持续性,细分性的法律系统,这样,导致金融市场中出现的诸多法律问题无法可依,因此,建立一个完整的金融法规系统是中国政府现在面临的一个难题。

1.6 市场参与主体不规范由于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较快,所以很多筹资者和投资者等都倾向于抓快不抓好,这将导致我国金融市场在发展问题中遗留的一个市场的参与主体不规范的问题,很多的市场参与主体不好好规范自己,存在许多道德风险等问题,此外,投资者规范素质的欠缺也大大影响了中国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1.7 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堵塞不通货币政策是中央人民银行进行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是由于人为割裂,导致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堵塞不通,这将会影响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影响货币政策的效果发挥。

1.8 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力量没有发挥由于政策性金融机构肩负着调剂市场和润滑市场的作用,因此在金融市场中,它们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中国金融市场的种种原因,导致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许多有效力量都没有发挥,比如存在的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就需要政策性金融机构好好发挥作用,但目前为止,其发挥的作用还不够大。

2中国金融市场未来发展前景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金融市场的功能将不断完善,其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将进一步凸显,未来中国金融市场将会显现出如下特征:逐步推进国内金融的自由化,降低金融管制程度,这种自由化至少将包括以下几个内容:其一,进一步放松市场准入管制,增加市场主体。

目前中国金融市场准入尽管在法律上已经没有障碍,但是要新设立一个金融机构仍然难度极大。

这种对现有金融机构的保护对于一个尚处于起步阶段、发育很不成熟的市场来说,具有避免因金融机构数量过多而出现恶性竞争的效果,但是长此以往,必然会使现有中资金融机构难以通过市场的磨练而强壮起来。

今后市场准入管制的放松可能会从几个途径入手:一是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针对农村多层次金融需求的特点,充分发挥民间资本的作用,使更多的“地下金融”浮出水面,成为正规金融体系中的新成员(如乡镇银行、社区银行和小额贷款机构)。

同时要鼓励多种形式的制度创新和产品创新,积极发展农业保险、大宗农产品期货等金融服务,从而构建一个多种农村金融组织功能互补、产权明晰、可持续发展的多层次农村金融机构体系。

二是结合现有小型金融机构深化改革,通过调整城市和农村信用社、城市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对部分地方性金融机构进行重新组合,使之登上一个新的台阶,成为规模较大、覆盖面较广的区域性金融机构。

三是发展新型金融机构,如汽车金融、货币经纪等等。

其二,逐步推进利率、费率自由化。

正如价格不放开商品市场就不可能产生实质性竞争一样,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费率作为保险产品的价格,如果继续被管制,银行等金融机构也不可能进入真正的竞争时代。

事实上,1978年经济体制改革启动之后不久,价格体制便成为改革的主要对象。

1985年,根据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价格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的指导思想,价格体制改革开始起步,从大范围放开农产品价格管理权限,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购销价格和主要工业品出厂价格开始,商品价格逐步由政府决定走向市场决定,成为其他改革的先导和基础。

实践表明,凡是价格放开的领域(如纺织、机械)竞争都比较充分,而仍然存在价格管制的领域(如资源)则垄断现象严重,资源配置扭曲。

为提高中国金融领域有效竞争的程度,提高金融业的效率,金融商品价格的自由化同样是下一步改革无法回避的课题。

其三,减少政府保护和行政干预。

30年改革面对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如何界定政府的职能和作用范围,划清政府和企业的界限。

目前金融机构已经基本与政府和监管机构脱钩,国有的色彩也趋于淡薄,但是过度保护和行政干预的问题并没有完全消除。

今后无论是从维护市场公平的角度还是从提高企业竞争力、防范系统风险的角度出发,政府都应主动转变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的方式,使企业拥有更大的自主性,并通过加强对消费者的保护来推动金融机构的合规、审慎经营。

其四,建立和完善市场退出机制,对不能达到监管要求的金融机构,及时采用相应的惩罚如罚款、停止部分业务、停止全部业务、被其他机构收购、关闭等,籍以促进实质性竞争的展开。

支持金融企业按照市场规则进行兼并重组,促进组织结构的合理化。

目前我国金融组织结构还不够合理。

在银行业和保险业,市场过于集中,少数几个特大型金融机构控制了相当比重的市场份额,占据着市场的高端,除此以外的金融机构大多具有成立时间短,规模小,体制机制不够健全,从业经验相对缺乏的特点。

在证券业,市场过于分散,大量证券经营机构规模小、实力弱、内部治理不够健全。

在外资金融机构比较集中的大中型城市,这些中小型金融机构必然将受到强烈冲击。

因此,今后除了要积极发展直接融资,扩大资本市场规模以外,通过兼并重组重新配置行业资源,提高中小型金融机构的竞争实力,也不失为一种可行之策。

此外,监管部门还将支持优质金融公司创新,探索各种组织形式,推进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公开上市,以形成规模适当、经营特色各异、分工合理的多层次金融组织结构。

积极推进金融机构的综合经营,支持和规范金融集团和金融控股公司发展。

综合经营的实质是通过调整和改进业务结构,满足客户对金融服务的全方位需求,将过去需要多家金融机构才能提供的多种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集中到一家机构提供,从而使得客户能够得到质量和效率更高、成本费用更低的服务。

换言之,就是要使客户能从一个窗口购买更多的商品。

由于综合经营具有节约交易成本、分散金融风险和获得协同效应等优势,在市场竞争日趋加剧和金融机构加速转型的环境下,通过稳步推进综合经营来提高我国金融业竞争力已达成共识。

特别是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内部治理的改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都在重构盈利模式,调整经营重点。

在这种情况下,发展综合经营的内在要求更加迫切。

在监管部门的支持下,近来金融业综合经营的态势日趋明显。

除了原有金融控股公司之外,一些新的“保险系”、“证券系”金融控股公司正在积极酝酿之中。

可以预料,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综合经营将成为金融业发展的主流趋势,金融集团和金融控股公司将得到更快发展。

其五,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从荷兰到伦敦再到美国。

历史的发展证明.金融中心有助于打造强大的国家实力和全球影响力。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未来的二十年内,GDP有望超越美国,如此庞大的实体经济必须要有相匹配的金融市场。

未来中国的战略目标是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上海将成为财富管理中心,深圳将成为财富培育中心,而香港则是人民币离岸中心。

此时。

中国金融市场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表现为:一是市场的国际化,二是人民币的国际化,三是市场的包容性,四是产品的定价权。

中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化主要体现在融资国际化和交易国际化,外国政府、企业可以在中国金融市场上融资,同时国外的投资者也可以在中国金融市场上进行投资和交易。

金融市场要具备投资价值.人民币必须是世界性的货币,否则就无法吸引世界投资者的目光。

市场的包容性是指中国金融市场中的金融产品极其丰富,能够满足各种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的投资需求。

产品定价权是中国金融市场要着力打造的最为重要的功能,只有把握了产品的定价权,才能在未来资源配置中占据主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