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肾小球疾病(二)
三、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
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 金属结合蛋白——微量元素不足; 药物结合蛋白——药物浓度增高而毒性增加,药物半 衰期缩短而减小药物疗效。 氧化脂蛋白——系膜细胞增生、细胞基质增多,也促 进动脉血管硬化。
四、肾功能损伤
1.急性肾衰竭 肾前性:有效血容量不足, 2.肾小管功能损害
二、病理
(一)WHO分类
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
原发性肾小球疾 局灶性节段性病变
病的病理分型
弥漫性肾小球肾炎
弥 漫
未分类的肾小球肾炎
性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肾 小
①膜性肾病
球 ②增生性肾炎
肾 ③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 致密沉积物性肾小球肾炎
炎
新月体肾小球肾炎
大量蛋白尿
肾小球滤过膜
分子屏障
受损
电荷屏障
血浆蛋白的通透性↑ 原尿中蛋白含量增多
大量蛋白尿
二、血浆蛋白减少
摄入蛋白 肝脏合成
尿中丢失 NS
消化道吸收
消耗
低蛋白血症机制
三、高脂血症和脂尿
血胆固醇或(和)甘油三脂、磷脂明显增高, LDL、VLDL增高。
机制:
(1)肝脏代偿性合成脂蛋白增加;
(2)外周利用、脂蛋白分解减少。与动脉硬化、 血栓形成、肾小球硬化有关。
第二章 肾小球疾病(二)
第六节 肾病综合征
( Nephrotic Syndrome,NS)
是各种肾脏疾病,主要是肾小球疾病所致的临床综合征,特征性
的临床表现: 1. 大量蛋白尿(≥3.5g/d)
2. 低血浆白蛋白(Alb<30g/L) 诊断必需
3. 程度不等的水肿 4. 常伴高脂血症
分类: 原发性 2/3 儿童约90%为原发
酸盐尿) ⑸ 激素及细胞毒药物疗效不佳
【并发症】
一、感染 免疫紊乱(IgG、补体、白细胞功能降
低) ,营养不良(低转铁蛋白、低锌),免疫抑制 剂的应用,易发生感染。特别是呼吸道。
二、血栓、栓塞
机制:血凝亢进和血粘度增加,血液高凝状态;低 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利尿、激素。
表现:肾静脉血栓最多,肢体静脉血栓,下腔静脉 血栓,肺静脉血栓或肺静脉栓塞等。膜性肾病。
严重脂肪变性 电镜: 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足突广泛融合 免疫荧光: (-)
微小病变
临床表现: ⑴ 好发于儿童 ⑵ 男性多于女性 ⑶ 肾病综合症或大量蛋白尿; 成人型的镜下血
尿,一过性高血压及肾功能减退发生较高 ⑷对激素治疗敏感,但复发率较高 ⑸有自限性(数月)
二、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光镜:系膜细胞及系膜基质弥漫增生(轻, 中,重)
电镜:系膜区或系膜区及内皮下可见电子致密物。 免疫荧光: IgA肾病;以IgA沉积为主,伴C3
非IgA肾病 以IgM或IgG沉积为主
IgAN IgAN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临床表现: ⑴ 好发于青少年, 男多于女 。 ⑵ 发病较急或隐匿起病。 ⑶ 血尿(IgA肾病发生率较高) ⑷ 肾功能不全及高血压的发生率随肾病变由
继发性 1/3
预后:主要受病理类型的影响。
【病因病理】
一、病因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病因不清。病理分型:
微小病变型肾病、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系膜增 生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膜增殖性肾炎。
继发性肾病综合征:狼疮性肾病、糖尿病肾
病、淀粉样变性肾病、结节性多动脉炎、紫癜性肾炎 和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药物(汞、有机金、青 霉胺等)、肿瘤(多发性骨髓瘤、肺癌等)、感染 (疟疾、血吸虫、梅毒、艾滋病等)、毒素及过敏。
四、水肿
机制:
(1)低蛋白血症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2)心钠素对肾小管作用障碍,钠潴留。 (3) 其他:循环渗透因子的出现,肾素-血管紧张 素-醛固酮活性增加,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钠重吸 收增加等。
五、其他
血液凝固功能亢进 血尿、血压高。
【常见病理类型】
一、微小病变 光镜:肾小球基本正常,仅见近曲小管上皮
肾病综合征的分类和常见病因
分类
儿童
青少年
中老年
原发性 微小病变型肾病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膜性肾病
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继发性 过敏性紫癜肾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 糖尿病肾病
乙型肝炎相关性 过敏性紫癜肾炎
肾淀粉样变性
肾小球肾炎
乙型肝炎相关性
骨髓瘤性肾病
先天性肾病综合征 肾小球肾炎
病理改变有关。
五、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光镜:病变呈局灶,节段分布,受累节段硬 化及玻璃样变
电镜:硬化性病变,肾小球广泛足突融 合
免疫荧光:受累节段中可见I gM及C3呈 团块样沉积
(脐部型)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临床表现: ⑴ 好发于青少年,男多于女 ⑵ 隐匿起病 ⑶ 临床呈肾综,血尿发生率高,有肾功能不全 ⑷ 近曲小管功能障碍(肾性糖尿,氨基酸尿及磷
淋巴瘤或实体
肿瘤性肾病
【临床表现】
一、大量蛋白尿
肾小球滤过膜电荷屏障和(或)筛孔屏障受损, 通透性增高,大量蛋白尿。
血压增高、输血浆或高蛋白饮食→↑肾小球球 内压、灌注和滤过→↑尿蛋白和肾损伤。
尿蛋白定量准确性:白蛋白清除率、尿蛋白/ 尿肌酐比值(>3.5 )、白蛋白清除率/肌酐清除率。 尿蛋白电泳排除血尿引起假性蛋白尿及轻链蛋白尿。
临床表现: ⑴ 好发于青壮年,男多于女。 ⑵ 发病较急或隐匿起病。 ⑶ 肾病综合症,并明显血尿。 ⑷ 疾病常进展迅速,肾功能不全,高血压及贫血
出现早。 ⑸ 血清C3持续降低。 ⑹ 治疗困难,激素及细胞毒药物治疗常无效
四、膜性肾病
光镜:早期 基膜上皮侧见到许多排列整齐的嗜复 红小颗粒
后期 基膜渐增厚,并向上皮侧伸出钉突。
电镜:基膜上皮侧可见许多排列整齐的电子致密物, 致密物间可有钉突,足突常广泛融合。
免疫荧光: IgG及C3呈均匀一致的细小颗粒于肾小球 毛细血管壁沉积。
膜性肾病
临床表现: ⑴ 好发于中老年, 男多于女 ⑵ 起病隐匿 ⑶ 病变进展缓慢,呈肾综,有镜下血尿 ⑷ 极易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 ⑸ 1/4病例可自行缓解,余病例其治疗效果与
轻至重渐增。 ⑸ 对激素及细胞毒药物疗效与病理改变轻重
有关。
三、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
光镜:系膜细胞及系膜基质弥漫重度增 生,并插入到基膜与内皮细胞间,使毛 细血管袢广泛呈现双轨征。
电镜:系膜区及内皮下可见电子致物。 免疫荧光: 大量C3伴或不伴IgG,呈颗粒样
沉积于系膜区及毛细血管壁。
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