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 蒙太奇艺术手法(动画短片设计教案)

第五章 蒙太奇艺术手法(动画短片设计教案)


三、蒙太奇的作用 (一)蒙太奇的构成作用 若干个镜头,经过组接以后,能表 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并产生了比每个镜头 单独存在时更丰富的意义。这就是蒙太奇 的构成作用。
论 方面有许多建树。他在1920年做了一个很有意义 的实验,他把以下五个镜头按次序连接起来放映: (1)一个青年男子从左到右走过去; (2)一个女青年从右到左走过去; (3)他们相遇,握手,男青年挥手指向他的前方; (4)一幢有宽阔台阶的白色建筑物; (5)两双脚走上台阶。

总之,蒙太奇贯穿于整个影片的创作过 程中,它产生于编剧的艺术构思之时,体现 在导演的分镜头稿本里,最后完成在剪辑台 上。
二、蒙太奇的依据 科学原理来自对自然界事物运动状态和规 律 的认识与总结,文艺创作的源泉主要来自人类的 社会实践和生活,来自创作者对生活的观察、认 识、概括和提炼。蒙太奇手段的创造与运用他仍 是来源于人类的生活与经验。
(二)在解说词的质和量上下功夫 我们既要考虑解说词在位置上与画面的配 合,又不能由于照顾配合把解说词弄得支离破碎。 因此,在考虑对应、配合的同时,要在解说词的 质和量上认真下功夫。 图解型电视教材解说词的量,不宜过多,要 相信画面的表现力,画面能说明问题的,解说词 不必去重复多说。我们既不能按解说词去选配画 面,也不能按画面写重复的解说词。解说词的量 要少,但质要高,起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的作用。
与画面相配合的解说词,具有解说词内 容本身的节奏,是一种内容情节节奏, 是解说的最基本节奏。解说词内容可以 创造节奏的高潮,也能呈现平缓、舒展 的节拍。利用解说词造成节奏高潮,往 往用于电视教材的开始、结束和段落之 间,以及重要的结论。电影、电视剧依 靠悬念、矛盾冲突制造节奏高潮,电视 教材解说词则用提出思考问题,生动、 精辟的解说词以及解说词的文字形式字 幕等形式去造成节奏的高峰点。
(四)镜头长度的节奏 长镜头多的电视教材,节奏缓慢;短 镜头多的电视教材,则节奏较快。镜头的长 度应与所表现的画面内容多少相适应。 (五)蒙太奇组接节奏 蒙太奇组接通常采用连续、平行、交 叉、此喻、重复等手法将若干个镜头组接在 一起,组成一段影视语言,起构成作用、创 造时空作用和声画结合作用,去说明一个问 题,造成一种意境,或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 因而蒙太奇组接的节奏不仅与蒙太奇组接的 方式有关,而且与蒙太奇组接产生的作用也 有密切关系。
二、内容情节节奏的处理 (一)依据教学内容 (二)依据教学目标 (三)依据教学对象 (四)依据教学组织形式 (五)依据电视教材的类型
三、表现形式节奏 (一)画面主体运动的节奏 (二)摄像机镜头运动的节奏 (三)景别变化的节奏 景别大,节奏慢;景别小,节奏快。 若几个组接镜头的景别从小向大变化, 节奏趋向松弛;若从大向小变化,节奏 趋向急促。
三、声音的混合 电视教材中,有解说的声音,也有音响效果声和 音乐声。在这几种声的混合使用中,必须和谐统一, 相互协调。就是说,同一时间内,只能突出一种声音, 否则几种声音都一样响,就会互相干扰。 电视教材在三种声音的统一协调中,当然解说是 一种最主要的声音,应属于主要地位,在任何情况下 都不应压低解说的声音让其它声音突出。 最后,不能忘记三种声音的混合还必须与画面有 机结合起来, 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电视教材呈现教学 信息的能力,去取得最优 的教学效果。
