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凤冈县实验幼儿园建设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

凤冈县实验幼儿园建设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

第一章总论一、项目概况、(一)、项目名称:凤冈县实验幼儿园(二)、建设性质:新建(三)、建设地点:凤冈县龙泉镇生机坳(四)、承办单位及其概况:凤冈县教育和科学技术局,凤冈县教育和科学技术局局现有干职工56名,下设办公室、教育股、教研室、计财股、人秘股、勤工办、远教站、招生办、教育工会、青少年活动中心、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和团工委等12个职能股、站、办、室。

有行政编制29名,事业编制27名。

其中,局长1名,副局长2名,督导室副主任1名,股站长12名,副股站长4名,全面负责全县中小学行政及业务管理工作。

(五)、承办单位法人代表及简介:曾令新,苗族,中共党员,生于1965年。

(六)、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规划总用地面积:9237.00 m2总建筑面积:5528.42 m2(不含大门、门卫室建筑面积167.92)建筑占地面积:2870.00 m2道路、室外场地占地面积:3067.00 m2绿化占地面积:3300 m2建筑容积率:0.62建筑密度:31 %项目总投资:项目总投资487 万元。

资金来源为政府自筹。

二、可研报告编制依据1、示幼儿园建设标准。

2、凤冈县教育发展“十二五”及“两基巩固提高”规划3、国家大力发展基础教育的要求4、其它相关国家规标准及地方性条例5、中共凤冈县委办公会议纪要(县议[2009]12号)6、省2004版工程定额;7、项目承办单位项目可行性研究及有关工作的委托书8、项目规划布置总平面图9、项目建设选址意见书10、项目开发建设环境申报登记表11、凤冈县发展规划第二章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必要性一、项目提出的背景(一)、凤冈县基本情况凤冈位于东北部,东经107°37′~108°13′,北纬28°10′-29°06′之间,周边与思南、湄潭、务川等七县接壤,距省会250公里,距名城110公里,是的东大门。

全县总面积1883平方公里,辖9镇5乡86个村(社区)。

2006年末总人口41.5万,地方生产总值13.0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110元。

凤冈--中国富锌富硒有机茶之乡,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油菜、烤烟、辣椒、花生、茶叶等;主要矿藏有原煤、重晶石、含钾页岩、龙纹石、硅石、白云石、水晶、石、高岭土、黄铁矿等。

县境自然人文景观奇特,素有“黔中乐土”的美誉。

有距今约4.5亿年世界上最早的陆生植物化石--黔羽枝、西南地区保存最完好的玛瑙山“古军事洞堡”、明代摩崖石刻“夜郎古甸”、中华山“万古徽猷”,有集道学、佛学、易学文化为一体的“太极洞”和世界最大汉书“凤”字摩崖,有茶香飘逸的中国西部茶海森林公园、碧波荡漾的九道拐十里长河、神秘的万佛峡谷以及民间傩戏、花戏等。

(二)、凤冈县幼儿教育基本情况2008-2009学年全县各级各类学校185所,其中小学校点136所(含3所民办小学),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初级中学22所(含民办初级中学8所),高级中学2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所,幼儿园23所(含民办幼儿园22所)。

全县中小学在校学生46542人,初中在校学生27308人,高中在校学生5130人,职校学生1883人,在园儿童9369人。

全县现有小学教职工1885人,初中教职工1608人,高中教职工345人,职校教职工80人,幼儿园教职工174人,。

2009年全县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为99.64%,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为91.57%(毛入学率为113.23%),“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为82.76%,初中学生升入高中的比例为21%。

(二)、凤冈县幼儿园基本情况凤冈县实验幼儿园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全幼儿园教职工本着“团结奋进、求真务实”的精神,不断创新办学思路,严格教学管理,奋力开拓进取,逐渐崛起在黔北职教之林。

在加大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学校高度重视软件设施建设,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一是严把进人关,始终坚持宁缺勿滥的原则,重点引进紧缺专业教师;二是对在职教师在强化敬业精神的同时,加大培训力度,使他们成为一专多能的教学多面手。

在努力建设一专多能师资队伍的同时,凤冈县幼儿园一方面紧紧盯住经济效益好、信誉度高的大型企业的用工需要,一方面紧扣凤冈县委、政府“推进绿色战略、建设生态凤冈”的战略部署,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幼儿园全体教职工的努力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高度肯定,从2001年—2008年连续八年在凤冈县人民政府组织的年终考核中被评为一等奖。

2006年获得了国家教育部“英语教学评价试验”项目,近些年,凤冈县实验幼儿园还充分利用国家助学金制度、“阳光工程”和“雨露计划”等大好政策,不断发展和壮大自己,强素质,外塑形象,用先进的教学设施、教学理念和高水平的教学质量,源源不断地把学生吸引到学校,为提升凤冈青少年的整体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凤冈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实施“实验幼儿园建设工程”是政府着眼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根本上解决县城发展与城关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突出矛盾。

“工程”的实施将解决城关初级中学不足、“大班额”严重的问题,将为凤冈县巩固“两基”成果具有积极的作用。

龙泉镇是凤冈县的城关镇,现有人口5万余人,随着城镇扩容,城镇人口将急剧增加。

县实验幼儿园虽属二类幼儿园,但占地面积仅有1102㎡,生均占地面积2.3㎡,生均建筑面积1.17㎡,生均室外活动面积0.52㎡,与省级二类幼儿园的标准差距较大;教室旧,采光通风条件差,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无行政办公用房,教师办公只能在教室,根本无法集中备课搞教研。

