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编号:TP-AR-L2920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地下建筑火灾扑救对策
(正式版)
地下建筑火灾扑救对策(正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
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地下建筑火灾的扑救,与高层建筑、石油、化
工、人员密集场所等火灾的扑救一同被视为现代火灾
扑救领域里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需重研究的课题。
因
此,熟悉地下工程、研究地下建筑火灾的特点及扑救
对策,提高扑救地下建筑火灾的作战能力,已势在必
行。
加强熟悉演练,掌握灭火主动权
要有效地扑救地下建筑火灾,必须建立一支灭火
战斗力强的消防队伍,这支队伍除适合地下建筑火灾
扑救的器材装备配备齐全外,消防指战员还必须具备
地下建筑灭火的实战经验或经过模拟地下火灾条件下
的锻炼。
从目前实际看,大多数消防官兵没有扑救地下建筑火灾的经历和经验,只是进行了地下建筑火灾条件的模拟训练或演练,为扑救地下建筑火灾进行了有效的尝试,但在灭火实践上还未真正形成一套完备的路数。
在当前消防队伍实战经验不足的情况下,开展经常性的熟悉地下建筑环境,在浓烟、黑暗条件下的地下模拟演练就更为重要。
消防指战员能基本了解地下建筑的基本结构,明确地下灭火战斗展开的动作要求,能熟悉操作使用个人防护器具和其它器材,并能克服深入地下作战的恐惧感,保持稳定、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在艰难复杂的地下建筑火灾扑救的,正确地实施战斗行动,有效地控制火势,圆满完成救人灭火任务。
对于重要的地下建筑,辖区消防中队要在调查研究、熟悉情况的基础上,制定灭火预案。
这类单位的
灭火救援,一般需投入的力量多、时间长、火情复杂、难度大,支队应制定诸中队参加的灭火救援预案,并根据灭火救援预案,经常开展实地演练或模拟训练,将灭火救援预案作为灭火救援指挥的重要依据。
地下建筑灭火战术演练,可进行某一方面、某一支力量或某一技术战术措施的专项演练,亦可组织多方面,多层次、多种力量、各项措施的合成演练。
在组织地下建筑火灾的演练中,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是群众义务消防队伍的培训和参与演练。
义务消防组织是扑救地下建筑初起火灾的重要力量,他们熟悉本单位地下建筑的内部情况和消防设施,单位发生火灾时就在现场,是扑救初起火灾和疏散救人的首批力量,为消防队伍到场灭火救援赢得宝贵时间。
要加强对这支队伍的教育和培训、教育培训的重点是结
合地下建筑火灾的特点,讲燃烧常识、灭火的基本方法、灭火器具的使用、浓烟下救人与自救等基本知识、进行佩戴防毒面具在浓烟条件下展开行动的训练,并参加消防队伍组织的灭火救援演练,从而提高义务消防队伍扑救初起火灾和引导疏散救人与自救的基本素质。
二是消防通讯指挥联络系统的合练。
扑救地下建筑火灾,消防通讯联络非常困难,在灭火救援演练中、要把通讯联络作为组织指挥的重要性组成部分,力争做到有线、无线、音响信号、指令传递、安全绳与导向绳示警等联合。
使火场指挥部与前沿指挥所之间、前沿指挥所与地下行动小组之间、地下各行动小组之间、地下行动小组各成员之间、以及指挥部与人防工程指挥系统等单位的通信畅通。
三是进攻中个人防护器材的技术运用。
扑救地下
建筑火灾与扑救地面常规火灾不同,进入地下的人员必须有效地实施个人安全防护,才能深入地下建筑执行救人与灭火任务。
灭火救援演练中,个人防护器材的技术运用十分重要性,要求每个进入地下作业人员必须佩戴齐全个人防护器具,如空气呼吸器、通讯、照明、破拆工具、导向绳、安全绳等。