苏联著名电影导演和理论家普多夫金曾经举 过这样一个例子来说明蒙太奇的依据。他说: “让我们举一个从街上走过来的示威游行队伍作 例子。我们试想一下一个观察者怎样来看这个示 威游行队伍。为了要得到一个清楚明确的印象, 他一定要采取某些行动。首先,他一定要爬上房 顶,这样就可以俯瞰游行队伍的全貌,并估量游 行的人数;然后,他就要下来,从第一层楼的窗 口向外看游行者举起的旗帜上的口号;最后,为 了要看清楚参加游行者的面貌,他还得跑到游行 队伍中去。”
2.音响效果声节奏 自然界的风声、雨声、海浪声、鸟 语、蛙鸣、机器开动的马达声、实验过 程的操作声等,都具有自身的内在节奏。 在电视教材中恰当运用效果声,不仅突 出了事物运动状态的本质特性和环境状 态,而且有利于创造气氛,形成鲜明的 节奏。
3.音乐节奏 音乐本身有非常明显的节奏。乐音 的强弱,频率的高底,节拍的长短等,都 能产生强烈的节奏感。电视教材恰当运用 与画面、解说相配合的音乐,能增强电视 教材的节奏感,加强教材科学内容和思想 感情的表现力。但是,在电视教材也用不 用音乐,用什么音 乐,什么地方用,必须 服从电视教材的画面和解说节奏。
(二)创造时空作用 电影、电视中的假定性的时间和空间, 既有时间与空间的压缩,也有时间与空间 的延伸。
(三)声音和画面结合作用 蒙太奇能使声音与画面有机结合,互相 作用构成特殊的声画结合的形象,产生新的涵 义,从而更深刻、更生动地揭示与刻划人物的 内心活动。 1.声画同步配合,如炮弹爆炸同时出现爆炸声, 加强了真实感。 2.声画分立,画面内无声源,传来声音与画面 形成分立,制造出一种联想的情景。 3.声画对比,画面上出现乞丐在路上讨饭,而 声音却是酒楼猜拳行令的声音,声音与画面形 成强烈的对比。
第五章 蒙太奇艺术手法
一、蒙太奇的含义 蒙太奇是法语Montage的译音。它原 是建筑学中的一个名词,意思是把各种个 别的不同的材料,根据一个总的设计,把 它们处理、安装,最后构成一个整体。这 个名词后来被借用到电影艺术中来,成为 电影艺术的一个术语。
我国《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 “蒙太奇为电影用语,有剪辑和组合的意 思。 它是电影导演重要表现方法之一。为表现 影片的主题思想,把许多镜头组织起来, 使构成一部前后连贯,首尾完整的电影”。
苏联电影艺术家库里肖夫在创立蒙太奇理
这五个镜头给观众的印象是一场完整的戏, 大家都认为男青年带着他的女友,走向那座白色 大厦。其实,(1)、(2)、(3)、(5)四 个镜头是在相距很远的地方,在不同的日子里而 且并不按照次序拍摄的,而第(4)个镜头则是从电 影资料里剪下来的,是美国华盛顿的白宫。
这个实验证明,两个以上的对列镜头连 接在一起,能产生新的意义。导演可以按 照自己的意图,通过镜头的组接,形成能 为观众接受、理解的电影语言。由于这是 由库里肖夫首先作试验加以证明的,人们 便把这种效应称为库里肖夫效应。
(六)声音节奏 电视教材的声音有解说、音乐和音 响效果声三方面组成。而与画面密切配 合的解说,又是声音的主体。电视教材 的声音节奏就是以解说为主,伴以音乐、 音响效果声所形成的节奏。它应与电视 教材画面的空间节奏密切配合、和谐统 一形成电视教材的整体节奏。
1.解说节奏 解说节奏是由几方面因素组成的。首先是与画 面相配合的解说词,其次才是解说的速度, 第三是解说的技巧。
