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决算及国有资产统计报表

决算及国有资产统计报表


陕西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三、报表编制方法及要求
企财07表 应上交应弥补款项表
将“本年应交税金总额”修改为“本年应交税费总额”,
将“本年实际上交税金总额”修改为“本年实际上交税 费总额”,并且计算公式口径包含石油特别收益金;将 “本年支付补充养老保险金额”修改为“本年实际支付 补充养老保险(含年金)总额” 。
陕西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三、报表编制方法及要求
企财06表 资产减值准备情况表
要求:资产减值计提的规范与否,影响到企业的资产质
量和效益状况,关系到企业财务信息的质量,是决算审核 的重点。各企业应认真进行减值测试并如实填报,规范、 足额计提资产减值准备,避免因减值准备转回对利润造成 的波动。
陕西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三、报表编制方法及要求
封面:
3.组织形式:按照公司制与非公司制企业、事业单位 的划分重新进行分类。国有独资的有限责任公司选“公司 制企业”中的“11国有独资公司”填列,一人有限等有限 责任公司选“12其他有限责任公司”填列。 软件中增加: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还应选择填报股票类 型及其股票代码。股票代码为6位数字,如果企业已发行A 股股票并有其他类别股票上市(如B股、H股、N股等)则填 报A股股票代码;如果只发行了B股股票,则填报B股股票代 码;如果只在境外发行股票,则该代码填“000000”。
陕西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二、报送的级资和范围
1、各监管企业全级次报送决算报表; 2、报送的具体内容参见决算通知文件;
强调:集体企业今年需报送主附表; 上市公司需送内控审计报告;
陕西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三、报表编制方法及要求
封面:
1.经营规模:增加对微型企业的分类。按照工信部、 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印发 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 号)、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 办法的通知》(国统字[2011]75号)规定的分类标准填列, 具体分为:1 大型,2 中型,3 小型,4微型。 2.经济类型:细化了分类,增加厂办大集团(中央企 业厂办大集体、中央下放厂办大集体和地方企业厂办大集 体)与其他城镇集体企业的分类。
陕西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三、报表编制方法及要求
强调:
一是为便于国资委报表审核时联系方便,报表封面中 的填表人和联系电话一定要准确填写;
二是国有资产统计报表封面中的汇总单位不填也能审 核通过,但必须填。 三是集团合并报表的行业代码,要按集团主业行业代 码填列;否则各种数据统计、绩效评价都不准确
(二)设计修改的主要内容
1.决算报表: ①调整了主附表的排列顺序,按照先会计表、再统计表 以及先企业内部情况、再对外情况进行排序;应上交应 弥补情况表与基本情况表的部分内容做了删减与修正, 与财政部8张主表完全一致。 ②报表数量较上年增加3张,增加股权结构情况表(29 表)、分地区主要指标表(30表)和企业主要指标简表 (32表)。 ③增加报表内容:增加对企业特殊管理资产、表外土地 及矿权、企业管理级次和法人管理级次等情况的统计。
陕西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三、报表编制方法及要求
企财08表 基本情况表
表内涉及职工人数的指标,按照人员与工资相匹配,
“人随工资走”的原则填列。 平均人数按本年12个月人数的算术平均值计算; 从业人员:在本企业实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全部人员。 包括:在岗的职工(合同制职工)、临时工、离退休反聘 人员及其他聘用、留用的人员,但不包括内退下岗人员和 与法人单位签订劳务外包合同的人员; 职工:指企业年末人事关系或工资关系在本单位的职工 及劳动合同制职工,不包括离休、退休人员等,但包含内 退下岗人员;
陕西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三、报表编制方法及要求
企财07表 应上交应弥补款项表
删除除了各项税费的“年初未交数”和“年末未交数”,
仅保留“本年应交数”和“本年已交数” 。 增加了“住房公积金”项目,并将表内指标按照税费、五 险一金、国家补贴、上交收益进行归类和排列,使报表指 标更为清晰、规范。 修改了“其他各税”口径,将地方教育费附加从“其他各 税”中剔除,并入“教育费附加”项目中。财政部《关于 统一地方教育附加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综[2010]98 号)文件已对地方教育费附加的征收标准进行了统一,其 已成为全国性的征收项目,与教育费附加在性质上类似, 二者予以合并。
陕西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三、报表编制方法及要求
企财04表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按照报表可比性的原则,本年报表上年年末数的左边1至
11行应当按照上年决算批复后,经过追溯调整后的余额进 行填列;与报表左边部分的本年年初数相一致。今年年初 如果没有调整,报表左边的上年年末数按照上年报表数填 列。 1行1-11栏=31行12-22栏=4行1-11栏 1行12-22栏反映企业2009年资产负债表中的年末所有 者权益金额。4行12-22栏反映企业在2009年末所有者权益 金额的基础上,考虑本年和2010年会计政策变更和前期差 错更正等对2010年及以前年度所有者权益的累积影响调整 后的上年年初所有者权益金额。
陕西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三、报表编制方法及要求
企财03表 现金流量表
支付的工会经费填列在“支付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
现金”(24行)。 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42行):反映企业以发行股票 等方式筹集资金实际收到款项净额(发行收入减去支付 的佣金等发行费用后的净额)。 取得借款所收到的现金(44行):反映企业举借各种 短期、长期借款而收到的现金,以及发行债券实际收到 的款项净额(发行收入减去直接支付的佣金等发行费用 后的净额)。
明确本表为企业上交中国境内的税费情况。 明确本表不包括企业代扣代缴的由个人承担的税费。
陕西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三、报表编制方法及要求
企财08表 基本情况表
删除了部分指标,一是删除了“接收军队转业、复员退伍
人员总数”指标;二是删除了“本年企业负担的职工住房 费用”指标其中项,但保留“本年按月发放的住房补贴”; 三是删除了“固定资产情况”中按使用情况划分的内容。 将“总产值”和“增加值”修订为“工业总产值”和“工 业增加值”, “工业总产值”由工业企业填报,“工业增 加值” 口径与上年一致,由计算机自动计算提取,且所有 企业均需反映。 体现匹配性的原则,将研究开发费用合计子项原“科技人 员人工支出”修订为“研究开发人员人工支出”(60行)。
一、报表填报要求 二、报表报送要求
陕西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一、报表设计修改的基本情况
(一)报表的构成
1、封面 2、会计主附表(8张,同国有资产统计报表) 3、财务情况表(24张) 4、报表编制说明 5、报表附注
6、专项说明
7、财务情况说明书
陕西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一、报表设计修改的基本情况

