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大国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一、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经济实力(一)经济规模 1.GDP 的国际比较经过战后的高速增长、中速增长或稳定增长,到80年代中期前后,日本经济实力和国际经济地位空前提高,已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90年代,尽管日本经济陷入了长期停滞的状态,但其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地位不仅没有多大的动摇,反而还由于日元升值而得到了巩固和加强。
在日元升值达到顶点的1995年,日本GDP 高达51374亿美元,接近美国的70%,分别相当于德国的2.09倍、法国的3.31倍和英国的4.57倍。
1995年以后,因汇率变动,日本GDP 虽明显减少,但一直居美国之后,稳稳保住了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地位〔参见表1〕。
2005年,日本GDP 为44327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36.1%,分别为德国的1.67倍、英国的1.99倍和法国的2.19倍。
表1 主要发达国家GDP 与人均GDP 比较情况(总额,亿美元,人均美元)资料来源:<日>内阁府,《世界经济新潮流》,2006年6月发行。
2.人均GDP 的增加与国际比较1968年,日本GDP 虽然已经超过了西德、英国和法国,跃升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但人均GDP1970年只为2323美元,只分别相当于西德的76.0%和法国的82.6%。
直到80年代中期前后,日本人均GDP 才全面超过了西欧各国。
90年代以后,在大多数年份里,日本人均GDP 又超过了美国;其中,1995年为40935亿美元,分别相当于美国的1.43倍、德国的1.36倍、法国的1.51倍和英国的2.10倍。
2005年,日本人均GDP 为34696美元,分别相当于美国的91.6%、英国的93.0%、法国的106.2%和德国的107.8%。
3.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在日元升值达到顶点的1995年,日本GDP 曾经占世界的1/6左右,其后随着日元贬值而有所下降,2000年占15.3%,2003年占12.1%(参见表2)。
表2 主要国家占全世界GDP 比重的变化情况(亿美元、%)(二)产业结构1.就业结构1947年,日本第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分别为53.4%、22.2%和23.0%。
其后,第一产业就业比重虽然一直是不断下降的趋势,但1955年仍高于第一、二产业,1960年仍高于第二产业。
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在1970年前一直是不断提高的趋势,1980年后则转为了下降的趋势。
第三产业就业比重1947年略高于第二产业,其后不仅一直是不断提高的趋势,而且与第二产业的差距还日渐扩大,1980年已超过了50%以上。
2001年,第一、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各为4.9%、31.0%和64.1%。
从国际比较看,与美国和英国比,日本就业结构的高度化虽然略有差距,但已达到了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参见表3),是一种现代化的就业结构。
表3 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产业结构的比较(%)注:*美国和法国生产结构为1999年统计;**法国就业结构为1994年统计。
资料来源:〖日〗矢野恒太记念会编,《世界国势图绘》,2003年9月发行。
2.生产结构早在战前,日本第二、三产业的生产比重就超过了第一产业,1930年,第三产业的生产比重曾高达55.9%。
由于战争对国民经济和工矿业生产和的破坏,战后初期的生产比重重新出现了以第一产业为主的局面。
1947年,第一、二、三产业的生产比重分别为38.8%、26.3%和34.9%。
其后,第一产业的生产比重迅速下降,1955、1970和1990年分别下降到了19.2%、5.9%和2.4%。
第二产业的生产比重在1970年上升到了43.1%以后,也出现了下降的趋势,1980和1990年分别下降到了37.8%和37.2%。
第三产业的生产比重1955年提高到47.0%后经过10多年的徘徊,1970年已超过了50%,1990年又超过了60%。
2000年,第一、二、三产业的生产比重分别为1.3%、30.6%和68.1%。
从国际比较看,日本生产结构的高度化也达到了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是一种现代化的生产结构。
3.产业技术水平战后,日本通过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注重研究开发,迅速缩小了与欧美各国在传统工业技术方面的差距,提高了国际竞争力。
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前后,日本不仅在传统工业技术方面全面赶上或超过了美国,而且在高新技术的某些领域,也取得了一定的优势。
根据日本通产省1989年《产业白皮书》的统计,在已经商业化的40种高新技术产品中,日本赶上或超过美国的已有36种。
根据美国政府1989年初的估计,在26种半导体芯片的生产技术中,美国已有14种落后于日本了。
以此为基础,日本一直世界半导体市场的1/5以上,其中芯片垄断世界市场的50%以上,这种局面现在也没有什么变化。
更为重要的是,日本全国研究开发费占GDP的比例,企业研究开发费占销售额的比例,多年来都一直是世界第一。
