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4课明天不封阳台班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得分.基础知识及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4分)情不自禁()生吞活剥()瑰异之景()自给自足()2.改正下边句子中的错别字。
(2分)(1)如今,鳞次节比的高楼和变幻摸测的霓虹灯已经把凄凄的荒草、幽幽的土路永远留给了昨天的记忆。
(2)10岁的儿子弯下腰,稚嫩得脸颊立既灿若朝霞;呀,鸽子!”3.我”明天要封阳台是因为什么?明天不封阳台又因为什么?(4分)4.读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4分)人,只能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不能总以自然的征服者自居,因为在剥夺自然资源的同时,人类也在毁灭着自己。
①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你认为人类应该怎样做才能做到与自然的和谐相处?②以只能……,而不能……,因为……”的关联词语,模仿造句。
5.远离了车流、高楼和霓虹灯的人们,竟情不自禁地趴在地上大喊”,这一不可思议的举动说明了什么?(3分)6.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3分)人,只能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不能总以自然的征服者自居,因为在剥夺自然资源的同时,人类也在毁灭着自己。
.阅读理解、分析。
我忽然觉得,这只鸽子绝非偶尔落脚,它分明是大自然派来的一位使者,那"咕咕"的叫声,那带血的翅膀不正在向我们倾吐着什么吗?多少年了,我们太习惯去探寻大自然的意义,而往往忽略了大自然本身的叙说。
其实,那咆哮的洪峰,那焚毁的山林,那流失的水土,那龟裂的农田,分明是大自然向人类发出的一次次呐喊,一声声哭诉!我决定明天先不封阳台了,为了可爱的鸽子不受到惊扰,为了儿子能有一个新结识的“朋友”,也为了它带给我的那一片恬淡和谐的思绪。
这思绪如同一片白云,飘浮在我心灵的天空上,使之变得宁静而高远……7.联系课文内容,理解上面画线句子的含义,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A.在作者的感觉中,这只鸽子不是偶然间来到这里的,而是成了人类呼唤宁静、和谐、和平的使者。
B.那咕咕”的叫声、带血的翅膀在向我们倾吐:人对自然的剥夺与破坏已太多,早点醒悟,还自然本来的面目与生机吧!C.作者运用拟人修辞,赋鸽子以使者的身份与感情,体现出作者对鸽子、对一切生灵的命运的关注之情。
D.“那带血的翅膀不正在向我们倾吐着什么吗?”运用了反问句式,产生强烈的讽刺效果,讽刺人们可悲的下场。
8 .联系上下文及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对“多少年了,我们太习惯去探寻大自然的意义,而往往忽略了大自然本身的叙说。
”这句话的理解,你认为人和自然应该有一种怎样关系呢?(3 分)9.“这思绪如同一片白云,飘浮在我心灵的天空上,使之变得宁静而高远……”中的“之”指什么?又是什么使它变得宁静而高远的?(4 分)10.作者决定明天先不封阳台了,仅仅是“为了可爱的鸽子不受到惊扰,为了儿子能有一个新结识的‘朋友',也为了它带给我的那一片恬淡和谐的思绪”吗?为什么?(3 分)11.设想一下:有一天,可爱的鸽子终于扇动健康的翅膀飞走,你会封阳台吗?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想法。
(4 分)12.上面第二段文字也是课文《明天不封阳台》的结尾,这样的结尾有什么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 分)A.点明主旨,与课文开头相呼应。
