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2017学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四小说阅读11两个角度突破小说环境描写题学案

2016-2017学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四小说阅读11两个角度突破小说环境描写题学案

学案11两个角度突破小说环境描写题【学案略语】环境作为小说三要素之一,是小说阅读的重要考点之一。

在考查时,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并重。

命题的重心有三:一是环境描写的特点,二是环境描写的手法,三是环境描写的作用。

这三个命题重心往往以两种形式呈现:一是描写手法和作用相结合,二是描写的环境特点和作用相结合。

(2011·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第9车厢[俄罗斯]米哈依尔·扎多尔诺夫我要坐15次列车从里加去列宁格勒。

我买的是第2车厢的票,走近列车一看,前三节车厢根本就没有!最后,买了前三节车厢票的旅客一半被安排到了其他车厢,一半换了下一趟列车,大家一腔怒气地到了列宁格勒。

回到莫斯科后,余怒未消的我在《文学报》上发表了一篇讽刺小品。

一个月后,我收到了一位基辅读者的来信。

信中说:“你的遭遇与我和我妻子上次坐火车的遭遇比起来简直就不值一提。

请您来一趟,肯定不会让您白跑的”我正好有事去基辅出差,就在一个傍晚去拜访了写信人。

他果然真的没让我白跑一趟。

如果说我坐的那次列车是没有前三节车厢的话,而这位读者在基辅坐的那次列车竟然挂了两节第9车厢。

买了第9车厢票的乘客当然都进了前一节第9车厢,因为所有的正常人从小就知道,第8车厢后就是第9车厢,谁会想到第9车厢后还是第9车厢呢?列车开动后,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看着空无一人的车厢,莫名其妙,于是去找了列车长:“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可列车长说:“肯定是售票处又弄错了!”列车长说完,马上就通知了下一站卖第9车厢票。

列车在下一站停了3分钟。

买第9车厢票的人也都是一些思维正常的人,车一停稳,大家就依序跑到前一节第9车厢门口排队上车。

乘务员看着这么多乘客,惊慌失措地挡在车门口说:“我这儿只有两个空铺,去找列车长吧,在第1车厢,让他把大家安排到其他车厢去,跑快点,要不车就开了!”愤怒的乘客们拎着大包小包你追我赶地朝第1车厢跑去。

列车长看着这么多远远跑来的乘客一头雾水:“你们这是从哪儿来啊?”乘客们说:“从第9车厢来的……”“那个车厢早就满了……”列车长此刻没时间研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需要马上把这些乘客安排好。

一阵忙碌之后,乘客们终于安顿好了,他松了一口气后发出了发车命令。

这时,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又来了,还是说:“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

”“怎么可能呢?”这次列车长认为这个乘务员肯定是疯了。

于是,列车长决定和这个乘务员一起去车厢里看看,这才发现原来是这趟列车有两节第9车厢。

列车长现在终于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他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后,回到自己的包厢通知了下一站:“摘掉第9车厢!”当时已是深夜,负责摘车厢的那些人也是一些正常人。

他们数到前一节第9车厢,就把它摘了下来,拖到了备用道上,然后重新组装好列车就通知了列车长。

列车长再一次松了一口气后发出了发车命令,然后回自己包厢睡觉。

可后来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又找来了:“我的车厢里还是一个乘客也没有。

”我不知道这次事故后列车长是不是疯了。

但给我讲故事的这个人当时和他的妻子就在前一节第9车厢里。

深夜,他起来吸烟。

他边吸着烟边想:“列车怎么停这么长时间啊?”随后他往窗外望了一眼,这才发现前面后面的车厢都没了踪影,就更别说车头了。

四周是一片大草原,光秃秃的,一轮圆月冷冷地照在停着第9车厢的备用道上。

他急忙叫醒了所有的乘客,大家连外衣都没穿就从铺位上跳了下来,猜测着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们现在是在哪儿。

听他讲到这儿,我忍不住哈哈地笑出了声来。

结果讲故事的人火了:“我一点都不觉得这有什么好笑!我们第9车厢的这些乘客原本是打算去保加利亚旅游的!”赏析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

答:答案:①“光秃秃”的大草原、“冷冷”的圆月渲染了凄清、空旷、荒芜的氛围。

②烘托了人物的无助感。

③以月之“圆”显人物心情、事情结局之“残”,与结尾点明的已成泡影的旅游构成了对照。

一、[开头段落]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最后的篝火邴继福小兴安岭的冬天,白天大雪纷飞,夜晚滴水成冰。

