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一轮复习 选择题 附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一轮复习 选择题 附答案
C.因实际的需要而与时俱进 D.意识形态大于国家利益
29.马歇尔计划“删掉”了杜鲁门主义中“关于共产主义的明确提法”,强调“计划”的目标是“战胜饥饿、贫困和混乱”。因此,“各国共产党如果反对这个计划,就无异站到赞同饥饿、贫穷、自暴自弃和混乱的地位上去了”。与杜鲁门主义相比,马歇尔计划
A.宣传手段更隐蔽更精巧 B.反共意识明显不够强烈
A.反映出对官员的专业化要求加强 B.协调了中央政府各部门的关系
C.旨在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D.进一步遏制了专制皇权的膨胀
7.宋太宗初年,西北边境上的州郡大都以文官充任,在官衔前加上“权知”二字,如“权知州事”,以表示其“名若不正,任若不久”,并规定“三岁一易”。这表明当时
A.地方武将统兵导致割据 B.中央政府有效制约地方
28.1949年,毛泽东强调,“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1957年,毛泽东又宣布,“从国与国的关系方面来讲,应该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这是正确的”。据此说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A.以大国形象参与国际事务 B.有革命思维的惯性特征
爆发时间
原因
结果
1948年6月
苏联阻塞铁路和到柏林西部的通道
1949年5月苏联宣布解除封锁
1958年
苏联发出最后通牒,要求英美法六个月内撤出西柏林驻军
以苏联让步完结
1961年
苏联重新提出西柏林撤军要求
以苏联在东柏林筑起柏林墙作结
A.柏林为美苏争夺的前哨阵地 B.苏联在对峙中处于攻势的地位
C.尽力避免大规模的军事冲突 D.美国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政策
A.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出现 B.美苏两极格局土崩瓦解
C.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形成 D.世界局部战争日益加剧
35.1947年,接受马歇尔计划的国家做出了一系列承诺,包括放松价格管制、平衡政府预算、保持金融稳定、保持汇率在合理水平、降低和消除配额和其他贸易管制。这些承诺
C.更关注欧洲民众的生计 D.旨在安抚共产主义势力
30.冷战期间不少历史学家批评北约和华约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有转变成超级大国对抗的危险。而冷战结束时,赞扬北约和华约具有避免冲突升级的能力成为学术时尚。这反映了
A.美苏势均力敌避免了大战的爆发 B.学术界力图对冷战作出辩证评价
C.历史研究不可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D.意识形态决定了学术研究的水平
A.推动了地方自治的进程 B.宣扬了民主政治理念
C.加速了中央集权的衰落 D.推动了民权意识觉醒
22.陈独秀赞同欧洲马克思主义者重视工人及贬低农民的普遍看法,认为进步的城市力量应充当运动先锋,而落后的农民应顺服地跟从。他的这一思路
A.指出了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 B.推动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C.脱离了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 D.有利于正确认识革命的性质
24.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时,邮政总局发行邮票2枚:“卢沟桥抗日”“战斗在长城内外”;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时邮政总局发行邮票8枚:“七七战火”“台儿庄大捷”“百团大战”“敌后游击战”“芒友会师”“华侨捐献”“台湾光复”“伟大胜利”。两套邮票相比,后者
A.突出中共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B.强调了美苏两国对中国抗战的援助
A.有助于国家整体观念的形成 B.初步孕育了中央集权观念
C.建立了君主专制的统一王朝 D.初步形成了家天下的局面
3.中国衣冠服饰制度夏商时期已见端倪,到周代渐趋完善并成为“昭名分,辨等威”的工具;战国时期则出现了“七国异族,诸侯制法,各殊习俗”的现象。这表明先秦时期
A.服饰多元成为主流 B.等级政治走向消亡 C.思想领域百家争鸣 D.宗法礼制逐渐崩溃
A.清朝中央政府决策的开放性 B.中央的政治权力进一步加强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D.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和镇压
12.嘉庆帝亲政之初,认为“凡事必专责之军机大臣,则其权过重”,与“乾纲独断”的家法不符,强调军机大臣不过“承旨书谕”而已,皇帝并非“将臣工翊赞之职尽责此数人”。材料表明军机处
A.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B.超出了君主控制的范围
C.肯定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历史作用 D.呈现了抗战中不同侧面的历史地位
25.抗战爆发后,象征着民族国家的青天白日满地红国旗被引入根据地。1946年元旦,延安各界欢庆新年,全城屋顶飘扬着国旗。之后的“二七”纪念日、元宵节,不论是中共控制牢靠的巩固区还是新解放的地区,悬挂国旗俨然是根据地节日庆祝必不可少的元素。这说明
