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 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教学设计课程标准列举1840 年至1900 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本课内容集中介绍了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及义和团运动。
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背景、简况、结果和影响。
义和团运动兴起的背景、口号、结果和历史意义。
(2)注重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2.过程与方法:从多方面、多角度分析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和影响;通过问题探究、小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探究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原因;通过史料分析、列表比较等方法引导学生归纳两个不平等条约的危害及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灾难和屈辱,加强学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教育;通过中国军民在外来侵略面前的英勇斗争,体会中华民族的不屈精神,增强民族责任感;通过对义和团运动的认识,明确爱国要有理性,近代中国的历史发展,反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反封建、实现国家近代化必须兼顾。
教学重点:中日中日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
教学难点:《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对“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教学方法:1.材料解读法2.知识迁移法3.问题教学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两次鸦片战争,列强的坚船利炮一次次轰开紫禁城的大门,而一个个的不平等条约又一次次地书写着中国人的屈辱。
但眼泪换不来同情,妥协也不能阻止列强侵略的铁蹄。
今天,我们学习近代史上对中国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两次侵华战争:第14 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件展示重点难点)一、甲午战争与民族危机的加深第一部分:国家主权,大梦谁先觉日本与中国一衣带水,为什么要侵略中国呢?请同学们结合材料回答【合作探究】1、中日甲午战争之因材料1:19 世纪中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建立起中央集权的近代天皇制国家。
明治政府大力推进现代化,兴办工业企业,80 年代中期开始工业革命。
在各种因素作用下,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建立了装备精良的近代军队,确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企图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
1887 年,参谋本部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
------摘编自《日本大陆政策史》1、从材料1 看出日本为什么侵华?学生:1、日本:出台“大陆政策”,侵华野心蓄谋已久。
(根本原因)多媒体展示:世界地图:据此内容划一下日本的侵略路线图。
同学们可以看出日本征服世界的计划非常完整,这就是日本的所谓“大陆政策”。
(课件展示动画)个头不高、领土不大的小日本竟然有统治全球的野心,这至今都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警觉,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日本与中国的战争是历史的必然,所以这是甲午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材料2:1890 年,日本爆发经济危机,社会动荡,政局不稳;福泽谕吉力主“进行东洋攻略,使国内人心转而外”。
2、从材料2 看出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是什么?学生:2、1890 年,日本爆发经济危机,为转嫁危机(现实原因)师:朝鲜与中日战争有什么关系呢,请看材料3.材料3: 1894 年3 月,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密令驻朝公使:“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之急务,为实行此事,可采取任何手段. ”3、材料3“促成中日冲突”的导火线是什么事件?学生:1894 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师:面对日本挑衅,当时的中国政府是什么态度?(太后和李鸿章“避战求和”的政策,寄希望于列强调停),那么,西方列强对此事又采取什么立场呢?(课件展示题目)【点ft思维】1.下图是一副政治漫画,它反映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西方列强对待日本挑衅中国的态度是( )A.支持B.观望C.反对D.合作学生:(B)师:列强的观望态度纵容了日本。
第二部分:国家与民族,为谁而战?自主学习:(自主完成,展示答案,教师适时点拨)要求:阅读教材57 页正文第二三段、小字第二段及战争形势图,独立解决以下问题,时间2 分钟。
1、甲午战争的起止时间?2、甲午战争的主要战场在哪里?在战争中涌现出了哪些杰出爱国人物?试举例。
3、战争的结果如何?《马关条约》的内容有哪些?结合材料,分析探究:甲午中日战争战败的原因材料一:“海军备款三千万,仅购数艘,而西太后即命提款,营构颐和园。
问海军衙门所管何职,则颐和园之工程也。
”材料二:黄海大战后,清军主力尚存。
1895 年,日军进犯北洋海军基地威海卫。
丁汝昌主动请求歼敌,李鸿章下令:“如违令出战,虽胜亦罪”。
提示:内因:清政府统治腐败,没有认真准备,一味妥协退让,这既助长了日本的侵略气焰,又压倒和破坏了中国官兵地方抗敌热情;慈禧太后不顾国家危难、大搞万寿庆典,且挪用海军军费,置国家危亡于不顾,有些清军将领贪生怕死,腐败无能。
外因:日本蓄谋已久,准备充分,经济军事实力强于中国;列强在一定程度上支持日本。
根本原因:落后的封建主义无法抵抗先进的资本主义第三部分:梦醒时分,国破山河在?合作探究2:《马关条约》之危害1、为什么说《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结合教材58 页第一段)2、《马关条约》与以前的条约相比,新增了什么条款?由此分析列强在经济上的侵略方式发生了怎样的转变?【师生合作,共同探究】(1)《马关条约》危害①割三地——进一步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多媒体课件展示俄法德“三国干涉还辽”漫画,认识其实质是帝国主义在中国和辽东的霸权之争。
)②赔二亿——巨额赔款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大借外债,帝国主义列强争做中国的债主,进行资本输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
