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的发展历程姓名:孙吉广行政13-1班公共管理与法学院1313010117 关键词:汽车,发展,形态,中国,未来摘要:汽车的发展,种类都非常之丰富,近几年来,汽车有着自己独立的运动及文化.大家在不断的认识与接受。
并应用在生活之中,与之惺惺相惜。
这证明了我们的智慧与能力。
要保持汽车的平稳发展,还必须要全面认识,个层次了解汽车及其文化,从而实施有效方略。
以科学发展的角度来看待汽车现在及未来的走向。
进入21世纪,为了引领和表现新世纪未来汽车的发展走势,不少国际汽车公司接二连三的在全球各大车展中推出自己的概念车和新型汽车。
然而有一个现象必须引起我们关注:作为一个汽车大国,中国却少有汽车企业推出自己开发设计的概念车。
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我国汽车设计理念和方法的缺乏以及对概念车研发的不够重视。
可以说,一个没有自主设计和自主开发能力的汽车产业,很难说是一个完整的汽车产业。
因而我们必须加大对汽车设计的研究与投入,确立一种积极正确的汽车设计的理念,广泛开展概念汽车的设计。
前言: 汽车作为新时代的产物,有着它独特的历史与文化,也有着它独特的发展历程。
正文: 一提到汽车,首先想到卡尔·弗里特立奇·本茨,德国著名的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的创始人之一,现代汽车工业的先驱者之一,人称“汽车之父”、“汽车鼻祖”。
1.汽车的远祖在原始社会,人们发明了一种简单的工具,将圆木置于重物的下面,然后拖着走,重物即可由一个地方移到另外一个地方。
这被称作为早期的木轮运输。
后来人们发现用直径大的木轮运输速度较快,于是木轮的直径越来越大,逐渐演变为带轴的轮子,这便形成了最早的车轮雏形。
车轮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首先发明的。
人类历史上的第一部车辆,也是在我们祖先灵巧的双手和智慧的开拓下,最早驶上了历史的舞台。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有黄帝造车之说,故黄帝又号称轩辕氏。
轩是古代一种有围棚的车,辕是车的基本构件。
所以车辆应当是黄帝首先发明的。
据史料记载:公元前2000多年的夏初大禹时代,有一位管车的大夫奚仲,是中国车子的创造者,也是世界上第一辆车子的发明者。
另据史料记载:公元前1600年的商代,我国的车工技术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能制造出相当高级的两轮车,采用辐条做车轮,外形结构精致华美,做工也不十分复杂。
到西周时期(公元前771年),马车已经很盛行了.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221-770年),各诸候国之间由于频繁的战争,马车便纳入了战争的行列,对于当时来说,这便是代表一个国家强盛的极明显标志。
陕西临潼秦始皇帝陵出土的战车式样,代表了2000年前车辆的制造水平。
700多年前的宋代,有位进士名叫燕肃,是一位机械工匠,宋仁宗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燕肃启奏皇帝,详细说明了制造指南车和记里鼓车方法,经允许,他重新制造了中国古代文明的指南车和记里鼓车。
十六世纪的欧洲已经进入了"文艺复兴"的前夜,欧洲的马车制造商风起云涌,马车的制造技术有了相当的提高。
中世纪的欧洲,大量地发展了双轴四轮马车,这种马车安置有转向盘。
车身方面,出现了活动车门和封闭式结构,并且在车身和车轴之间,实现了弹簧连接,使乘坐之人感觉极为舒适。
2.汽车发明家时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随着生产力大幅度地增长,要求用于交通运输的工具也要有相应的发展。
从德国人奔驰和戴姆勒于1886年制造的第一辆汽车开始,各国都争相发展汽车,使汽车工业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法国制成第一辆汽车的时间是1890年;美国是1893年;英国是1896年;日本是1907年;俄罗斯是1910年。
世界汽车的发展历史大约经历了110年,19世纪末期开始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约20-30年间,便形成了一个汽车的发明家时期,也是发达国家汽车工业的初步形成时期。
老牌德国从1886年开始,将眼光转向了汽车生产的阵容中来。
诸如:建于1862年的奥贝尔缝纫机制造厂;建成于1870年的享歇尔铸造机械厂;建于1873年的布兴厂,原是生产火车信号装置的,此时均已改为汽车制造厂。
到了1901年,德国已有12家汽车制造厂,职工总数也有1773人,年产884辆汽车。
7年以后,汽车厂又猛增至53个,职工12430人,年产汽车5547辆,不仅能供应国内市场,而且已把大量的产品销往到国外及世界各地。
但是,最有名、最老、最大的汽车厂,仍是奔驰和戴姆勒两个厂家。
奔驰公司从1894年开始成批生产"维洛"牌小汽车。
1901年,戴姆勒公司首先应用了喷嘴式化油器和磁电机点火装置,使发动机的性能大为改善,到1913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前,德国汽车工业已基本形成一个独立的工业部门,据1914年统计,有汽车制造职工5万多人,年产汽车2万辆,汽车占有量已达10万辆。
在美国,杜瑞亚兄弟于1893年共同制造第一辆美国汽车,3年以后,有了更多的人从事汽车制造业,其中比较有名的代表人物有亨利.福特和瑞.奥兹。
福特是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创始人,他造出第一辆车的时间是1896年,售价是200美元,年产量600辆。
到了1902年,美国汽车产量已达9000辆。
此时的汽车又发展出了众多的形态。
(1)箱型汽车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在1915年生产出一种不同于马车型的汽车,其外形特点很像一只大箱子,并装有门和窗,人们称这类车为“箱型汽车”。
因这类车的造型酷似于欧洲贵妇人们用于结伴出游和其他一些场合的人抬“轿子”式轻便座椅,所以它在商品目录中被命名为“轿车”。
(2)甲壳虫型汽车1934年,流体力学研究中心的雷依教授,采用模型汽车在风洞中试验的方法测量了各种车身的空气阻力,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试验。
1934年,美国的克莱斯勒公司首先采用了流线型的车身外形设计。
1937年,德国设计天才费尔南德・保时捷开始设计类似甲壳虫外形的汽车。
甲壳虫不但能在地上爬行,也能在空中飞行,其形体阻力很小。