因此,日本的研究开发投入、研究开发人员数和研究开发成果,都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与此同时,由于日本多年来一直重视应用技术研究,从而确保了世界一流的产业技术水平。
(三)国际收支表4 1995-2004年主要发达国家国际收支的比较情况(亿美元)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经常收支199520002001200220032004-1095-4160-3875-4752-5197-668111101197878112513621721-270-252174345591031-143-367-319-246-275-4199518628813377-77251-58-7-95-196-150-44197162135131229贸易收支199520002001200220032004-1861-4774-4501-5071-5783-706910629945407898791022597542853125314601927-232-530-536-589-761-110233-110-47-2-52-17827918837418-8103318326249277314资料来源:<日>总务省统计局编:《2006年世界经济》,2006年3月发行。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前后开始,日本就一直是世界首屈一指的经常收支、贸易收支黑字大国、资本输出大国和海外纯资产大国;1993年后,又成为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大国。
从80年代中期前后开始,日本就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贸易黑字大国,经常收支黑字大国、资本输出大国、海外纯资产大国,90年代初,又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外汇储备大国。
其后直到上世纪末,这五个世界首屈一指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参见表9、表10、表11)。
新世纪初发生的变化是:世界第一贸易收支黑字大国2001年让位于德国;世界第一资本输出大国2002年让位于德国;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大国2006年2月让位于中国。
1.世界首屈一指的贸易黑字大国从贸易收支方面看,日本除因第二次石油危机后石油涨价,在1979和1980年出现了较大的赤字(其中1980年赤字额为109亿美元)外,80年代以后一直是黑字迅速增大的趋势(参见表3)。
1983年,日本贸易黑字为205亿美元,一举超过了西德的165亿美元,首次跃居到世界第一位。
其后,由于日本对外贸易黑字持续地大幅度地增加,日本就一直是世界首屈一指的贸易黑字大国。
1994年日本贸易黑字达到了创纪录的1459亿美元,1995年虽然因日元大幅度升值而减少为1062亿美元,仍超过其他发达国家的总和。
2005年后日本贸易黑字被德国超过,2005年又被中国超过。
在其他主要发达国家中,除德国外,美国和英国80年代以来一直是贸易赤字增大的趋势,法国在80年代也一直是贸易赤字增大的趋势。
尤其是美国,多年来一直是世界最大的贸易赤字大国,1985年赤字额已高达1336亿美元,2000、2004年又分别达到了创纪录的5783亿美元和7069亿美元。
2.世界首屈一指的经常收支黑字大国由于大量地引进技术以及出国旅游人数的增加等原因,日本服务贸易收支一直是赤字状态。
1995年,赤字额为573亿美元,1998年仍为493亿美元。
尽管如此,但由于贸易收支的巨额黑字,所以,从1981年开始,日本经常收支也一直是黑字迅速增大的趋势,并一直是世界首屈一指的经常收支黑字大国。
1987年,经常收支黑字额为870亿美元;其后到1990年,黑字额虽然有所缩小,但1991年后又转为增加,并于1993年达到了创纪录的1314亿美元。
1995年,由于贸易黑字减少,经常收支黑字虽也减少为1110亿美元,但2000、2004年又分别增加到1197亿美元和1721亿美元,都超过了其他发达国家的总和。
在其他主要发达国家中,英国和法国的经常收支则大都是赤字的年份居多;德国80年代虽然也一直是黑字增大的趋势,但黑字规模并不能与日本相比,90年代后,也转为了赤字增大的趋势。
至于美国,从80年代初期开始,就一直是世界最大的经常收支赤字大国,1985年赤字额已高达1245亿美元。
90年代以后,美国经常收支赤字的规模虽然有所减少,但2000、2004年又分别达到了创纪录的5197亿美元和6681亿美元。
3.世界首屈一指的资本输出大国以巨额的贸易收支黑字和经常收支黑字为后盾,日本还成了世界首屈一指的资本输出大国。
1985年,日本长期资本纯输出额为645亿美元,1987年又迅速增加到1365亿美元,大大超过了各发达国家长期资本纯输出额的总和。
这样,日本就成了世界最大的资本供给国。
1990年,日本资本纯输出额虽一度减少为318亿美元,低于了西德的561亿美元,但1998年又高达1325亿美元,其中长期资本纯输出为1177亿美元,仍大大超过了各发达国家资本纯输出和长期资本纯输出的总和。
1999年后,日本资本输出虽然有所减少,但2001年前仍然是世界第一的资本输出大国,直到2002年才再次让位于德国退居世界第2位,2003、2004年又一时转为资本输入国(参见表5)。
在其他主要发达国家中,美国从80年代初期起,就一直是世界最大的资本输入国,1985年,资本纯输入已高达1018亿美元,其中长期资本纯输入为722亿美元,都大大超过了各发达国家的总和。
2000、、2003和2004年,美国资本纯输入各为4766亿美元、5412亿美元和6112亿美元,都大大超过了各发达国家的总和。
在80年代后期,日本之所以能以超过经常收支黑字500亿美元左右的规模输出长期资本,主要是利用正在上升中的“世界第二超级经济大国”的实力,从欧洲金融市场筹措了大量的短期资金,从而形成了短期资金筹措、长期资金运用的局面。
这样,日本就一时间发挥了“世界性银行”的作用。
90年代以后,在经常收支黑字增大的情况下,日本长期资本和短期资本都出现了对外运用增加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