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心理学复习笔记摘抄

教育心理学复习笔记摘抄

教育心理学复习笔记摘抄下面是学习啦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认知和社会发展与教育1、解释下列概念:发展:发展是随着生理年龄的推移,作为经验和内部相互作用的结果在个体的整个体系内产生的机能构造上的变化过程。

头——尾梯度:发展的进行有若干基本的方向。

尤其是身体运动的发展方向,具有同神经成熟的方向一致的梯度。

从控制靠近头部的运动向着控制更远的脚部,这一进展的方向称作头——尾梯度。

组织:促使过程系统化和组成连贯系统的倾向,被皮亚杰称为组织。

适应:调节环境的倾向,被皮亚杰称为适应。

平衡:平衡是一个自我调节机制,有助于成长中儿童的世界概念趋于连贯而稳定,使经验中的不一致性成为可理解的东西。

同化:同化是儿童供以使新的感知事物或刺激事件与现有的行为模式,即皮亚杰所谓的图式一体化的过程。

2、简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与顺序。

儿童智力运算的发展顺序,首先是从感觉运动的水平开始,向主观的直观的“前概念水平”的运算发展,接着,就可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逻辑运算。

量的概念,重量的概念,体积的概念比前两种要迟得多。

3、简述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趋势。

①综合的分化②平衡化③概念化④社会化⑤个性化3、简述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①遗传与环境②成熟与学习③社会环境因素④学校教育因素⑤主观能动因素4、简述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①乳儿期(0——1岁)②婴儿期(1——3岁)③学龄前期(3——6、7岁)④学龄初期(6、7——11、12岁)⑤学龄中期(11、12——14、15岁)⑥学龄晚期(14、15——17、18岁)心理年龄特征既有稳定性,又有可变性,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可变性是绝对的,稳定性是相对的。

5、简述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分期理论。

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分期:(一)感觉运动阶段——出生至两岁,此期婴儿认知作用的特征:(1)从被动的反应到积极而有意义的反应(2)从不见即无知,进而到随运动中的物体,以至了解所谓的物体长存(3)藉操纵物体本身以了解物体的属性(4)从注意自己的身体到认识外界环境(5)能发现达到目的的新手段(6)缺乏以语言或抽象符号为物体命名或分类的能力(二)思维准备阶段——二岁至七岁,此期儿童的认知作用特征:(1)逐渐能从记忆过去的经验想到未来(2)每一个儿童所使用的文字有其个人的私自意义(3)儿童分不出自己与外部世界的不同,以其直觉与感觉解释其所见所闻(4)儿童不易为他人设想,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并不认为别人因经验不同具有不同的概念(5)万物皆有生命(6)儿童专心于他所一时注意的事物而忽略其余(7)由于集中,儿童对质量保存异常困难(8)儿童思考具有不可逆的特征(三)思维阶段——七岁至十一岁,此期儿童的认知作用特征:(1)思考具有相当的弹性(2)思考可以逆转、矫正,甚至重新开始(3)儿童已能对一个以上的因素同时注意(4)对同一个问题,接受不同的观点(5)儿童虽然能了解原则或规则,但于应用时经常“咬文嚼字”(四)抽象思维阶段——十一岁至十五岁此期儿童的认知作用特征:(1)思考为假设的与演绎的——将可能性化为假设并予以求证(2)思考为命题的思维——以句子代表命题,并发现命题间的关系(3)思考为组合性分析——将因素个别分析后予以综合以解决问题6、简述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分期理论的教育意义。

①心理及教育测验专家能根据皮亚杰的研究结果编制新的智力测验②课程专家应根据皮亚杰的发现设计各级学校的课程③教师可以依皮亚杰的理论配合教学与学生的智能7、简述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期理论。

①信任对不信任,0——1岁②自主对羞怯、怀疑,2——3岁③主动对内疚,4——5岁④勤奋对自卑,6——11岁⑤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⑥亲密和团结对孤立,成年初期⑦创造性对自我决定,成年初期⑧完善对厌恶和绝望,老年期8、简述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期理论德教育意义。

为人父母与师长,应提供婴儿平衡、安全的物质与社会环境,不间断的关切与爱护以培养信赖的人格;应给与幼儿充分的自我操作与试探能力的机会以发展自动的人格;应鼓励学前期儿童想象与创造,并欣赏儿童的建议与解答起问题以发展主动的人格;应提供学童从工作与课业中获得成功的经验以发展其再接再厉的勤奋人格;应协助青春期的青年建立统一的自我观作为其行动的指导。

社会教育及文化机构应协助青壮年组织美满的家庭以发展亲切近人的人格;鼓励与协助壮年创业与教育后代,期使他们能与老年时享受完整而快慰的人生。

9、简述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一)水平A前习俗阶段第一期,惩罚与服从的定向。

第二期,操作与关系倾向。

(二)水平B第三期,人际关系与补同的定向第四期,权威和社会权力控制的定向(四)水平C第五期,社会契约方法定向。

第六期,普通的道德原则定向10、简述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的教育意义。

①有效的道德教育或品德陶冶必须根据各个时期道德观念发展的特征而实施;②对早期儿童教条式的说教,忽略儿童对权威的看法与对需欲的满足,很容易造成道貌岸然实则功利横行的现象;③负责教养者不应抱“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的想法,反而让“趁热打铁”的各时期荒废过去,因为某一时期的道德观念若不能充分发展而欲于后来设法补救,其功效可疑。