保时捷博士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甲壳虫外形的长处,使“大众”汽车成为当时流线型汽车的代表作。
从20世纪30年代流线型汽车开始普及到40年代末的20年间,是甲壳虫型汽车的“黄金时代”。
(3) 船型汽车1945年,福特汽车公司重点进行新车型的开发,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在1949年推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新型V8型福特汽车。
因为这种汽车的车身造型颇像一只小船,所以人们称它为“船型汽车”。
福特V8型汽车的成功之处不仅仅在于它在外形设计上有所突破,而且它还首先将人体工程学的理论引入到汽车的整体设计上,取得了令人较为满意的结果。
所谓人体工程学,就是用科学的方法解析的形体和能力,设计与之相吻合的机械与器具。
船型汽车不论从外形上还是从性能上来看都优于甲壳虫型汽车,并且还较好地解决了甲壳虫型汽车对横风不稳定的问题。
现在,福特公司的那种具有行李箱的四门四窗的轿车,已被全世界确认为轿车的标准形式。
(4)鱼型汽车为了克服船型汽车的尾部过分向后伸出,在汽车高速行驶时会产生较强的空气涡流作用这一缺陷,人们又开发出像鱼的脊背的鱼型汽车。
1952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别克牌轿车开创了鱼型汽车的时代。
如果仅仅从汽车背部形状来看,鱼型汽车和甲壳虫型汽车是很相似的。
但如仔细观察,会发现鱼型汽车的背部和地面所成的角度比较小,尾部较长,围绕车身的气流也就较为平顺些,所以涡流阻力也相对较小。
另一方面,鱼型汽车是由船型汽车演变而来的,所以基本上保留了船型汽车的长处,诸如车室宽大,视野开阔,车身侧面的形状阻力较小,造型更具有动感,乘坐舒适等,这些都远远地超过了甲壳虫型汽车的性能。
另外,鱼型汽车还特别地增大了行李舱的容积,所以更适合于家庭外出旅行等使用。
正因为如此,鱼型汽车才得以迅速地发展。
但也同时存在着一些致命的弱点:一是由于鱼型车的后窗玻璃倾斜得过于厉害,致使玻璃的表面积增大了一至二倍,强度有所下降,产生― 了结构上・的缺陷;二是当汽车高速行驶时汽车的升力较大。
(5)楔形汽车“鱼型鸭尾式”车型虽然部分地克服了汽车高速行驶时空气的升力,但却未从根本上解决鱼型汽车的升力问题。
在经过大量的探求和试验后,设计师最终找到了一种新车型――楔形。
这种车型就是将车身整体向前下方倾斜,车身后部像刀切一样平直,这种造型能有效地克服升力。
第一次按楔形设计的汽车是1963年的司蒂倍克・阿本提,这辆汽车在汽车外形设计专家中得到了极高的评价。
1968年,通用公司的奥兹莫比尔・托罗纳多改进和发展了楔形汽车,1968年又为凯迪拉克高级轿车埃尔多所采用。
楔形造型主要在赛车上得到广泛应用。
因为赛车首先考虑流体力学等问题对汽车的影响,车身可以完全按楔形制造,而把乘坐的舒适性作为次要问题考虑。
如20世纪80年代的意大利法拉利跑车,就是典型的楔形造型。
楔形造型对于目前所考虑到的高速汽车来说,无论是从其造型的简练、动感方面,还是从其对空气动力学的体现方面,都比较符合现代人们的主观要求,具有极强的现代气息,给人以美好的享受和速度的快捷感。
日本丰田汽车有限公司的MR2型中置发动机跑车,可以称之为楔形汽车中的代表车。
3.中国汽车发展史: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进入新阶段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我认为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中国汽车工业1953诞生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
初步奠定了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
汽车产品从无到有。
第二个阶段,1978年到20世纪末。
中国汽车工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汽车工业体系。
从载重汽车到轿车,开始全面发展。
这一阶段是我国汽车工业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转型期。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商用汽车发展迅速,商用汽车产品系列逐步完整,生产能力逐步提高。
具有了一定的自主开发能力。
重型汽车、轻型汽车的不足得到改变。
轿车生产奠定了基本格局和基础。
我国汽车工业生产体系进一步得到完善。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政府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企业自主发展、自主经营,大企业集团对汽车工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
汽车工业企业逐步摆脱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存在的严重的行政管理的束缚。
政府通过产业政策对汽车工业进行宏观管理。
通过引进技术、合资经营,使中国汽车工业产品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摸索了对外合作、合资的经验。
第三个阶段,进入21世纪以后。
中国汽车工业在中国加入WTO后,进入了一个市场规模、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全面融入世界汽车工业体.4.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已累计生产约15亿辆汽车,据专家估计,2010年全球的汽车产量将达到7 500万辆。
人们在感叹汽车工业迅猛发展的同时,也越来越认识到汽车污染给人类自身带来的危害,于是各国纷纷制定有关汽车的环保措施和法规,以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于是汽车环保设计这一汽车设计新概念被摆到了突出重要的位置上。
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改进发动机配置,包括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二次空气喷射、热反应器、废气再循环系统、催化净化装置、曲轴箱通风系统、燃油蒸发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