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心理学》复习资料1、 是非题1. 个性倾向性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2.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说的是感觉适应现象。
3. 1879年随着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的诞生,“心理学”一词开始得到公认。
4. 不同心理学家使用“认知结构”这一术语时有不同的含义,例如皮亚杰、奥苏伯尔和布鲁纳对此都有不同的解释。
5. 所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指的是投射作用。
6. 习得性无助感是指个体面对困难情境时的一种绝望心态。
7. 智商与创造性成正比的关系。
×8. 升华作用是自我防御机制中的一种积极方法。
9. 大学生的从众行为是消极的行为,应该通过加强管理予以纠正。
×10.一般来说组织化的观摩比非组织化的观摩效果好。
11.感觉是最简单、最低级的心理过程,因此其作用也是最小的。
×12.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和遗忘三个基本环节。
×13、抑郁质气质类型的人容易得抑郁症,是一种不良的气质类型。
×14、生物的最低级的反映形式叫感觉。
15、心理防御机制能维护人格健康,因此要尽量使用。
×16、自我效能对行为具有动机作用。
17、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构成了个人创造性活动的核心要素。
18、集群行为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的集体行为。
×19、品德表现在在道德行为之中,离开了道德行为就无所谓品德。
20、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中突出强调保健因素的激励作用。
×21、概括性与创造性是思维的两个主要特征×22、艾宾浩斯的实验证明,遗忘的发展规律是“先快后慢”。
23、“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说的是感觉对比现象。
×24、心理发展具有连续性、阶段性、差异性和平衡性的特点。
×25、遗传与环境共同决定着一个人的心理发展水平。
26、“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表明个性的独特性。
27、气质有好坏之分,一般公认,多血质的气质比较好。
×28、成就动机高的人往往会选择富有挑战性的任务。
29、社会刻板印象在人际交往中其实有利有弊。
30、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
31、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强调人是由环境所决定的。
×3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以发展为理念的教育活动。
33、一般来说,内部控制者具有较高的成就动机34、马斯洛认为,高级需要(如自我实现需要)越是得到满足,人们就越具有从事这种工作的热情。
35、环境和教育规定了智力发展的限度,遗传因素则决定了一个人智力表现的程度×36、信度是指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37、大学生的想象海阔天空,容易脱离现实世界。
×38、实验室实验法是大学心理学最常用和最适用的一种研究方法×39、教师的智商越高,组织教学的能力就越强。
×40、如果学生没有学习动机,教师的教学是无效的。
2、 名词解释1、想象: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P62、个性倾向性:是个性中的动力系统,是最活跃的因素,对其它心理活动,包括个性心理特征,具有方向性和制动性的作用。
P83、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的心理特征。
P104、心理发展:是指个体随年龄的增长,整个反映活动不断地得到改造,日趋完善和负责化的过程,是个体身心连续而稳定的变化。
P355、元认知:是个体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自我意识。
p496、投射作用:是指把别人假想成和自己一样,认为自己有的特质别人也有。
将自己不喜欢的特质或感觉归因于他人,以保护自己。
(合社会要求的建设性方式表达出来的一种心理防卫术。
(8、自我意识:作为主体的我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认识。
p649、意义学习:符号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观念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
P7410、程序性知识:主要是指概念、规则以及原理和应用规则,解决问题的技能、方法和策略等。
p8511、自我强化:指的是个人按照自定标准评价自己的行为之后,在心理上对自己所做的奖励和惩罚。
p9212、自我效能:个人对自己是否具备达到某一行为水平的能力的评判。
p9413、习得性无助感:个体面对困难情景时的一种绝望心态。
p9914、创造性:生产出新颖的及适当的产品的能力。
p10315、首因效应:印象形成中的最常见的一种心理效应,即第一印象。
P11816、人际沟通:人们运用语言或者非语言的形式传递信息,交换意见,表达思想感情和需要的联系过程。
P 13317、品德:是一个人根据一定的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特征或倾向。
p15318、个别心理辅导技术:一对一的专业帮助辅导。
p 19719、终生学习:通过不断的支持过程来发挥人的潜能,激励人们获得他们终身所需要的全部知识、技能、价值与理解的学习。
p 229三、简答题(每题6分)1、遗忘发展规律?p5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通过实验首先揭示了遗忘发展的规律:遗忘进程不是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时间遗忘很快,后来逐渐减慢,而一段时间过后几乎不再遗忘了,即遗忘的发展规律是先快后慢。
2、影响人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P63大学生能力的发展受到外部条件(社会文化,家庭,教育与教学等)和内部条件(遗传,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个性品质等)的制约,所以创造大学生能力发展条件时要重视:1、创造有利于大学生能力发展的教育和教学环境。
2、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掌握知识、技能和发展能力的关系。