学习的基本理论1、解释下列概念:学习(广义):希尔加德等人定义:学习是指学习者在某一特定的情境中由重复经验而引起的对于那个情境的行为的变化,而这种行为的变化是不能根据先天的反应倾向、成熟或学习者的暂时状态来解释的。

加涅的定义:学习是人类倾向或才能的一种变化。

这种变化要持续一段时间,而且,不能把这种变化简单的归之于成长的过程。

潘菽《教育心理学》定义:学习是人及动物在生活中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的过程。

学习(狭义):狭义的学习特制人类的学习。

潘菽定义:在社会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邵瑞珍等人定义:凭借经验产生的,按照教育目标进行的比较持久的行为变化。

消退:条件反射形成后,如果条件刺激(CS)不再伴随无条件刺激(US)出现,也就是说不再强化,条件反射的强度逐渐减低,最后会降低到条件反射不再发生的程度。

这一与条件反射形成相反的过程即称为消退。

恢复:消退现象发生后,如个体得到一段时间休息,条件刺激再度出现,这时条件反射可能又会自动恢复。

这种未经强化而条件反射自动重现的现象就被称之为恢复。

类化:对同类条件刺激不经强化而能引起条件反射的现象,被称为刺激类化。

分化:类化的反面,即在条件反射中个体只对某特定刺激产生反应,不类化的现象。

惩罚1:增加刺激抑制行为惩罚2:减少刺激抑制行为次级强化:次级强化是在原级强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是利用继起强化物或次级强化物进行的。

发现学学习:布鲁纳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认知的过程,而不是机械地把特定反映刺激联系起来的过程。

有意义学习: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知识建立非人为实质性的联系的过程。

接受学习: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接受学习就是在各门学科的学习中,将已定论形式表示的有意义材料与学生业已形成的有关认识结构有机的联系起来,加以融会贯通的学习。

心向:有意义学习的心向,是指积极主动地把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

代表性学习:代表性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他们代表什么。

主要内容是词汇学习,即学习单词代表什么。

概念学习:概念学习既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同时也意味着能区分概念的有关特征与无关特征,概念的肯定例证与否定例证。

命题学习:命题学习实际上是学习几个概念联合所构成的复合意义。

下位学习:当所学的新知识相对于原有认知结构为下位关系时,新旧知识的同化作用表现为新知识被吸收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充实了原有认知结构,新知识本身也获得了再吸收新材料的力量。

上位学习:当所学的新知识相对于原有认知结构为上位关系时,新知识就要有原有认知结构组织起来,原有认知结构就成为进行归纳推理的一整套概念。

并列结合学习:当新知识相对于原有认知结构既不存在上位关系,又不存在下位关系,只是和认知结构中的某些观念具有一般的吻合性时,新知识则可用原有知识进行类化成外推获得,并与原有认知结构产生一种并列的组合,可能产生联合意义。

同化:同化是儿童供以使新的感知事物或刺激事件与现有的行为模式,即皮亚杰所谓的图式一体化的过程。

2、学生学习的特点是什么?①间接性学习为主,直接性学习为辅②组织计划性③有效性④年龄差异性⑤学生学习的面向未来性3、试分析日常对学习的片面理解。

①只有给与奖惩,学习才发生②学习就是获得和吸收事实材料,获得越多,学得越多③凡是认真教过和学习过的东西都能永久保持④掌握最好的就是练习得最多的⑤教等于讲述,学等与接受讲述⑥学习活动必定是乏味的,是一件苦差事⑦一切学习都应该是有趣的4、桑代克提出的三条基本学习规律是什么?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5、试分析经典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

无条件刺激、无条件反射条件刺激加上无条件刺激产生无条件发射,不断强化,形成条件反射6、简述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认为人类的学习是个人与特殊的社会环境持续相互作用的过程;学习者可以通过观察被模仿着(榜样)受到奖赏或强化而产生自我强化的作用。

①强调观察学习或替代强化学习;②强调符号强化的作用。

7、简述操作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和主要规律。

狗打滚——给食物、强化——形成条件反射。

动作在前刺激在后的顺序。

8、简述强化的类型和技巧。

①依据强化的间隔状况分:固定间时强化、灵活间时强化、固定间次强化、灵活间次强化②依据强化的性质分:原级强化和次级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强化的技巧:控制强化量、安排强化程序、即时强化和延迟强化的转换使用9、试分析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和操作条件反射理论的教学应用。

①情绪学习②行为管理和行为纠正③程序学习:小步子、要求学生做出积极反应、及时反馈、自定步调、低的错误率。

10、简述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的要点。

①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认知过程②对儿童心理发展实质的看法③重视学习过程④强调形成学习结构⑤强调直觉思维的重要性⑥强调内部动机的重要性⑦强调基础学科的早期学习⑧强调信息提取⑨提倡发现学习11、试分析发现学习的优点和条件。

优点:不仅能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获得一定的自信、增强自我概念、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如何学习等等。

条件:①学生方面,相当的知识经验储备、选择性思维、发现的动机和态度;②教师方面,较高的知识和教学指导水平,面广,指导不露痕迹;③教材方面,适合学生在课堂上的再发现。

12、简述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的要点。

有意义学习的标准:①建立实质性联系,其含义为新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观念完全等值,用等值的语言不同的话表达,其关系不变。

②新旧观念之间的联系是非人为(非任意)的,也就是说,这种关系是一种合理的、别人可以理解,自然的而非人们主观强加的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