政府虽然明令封山,保护生态,劝告并帮助村民改行谋生,但以此为生的少数几个人目光还是盯在林子里。

猎人就是其中一个。

猎人和猎狗为了追赶一头受伤的野猪,已经在林子里转悠好几天了,都累得筋疲力尽。

雪厚路难辨,一不小心,猎人掉进一个深坑里,怎么也爬不出来,猎狗也跳下来做伴。

好在坑里窝风,还有些枯枝烂叶,能点燃篝火。

在林子里生存,离开篝火和干粮,不是冻死,也得饿死。

可是,眼下干粮早吃完了,火柴也仅剩下几根。

猎人心里早就紧张了,猎狗却浑然不知。

连累带饿,猎人昏倒几次。

再次醒来时,他突然产生个罪恶念头——杀狗。

眼下,只有狗肉可以充饥。

可是这条狗已经跟他多年,几次打猎面临险境,都是猎狗让他化险为夷。

记忆犹新的是那年冬天,他带着猎狗打猎。

途中遇见棵两搂粗的杨树,树干里有动静。

凭经验判断,里面肯定有“蹲仓”的黑熊。

他便操起弯把锯,贴着树干拉起来。

拉着拉着,突然拽不动了。

他便使足力气,猛地一拽,立刻传来熊的嚎叫,接着一声巨响,树干裂成两半。

一只黑熊跳出树洞,嘴丫子淌着血,向他扑来。

猎人猜测,黑熊好奇且贪玩,刚才肯定是用嘴把锯片咬住了,他使劲一拽,便把熊嘴拉豁了。

熊疼坏了,使劲把树洞挤成两半,张开血口要咬人。

猎人见势不妙,两只胳膊顺势伸进熊嘴里,攥紧双拳紧抵熊的嗓子,全力与熊对峙。

熊嘴被胳膊撑住,没办法咬人,便与人周旋。

人和熊同时摔倒,在雪地上翻滚。

猎人知道,时间久了,自己肯定不是熊的对手。

在他即将绝望之际,突然听到熊一声惨叫,松开他落荒而逃。

猎人好生奇怪,定睛一看,原来,熊卵子已被猎狗咬烂,血流如注……那之后,猎人对狗更是疼爱有加。

狗很有灵性,深知受到了主人宠爱,对主人更加忠诚。

现在,猎人面临新的绝境,突然想到杀狗。

虽然有点残忍,但他觉得,不这样做,自己肯定会被饿死。

在这生死攸关之际,别无选择。

决心已定,不能迟疑。

猎人右手拔出猎刀,藏在身后。

眼里露着凶相,向不远处的猎狗爬去。

猎狗也饿坏了,听见动静,睁开疲惫的双眼。

它突然发现,主人的眼神有些异样——以往都柔情似水,现在却充满了杀机。

但是,狗对主人永远不存戒心,仍然像平时一样,伸舌头要舔他的手。

猎人只好伸出左手任它舔。

他觉得,在舌头接触皮肤的一瞬间,一种甜蜜和幸福立刻涌上心头,差点融化了他的杀机。

这时,另一种声音提醒自己:你想活命,就得有杀心!猎人心头一颤,在恶念驱使下,将刀刺向狗的胸膛。

猎狗真够机敏,忙一躲闪,虽然没刺中心脏,脖子还是中了一刀,鲜血直流。

狗急跳墙,也不知它哪儿来的力气,几下就蹿出深坑,向山下跑去。

雪地上,留下滴滴血迹。

几天来,猎狗一直陪伴着猎人,虽然饥饿难忍,猎人却没感到孤独。

现在,只剩下他孤身一人,又断了食物,他感到绝望。

可怕的夜幕又降临了,猎人翻出唯一的一根火柴,点燃了最后的篝火。

看着暗淡的火光,猎人绝望地想,篝火熄灭之时,自己的生命也就完结了。

篝火燃尽时,猎人也昏死过去……当猎人醒过来时,他已经躺在自家炕上。

虽然手脚都被冻伤,但是人还活着。

家人告诉他,他失踪之后,家人和村民一直在努力寻找。

由于风雪太大,始终没见踪影。

正要绝望,带伤的猎狗回来了,领大伙儿找到了昏迷的他,还亲切地舔了他的手。

然而,狗终因失血过多,永远地倒下了。

狗很忠诚,从不计较主人对它的伤害。

猎人后悔不已,哭了几天几夜,伤好后,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今生再不打猎杀生,一是主动劝诫村民和自己一起保护野生动物,二是救助流浪狗。

