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声》教学案例分析
平果县第七小学黄维庆
片断1:
[学生初读课之后。
]
师: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谁?
生:(三名学生举不起手来)
师:知道的同学一起说。
生:小英。
师:小英曾经是怎样的?后来又是怎样的?你能用一对反义词来回答吗?
生:小英曾经是身体虚弱的,后来是健康的。
师:虚弱与健康是一对反义词,但是她的身体状况真的是虚弱与健康的变化吗?
生:小英曾经是默默的,后来是忧郁的。
师:看来,你还没有弄懂“忧郁”这个词。
“忧郁”这个词在哪里?把文中的有关句子读出来。
生:(读句)
师:“她不再忧郁。
”可见,小英曾经是——
生:忧郁的。
师:那么,到底什么叫“忧郁”呢?
生:(没有一个学生举手)
师:其实很多词的意思,只要仔细地读读课文,你就能找到答案。
我建议大家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然后再来告诉大家,到底什么叫“忧郁”?
生:(读文后回答)忧愁。
生:忧伤。
生:难过。
……
师:是的,这就是小英曾经的内心。
谁重新来说一下,小英曾经是怎样的?后来是
怎样的?
生:小英曾经是忧郁的,后来是高兴的。
生:小英曾经是默默的,后来是活泼的。
师:请用另一个词来解释什么叫“默默”。
生:沉默。
师:是的,小英沉默寡言,不愿意跟人说话,因为她——
生: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人看到她走路的样子。
师:这种心理就叫做自卑。
(板书:自卑)看到小英如此自卑,看到小英这么犹豫,同学们,你们的心里在想些什么?
[交流后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
片断2:
师:刚才我们利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弄懂了“忧郁”这个词的意思,如果大家能掌握这种学习方法,一定能自己弄懂很多词语的意思。
比如“经久不息”,谁能快速地在文中找到这个词。
(板书:经久不息)
生:(读有关句子)
师:其实,就在这一小节中,我们能找到别的词语来解释“经久不息”,不信,好好读读文章。
生:(读文后回答)热烈、持久。
师:(板书:=热烈、持久)没错,经久不息的掌声就是热烈的、持久的掌声,看清楚老师的提示,让我们读出这几个词语的意思来。
生:(大声地、有些激动地)热烈的掌声!持久的掌声!经久不息的掌声!
反思:
阅读能力的欠缺向来都是中高年级学生的共同问题,如何养成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如何教给学生阅读理解的方法,就成了我每次教学中思考最多的问题。
在本次课堂教学中,明显反映出学生没有良好的预习习惯,也缺乏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一些简单的词语意思都没有能够极好的解决。
面对现状,我通过对“忧郁”、“经久不息”两个词
语的教学,告诉学生:联系上下文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理解问题要懂得联系上下文以及如何具体操作的方法。
相信,只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坚持这样的引导与训练,学生会有所进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