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商法第四章公司法

国际商法第四章公司法


二、合同的分类
(一)单务合同与双务合同 (二)明示合同与默示合同 (三)诺成合同与实践合同 (四)要式合同与非要式合同
三、合同的要件
各国合同法一般要求合同有效成立应具备以 下几个要件:
1. 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 2.当事人应当具有订立合同的能力; 3.合同的标的必须合法; 4.当事人的合意具有真实性; 5.合同需有对价或约因; 6.合同必须按照法律规定的形式签订。
思考4-6
卖方发出要约:现有M型水上飞机一架,单价 5000美元,如同意购买,请将5000美元汇入我银行 账户,可以立即交货。买方答复:同意购买,已经 将5000美元汇至你开户的银行,交货后立即付款。 卖方收到买方的答复后,却将飞机卖给他人。问: 卖方能否这样做?
缔约过失责任
当事人在订立合同的过程中,违反法律及诚实信
思考4-2
问:
(1)日本A公司与大连B公司之间订购水产品的 合同采取口头形式是否有效? (2) 根据前述合同分类的内容,分析一下日本 A公司与大连B公司之间的汇票质押合同。
第二节 合同的订立
一、要约
(一)要约的概念
要约是要约人向受要约人发出的订立合同的建 议。
一项有效的要约应具备以下几项条件: 1. 要约应包含合同的主要条款 ;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19条作了如下规 定: 1. 对要约表示接受但载有添加、限制或其他更 改的答复,即为拒绝该项要约并构成反要约。 2. 但是,对要约表示承诺但载有添加或不同条 件的答复,如所载的添加或不同条件的实质上并不变 更该项要约的条件,除要约人在不过分迟延的期间内 以口头或书面通知反对其间的差异外,仍构成承诺。 如果要约人不做出这种反对,合同的条件就以该项要 约的条件以及承诺通知内所载的更改为准。
思考4-2
日本A公司向大连 B公司订购一批水产品,双 方通过电话商谈达成口头供货协议,大连B公司同 意在 1 年内向 A公司发出 10 批货物,总价款 30 万美 元左右,以实际交货为准结算。为保证付款,日 本 A 公司将一张 1 年期的远期汇票质押给大连 B 公 司。根据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质押合同应当采 用书面形式,票据质押应自权利凭证交付之日生 效。
用原则,致使合同未能成立并给对方造成损失, 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1.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的; 2.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
者提供虚假情况的; 3.泄露或不正当地使用商业秘密; 4.有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原则行为的。
例:甲乙两人各开一酒店,两酒店相邻,
生意皆兴隆。后甲因投身其它行业,欲将 酒店转让给丙,丙出价80万元。乙闻后担 心财力雄厚的丙接手甲的酒店后,在日后 竞争中自己落于下风。于是乙积极与甲磋 商,表明自己有决心买下酒店并出价100万 元。甲见乙出价高,遂终止与丙的磋商, 转而一心一意与乙谈判。乙见丙退出,即 对甲提出自己无意买下该酒店。问:乙应 对甲承担什么责任?
第四章 合同法
4.1 合同法概述
一、合同的概念和特征
德国:合同是一种法律行为。 法国: 合同是当事人的一种合意。 英美:合同是一种许诺,一个或一系列有 对价的许诺,在法律上可强制执行。
一、合同的概念和特征
尽管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对合同的概念在理论 上存在比较大的分歧,但实际上,两大法系的合同 法都把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作为合同成立的要件。
(二)承诺的生效和撤回
承诺的撤回是承诺人阻止或者消灭承诺发生法律 效力的意思表示。 大陆法系国家由于大多采取“到达主义”,所以 承诺可以撤回,但条件是撤回承诺的通知要在承诺生 效之前到达要约人。 在英美法系国家,承诺生效的时间采取的是“投 邮主义”,承诺一旦发出即生效,所以不存在承诺的 撤回问题,承诺人如果对承诺的内容反悔,只能通过 解除合同的途径来解决。
思考4-5
(1)5月23日这天,大连公司能否取消自己于5 月21日发出的那份要约? (2)要约的撤回与要约的撤销有什么区别?
二、承诺
(一)承诺的概念
承诺是受要约人向要约人作的同意要约内容的 意思表示。
一项有效的承诺应具备以下条件:
1.承诺必须由受要约人作出; 2.承诺必须在要约的有效期内作出; 3.承诺必须与要约的内容一致; 4.承诺的传递方式应当符合要约的要求。
思考4-5
大连某水产品进出口公司(以下称“大连公 司” ) 于 5 月 21 日向一日本公司以商业信函方式发 出一份要约,欲出售一批货物。该要约中明确表 示:请日本公司在5月26日以前作出答复,大连公 司在此前无论发生什么情况都不会撤销该要约。 预计这封商业信函将在5月24日到达日本公司处。 然而,5月23日大连公司就改变了主意,在当天以 电传方式通知了日本公司:取消5月21日发出的要 约。
合同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当事人以发生、变更 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为目的达成的协议。
合同具有以下四个特征:
1.合同是双方或多方当事人的协议。 2. 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 3.合同是各方当事人明确表示相互权利和义务 关系的协议。 4.合同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
思考4-1
迈克尔即将去读大学。他的邻居、农场主约翰 与迈克尔签订了一个协议,每年资助迈克尔2000美 元的学费,直到迈克尔读完大学为止,作为对迈克 尔的一种奖励,因为以前迈克尔经常无偿地帮助他 做许多农活。你认为,该协议签订后,在迈克尔与 约翰之间,是否形成了一个合同?
(二)要约的约束力
1. 在未订立合同之前,要约得予撤销,条件 是撤销通知于受要约人发出承诺通知之前送达受 要约人; 2. 但是在下列情况下,要约不得撤销: (a)要约写明接受要约的期限或以其他方式表 示要约是不可撤销的; (b)或受要约人有理由信赖该项要约是不可撤 销的,而且受要约人已本着对该项要约的信赖行 事。
第三节
合同的效力
一、合同的成立与合同生效 合同特殊的书面形式: 1、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 自双方当事人签字或盖章时合同成立。 (《合同法》第32条) 2、以确认书方式成立合同(《合同法》 第33条)
33
例:甲公司与一香港公司就购买一批文化用具进行磋商,
甲公司传真中言明如达成协议则以最终售货确认书为准。 香港公司在接到甲公司的最后一份传真时认为双方已就该 笔买卖的价格、期限等主要问题达成一致,遂于2007年12 月20日向甲公司开出信用证,但甲公司以信用证上注明的 价格条件不能接受为由拒绝发货。依照法律,下列有关该 案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买卖合同不成立,甲公司有权拒绝发货 B.买卖合同不成立,甲公司有权拒绝发货,但应补偿香港 公司相应的损失 C.买卖合同已成立,甲公司应履行合同 D.买卖合同已成立,但因未发生实际损失,故甲公司不承 担法律责任
2. 要约原则上应向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特定的人 提出; 3.要约应当表明,一旦受要约人作出承诺,要约 人愿受其约束的意思; 4.要约到达受要约人生效。
思考4-3
某外贸公司业务员向外商发出信函:“现有优 质大豆5000包,交货地大连,6月中旬交货,价格 以交货当天国际市场价格为准……” 对于这份信函,你认为它的货物质量、数量 和价格条件是否明确?能否构成一份要约?
7月25日,法国公司得知自己中标的消息后,立即 通知德国钢铁公司:接受其6月5日的报价。德国公 司表示拒绝。 你认为:在法国公司和德国公司之间,是否形 成了一个合同?
(四)要约的消灭
1. 要约的有效期已过; 2. 要约被受要约人拒绝; 3. 要约人撤回或撤销要约。
(三)要约的生效
大陆法和《公约》都规定,要约于送 达受要约人时生效。
35
二、合同生效的要件
1、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 2、合同有对价或约因 3、当事人具有缔约能力 4、合同的形式符合法律规定 5、合同标的内容合法 6、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
36
(一)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 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要求订立合同的当 事人所发出的要约和承诺的意思表示一致。 怎么来判断是否达成了意思表示一致? 法律从复杂的合同订立过程中抽取两个典 型的阶段,来确定合同是否成立的标准: 要约、承诺。
(三)逾期承诺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21条规 定: 1. 逾期承诺仍有承诺的效力,如果要约人毫 不迟延地用口头或书面将此种意见通知受要约 人。 2. 如果载有逾期承诺的信件或其他书面文件 表明,它是在传递正常、能及时送达要约人的情 况下寄发的,则该项逾期承诺具有承诺的效力, 除非要约人毫不迟延地用口头或书面通知受要约 人:他认为他的要约已经失效。
3. 有关货物价格、付款、货物质量和数量、交 货地点和时间、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的赔偿 责任范围或解决争端等的添加或不同条件均视为实 质上变更要约的条件。
(二)承诺的生效和撤回
关于承诺生效的时间,大陆法采用“到达主 义”原则;而英美法则采用“投邮主义”原则。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规定,承 诺于表示承诺的通知送达要约人时生效;如果按 照要约的要求或依照当事人相互间确认的习惯做 法或惯例,受要约人可以作出某种行为的方式(例 如以发送货物或支付货款等有关的行为)来表示承 诺,而无须向要约人发出承诺通知者,则承诺于 作出该行为时生效。

合同的成立与合同生效的区别
合同的成立致。 合同的生效是指已经成立的民事行为因符合法定 有效要件而取得现行法律认可的效力。 区别: 两者的法律后果不同 国家主动干预的程度不同 对能否适用合同解释的方法态度不同 涉及至合同的批准登记手续、附生效条件、附生 效期限
一德国钢铁公司于 6 月 5 日报出了该批钢材的价 格,但德国公司在报价中既没有规定法国公司承诺 的期限,也没有表示不会撤销该报价。法国公司接 到报价后,开始计算投标价格,并于7月5日投标。 然而,7月中旬,国际市场上钢材价格暴涨,德国公 司认为自己 6 月 5 日的报价过低,便于 7 月 15 日以电 传通知法国公司:撤销其 6月5日的钢材报价。法国 公司未做表示。
2.约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