B.作者通过让鸽子落脚而不封阳台这件事,表现了自己对待人与自然的态度。
C.表明了作者今后再也不封阳台的决心。
D.阐述了明天不封阳台的几个理由。
牡丹的拒绝看牡丹是一定要到洛阳去看的。
欧阳修有诗云:洛阳地脉花最重,牡丹尤为天下奇。
这一年已是洛阳的第九后牡丹花会。
这一年的春却来得迟迟。
连日浓云阴雨,四月的洛阳城冷风嗖嗖。
街上挤满了从很远很远的地方赶来的看花人。
看花人踩着年年应准的花期。
明明是梧桐发叶,柳枝滴翠,桃花梨花姹紫嫣红!海棠更已落英缤纷——可洛阳人说春尚不曾到来;看花人说,牡丹城好安静。
一个又冷又静的洛阳,让你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
你悄悄闭上眼睛不忍寻觅。
你深呼吸掩藏好了最后的侥幸,姗姗步入王城公园。
你相信牡丹生性喜欢热闹,你知道牡丹不像幽兰习惯寂寞,你甚至怀着自私的企图,愿牡丹接受这提前的参拜和瞻仰。
然而,枝繁叶茂的满园绿色,却仅有零零落落的几处浅红、几点粉白。
一丛丛半人高的牡丹植株之上,昂然挺起千头万头硕大饱满的牡丹花苞,个个形同仙桃,却是朱唇紧闭,洁齿轻咬,薄薄的花瓣层层相裹,透出一副傲慢的冷色,绝无开花的意思。
偌大的一个牡丹王国,竟然是一片黯淡萧瑟的灰绿……一丝苍白的阳光伸出手竭力抚弄着它,它却木然呆立,无动于衷。
惊愕伴随着失望和疑虑——你不知道牡丹为什么要拒绝,拒绝本该属于它的荣誉和赞颂?于是看花人说这个洛阳牡丹真是徒有虚名;于是洛阳人摇头说其实洛阳牡丹从未如今年这样失约,这个春实在大冷,寒流接着寒流怎么能怪牡丹?当年武则天皇帝令百花连夜速发以待她明朝游玩上苑,百花慑于皇威纷纷开放,惟独牡丹不从,宁可发配洛阳。
如今怎么就能让牡丹轻易改了性子? 于是你面对绿色的牡丹园,只能竭尽你想像的空间。
想像它在阳光与温暖中火热的激情;想像它在春晖里的辉煌与灿烂——牡丹开花时犹如解冻的大江,一夜间千朵万朵纵情怒放,排山倒海惊天动地。
那般恣意那般宏伟,那般壮丽那般浩荡。
它积蓄了整整一年的精气,都在这短短几天中轰轰烈烈的进发出来。
它不开则已,一开则倾其所有挥洒净尽,终要开得一个倾国倾城,国色天香。
牡丹为自己营造了神秘与完美——恰恰在没有牡丹的日子里,你探访了窥视了牡丹的个性。
牡丹没有花谢花败之时,要么烁于枝头,要么归于泥土,它跨越萎顿和衰老,由青春而死亡,由美丽而消遁。
它虽美却不吝惜生命,即使告别也要留给人最后一次惊心动魄的体味。
所以在这阴冷的四月里,奇迹不会发生。
任凭游人扫兴和诅咒,牡丹依然安。
之若素。
它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它遵循自己的花期自己的规律,它有权利为自己选择每年一度的盛大节日。
它为什么不拒绝寒冷?于是你在无言的遗憾中感悟到,富贵与高贵只是一字之差。
同人一样,花儿也是有灵性、有品位之高低的。
13.看牡丹为什么一定要到洛阳去? (3 分)14.文章用了较多的篇幅写到洛阳而没看到牡丹,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3 分)15.文章说“在没有牡丹的日子里,你探访了窥视了牡丹的个性”,联系全文说说牡丹的“个性是什么?(4 分)16.牡丹“同人一样”,它“也是有灵性、有晶位之高低的”,联系全文内容,说说人的“晶位是什么?(3 分)17.文章写当年“百花慑于皇威纷纷开放,惟独牡丹不从,宁可发配洛阳”的传说,对写现在的“牡丹拒绝寒冷”,有什么作用?(3 分)18.下边对文章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 分)A.一般人写牡丹都是赞美牡丹的绚丽娇艳、雍容华贵,而本文却另辟蹊径,赞美牡丹的拒绝”,因而显得不同凡响。
B.文章描写牡丹先扬后抑再扬,一唱三叹,在曲折之中表现出牡丹“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的崇高品质。
