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盛唐气象一、单项选择题1.在唐朝前期的100多年中,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繁荣景象。
其中,农业方面的表现有()①垦田面积逐渐扩大②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③发明并推广曲辕犁和筒车④开凿大运河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2.右图所示为我国古代发明的一种工具,形状“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
它的主要用途是( )A.交通运输B.纸张印刷C.农业生产D.陶器制作3.某班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图片展,下列图片应该入选“盛唐篇”的是()①筒车②曲辕犁③耧车④都江堰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唐代诗人陆龟蒙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诗句形容唐代某种瓷器,这是对下列哪种瓷器的赞美()A.青瓷B.白瓷C.唐三彩D.景德镇瓷器5.唐朝的手工业发展到很高水平,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被称为世界工艺珍品的是()A.青花瓷B.白瓷C.唐三彩D.冰裂纹瓷器6.唐朝时期陶瓷生产有“南青北白”之说,说的是南方的青瓷与北方的白瓷。
其著名的产地分别是()A.越窑、邢窑B.越窑、定窑C.汝窑、邢窑D.汝窑、定窑7.陕西一农民挖菜窖时挖出了一枚古钱币,上有“开元通宝”字样。
这枚古钱币铸造于哪个朝代()A.秦朝B.隋朝C.唐朝D.元朝8.据史书记载,唐都长安的崇仁坊多修造乐器的商店,延寿坊有出售金银珠宝的商店,胜业坊有“以小车推蒸饼卖之”,永昌坊有茶肆,新昌坊有客舍。
这一记载表明当时()A.农业生产发展B.商业经济繁荣C.对外贸易活跃D.经济重心南移9.唐朝的城市中,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的是()A.洛阳B.长安C.扬州D.成都10.唐朝的长安城内,有“坊”和“市”的区别,“坊”是()A.贵族居住区B.娱乐区C.居民区D.商业区11.“年少从军不为苦,长戟短刀气如虎。
男儿志在立功名,青海西头擒赞普。
”诗中“赞普”是对我国古代哪一少数民族首领的称呼()A.回纥B.南诏C.靺鞨D.吐蕃12.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的唐朝皇帝是()A.唐太宗B.唐玄宗C.唐中宗D.唐高宗13.昭君出塞和文成公主入藏在当时产生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利于加强对边疆少数民族的行政管理B.促进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C.使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归属于中央政府D.形成了汉族与少数民族交融的高潮14.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不仅有开放的对外政策,还有开明的民族政策。
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体现了“开明的民族政策”()A.遣唐使来华B.文成公主入藏C.玄奘西游天竺D.鉴真东渡日本15.下列对文成公主入藏所起作用的叙述,最为准确的是()A.使吐蕃与唐结盟B.为吐蕃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C.北方战乱导致中原人民迁往边疆D.加强了唐对吐蕃的管辖16.赢得周边各族的拥戴,被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为“天可汗”的是( )A.唐高祖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17.下列我国古代名画中,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汉族中央政权与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友好关系的是()A.《女史箴图》B.《洛神赋图》C.《步辇图》D.《送子天王图》18.以下关于唐朝盛世繁荣时社会风貌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A.显示出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B.妇女喜好骑马、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C.社会风气兼容并蓄,刚健豪迈的尚武风尚盛行一时D.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并未受到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19.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生活。
下列诗歌中,能反映唐玄宗统治前期盛世景象的是(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B.“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C.“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D.“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20.唐朝社会经济的繁荣推动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这一时期,处于发展的黄金时代的是()A.诗歌B.散文C.史学D.戏曲21.盛唐时期,被人们称为“诗仙”的著名诗人是()A.陈子昂B.李白C.杜甫D.白居易22.某位诗人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能够将个人遭遇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这位诗人是()A.韩愈B.白居易C.李白D.杜甫23.某地要举办唐朝书画展,他们可以选择下列哪些人的作品()①颜真卿②欧阳询③张择端④吴道子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③④24.下列作品具有“方折峻丽,笔力险劲”特点的是()A.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碑》B.颜真卿的《颜氏家庙碑》C.柳公权的《玄秘塔碑》D.王羲之的《兰亭序》二、材料解析题25.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她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包容世界的豪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杜甫《忆昔》(1)材料一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当时的统治者是谁?这一盛世局面的出现与他采取的哪些措施有关?材料二(2)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材料二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分别有何用途?材料三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