必要时着隔热服、携带火源探测仪、气体检测仪等,战斗员的负重加大了救人和灭火的难度,对于提高个人防护器材的使用技术尤为重要。
反复侦察、及时掌握火场的确切情况
地下建筑发生火灾后,消防指点员不能象地上火灾侦察一样,可直接观察到火势情况。
指挥员应精心组织火情侦察,其侦察的重点是有无人员被困、通道情况和内部消防设施情况。
在侦察方法上应主要采取询问知情者和深入内部侦察,询问的对象包括熟悉地
下建筑情况的人员、起火后从地下撤出的人员,参加初起火灾扑救的人员、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等。
手段上应配备火源探测仪、气体检测仪,以使迅速查明火源的位置、地下的温度及烟雾的成分。
组织上应挑选有实战经验、身体健壮的人员、每个侦察小组一般有3人组成,对于较大的火场的侦察可组织几个侦察小组同时进行侦察,在深入内部侦查时,要指派熟悉地下建筑情况的人员做向导,同时要反复进行侦察直至火灾扑灭为止。
对于在侦察过程中发现的被困人员做及时抢救。
火场指挥员所采取的各项措施,要根据侦察的准确情况来采取,不能有半点含糊,在指挥上特别要注意的是:只有查明地下建筑内确实无人,才能采取高倍数泡沫灌注窒息、堵塞洞口等封闭灭火方法;只有确切查明地下建筑火灾所处的发展阶段,才能确定是否排烟或采用哪一种方式排烟。
积极抢救被
困人员
扑救地下建筑火灾,更需贯彻“救人第一”的指导思想,要严密组织,积极抢救被困的人员。
1、在火灾补起时,地下建筑内较多人员正撤离,救援人员应迅速组织力量,进入建筑内引导疏散人员,要携带照明工具作为引导标志,指明疏散路张、并指派专人护送惊慌失措、神志不清的人员、最后仔细检查通道及建筑内各部位,止有人滞留。
2、当确知有少量人员没有撤离,且所在位置不清时,应组织侦察小组深入内部、在侦察中救人。
3、当焰火猛烈,有人员被封锁在某一部位,险情严重时,应组织若干作战小组,在充足水流的掩护下强攻救人。
4、在建筑面积大、结构复杂、被困人员多的情况下,应在加强消防救援力量的基础上,调集矿山救
护队、防化部队、人防等专业救援力量、协同抢救被困人员。
科学组织排烟、提高排烟效果
烟雾是使被困人员死亡和逃生障碍的主要因素,增加了灭火救人战斗行动的难度。
适时组织排烟,能提高视距,降低内部温度,尽快发现火源,缩短救人灭火时间。
1、使用固定排烟设备和空调设备排烟时,要充分利用防火或防烟分隔,不使浓烟流向火点以外的区域、造成第二烟区或火点,必要时设置水抢进行驱疏和稀释。
2、使用喷雾水枪排烟时,要选择与排烟口直接相通的通道,最好利用起火区的通道,必要时集中2至3支喷雾水枪推进排烟排热,排烟时可配合使用防火门、防火卷帘、提高排烟效果。
3、使用排烟车和送风机排烟时,送风风机设置在主风出口送风、主排烟风机设置在下风出口排烟、只有操作正确才能提高排烟效果。
4、使用高倍数泡沫排烟,应从没有阻力的出口应用,在喷射前先打开反向的出口或着火点前方出口,然后顺烟气流动方向喷射,使泡沫容易进入,烟雾排出。
封闭出口,窒息灭火
深入内部强攻灭火的方法很多,但在火场条件艰险,消防力量难以控制和消灭火势时,可采取窒息的灭火方法。
在采取封堵前,必须确定地下建筑内无人,氧化剂等物质,并停止通风系统的运转。
要尽量缩小被封闭的空间,缩短封闭时间。
应先封闭上风口,后封闭下风口。
有条件可向封闭区充灌惰性气体或高倍数泡沫,以冲淡燃烧区的含氧量并降温,辅助
内部管理系列 | INTERNAL MANAGEMENT 编号:TP-AR-L2920窒息灭火。
封堵时要留观测口,随时观察内部燃烧情况,在确认火势已熄灭开启封口前,要监测其含氧量,一般物质在含氧量低于15%时就不能发生燃烧。
此处输入对应的公司或组织名字
Enter The Corresponding Company Or Organization Name Here
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