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形势下党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形势下党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形势下党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新形势下党校教育呈现的新状况:教育对象素质不断提高,教育对象呈现层次化和类别化,学习动力较弱等。

另一方面,党校本身也存在着教学权威缺位、教学方式单一、教学保障乏力三个方面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应从教学方式方法、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组织管理三个方面加以改进。

关键词:党校教育问题对策
一、新形式下党校教育对象呈现的新状况
1、教育对象素质不断提高
党员干部队伍的结构和素质发生了很大变化,参加培训的学员由过去的年龄相对较高、知识相对老化、信息相对陈旧、学历参差不齐,向年龄低、学历学位高、信息量大、思想活跃方面转化。

学员的思维敏捷,敢想、敢说、敢问,理论水平、信息量以及获得信息的方式等与党校教师的差异正在逐渐缩小,而实际工作经验又往往多于教师。

由于培训对象素质的变化,传统的教学内容及模式已很难适应教学的需要。

2、教育对象呈现层次化和类别化
一方面,培训对象一般来自于地市级领导干部,包括政府部门、教育部门、农业部门、水利建设部门等等,这些人所关心的问题和感兴趣的内容有所不同。

另一方面,培训对象的受教育背景及学习能力的不同,造成了从理论到实践上知识的层次化和类别化。

3、教育对象学习动力较弱
相当数量的学员心情浮躁,坐不住、学不进,缺乏动力或动力不足。

学习对他们来说是“身外之学”,即学习是为了应付差事、装点门面,而不是“身同之学”,即思想观念、心灵和思维模式的转换。

二、党校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权威的缺位
至今为止,中央及地方各级干部教育培训的管理部门从来没有像国民教育那样制定过具有权威指导意义的教学大纲,下发过全国或者全省的统编教材。

这样做的结果,从好的方面讲,是各级党校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更加贴近本地实际,便于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取得预期的效果,更好地为当地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服务。

但同时,这样做也会产生不良的后果。

一是重大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缺乏系统权威的解释,口径不一,甚至可能会出现理解上的偏差;二是教学专题设计随意性增大,缺乏时空针对性。

2、教学方法的单一
长期以来,我们党校系统一直贯彻一种三段论式的教学模式,授课内容设置受限,仅限于纲要式的罗列,用理论解释理论,给人一种强烈的政治说教感,且大多数教师授课,以讲授法为主,缺乏灵活多样的方式,形式缺乏新意。

虽然现在多媒体教学设施的普及,给教师讲课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有些教师不会或不愿使用课件,有的教师课件制作科技含量低,致使整个课堂呆板有余,灵活不足。

面对党校系统推出的情景模拟、师生互动、
案例教学、拓展训练等新的教学手段,一些教师学习不够,运用不力,觉得麻烦难于驾驭,出现畏难情绪,加之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内部教研室与教研室之间、教员与教员之间缺乏有效信息沟通,进一步限制了新的教学手段的推广与普及。

3、教学保障的乏力
教学保障乏力从教学设施、教学经费等方面表现出来。

表现之一是教学设施硬件不硬。

各地市党校的硬件条件除了建筑面积还有保证外,其它条件均不足。

表现之二是教学经费投入不足。

一般情况下,各基层党校财政供给用于教师进修和干部培训的资金几乎等于零,这成为影响党校培训质量的经济瓶颈。

同时,由于资金不足,各级党校想尽办法去搞创收,过去还有函授,现在函授逐渐萎缩,而学校要保证专职教室的岗位津贴有所体现,就不得不想尽办法利用闲置的教师等资源办各类培训班,于是各种班次纷纷涌进。

一方面,导致领导精力分散,另一方面,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校的正常教学,在社会上也造成了一些负面效应。

三、提高党校教学质量的思路和对策
1、促使权威到位,增强专题针对性
增强专题设计时空针对性,每一级党校迫切解决的问题,这方面,中央党校要发挥教学龙头作用,制定一部具有指导意义的教学大纲,使各级党校教学内容的设计上不偏离正确的政治方向,教师从总体上把握某一时期必须重点讲授的内容,依此而不依兴趣设计专题。

这样不仅有利于各地党政干部思想的有效统一,而且党校教育
培训的时效性、针对性就会大大增强。

中央党校到地方党校环环相扣的教学链条就会形成,地方培训的质量也会大大提高。

此外,每个党校还要根据不同班次和学员知识层次的不同设计出有区别的
专题,既要突出政治性,更要突出专业性、实用性和针对性,使每一位学员在党校真正能学得其所、学有所乐、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切实达到提高素质和能力的目的。

2、积极推进研究式教学,进一步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努力提高培训质量
研究式教学是党校近年来在教学改革中逐步形成的一种基本教
学方法,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共同特点是强调以学员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通过师生之间的研讨互动,来提高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开展研究式教学,基础是研究,关键是调动两个积极性,即教师要研究式的“教”,在对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教师要通过授课和讲评积极引导,给学员以启发;学员要研究式的“学”,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学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自主地学习并积极参与对一些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的思考和研究。

实践证明,研究式教学既能充分发挥党校教师的理论优势,又能充分发挥学员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较好地体现了党校教学的特点,也符合领导干部学习和研究问题的规律。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党校教师要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和学术素
养。

党校教学是在理论平台上与学员进行交流,通过理论方法解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运用理论武器去说明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比较高的学术素养。

因此,党校教师要把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和学术素养作为一门必修课。

要养成勤于学习、勇于探索、务真求实的好学风,学好理论,学深理论,学精理论。

此外,党校教师还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如基层挂职、社会调研等形式,加强对现实和社会实际的了解和研究,教学紧贴实际是党校教学的一贯要求,也是党校教学的优良传统。

因此,党校教师必须深入到社会实践中,时刻关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要求,特别是要加强对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广大干部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调查研究。

参考文献:
[1]黄坤林·当前党校培训教育所面临的压力与动力[j]-科技咨询导报 2007(21)
[2]赵润元·努力开创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新局面[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07(0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