3、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
3、如何克服大学生消极情绪情感?P55引导学生1引导学生调整认知2引导学生合理宣泄3引导学生转移注意4引导学生理智制怒5引导学生合理适度使用心理防御机制6引导学生培养健康的恋爱观4、大学生动机冲突的主要类型。
P591 双趋冲突(接近-接近冲突)2双避冲突(回避-回避冲突)3 趋避冲突4 双重趋避冲突5、网络成瘾的类型。
P2151网络性成瘾2网络关系成瘾3网络游戏成瘾4信息收集和购物成瘾5计算机成瘾6、大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特点。
P521 内容丰富深刻.2不稳定、以激动,具有明显的两面性.3内隐性和波动性并存4心境化5爱情成为情感体验的一个方面6 高级情感日趋稳定。
7、韦纳归因理论中提出的归因因素主要有哪几类?P951能力2努力3任务难度3运气4身心状况5其它8、卡芬顿自我价值理论的主要观点有哪些?P1001自我价值感是个体追求成功的内在动力2个人倾向于把成功看作是能力的显现而不是努力的结果3追求成功不能被满足时,倾向于回避失败,以维持自我价值感4对能力和努力的归因倾向随年纪的升高而变化转移。
9、品德的心理结构。
P1551道德认识2道德情感3道德意志4道德行为10.心理发展的特点。
P351连续性与阶段性2方向性与不可逆性3不平衡性4个体差异性5发展关键期11.简述大学生观察力的特点。
P471一般知觉能力达到成熟水平2观察具有明确的目的性3观察具有敏感性和系统性12.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因素。
P1311空间距离2容貌与仪表3能力与个性4相似性5互补性13.教学反思的方法有哪些?P2461反思日记2详细描述3交流讨论4行为研究14.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P1931全体与个别兼顾原则2科学性原则3主体性原则4发展性原则15.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P2481生理的需要2安全的需要3归属和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16大学生网络成瘾心理辅导的核心内容有哪些。
P2171负性情绪的处理2帮助建立安全的现实人际关系3自我的重塑17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P381遗传是物质基础2环境和教育是决定因素3实践活动和主观能动性是重要条件18大学教师激励的基本原则。
P2551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2奖励和惩罚相结合3与大学教师的需要特点相适应4公平性、差异性和多样性相结合19大学教师教育能力发展的基本途径。
P2421观摩和分析2微格教学3教学决策训练4反思四、论述题(每题15分)1、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提高和培养大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P1331人际沟通是人们运用语言或者非语言的形式传递信息,交换意见,表达思想感情和需要的联系过程。
人际沟通具有心理功能(一是满足个体的心理需求、消除孤独感。
二是在人际沟通中可以了解和完善自我)、社会功能(一是可以获得信息,增加个人的知识经验。
二是可以了解他人)、协调功能(协调团体成员之间的情感与关系)2对大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提高,首先让学生了解到阻碍其进行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沟通的主要的绊脚石,如害羞、嫉妒、自卑等,鼓励学生踢开这些绊脚石,同时教会学生学习一些交流和沟通的技巧;其次让学生正确对待人际关系。
2、试述大学教师应具有的良好心理素质。
P2311大学教师应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记忆力、良好的思维品质、丰富的想象力、良好的注意品质、一定的创新能力;此外,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教育能力,包括教学的能力、教育机制和教育科研能力2 大学教师应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这是教师首要的基本心理素质,3大学教师还应具如下良好的意志品质:一,明确的目的性;二,处理问题的果断性和坚定性;三、解决矛盾的坚定、沉着、耐心和自制力;充沛的精力和顽强的毅力3、大学生品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如何进行矫正?P1701存在的问题:道德认识比较模糊;道德情感比较消极;道德意志比较薄弱;道德行为习惯较差。
2应对大学生品德问题,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矫正措施,促使其向好的方向转化。
首先要晓之以理;要以说服大学生,使他们从道德认识上真正理解与信服。
其次要动之以情;要以情感去打动大学生,事先他们在道德认识上的转化。
再次要持之以恒;耐心地对待大学生的品质问题,坚持不懈地进行良好品德的教育。
最后要导之以行;要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克服不良品德的行动,在行动中矫正不良品德行为。
4、试述大学教师激励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P2551激励的实质就是调动积极性,对大学教师应莞城四个基本的激励原则: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奖励和惩罚相结合;与大学教师的需要特点相适应;公平性、差异性和多样性相结合。
2 大学教师激励的方法:一、目标激励:运用目标的功能,可以激发教师的正确动机,调动起积极性;二是职务考核,是对教师职务完成情况的综合评估,是教师职务净胜和评奖的依据。
三是民主管理激励,民主管理主要表现为大学教师参与学校的管理决策工作以及有关管理工作的研究和讨论。
四、还有如奖罚激励、榜样激励和临到行为激励等具体方法。
5.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及其教学含义。
P871认知结构的迁移观主要关注的是陈述性知识的迁移问题。
研究表明,陈述性组织者能输入一些适当的“组织者”到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使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得到加强,从而促进知识学习的迁移。
2为了促进认知结构的有效迁移,教师需要认知结构的迁移教学,包括选择有利于迁移的教材内容,选择有利于迁移知识的呈现方式,强调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则的教学,变式教学的迁移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