5.汉唐明三代都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宦官专权现象,而魏晋南北朝时期基本没有出现这种现象。这是因为魏晋南北朝时
A.皇权不断加强 B.长期处于分裂 C.外戚势力衰落 D.皇权相对削弱
6.隋至唐前期的中书门下是决策首脑机关,从本不负担琐碎事务;唐代中后期至宋代的中书门下承担了大量的日常政务性工作,出现了中枢机构政务化的趋向。宋代的设官分职方式,在“丛脞芜杂”的表象背后,突出了国家政务的核心内容。上述变化
A.工人的权利得到了切实保障 B.民选议会政治地位得到提高
C.元老院的政治地位无足轻重 D.皇帝的专制统治进一步巩固
19.俾斯麦在回忆录中写下了最后的忏悔和期盼:“我过去的尽职行为也许恰巧是造成德意志走向衰落、没有骨气的原因。现在我们最要紧的事情就是巩固帝国议会,使它不再退化。”这表明,俾斯麦期望
A.完善德国民主政治 B.强化德皇的政治权威 C.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D.提升宰相的政治地位
33.1951年,欧洲六国签订建立煤钢共同体的条约,规定其最高机构为共同体的中体利益而行使职责,不接受任何政府和组织发出的指示,其委员实行招聘制,由各国政府协商一致后任命,这表明,该共同体是
A.政府之间的合作 B.独立于政府的能源组织 C.企业之间的联合 D.独立于政府的经济组织
3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20世纪50年代后,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这说明
9.元代行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各行省设丞相1员、平章政事2员、右丞1员、左丞1员、参知政事2员,采取群官圆署、集体议政方式、其中丞相、平章政事总领民政和军政、左、右丞和参知政事主管区内的具体行政事务。据此可知,元代
A.中央政府过分集权 B.政体缺乏制约机制 C.行省权力大而不专 D.地方行政体制混乱
23.1927年2月,瞿秋白在《中国革命中之争论问题》说:工人阶级要以自己做主干,集合农民兵士及一般反帝国主义的革命分子于国民党,使国民党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心,而自己努力做这一革命中心的元核——领导者。这一阐述
A.开始认识到工农联盟的重要性 B.准备改组并掌握国民党领导权
C.继续追随国民党继续国民革命 D.触及无产阶级革命领导权问题
20.1901年3月,鉴于总理衙门法定地位不强,衙署和编制过于简单,根据驻北京外交使团的照会,李鸿章提出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冠于六部之首”。这反映了清政府
A.由被动外交转为主动外交 B.进一步向近代外交转变
C.吸取了义和团事件的教训 D.与列强开始了平等交往
21.辛亥革命中各省纷纷宣布独立,辛亥革命之后,中央政府是否合法有道,其判断的标准已转移到地方,即各省是否承认中央的最高主权权威。这说明辛亥革命
17.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曾经谈到,“有助于美国维护民主制度的原因有三:自然环境、法制和民情”,“自然环境不如法制,而法制又不如民情”。对此合理的解释是美国
A.法制建设的程序符合民情 B.政治制度体现了天赋人权
C.各州的自然环境差异不大 D.民主观念植根于民众心中
18.19世纪60年代,法国开始实行改革,例如议员可得到请愿权利,官方“公报”公布议会辩论记录,废除禁止工人罢工和结社的法律等。1870年4月,元老院受到削弱,变为普通上院。法兰西第二帝国后期的变化意味着
1.吕思勉指出古代中国封建有四次反动:第一次是项羽复辟六国贵族的封建制度;第二次是刘邦的封建;第三次是西晋封建司马氏宗室为诸侯王;第四次是朱元璋封建他二十几个儿子为藩王。这种现象说明
A.血缘政治的深远影响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
C.分封制日益发展完善D.利用宗室是强化皇权的主要手段
2.周代文献表明,通过分封制,西周时代的人们已经产生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意识。这表明周代分封
A.追求人的政治平等 B.女权得到有效伸张 C.理性精神逐渐丰富 D.强调天赋人权原则
16.“巴力门(议会)上下二院,君有举措,诏上院,上院下下院;民有从违,告下院,下院上上院。国中纳赋,必会议乃成。法律定自两院,君相不能行一法外事。”据此可知
A.英国君主仍有一定的权力 B.光荣革命的成果受到挑战
C.德国皇权受到了法律保障 D.德国议会已拥有立法权限
4.日本学者和田清认为中国官制的一个特色是“波纹式的循环发生”,即“天子私人侧近的微臣逐渐获得权力,压倒了政府的大臣,终于取而代之。但取代之后,其中又别有私臣变成实权者,再来取代现有的政府大臣。如此后浪推前浪式的往复不已。”以下官职的设置符合这一特色的是
A.秦朝的三公九卿 B.汉朝的“中朝” C.唐朝的三省六部 D.宋朝的枢密院
14.伯利克里时期几乎各级官职向一切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雅典人相信抽签是天意所归,赋予它以一定的神圣意义,因此也更显得公平。这表明雅典
A.政治环境阻碍人文思潮产生 B.旧有贵族退出政治舞台
C.提供了相对广泛的参政机会 D.宗教势力操控政治生活
15.在《查士丁尼民法大全》里,妇女的地位有所提高,《查士丁尼法学总论》中也清晰地表达了奴隶制违背自然法的观点。材料表明罗马法中
A.抗战结束后,共产党仍服从国民党统治 B.国旗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象征
C.抗战结束后,共产党努力维护国共合作 D.根据地人民对内战没有任何准备
26.巴黎公社在一份公告中写道:公社的“基点在于经常征求大多数人的意见,不断得到大多数人的赞助”,“委员不断受到舆论的检查、督促和批评,他们是可信赖的、对选民负责的。并且是随时可以撤换的”。这表明巴黎公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