③开四口——开埠通商和内河新航线的开辟,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最远到达西南的重庆。
(多媒体课件展示近代中开放的通商口岸图)④允设厂——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这是前所未有的,它加剧了帝国主义向中国的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⑵不同:设工厂经济侵略方式转变:由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主甲午战争失败,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课件播放《民族危机》视频)深重灾难会带来精神上的强ft,梁启超说“甲午之役唤醒中国四千年之大梦”,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高涨。
【师生共同归纳】: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①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甲午战争后中国国势艰危,民生凋敝,中华民族陷入极其深重的危机。
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基本形成。
②刺激了列强的侵华:日本的“胜利”及“三国干涉还辽”大大刺激了西方列强的侵华欲望,从此,他们在政治上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在经济上以资本输出作为侵华主要方式,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大大加深了中华民族的灾难。
③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高涨:一是为挽救统治危机,清王朝开始进行军事改革,起用袁世凯等人在天津小站采用西洋方式编练新军;二是台湾军民进行反割台斗争,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ft;三是面对民族的生存危机,中国的知识和各阶层民众开始震惊,继而奋起,以不同的形式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资产阶级维新派维新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暴力推翻清政府,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
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与八国联军侵华【过渡设计】由1900 年明信片漫画题引入【点ft思维】3.如图是一张发行于1900 年的法国明信片上所描述的画面,有8 个身着不同制服的外国士兵在围攻“中国龙”。
但中国最终并没有被列强“吃”掉,其根本原因是A.中国人民的奋起反抗B.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C.清王朝的抗争D.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问题设计】自主学习要求:阅读本框题教材,独立解决以下问题,时间2 分钟。
1、义和团运动的原因、口号是什么?结果如何?如何认识义和团运动?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原因是什么?《辛丑条约》的内容有哪些?【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点拨】1.义和团运动(1))义和团兴起的原因:①根本原因: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②直接原因:反洋教斗争的高涨。
19 末,在华教会势力依据不平等条约好清政府的袒护,为非作歹,激起广大民众的强烈反抗。
(2))义和团的口号:“扶清灭洋”(结合材料评价)探究:如何评价“扶清灭洋”口号?材料一:最恨和约,误国殃民。
上行下效,民冤不伸——《拳匪纪事》材料二: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
……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
提示:义和团提出“灭洋”,触及了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动员了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但对洋人、洋教和外来事物统统排斥,又具有排外的落后性,如义和团破坏火车、铁路、电线就是愚昧落后的表现;义和团提出“扶清”,虽然具有爱国保国的含义,却又将“中国”、“朝廷” “大清”等观念互相混淆,这表明义和团在主观上不反清政府,也不反封建制度。
这一口号在运动初起时,曾动员和吸引更广泛的群众参加反帝斗争,把中小地主,封建知识分子,甚至部分官员也卷了进去,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清政府的警惕,不能识破清政府的阴谋诡计以致后来上当受骗。
(3))评价义和团积极方面:①义和团运动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打ft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的改革运动(如后来的“新政”和预备立宪)。
②义和团运动打破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美梦,同时也使列强被迫调整了侵华方式,由直接武装侵略为主变为以扶植代理人为主。
(请同学阅读教材P62 瓦德西的一段话:“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实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认识义和团的历史功绩。
)消极方面: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义和团的口号具有盲目排外的弱点,另外也会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其斗争结果不能促使中国走向进步。
启示:义和团运动虽然部分地承担了当时的革命任务,但它的落后性却使中国的革命重任中国的强国之梦只能由新的阶级来承担;反帝反封建同时并举。
2.八国联军侵华(1))原因:①根本原因: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列强为进一步扩大权益而想瓜分中国,变中国为其殖民地。
②直接原因:义和团运动损害了列强的在华利益。
(2))概况:1900 年6 月,帝国主义列强(英、美、俄、德、日、奥、法、意)以“救护驻华使馆,助中国剿匪”为借口,组成联军在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的率领下,入侵天津、北京。
(3))特点:与以往列强侵华以清政府为对手不同,这次战争是以消灭中国人民革命力量为目标。
(4))结果:1901 年9 月,签订《辛丑条约》,签订条约时11 个国家。
(加上比利时、荷兰、西班牙)《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大的不平等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请同学们能结合内容分析条约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