无活动室,使很多活动都无法开展;无午间睡眠室,中午只能将桌子在教室拼起来儿童午睡,既不能保障儿童的睡眠,又严重影响儿童的身体发育。

平均班额近60人,严重超出幼儿班额标准(小班不超过25人,中班不超过30人,大班不超过35人),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

为此,在凤冈县迁扩建“实验幼儿园”是十分必要的。

因此,迁扩建“凤冈县实验幼儿园”是全县各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是推进社会进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全县人民的共同心声。

第三章项目选址及工程建设条件一、项目选址凤冈县实验幼儿园位于凤冈县龙泉镇生机坳。

二、建设条件(1)地理条件凤冈县地处云贵高原大娄山脉,地形复杂,地面起伏较大,其地占51%,丘陵占37%,平坝占12%,县海拔在500米至1400米之间。

(2)气侯条件凤冈县境气候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湿和,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为15.2℃,森林覆盖率达53.7%。

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为26℃,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为4.5℃,年平均降水量为1271.7mm,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050小时,年均无霜期287天。

(3)交通条件凤冈县城是全县的交通枢纽,现有326国道,有通往各乡(镇)人民政府所在地的油路,有通往周边兄弟县的油路。

从县城到省会()约需4小时就可到达,到历史名城()只需2小时的时间即可到达。

目前,凤冈已经形成了通往乡(镇)“8”字型交通圈和通往兄弟县区,通往、通往铜人的交通网络,即将开工建设的“杭瑞”(——瑞丽)高速公路从县城区通过。

二、工程建设条件(1)建设场地项目建设用地位于凤冈县龙泉镇,占地面积为12亩,建设用地为山地,非良田良土,地势开阔,用地条件较好,三通一平条件基本具备。

(2)工程地质条件拟建场地围,地形稍有坡度、但无滑波、崩塌、高陡边坡、地陷、断裂等不良地质形象,场地稳定性好,适宜建筑。

拟建场地围残积粘土层,厚度较大,分布均匀,具有一定承载力,下伏三迭统灰岩、石灰岩、白云岩,承载力较高。

残积粘土层及下伏基岩均可作为地基持力层。

(3)水文地质条件项目建设区域,地下水位较低,属重硫酸钙型,对混凝土无腐蚀性。

(4)供水、供电该项目位于凤冈县城,县人民政府也解决了居民和其他项目施工用水、施工用电的问题,施工用水、用电有保障。

综上所述,凤冈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改选址土地权属明确,符合城市规划县区域性规划要求,且选址周边社会环境、建筑环境及基础设施条件较好,选址方案是可行的。

第四章工程建设规模及建设容一、建设规模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建设规模本项目总建筑面积5528.42平方米,拟建教学及辅助用房、行政办公用房及生活用房。

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规划总用地面积:9237.00 m2总建筑面积:5528.42 m2(不含大门、门卫室建筑面积167.92)建筑占地面积:2870.00 m2道路、室外场地占地面积:3067.00 m2绿化占地面积:3300 m2建筑容积率:0.62建筑密度:31 %项目总投资:项目总投资487 万元。

资金来源为政府自筹。

二、建设容1、新建建筑面积5528.42平方米,其中教学及辅助用房4036.42平方米,行政办公用房732平方米,生活用房760平方米。

2、设备购置主要有图书资料、课桌椅等教学设备等。

3、调整现有道路,结合建筑的设置,重新布局园区的重要公共空间,形成完整协调的建筑空间关系。

第五章工程设计方案一、总体布局由于是幼儿类建筑对采光的要求较高,所以在布局时将建筑南北向(或斜南北向)布置,以获得最大的日照和采光。

结合地形,较好的减少了土石方工程。

二、功能分区整个园区分为三个区域:北向为教学及生活区,东向为运动区,南向为住宿区。

校园功能分区明确合理,有利于更好的使用。

三、建筑设计(一)、平面设计(二)、立面造型设计立面设计分为三思路:首先是确定具体特色意蕴,简洁新颖,。

二是采用几何构图法的原则,不同造型的体量相衔接使整个建筑群显得层次丰富,浑然一体。

其次是细腻连续的表面肌理设计,建筑的总体形象充分体现了文化味,营造了雅致、含蓄、活泼的建筑风格。

同时注重了整体形象上与细节中应有的宜人尺度间的协调统一。

(三)、建筑色彩设计其墙面材质对比和用色搭配均严格遵循体量设计的特点并与整个园区风格相协调,使设计深入完全秉承同一设计理念。

四、结构设计(一)、设计依据及设计要求:1、设计依据:A、国家现行设计标准、规:(1)建筑结构荷载规GB50009-2001。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GB50010-2002。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GB50007-2002。

(4)建筑设计防火规GBJ16—87。

B、自然条件:(1)、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本区地震基本烈度小于Ⅵ度。

(2)、基本风压取值WO:0.30KN/M2。

(3)、场地区域稳定,无不良物理地质现象,适宜建筑。

2、设计要求(1)、使用荷载班级活动室:2.0KN/M2门厅:2.5KN/M2走廊:3.5KN/M2楼梯间:3.5KN/M2上人屋面:2.0KN/M2不上人屋面:0.5KN/M2(二)、结构设计:1、结构选型:(1)、主体:主要采用混合结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