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风量测试与调整

风量测试与调整

风量测试与调整(1)调试准备工作1)熟悉设计图纸和设计说明书,弄清设计意图和设计参数。

2)阅读设备产品安装使用说明书,了解各种设备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3)风系统施工完毕,风机单机试运转合格。

4)测试仪器要经过计量部门检测,且在合格期限之内。

5)施工员根据图纸和现场情况编制调试方案,其中包括调试的项目和计划。

并对操作者进行调试方法的培训和仪器操作方法的培训。

6)每个系统均要提前绘制风管截面测点位置图和系统单线透视图。

7)打印相关的空白数据表格,以备填写。

(2)系统总风量的测定1)空调机组、新风机组、正压送风机、排风机、排烟风机都需要测定总风量和全压,测定风管上任一截面的风压、风速和风量都可以采取下面的方法。

2)测量截面的位置原则上应选择气流比较均匀稳定的管段作测量截面位置,如下图所示的风管系统,一般测量截面选在产生局部阻力之后4~5倍风管直径(或风管大边尺寸)和产生局部阻力之前1.5~2倍风管直径(或风管大边尺寸)的直管段上。

3)矩形风管截面测点的位置如下图所示,在矩形风管截面内测量平均风速,应将风管截面划分为若干相等的小截面,并使各小截面接近正方形,其面积不大于0.05m2(即每个小截面的边长为220mm左右),测点即各小截面的中心。

下面以断面尺寸为1000×630mm和1250×450mm为例来说明截面的划分方法:4)风量的测试与计算一种方法是用热球式风速仪直接测量各测点的风速,然后计算风速的平均值;另一种方法是动压法。

根据流体力学,在气流的任一个截面上,动压等于全压减去静压,而气流的动压与流速的平方成正比,测量出动压值即可求出速度值,根据平均速度就可以求出风量。

221v P P P d j O ρ==- ρd P v 2=式中:Po ——全压,Pa ;Pj ——静压,Pa ;Pd ——动压,Pa ;利用毕托管和倾斜式微压计配合测量流体的动压,通过计算得出测点的流速,是流体力学中测速的经典方法。

仪器的使用方法参阅附录。

各点测得的毫米水柱数乘以9.8即得到动压值,单位为Pa 。

按下式计算平均动压:221)(n P P P P dnd d d ++= [Pa]式中:Pd1、Pd1、……Pdn ——各测点的动压值,Pa按下式计算风管截面上的平均风速:ρdP v 2= [m/s]式中:Pd ——平均动压,Pa ;ρ——空气的密度,常温时一般取1.2kg/m3;以上计算方法比较麻烦,实际测量时,也可以根据各测点的动压先按照上式计算出每一点的风速,再计算平均风速。

附录二中已经列出了毫米水柱与流速的对应关系,测量时可以直接查阅,不必再计算。

风量按下式计算:L=3600Fv [m3/s]式中:F ——风管截面积,m3;v ——平均风速,m/s 。

5)当进行多台风机风量测定时,均应提前划出截面测点分布图。

(3)风机全压的测定1)风机的风压通常指全压,即静压与动压之和。

风机全压应是风机压出口处测得的全压与风机吸入口处测得的全压的绝对值之和,即:Pq=|Pqy|+|Pqx| [Pa]式中:Pq ——风机的全压,Pa ;Pqy ——风机压出口处的全压,Pa ;Pqx ——风机吸入口处的全压,Pa ;2)全压的测量与动压的测定方法相同,只是仪器连接的方式不一样,具体参阅附录的内容。

3)风机压出端的测量截面,应选在靠近风机出口而气流比较稳定的直管段上,如测量截面离风机出口较远,应将测得的全压值加上从测量截面至风机出口处风管的理论压力损失。

4)风机吸入端的测量截面位置应尽可能靠近风机吸入口。

单面进风的风机,可在风机吸入端帆布接头处开测孔,或进入风机前小室用毕托管在风机吸入口安全网处测量。

双面进风的风机,可在空调箱内直接用风速仪测平均风速,换算成动压;再用毕托管、压力计测风机室静压,将静压与动压的绝对值相减即为风机吸入端的全压绝对值,在风机室内测量时要注意安全。

5)风机的风量和全压测定完后,填写表C6-44“空调系统试运转调试记录”。

(4)风口风量测定1)测量的方法和仪表通常采用叶轮式风速仪或热球式风速仪,在风口处直接测量风口的风量。

2)测点位置和测点数按截面大小划分等面积小块,测其中心点风速,测点数不少于4点。

3)按算术平均值计算风口平均风速:n v v v v n+++= 21 [m/s]式中:v1、v2、……vn ——各测点的风速,m/s ;n ——各测点的风速。

d 、风口风量的计算按下式计算风口风量:L=3600FwvK [m3/s]式中:Fw ——风口内框面积,m2;v ——风口平均风速;K ——考虑格栅等的影响引入的修正系数,取0.7~1或按照厂家样本。

(5)空调系统风量的调整1)风量调整的原理由流体力学基本原理可知,风管系统内空气的阻力与风量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P=μL2 [Pa]式中:△P ——风管系统的阻力,Pa ;L ——风管内风量,m3/h ;μ——风管系统的阻力特性系数。

