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遥感图像解译基础PPT课件

遥感图像解译基础PPT课件

17
• 图型:目标地物有规律的排列而成的图形结构。
18
• 布局:物体间的空间配置。物体间一定的位 置关系和排列方式,形成了很多天然和人工 目标特点。
• 位置:地物分布的地点。地理位置和相对位 置。
19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一般原则
总体观察 综合分析 对比分析 观察方法正确 尊重影象客观实际 解译图象耐心认真 有价值的地方重点分析
狭义:是一门新兴的科学技术,主要指从远距离、 高空以至外层空间的平台上,利用可见光、红外、 微波等探测器,通过摄影或扫描、信息感应、传 输和处理,从而识别地面物质的性质和运动状态 的现代化技术系统。 (《遥感大词典》)
3
遥感和遥感系统——遥感过程
卫星姿态 控制
服务社会
遥感信 息传输
用户
成像机理 与模型
运用专业背景知识,通过肉眼观察,经过综合分 析、逻辑推理、验证检查把遥感图象中所包含的 地物信息提取和解析出来的过程。
10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原理
目视解译是遥感成像的逆过程
地表景观
成像过程
遥感图象
空间结构、时间 特点
化学组分பைடு நூலகம்物理 属性
成像方式、探测 波段
投影方式、时空 因素
大小形状、色调 灰阶
畸变失真、成图 比例
分发
目标提取与识别 (自动化、智能化)
遥感数据处理 (高光谱、高分辨率、……)
多源数据融合与集成 4
遥感系统
遥感系统包括: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目标物);信息的获 取(遥感平台);信息的接收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地面接收 站)和信息应用(分析解译)四大部分。
目标物的电磁波特性-----任何目标都具有发射、反射和吸 收电磁波的性质,这是遥感的信息源。目标物与电磁波的相 互作用,构成了目标物的电磁波特性,它是遥感探测的依据。
遥感图像解译
遥感科学与技术系
1
内容提纲
一 遥感和遥感系统 二 遥感图像解译定义、原理和标志 四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一般原则 五 遥感图像解译的应用 六 遥感图像解译的步骤 七 遥感图像解译的评价指标
2
遥感和遥感系统——遥感概念
广义:泛指各种非接触的、远距离的探测技术。 (《遥感大词典》)
• 数据的成像时间
• 阴影(Shadow)
• 图型(样式)(Pattern)
• 纹理(Texture)
• 位置(Site)
• 布局(Association)
12
色调/颜色:灰阶(黑白)或色别与色阶 (彩色),最重要、最直观的解译标志。
注意同物异谱、同谱异物
13
• 形状:地物的轮廓在影象平面的投影。需要根 据影象比例尺和分辨率具体分析,注意畸变 (雷达、航片边缘)
合及遥感与非遥感信息的复合等。
6
目前遥感技术发展的特点 1.高空间分辨率。TM卫星影像空间分辨率最高
可达15米(ETM+);SPOT卫星影像空间分辨率全色波 段现在最高可达2.5米、5米,多光谱波段达10米;美 国 的 IKONOS 影 像 数 据 分 辨 率 可 达 1 米 和 4 米;Qiuckbird影像数据空间分辨率最高可达0.61米。
14
大小:地物的尺寸、面积、体积等按比例缩 小的相似记录。根据比例尺在影象上量算.
15
• 阴影:有利有弊,证明物体具有一定的高度;提 供物体外形剖面景观;遮挡地物,增加解译难度
16
纹理:遥感图像中目标地物内部色调有规则变化造成的影像 结构。即地物影像轮廓内的色调变化的空间布局和频率。 如点状、粒状、线状、斑状等;粗糙、平滑
8
遥感图像解译
遥感图像解译(Remote Sensing Imagery Interpretation)
目的:从遥感图像中获取所需的地学专题信息
遥感图像 辐射校正 几何校正 目视解译
9
遥感图像解译
从遥感图像上获取目标地物信息的过程 目视解译和计算机解译。 目视解译: 指专业人员通过直接观察或借助判读仪器在遥感 图像上获取特定目标地物信息的过程。
2.高光谱辨率。目前星载遥感器的光谱分辨率大 约为可见近红外波段,略优于100nm(10-4m),在热红 外波段约200nm左右,而机载的成像光谱仪已达到可见 光、近红外波段约10nm,热红外波段约30nm左右,整 个波段数已达到256个波段。
7
3.高时间分辨率。不同高度的遥感平台其重复观
测的周期不同,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可以每半个小时对地观 测一次(FY-2气象卫星);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如NOAA气 象卫星和FY-1气象卫星)可以每天2次对同一地区进行观 测。这种卫星可以探测地球表面及大气在一天或几小时之 内 的 短 周 期 变 化 。 地 球 资 源 卫 星 ( 如 Landsat 、 SPOT 和 CBERS-1)则分别以16天、26天或4-5天对同一地区重复观 测一次,以获得一个重访周期内的某些事物的动态变化的 数据。而传统的地面调查则须在大量的人力、物力,用几 年甚至几十年时间才能获得地球上大范围地区动态变化的 数据。
20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一般原则
遥感图象
大小形状、 色调灰阶
目视解译
增强处理、 信息提取
地表景观
空间结构、 时间特点
畸变失真、 成图比例
逻辑推理、 对比分析
化学组分、 物理属性 11
遥感图像解译标志
• 色调(Tone)/颜色(C(olo1)r) 直接标• 志数据的波段范围
• 形状(Shape)
• 数据的空间分辨率
• 大小(Size)
5
地面站接收到遥感卫星发送来的数字信息,记录在 高密度的磁介质上(如高密度磁带HDDT或光盘等),并 进行一系列的处理,如信息恢复、辐射校正、卫星姿态校 正、投影变换等,再转换为用户可使用的通用数据格式, 或转换成模拟信号(记录在胶片上),才能被用户使用。
信息的应用----遥感获取信息的目的是应用。这项工 作由各专业人员根据不同的应用需要而进行。在应用过程 中,也需要大量的信息处理和分析,如不同遥感信息的融
信息的获取-----主要由传感器来完成。接收、记录目标物 电磁波特征的仪器,称为传感器。如扫描仪、雷达、报机、 摄像机、辐射计等。
信息的接收、记录和信息处理-----传感器接收到目标地物 的电磁波信息,记录在数字磁介质或胶片上。胶片是由人或 回收舱送到地面回收,而数字磁介质上记录的信息则可通过 卫星上的微波天线传输给地面的卫星接收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