不少人都十分纳闷,这个打了半辈子猎的家伙,咋一夜之间像换了个人似的呢?(有删改) 1.开头第一段的景物描写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解析:由此段景物描写可以看出,“小兴安岭”为故事发生的地点,“冬天”为季节,天气特点为寒冷;而这种环境描写,正为故事的发生渲染气氛;从情节上来看,为下文猎人不慎掉进深坑濒临绝境作铺垫;从塑造形象的角度来讲,更能突出猎狗有情,人无情。

答案:①介绍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天气环境。

②渲染了一种冷峻的气氛。

③为下文猎人不慎掉进深坑饥寒交迫、濒临绝境做铺垫。

④反衬猎狗的有情,烘托人的冷酷。

二、[中间段落]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老夫老妻冯骥才①他俩又吵架了。

②可是今天的架吵得空前厉害,起因却很平常——就像大多数夫妻日常吵架那样,往往是从不值一提的小事上开始的——不过是老婆子把晚饭烧好了,老头儿还趴在桌上通烟嘴,弄得纸片呀,碎布条呀,粘着烟油子的纸捻子呀,满桌子都是。

老婆子催他收拾桌子,老头儿偏偏不肯动。

老婆子便像一般老太太们那样叨叨起来。

老婆子们的唠唠叨叨是通向老头儿们肝脏里的导火线,不一会儿就把老头儿的肝火引着了。

两人互相顶嘴,翻起许多陈年老账,话愈说愈狠。

老婆子气得上来一把夺去烟嘴塞在自己的衣兜里,惹得老头儿一怒之下,把烟盒扔在地上,还嫌不解气,手一撩,又将烟灰缸打落地上,还抓起桌上沏满热茶的大瓷壶,用力“叭”地摔在地上,看着满地碎瓷片和溅在四处的水渍,老婆子直气得她冲着老头大叫:“离婚!马上离婚!”③同样的怒火也在老头儿的心里翻腾着。

只见他嘴里一边像火车喷气那样不断发出声音,一边冲到门口,猛拉开门跑出去,还使劲带上门,好似从此一去就再不回来。

④老婆子火气未消,站在原处,面对空空的屋子,一种伤心和委屈爬上心头。

她想,要不是自己年轻时得了那场病,她会有孩子的。

有了孩子,她可以同孩子住去,何必跟这愈老愈混账的老东西生气?……⑤不知为什么,他们每次吵架过后两小时,她的心情就非常准时地发生变化,好像节气一进“七九”,封冻河面的冰片就要化开那样。

像刚才那么点儿小事还值得吵闹么?——她每次吵过架冷静下来时都要想到这句话。

可是……老头儿也总该回来了。

他们以前吵架,他也跑出去过,但总是一个小时左右就悄悄回来了。

但现在已经两个小时了仍没回来。

外边正下大雪,老头儿没吃晚饭,没戴帽子、没围围巾就跑出去了,地又滑,瞧他临出门时气冲冲的样子,不会一不留神滑倒摔坏了吧?想到这儿,她竟在屋里待不住了,起身穿上外衣,走出房子去了。

⑥雪正下得紧。

雪是夜的对比色,好像有人用一支大笔蘸足了白颜色,把所有树枝都复勾一遍,使婆娑的树影在夜幕上白茸茸、远远近近、重重叠叠地显现出来。

于是这普普通通、早已看惯了的世界,顷刻变得雄浑、静穆、高洁,充满鲜活的生气了。

⑦一看这雪景,她突然想到她和老头儿的一件遥远的往事。

五十年前,他们同在一个学生剧团。

她的舞跳得十分出众。

每次排戏回家晚些,他都顺路送她回家。

她记得那天也是下着大雪,两人踩着雪走,也是晚上八点来钟,在河边的那段宁静的路上,他突然仿佛抑制不住地把她拉到怀里。

她猛地推开他,气得大把大把抓起地上的雪朝他扔去,直打得他像一个雪人。

他们的恋爱就这样开始了——从一场奇特的战斗开始的。

⑧多少年来,这桩事就像一张画儿那样,分外清楚而又分外美丽地收存在她心底。

曾经,每逢下雪天,她就不免想起这桩醉心的往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