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子纸上的数学课
解放路小学陈丽
让学生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真是不容易,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在计算两位数加减时依然采用掰手指数的方法,这样进行计算的孩子容易出错,并且运算速度比较慢。
女儿上幼儿园大班,正好也在学习整十数加一位数、几十几减几、几十几减几十,老师教她的计算方法是在纸上画竖条,再将要减的一条条划去。
起初我并未在意,当算到55-50,算着算着闺女就急了。
原来她在纸上杂乱无章的画了许多竖条,再一条条划去时,划着划着就忘记多少了。
我想了想,心平气和的教她,第一次先让这些竖条排队。
第二次给排好队的竖条分组,十个一组。
第三次的时候,我拿出一个方格本(十个格一行的),让她把竖条画在方格里,每个格里画一条,因为方格本上的格子是非常规则的,所以画完一行以后,她开始不数了,直接在第二行、第三行、第四行、第五行里面画竖条,到了第六行的时候开始数着画了五条。
这一次又比前一次容易了许多,没有数错。
不过一次画了这么多竖条,有些麻烦。
这时候我又提示她,你看我们一个格里画一条真麻烦,既然一行十个格,那能不能简单点儿不用画这么多呢?她想了想,干脆在每行里画横杠,这一次一行十个就画长长的一条直接到头,接下来是第二行一长条,第三行……到了第六行的时候,她依然横着画,只不过小心多了,一边画一边数,到了第五个格的时候画完停了下来。
这次比上一次又快了不少。
再试一个77-70吧,这一次直接拿出一张方格纸,画横行,又快又准确。
女儿喜笑颜开。
我突然想到,为什么不让学生试试呢?
数学课上,我给孩子们提前准备好了方格纸,每横行是九个格,每竖行是十个格。
上课时,我特意先让孩子们数每横行有多少,每竖行有多少。
然后给孩子们布置了一个任务,不许写任何数字,在这张方格纸上表示出30+5的得数。
同学们各自忙活起来,有的在格子里画
圆点、圆圈、三角等符号,有的直接在方格里涂色。
忙活了一通之后,绝大部分同学都能在格子纸上用35个格表示出30+5的得数。
而这些同学又分成两类,一部分是利用横行,九个格一行,35个格子差一个格不满四行。
而另外一部分同学则将纸横过来利用的竖行,十个格一行,35个格画了三行半。
我将同学们的成果有选择的进行了对比展示,让学生评判,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将纸横过来利用十个格一行表示起来既清楚又准确。
很显然,利用九个一行的同学还是在一个一个的数,而将纸横过来利用十个格一行的同学则已经体验到了十个十个的数,并且用到了计算当中。
在接下来的练习当中,30+20、50+8等,越来越多的同学开始尝试使用将纸横过来利用十个格一行进行计算。
这节课没有让孩子们写数字,在不断的尝试与观察对比中,孩子们找到了自己认为最佳的方法。
相信通过这节课,学生对个位上的数一个一个的数,十位上的数十个十个的数理解的更加深入,画在格子纸上的数学课帮助孩子们从单纯的认数到运用数字、从一个一个的数到充分利用数位跨出了一大步。
其实,我们一年级的老师一直在不断尝试让孩子们通过各种方法理解数位、计数单位以及将数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然而效果却总是不理想。
即使有摆小棒、拨计数器,还是有好多孩子理解不了。
我想,跟孩子们沟通不能单纯的通过说与听,做与学。
把设置好的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抛给孩子们,让他们充分利用自己的智慧进行解决。
数学课不应只是数与计算,数学是来源与生活的,只有真正来自孩子们生活中的问题才能引发孩子们探究的欲望。
孩子们只有真正经历了探究思考的过程,找到的方法他们才能真正理解,老师要做的不是教给他们方法,而是如何细致的引导他们去探究方法。
与孩子们沟通的方式有很多种,既然孩子们喜欢美术、音乐、体育等等,那我们不妨让数学课变得像美术课、音乐课和体育课。
殊途同归,孩子们真正成长才是我们想要的最终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