对于某一固定风管段而言,风管的压力损失(即阻力)△P 与风量L 的平方成正比,其比例常数即为该管段的阻力特性系数μ。

而μ值是与空气的密度、风管直径、风管长度、摩擦阻力系数和局部阻力系数等有关的常数。

风管系统是由大小长短不同的管段组成,各管段间也存在上述关系。

如下图所示的简单风管系统,有两根支管,其阻力分别为:管段1,△P1=μ1L12;管段2,△P2=μ2L22。

由于两根支管共有一个节点(三通A ),该点的压力PA 是一定的,因此两支管的阻力应相等,即PA=μ1L12=μ2L22。

由此可得:1221μμ=L L如果使A 点处的三通调节阀保持不动,仅改变总调节阀,即改变总风量。

此时两支管的风量随之改变为L1’=和L2’,但是其比例关系仍保持不变:122121μμ==''L L L L只有当A 点处的三通调节阀进行调节时,才能使两支风管的风量比例发生改变。

风管的风量调整就是利用这一原理。

具体的调整方法有:流量等比分配法、基准风口调整法和逐段分支调整法。

由于逐段分支调整法费时多,这里仅介绍前两种方法。

2)风量调整方法◆ 流量等比分配法这是一种靠测量风管内风量来进行调整的方法。

通常由最远管路、最不利风口开始,逐步调整到风机。

具体调整方法以下图所示系统为例。

首先选择离风机最远的1号风口为最不利风口,即最不利管路为1-3-5-9,从1号支管开始测量和调整;用两套仪器(毕托管和微压计)分别测量支管1和2的风量,并用三通调节阀进行调节(或用支管上安装的其他类型阀门),使两支管的实测风量的比值与设计风量的比值相等为止,即:S S C C L L L L 1212=式中:Lc ——实测风量;Ls ——设计风量。

用同样的方法测量并调整各支管、支干管,使得:S S C C L L L L 3434=;S S C C L L L L 6767=。

此时,实测风量并不等于设计风量,但是已经为达到设计风量创造了条件。

最后,根据风量平衡原理,通过调节风机出口总管上的总风量调节阀,使总风量达到设计风量。

各支干管、支管的风量就会按各自设计风量进行等比分配。

流量等比分配法,测量次数不多,结果比较准确,适用于较大的集中式空调系统的风量调整。

但该方法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是测量时须在每一管段上打测孔,比较麻烦,大多数情况下,管子装在吊顶内,操作起来会比较困难。

这种方法采用得较少。

◆ 基准风口调整法此方法以风口风量测量为基础,比流量等比分配法和逐段分支调整方法方便,不需要在每支管段上打测孔。

适用于大型建筑空调系统风口数量较多的风量测试与调整。

具体方法如下:首先,按工程实际情况绘制系统单线透视图,按照一定的顺序,给每条支干管和每个风口编号,并注明设计风量和调节阀的位置。

图中的系统共有三条支干管,其中支干管Ⅰ有1~4号风口,Ⅱ有5~8号风口,Ⅳ有9~12号风口。

在进行风口风量的测试与调整以前,必须先测系统总风量,看其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开风机之前,将风道和风口本身的调节阀门放在全开位置,三通调节阀门根据系统特点放在中间位置或开三分之一的位置。

首先用风速仪初测全部风口的送风量,并计算每个风口的实测风量与设计风量的比值,列入记录表中。

一般以每条支干管上最末端的风口作为调整各支干管上风口风量的基准风口(例如支干管Ⅰ上的1号风口,支干管Ⅱ上的5号风口,支干管Ⅳ上的9号风口)。

从最远支干管Ⅰ开始进行测量与调整:可采用两套风速仪同时测量1、2号风口的风量,再调节三通阀,使1、2号风口的实测风量与设计风量的比值近似相等,即S C S C L L L L 1122≈;用同样的方法测量1、3号风口、1、4号风口的风量,并调节使S C SC L L L L 1133≈;S C S C L L L L 1144≈。

按相同的方法对支干管Ⅱ、Ⅳ上的风口进行调整,达到与各自的基准风口5、9平衡,即S C S C S C SC L L L L L L L L 55887766≈≈≈;S C S C S C S C L L L L L L L L 99121211111010≈≈≈ 选取4号、8号为Ⅰ号、Ⅱ号支干管的代表风口,调节节点B 处的三通阀,使4、8号风口风量比值相等,即S C SC L L L L 8844≈。

此时,Ⅰ、Ⅱ号支干管的总风量已调整平衡。

再以同样的方法,选取12号风口作为支干管Ⅳ的代表风口,选取4、8号风口中的任一风口(例如8号)代表管段Ⅲ。

调节接点A 处的三通阀,使12号、8号风口风量的比值近似相等,即S C SC L L L L 881212≈。

这样支干管Ⅳ与管段Ⅲ的总风量已调整平衡。

最后调整总干管Ⅴ的风量调节阀使之达到设计风量,各支干管和各风口将按比例自动调整到设计风量。

第二节 强电系统1、电气系统送电调试流程2、准备工作(1)认真学习和审查图纸及设备技术资料。

(2)编写调试方案、试运行方案(包括安全技术措施),对调试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3)准备仪器、仪表、工具材料以及消耗性备件如熔断器、灯泡等。

(4)检查调试所用的仪器、仪表、工具、材料必须经过年检合格和具有产品合格证,记录表格应齐全,并指定专人填写。

(5)与调试安装有关的工作均已完毕,并经检验合格达到调试要求。

(6)所调设备的设计图纸、合格证、产品说明书、安装记录等资料齐全。

(7)与调试有关的机械、管道、通风、仪表、自控等设备和联锁装置等均已安装调整完毕,并符合使用条件。

异地控制的电机试运转应配备通讯工具。

(8)现场照明设施完善、灯光明亮、大型设备要重点检查,清理干净,检查中要注意有无遗漏工具,有无金属接地等。

(9)电机和设备安装完毕。

质检合格、灌浆养护期已到。

与电机有关的动力柜、控制柜、线路安装完毕。

质检合格,且具备受电条件。

(10)电机的保护、控制、测量,回路调试完毕,且经模拟动作正确无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