C.作者在文中采用的是第二人称的写法,但重点仍然是表现自己的感受和感悟。
D.“富贵与高贵只是一字之差”,说明“富贵”和“高尚”之间的距离并不大,两者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猫的故事①我的家在北平的一个深巷里。
有一天,冬夜荒寒,卖水萝卜的,卖硬面饽饽的,都过去了,除了值更的梆子遥远的响声可以说是万籁俱寂。
这时候屋瓦上嗥的一声猫叫了起来,时而如怨如诉,时而如诟如詈,然后一阵跳踉,窜到另外一间房上去了,往返跳跃,搅得一家不安。
如是者数日。
②北平的窗子是糊纸的,窗棂不宽不窄正好容一只猫儿出入,只消它用爪一划即可通往无阻。
在春暖时节,有一夜,我在睡梦中好像听到小院书房的窗纸响,第二天发现窗棂上果然撕破了一个洞,显然的是有野猫钻了进去。
大概是饿极了,进去捉老鼠。
我把窗纸补好,不料第二天猫又来,仍从原处出入,这就使我有些不耐烦,一之已甚岂可再乎? 第三天又发生同样情形, 而且把书桌书架都弄得凌乱不堪, 书桌上印了无数的梅花印。
我按捺不住了。
我家的 厨师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 除了调和鼎鼎之外还贯通不少的左道旁门, 他因为厨房里的肉常 常被猫拖拉到灶下, 鱼常被猫叨着上了墙头, 怀十艮于心,于是殚智竭力, 发明了一个简单 而有效的捕猫方法。
他用铁丝一根, 在窗棂上猫经常出入之处钉一个铁钉, 铁丝一端系牢在 铁钉之上, 另一端在铁丝上做一活扣,使铁丝作圆箍形, 把圆箍伸缩到适度放在窗棂上,便 诸事完备, 静待活捉。
猫窜进屋的时候前腿伸入之后身躯势必触到铁丝圆箍, 于是正好套在 身上, 活生生悬在半空, 愈挣扎则圆箍愈紧。
厨师看我为猫所苦无计可拖, 遂自告奋勇为我 在书房窗上装置了这么一个机关。
我对他起初并无信心, 姑妄从之。
但是当天夜里居然有了 动静,早晨起来一看,一只瘦猫奄奄一息的赫然挂在那里 !③ 厨师对于捉到的猫向来执法如山, 不稍宽假, 我看了猫的那副可怜相直为它开脱。
结果是 从轻发落予以开释, 但是厨师坚持不能不稍予惩罚, 即在猫身上用原来的铁丝系上一只空罐 头,开启街门放它一条生路。
只见猫一溜烟似的唏哩哗喇的拖着罐头绝尘而去, 像是新婚夫 妻的汽车之离教堂去度蜜月。
跑得愈快, 罐头响声愈大, 猫受惊乃跑得更快,惊动了好几条 野狗跟在后面追赶, 黄尘滚滚, 一瞬间出了巷口往北而去。
它以后的遭遇如何我不知道,我 心想它吃了这个苦头以后绝对不会再光顾我的书房。
窗户纸重新糊好,我准备高枕而眠。
④ 当天夜里, 听见铁罐响, 起初是在后院砖地上哗啷哗啷的响, 随后像是有东西提着铁罐猱 升胯院的枣树, 终乃在我的屋瓦上作响。
屋瓦是一垅一垅的, 中有小沟,所以铁罐越过瓦垅 的声音是格登格登的清晰可辨。
我打了一个冷战:难道是那只猫的阴魂不散 ?它拖着铁罐子 跑了一天, 藏躲在什么地方, 终于夤夜叉复光临寒舍, 我家究竟有什么东西值得使它这样的 念念不忘 ? ⑤ 哗啷一声,铁罐坠地,显然的是铁丝断了,几乎同时,噗的一声,猫顺着我窗前的丁香树 也落了地。
它低声地呻吟了一声, 好像是初释重负后的一声叹息。
随后我的书房窗纸又撕破 了—— 历史重演。
⑥ 这一回我下了决心,我如果再度把它活捉, 要用重典,不是系一个铁罐就能了事。
我先到书房里去查看现场, 情况有一些异样, 大书架接近顶棚最高的一格有几本书洒落在地上。
倾 耳细听, 书架上有呼噜呼噜的声音。
怎么猫找到了这个地方来酣睡 ?我搬了高登爬上去窥视, 吓我一大跳,原来是那只瘦猫拥着四只小猫在喂奶 !⑦ 四只小猫是黑白花的, 咕咕容容的在猫的怀里乱挤, 好像眼睛还没有睁开, 显然是出生不 久。
在车船上遇到有妇人生产, 照例被视为喜事, 母子好像都可以享受好多的优待。
我的书 房里如今喜事候门, 而且一胎由个, 原来的一腔怒火消去了不少。
天地之大德曰生,这道理 本该普及于一切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