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症
肝性胸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出现的并发症之一,多继发于肝硬化腹水或与腹水并存,患者除有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症状和体征外,还有胸闷、气促、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等临床表现,发病率占肝硬化患者的5%~12%。
近年来,其发病率有增高趋势。
我科从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共收治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大量胸水患者46例,在常规护肝、利尿、补充人血白蛋白或血浆及保持水电解质平衡的基础上,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留置引流治疗肝性胸水,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肝性胸水患者的临床应用和护理效果。
方法:回顾性总结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肝性胸水患者,应用单腔中心静脉导管在B 超定位下行胸腔闭式引流术,以及术前正确评估指导,术中配合,术后护理。
患者因疾病的长期折磨,对治疗方法缺乏了解。
穿刺前应与患者详细交谈,向患者讲解该治疗方法的优点及安全性和必要性,告知治疗的目的和操作过程,如何配合,介绍同类治疗成功的患者,以消除患者的顾虑,解除紧张心理,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
并签治疗知情同意书。
根据季节,调节室温,注意保暖。
病人取反坐位,嘱病人在穿刺过程中不可乱动,避免咳嗽,防止针头刺伤肺组织。
穿刺成功后,用透明敷贴妥善固定导管,作好长度标记,紧密连接三通和引流袋。
若出现剧烈咳嗽、头晕、面色苍白、出汗、心悸、胸部压迫感或剧痛等,应考虑可能为胸膜过敏反应的现象,应立即停止操作,让患者休息并作对应处理。
本组病例未出现上述反应。
引流期间严格交接班,加强病房巡视,观察并记录引流的量、颜色、性质,控制引流速度。
保持引流通畅,防止导管脱落、扭曲。
严格无菌操作,每天更换引流袋,更换穿刺处敷贴。
三通可每周更换2次。
若病人出汗多,局部有潮湿、疑有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引流袋不可高于引流口,防止逆行感染。
倾倒引流液和更换引流袋时,应特别注意关闭管道,防止空气进入胸腔。
如引流不畅,可让患者变换体位,同时检查导管是否脱落、扭曲、阻塞、折叠[6],引流过程中如发生管腔阻塞,可挤压管道或用ns冲洗,冲洗压力不宜过大,若患者感觉不适,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操作,并注意观察和询问病人的反应,及时处理。
加强局部皮肤护理,长期留置者,因该类病人大多有不同程度的皮肤水肿,应注意避免皮肤损伤。
引流期间禁止淋浴。
每次放液后间歇时,将三通关闭,引流袋放空,固定好于病人身体侧方,方便病人活动。
或者放液完毕后关闭三通,拆除引流袋,三通的端口以肝素帽紧密接好,用无菌纱布包裹后,固定于胸壁一侧。
卧位时,应避免病人身体压迫三通,引起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