第五节 声 画 结 合
1.视觉信息,其中包括镜头、镜头和镜头组合以 及总体所含,的信息。 2.听觉信息,包括解说词、音响、音乐所包含的 信息。 3.视听综合信息,它是画面与声音配合后产生的 信息含义。 所以编制电视教材,要重视画面的选取与构思, 也要重视声音的运用,更要做好声音与画面的配 合工作。
二、音响与音乐的运用 (一)音响效果声 在电视教材中常要应用音响效果声。音响包 括有自然界的声响、机器的音响和人的非语言音 响等。风声、雷声、雨声、波涛声、流水声、动 物叫声等都是自然界的音响;汽车、火车、飞机、 大炮、车床、打桩机等发出的声响都属机器的音 响;人们的笑声、哭声、心脏搏动声等都属人的 非语言音响。
大英百科全书解释为:“蒙太奇指的是 通过传达作品意图的最佳方式对整片进行 的剪辑、剪接以及把曝光的影片组接起来 的工作”。
我国电影理论家夏衍说:“所谓蒙太奇, 就是依照着情节的发展和观众注意力和关心 的程序,把一个个镜头合乎逻辑地、有节奏 地连接起来,使观众得到一个明确、生动的 印象或感觉,从而使他们正确地了解一件事 情的发展的一种技巧。”
一、解说词的再加工 (一)在解说词配合画面的位置上下功夫 配合画面的解说,必须在位置上与 画 面相对应,才能真正发挥解说词的补充、 提示、概括和强化作用。解说词与画面相 对应有几种不同的处理方法:
(1)解说词与画面并行发展,解说词随着画面的出 现,同步进行解释、补充画面的具体内容。 (2)解说词放在一组镜头画面的开始,这种解说词 往往是起提示的作用。 (3)解说词放在一组镜头的结束阶段,这种解说 词是在对画面进行概括与总结。 解说词要与画面在位置上严格对应,在写画面 与解说词时,就应考虑画面要有适当的长度。没有 实质内容的画面,去配合滔滔不绝的解说词,也会 显得空洞没有说服力。
苏联电影导演普多夫金在上述实验基础上, 又做了一个成功的蒙太奇试验。普多夫金准备了 三个镜头: (1)某人在哈哈大笑(近景); (2)还是这个人惊慌失措(近景); (3)一个人手持手枪指着(近景)。 普多夫金把上面镜头按下列顺序连接: (1)哈哈大笑 (2)手枪指着 (3)惊慌失措 放映后给观众造成印象是此人胆小、怯懦。
除解说词内容外解说的速度对节奏也有 一定的影响,正常的解说速度以每秒三 个字为宜。过快会产产生一种迫切感, 甚至会影响视听的效果。至于解说的技 巧,语调的变化,高低强弱,抑扬顿挫, 也会造成一种优美的节奏感。所以,编 制电视教材,既要重视解说词内容的内 在节奏,也要重视控制解说的适当速度 和技巧,才能使解说节奏得到充分体现。
(二)音乐 音乐是具有感情色彩的,能奏出喜、怒、 哀、乐、舒缓、紧张等各种的曲调。因此 使用音乐,可以给镜头画面作情绪上的补 充,使学生在感情上受到感染,加深对教 学内容的感受和理解。
(1) 不易过多,一般用于电视教材的开首和结尾。 开头能引起学习的兴趣与集中注意力,结尾符合 学习者经过学习后的愉快与得到满足的情绪。 (2)在教材中间部分使用的音乐,必须与画面的 情景、情绪相吻合。 (3)在电视教材的段落处加插一些音乐,可以使 学生的紧张注意与思维得到一定松弛和缓冲,精 神上作适当调节,准备再进入下一段落的学习。
第六节 节奏的处理
电影的节奏,应包括三个元素: (1)推动情节发展的力; (2)时间的层次――听觉节奏; (3)空间的层次 -―视觉节奏。 可见,电影的节奏,一方面是由节奏的表现 形式,取时间的听觉节奏和空间的视觉节这也是构成电影节 奏的重要元素之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