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5古诗鉴赏之关键词、关键句(用)解析

5古诗鉴赏之关键词、关键句(用)解析

答案: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 雪“残”、雁“断”、月“新”、潮“生” 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 思乡之感。
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秋 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赏析关键词、关键句
命题指数 ☆☆
(1)2011年全国所有高考试卷中对于诗眼没有
考查,但2011年山东卷、天津卷、福建卷、 安徽卷、四川卷、江苏卷都对关键诗句进行 命题分析 了考查; (2)对于词、句的理解和赏析是把握诗歌的 基础和关键,其他题目的考查也往往间接涉 及此内容。
问题:有人评论说,“悲”是杜甫《登高》全诗 的关键,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4分) [解析] 本诗共有八句。第一联写远景及高处的
往往熔铸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和生动的艺术形象,
反映出情和景或者是景和理的有机统一。
2.明确诗(词)眼的作用。古诗(词)非常讲究构思,往 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了全诗的线索,奠定全诗 的感情基调,表现出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
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查对全诗的把握程度。分析
诗眼就是抓住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词进行品味,看 其在拓深诗的意境、传达诗人情感上所起的作用。
④有人认为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你同意吗?请说
明理由。
(2)关键诗句(此类题目由于往往和表达技巧综合考查, 故放 在“第二讲 表达技巧”中进行讲解)
①试就××句写一段鉴赏性的文字。 ②结合全诗(词),赏析××句。 ③请从××角度对××句进行赏析。(综合表达技
巧考查)
④××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表达什么感情?
[考生甲] 送检 样卷 “折柳”意为“留恋”,不愿离去;最后一 句“何人不起故园情”与“折柳”相对应,因此
“折柳”为“关键”。
失误类型:没有从全诗的角度分只答出了“留恋”之情,得2分; 还要联系第一联的内容进行分析。
[考生乙] 送检 样卷 “折柳”的“柳”与“留”谐音,表示留恋之
3.要联系全诗,从景、情、理等角度去细心体味。 二、答题模板 步骤一:明确指出作为“诗眼”的词。 步骤二: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分析该词在突出 主旨、营造意境和诗歌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江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①歌声。 [注]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请从“景” 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综合表达技巧,思想感情考查)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 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答案:“抱膝”二字生动的勾画出作者默默呆 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 “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 膝苦坐”的“影”陪伴着“抱膝苦坐”的 “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 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
意。这是作者送别时的动作,诗人与朋友是边听曲
边送别的,所以“折柳”为“关键”。得分:2分 失误类型:理解有误,分析不到位
专家 评卷
失分探因:第一联是听曲,“折柳”为《折柳曲》, 听的是《折柳曲》,不是去“折柳”的动作。这里
没有分析好,故扣1分;由听曲到思乡二者之间的
联系分析不到位,再扣1分。
一.思维趋向 1.指出诗(词)眼。一般是指全诗(词)中最为传神,最 能使全诗生动飞扬的关键性词或句子。篇中眼是作 者感情的喷发口,它能更好地显示诗歌的意境,它
内容多写离情别绪。杜少陵《吹笛》诗:“故园杨柳今摇 落,何得愁中曲尽生?”王之涣云:“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皆言《折杨柳》曲也。曲中表达了送 别时的哀怨感情。
(二)审读题目要仔细 抓住3个关键点:全诗的关键 寓意 是否同意
(三)解题思路要清晰
诗眼就是一首诗最为关键的词语。而一个词的关 键性主要体现在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这首诗的第一、 二句写的是眼前之景,第三、四句写的是故园情,而连 接这两者的正是这“折柳”二字。它自然就成了全诗的
(2002·全国高考)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 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 为什么? (一)诗歌大意要读懂
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
关键。
(四)评分细则要明了 答出寓意得2分,答出原因得2分。(当然,本题第2
小问也许会有考生认为“折柳”在诗中算不得是关键,
那只要他能自圆其说,就可以考虑给分) (五)组织答案要规范 “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2分)本诗抒 写了思乡之情,(1分)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
曲的笛声引起的,(1分)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景色,用环境衬“悲”;第二联写近景及低处的 景色,也是用环境衬悲;第三联写自身的状况,
本身就含“悲”;第四联用“苦恨”等正面写悲。
[自组答案]
同意。“悲”字是点睛之笔,四
句分别写眼前景象的悲凉,时光飞逝、壮志难
酬的悲慨,流落他乡的悲苦,国破家亡的悲愁。
(3分)(步骤一)四句均暗含了作者忧国伤时的 悲痛心情。(1分)(步骤二)可见“悲”是全诗 的关键。
东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 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荦确:山多大 石貌。 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答案: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 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 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 境界。
1.关键词、关键句 关键词 有时是一个精练传神的字,有时是传达主旨的
关键词。 一是主旨句,它一般是议论性或抒情的,其位置
关键句 常在诗词的后半部分。 二是技巧句,它往往是运用了表达技巧的语句。
2.常见的命题方式 (1)关键词
①这首诗(词)的“诗(词)眼”是什么?
②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③某词统领全诗(词)的理由是什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