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唐]周匡物《及第谣》(3)材料三中的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史上哪种选官制度?唐太宗和武则天对这一制度的完善分别作出了怎样的贡献?第3课盛唐气象1.A 解析:在唐朝前期的100多年中,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繁荣景象。
在农业方面,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
隋炀帝时期开凿了大运河,排除含④的选项,答案为A项。
2.C 解析:根据图片及题干中的文字描述可知,该工具为筒车。
筒车是一种灌溉工具,主要用于农业生产,故答案为C项。
3.A 解析:唐朝时期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筒车和曲辕犁,故答案为A项。
4.A 解析:由题干中的“越窑”“翠色”可知陆龟蒙赞美的是越窑的青瓷。
唐朝的瓷器生产水平很高,越窑的青瓷如冰如玉。
5.C 解析:唐朝陶瓷器生产水平很高,闻名中外的唐三彩造型精美,色彩亮丽,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6.A 解析:唐朝陶瓷器生产水平很高,越窑的青瓷如冰如玉,邢窑的白瓷类雪似银。
7.C 解析:621年,唐朝开始铸造新币,名“开元通宝”,直径八分,每枚重一钱,十枚重一两。
8.B 解析:商店、茶肆、客舍等反映的是商业经济的繁荣,故答案为B项。
9.B 解析:唐朝的都城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商业繁荣,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10.C 解析:唐都长安的城市规划井然有序,城中有东、西两市,是主要的商业区,这里商铺林立;城内所建100多个坊是居民区,居住人口达百万。
11.D 解析:赞普是吐蕃对其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12.A 解析: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到唐朝求婚。
唐太宗同意将文成公主嫁给他,并派专使护送文成公主远行。
13.B 解析:昭君出塞和文成公主入藏分别促进了汉族与匈奴、吐蕃的经济、文化交流。
14.B 解析:遣唐使来华、玄奘西游天竺、鉴真东渡日本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
唐朝时期民族交往与交融的典型史实是文成公主入藏,体现了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
15.B 解析: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谷物种子、药材、茶叶、工艺品以及历法、科学技术方面的书籍,随行的还有很多手工工匠。
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16.B 解析: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被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为“天可汗”,意即各族共同的君长。
17.C 解析:《女史箴图》由东晋画家顾恺之取材于西晋诗人张华的文章《女史箴》画成,刻画了古代宫廷中不同地位和身份的人物形象,反映了4世纪时宫廷真实生活的图景,排除A项。
《洛神赋图》是东晋画家顾恺之根据魏国著名文学家曹植的同名诗篇创作的洛神传说故事画,属于人物山水画,排除B项。
《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场景,反映的是唐与吐蕃的友好关系,C项正确。
《送子天王图》又叫《释迦降生图》,描述的是释迦降生后,他的父亲净饭王和夫人抱着他去朝拜天神的情景,排除D项。
18.D 解析: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人们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当时的一些妇女受过诗书、音乐等方面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
当时的社会风气兼容并蓄,人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
19.C 解析:“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出自杜甫的《忆昔》,反映了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开元盛世”局面。
20.A 解析: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故答案为A项。
21.B 解析:李白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李白因此享有“诗仙”的美誉。
22.D 解析: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历经坎坷。
他的诗风淳朴厚重,很多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抒发悲愤凄婉之情。
23.B 解析:唐朝书法名家辈出,最著名的是颜真卿与欧阳询;唐朝绘画的题材和类型广泛,著名的画家有阎立本、吴道子等。
24.A 解析:欧阳询的字方折峻丽,笔力险劲,故答案为A项。
25.(1)唐玄宗(李隆基)。
措施: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整顿吏治,裁汰冗员。
(2)耕作;灌溉。
(3)科举制度。
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武则天: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