直接以“-”填列。
陕西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三、报表编制方法及要求
企财02表 利润表
营业总成本项下的“其他”(29行):反映的是石油石化
企业在油气勘探过程中发生相关费用,仅由石油石化类企 业填列。
企财03表
现金流量表
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22行):反映企业实
际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与其他费用,包括 实际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奖金、各种津贴和补贴、为职工 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等。不包括支付的离退休人员的各 项费用和支付给在建工程人员的工资等。
陕西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一、报表设计修改的基本情况
(二)设计修改的主要内容
1.决算报表: ④对外股权投资情况进行重新梳理和分类,将年末已经 清理的部分纳入子企业及股权处置情况表(14 表)反映, 以直观反映企业清理低效及无效股权投资的成果。 ⑤对分户报表封面及15张报表进行了设计与修改完善。 2.报表编制说明。逐一梳理指标解释,进一步明确填报 主体,严谨规范填报口径,增加勾稽关系。 3.会计附注。修改原则——以证监会对上市公司要求披 露格式为基础修订完善;在保持体系完整的基础上精简 相关内容,主体结构与财政部相一致。
表的排序:置于“应上交应弥补款项表”之前。
陕西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三、报表编制方法及要求
企财06表 资产减值准备情况表
因资产价值回升转回额(6栏):反映企业在以前会计
期间计提的减值准备,在本期期末因资产价值回升而转 回的金额。
转销额:反映企业在以前会计期间计提的减值准备,在
本期因资产处置、核销等因素,转销的减值准备金额。
陕西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2011年度企业财务决算报表 2011年度国有资产统计报表
财务监督与考核评价处
陕西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2011年度企业财务决算报表
一、报表设计修改的基本情况
二、报送的级次及范围
三、报表编制方法及要求
四、附注及专项说明的编制方法及要求
五、强调事项
2011年度企业国有资产统计报表
陕西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三、报表编制方法及要求
企财05表 国有资产变动情况表
“企业按规定上缴利润”(26行)反映企业上缴的国有资
本经营收益(按收付实现制)。 经国务院批准进行债务重组增加或减少的资本公积做为 客观因素,企业通过市场自行重组增加的资本公积不做为 客观因素。 公允价值变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外 币报表折算差额等原则上不确定为客观因素。 年末其他国有资金(31行):反映年末不列入企业所有 者权益,但由企业管理、使用的具有权益性质的国家所有 的资金,如保险保障基金、特准储备基金、股份制改造剥 离权益、国家专用拨款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