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参观自然博物馆有感

参观自然博物馆有感

参观自然博物馆有感
篇一:参观自然博物馆感受
参观自然博物馆感受
本校四年级赵佳
暑假期间,我参观了北京自然博物馆。

我一直就对自然和动物充满了好奇心,所以刚一到那里,就急不可待地走进展馆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了。

自然博物馆里有动物、植物、古生物、人之由来、恐龙世界、水生生物等六个基本陈列馆。

我们首先来到了古爬行动物厅。

刚一进门,我们就看到了一个巨大的恐龙化石。

足足有两三层楼高,三、四十米长,这只恐龙是恐龙家族中最大的一种恐龙,被称作马门溪龙。

这种恐龙成年后可以长到22米以上,重数十吨。

生活在距今一亿三千万年前的侏罗纪晚期。

我仰着头,围着它看了一圈,脖子都酸了。

大厅中还展示了许多恐龙骨架,如称王称霸的霸王龙,小巧玲珑的恐爪龙,背上布满剑板的沱江龙,威风凛凛的永川龙,展翅翱翔的翼龙,称霸海洋的鱼龙等等,让人目不暇接。

最有趣的地方要数《动物——人类的朋友》展厅了。

里面分为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动物、保护动物、昆虫世界和动物之夜等7个主题单元。

在一个叫做“动物之夜”厅里,我们伴随着自然界的风声、雨声、鸟鸣、兽叫,走进夜幕之中,体验到动物之夜的奇妙感觉。

那里很像
热带雨林,许多动物隐藏在茂密的树林里。

我在里面走着走着,突然有一个东西碰了我的脑袋一下,吓了我一大跳。

我捂着脑袋抬头
看了看,原来是一只猴子挂在树上,全身毛茸茸的,正瞪着眼睛看着我们呢。

最后我们进入了水生生物馆。

那里有许多稀有的鱼类在鱼缸里游来游去,非常好看。

比如神仙鱼个头很小,全身呈现淡白色,鳍和尾巴好像是一片一片的,游起来很像在风中飘扬。

还有珍贵的中华鲟大标本和食人鱼标本。

参观自然博物馆,使我们了解了许多神秘而宝贵大自然的知识。

我们知道了生命的起源和演化经历了几亿年的漫长岁月,通过六次生命大爆炸,才形成地球现在的样子。

我们也知道了人类是由动物通过劳动进化来的。

我们还深深体会到了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这样就不会有更多的动物灭绝了。

我们带着对神奇大自然的无限感叹,同时又带着许许多多新的疑问走出了自然博物馆。

篇二:上海自然博物馆观后感
上海自然博物馆观后感
2008年10月15日我们怀着期待的心情来到了上海自然博物馆,参观一开始,进入眼帘的第一幕就是那巨大的恐龙的骨架,于是我对后面的参观产生了何人浓厚的兴趣,迫不及待的想去参观完这里的一切。

上海自然博物馆是一所包括古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人类学、地质学、天文学多种自然科学的综合性博物馆。

主要任务是在收集自然标本及图书资料的基础上,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教育。

1960年1
月27日动物学分馆在馆本部开馆;1984年植物学分馆在龙吴路1102号建成,占地面积1800余平方米,共六层,建筑面积3065平方米。

馆内的,内容包括”古动物史”、”古人类史”、”中国历代古尸”3个陈列厅,以及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6个基本陈列厅,内容为植物的进化。

在展厅我们随处可以看到很多化石,这些化石的发现为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不仅为科学家们更好的让人们认识生物进化过程提供了有力的证实,也为生物进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化石就是生活在遥远的过去的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变成的石头。

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地球上曾经生活过无数的生物,这些生物死亡后的遗体或是生活时遗留下来的痕迹,许多都被当时的泥沙掩埋起来。

在随后的岁月中,这些生物遗体中的有机质分解殆尽,坚硬的部分如外壳、骨骼、枝叶等与包围在周围的沉积物一起经过石化变成了石头,但是它们原来的形态、结构(甚至一些细微的内部构造)依然保留着;同样,那些生物生活时留下的痕迹也可以这样保留下来。

我们把这些石化了的生物遗体、遗迹就称为化石。

从化石中可以看到古代动物、植物的样子,从而可以推断出古代动物、植物的生活情况和生活环境,可以推断出埋藏化石的地层形成的年代和经历的变化,可以看到生物从古到今的变化等等。

在整个参观过程中我们能够真切的感受到各物种在不同时间段的生物进进化。

进化的进步性地球上的生命,从最原始的无细胞结构生物进化为有细胞结构的原核生物,从原核生物进化为真核单细胞生物,然后按照不同方向发展,出现了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

植物界从
藻类到裸蕨植物再到蕨类植物、裸子植物,最后出现了被子植物。

动物界从原始鞭毛虫到多细胞动物,从原始多细胞动物到出现脊索动物,进而演化出高等脊索动物──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中的鱼类又演化到两栖类再到爬行类,从中分化出哺乳类和鸟类,哺乳类中的一支进一步发展为高等智慧生物,这就是人。

生物界的历史发展表明,生物进化是从水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的过程,从中呈现出一种进步性发展的趋势。

一般说来,进化过程的进步具有如下特征:
①在生物界的前进运动中,可以看到不同层次的形态结构的逐步复杂化和完善化;与此相应,生理功能也愈益专门化,效能亦逐步增高。

②从总体上看,遗传信息量随着生物的进化而逐步增加。

③内环境调控的不断完善及对环境分析能力和反应方式的发展,加强了机体对外界环境的自主性,扩大了活动范围。

生物进化的道路是曲折的,表现出种种特殊的复杂情况。

除进步性发展外,生物界中还存在特化和退化现象。

特化不同于全面的生物学的完善化,它是生物对某种环境条件的特异适应。

这种进化方向有利于一个方面的发展却减少了其他方面的适应性,总之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生存与繁殖后代。

有些研究者对进化的进步性表示怀疑,认为进步性不是进化的基本特征,也不是进化的本质。

科学研究证明,进化不全都引起进步,进化过程中也有退化,但从有机界总的进化过程看,进步性发展是进化的主流和本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