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词二首》教案

《词二首》教案

词二首
教材分析:
《卜算子·咏梅》是陆游托物言志的佳作。

上阕写梅花的处境和遭遇:寂寞无主,无人眷顾,无人欣赏,还要遭受风雨摧逼。

下阕写梅花的气节:无意争春,即便是零落成泥,依然保持那一份清香,依然不忘向人间播撒芳香。

毛泽东在1961年12月“反其意而用之”,也写了《卜算子·咏梅》。

他一改陆游借梅自比、孤芳自赏的处世态度,塑造了坚贞不屈、凌寒独放而又谦虚谨慎的梅花形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本课4个生字,会读文中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词,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背诵,会默写。

3.理解词的内容,感悟两位作者在词中所赋予梅花不同的品格和精神。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借助工具书或资料理解本首词的字面意思。

2.通过对比感受作者所处时代不同,性格、经历不同,审美情趣和处世态度也有所不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作者在词中所赋予梅花不畏严寒、俏不争春、乐观谦虚的品格与精神。

重难点分析:
深入理解诗词大意,体会两位词人所赋予梅花不同的品格与精神。

感受作者所处时代不同,性格经历不同,审美情趣和处世态度也有所不同。

课前准备:
课件,搜集有关陆游、毛泽东主席的资料。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教学过程设计说明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导入:梅花,因其凌寒独放、暗香幽远,成为历代文人墨客竞相吟咏的对象。

南宋爱国主义诗人陆游一生更是创作了百余首以梅为题材的诗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这首《卜算子·咏梅》。

课件展示
出示梅花图片,给学生一个感官认识,为理解梅花的精神做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自读诗词。

课件展示
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小组间检查认读,把易
错的字写到纠错本上。

2.交流汇报。

3.指名读文,随机指导。

预设:易读错的音:著(zhuó)碾(niǎn)妒(dù)
课件展示
三、精读课文,理解词意。

1.学生自读,解决疑难。

请同学们自由读文,借助工具书或资料理解字面
意思,不理解的字词记录下
来。

预设:驿外:(驿站之外,形容荒凉之地。

)更:(再
一次)著:(经受)苦:(拼
教师认真倾听学生读词,根据情况及时指出学生易读错的字词,进行巩固练习。

认读过程要扎实,为后面的理解打好基础。

通过工具书、资料,理解词的字面意思,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命、尽力)零落:(凋零)
碾:(碾压)
课件展示
2.初谈感受
四、品读诗词。

再读这首词,说一说陆游笔下的梅花是什么样
的?你是从哪读到的?结
合相关诗句谈一谈。

孤独(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驿站之外本来就很少有人来,这座桥还断了,就
更没有人走了,梅花生长在
断桥边上,无人问津、无人
照顾,更没有人欣赏它,可
见它很孤独寂寞。

凄凉(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日落黄昏,暮色朦胧,只有这枝无人过问的梅花
还开放在断桥边上,它怎么
能不发愁呢?更何况它还
要忍受风雨一次又一次的
袭击,可见梅花的处境是多
么悲惨凄凉!
清高(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
尘,只有香如故。


梅花在这么艰难的处境下绽放了,却不想和那些
百花去争奇斗艳,任由他们
嫉妒。

等到凋谢了被碾成泥
土化成灰尘了,可是它还是
像以前那么香。

课件展示
五、研读课文,品味情感。

介绍陆游资料:陆游是南宋著名爱国主义诗人,坚
决主张抗金。

但他的北伐主张失败,皇帝不信任他,投降派打击他,他陷人孤立,感到悲凉寂寞,因作此词。

出示幻灯片
你读懂了哪一句?介
绍给大家听。

1.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表达了他郁闷愁苦的心情。

因为他得
在研读过程中,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从而感受词人的情感。

不到皇帝的信任,投降派也
排挤他。

2.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表达了他孤独
寂寞的心情,他就像这断桥
边的梅花一样,投降派们都
打击他,皇上也不信任他,
大家都孤立他,使他感到凄
凉、寂寞。

3.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体会到词
人的清高。

虽然没有人支持
他的北伐主张,他也不和那
些投降派同流合污,他是一
个孤傲清高的人。

小结:尽管皇帝不信任我,尽管投降派排挤我,打
击我。

但是,我的爱国情怀
永远不变。

这就是陆游,伟
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同学都
带着自己的体会读一读这
首词吧!
六、课外拓展。

查找陆游写的其它诗词,认真研读,更深
刻地体会陆游这位伟大的
爱国诗人。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 :
通过回忆《忆秦娥·娄山关》、《七律·长征》、《浪
淘沙·北戴河》 (这些诗
词,感悟毛泽东主席乐观、
豪迈、勇敢、坚强的人生态
度。

二、初步感知,积淀学生的情感。

1.初读诗词。

出示幻灯片
2.了解时代背景、积淀情感。

课件展示
1961年,我国连续三年遭到严重自然灾害,国
家很困难;美国大肆反华,
苏联也背信弃义,撤走援助
中国的专家,逼中国还债,
并攻击中国共产党要当国
际共产主义的领袖。

自己谈搜集的背景资料:国家三年灾害、美国反
通过对毛泽东诗词的回顾,体会毛主席的性格特点,对词人有初步的了解。

通过交流资料,了解本词的写作背景。

华、苏联撤走专家等。

1961年12月,毛主席在广州主持中共中央会议,当时我们国家正值三年自
然灾害时期,国际上的反华
势力也十分猖獗,年轻的共
和国可以说是内忧外患,正
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毛主席
就在这个时候写下了这首
《卜算子·咏梅》。

三、再读诗词,感受梅花的
品格。

预设一:
【不畏严寒】(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带着
体会读一读这两句。

课件
展示
预设二:
【乐观谦虚】(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
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带着
理解读一读这两句。

课件展示
四、品读诗词,领悟主席的情感
作者不怕困难、勇于挑战的决心。

(已是悬崖百丈冰,
读诗词,体会毛泽东笔下梅花的品格与精神。

品读诗词,感悟作者借梅花而抒发的情感。

通过对比,感受两位词人笔下梅花不同的品格与精神,体会作者所处时代不同,性格、经历不同,审美情趣和处世态度也有所不同。

将学生在课上的情感延伸到课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实现情感目标的内化。

犹有花枝俏)。

虽然当时我们国家的处境非常困难,但是我们要像梅花那样,勇于和困难做斗争,挑战自己,这里写出了我们国家领导人坚强不屈的美好情操。

课件展示
预设二:
作者谦虚谨慎的态度。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
报。

)从这两句我感受到当
我们国家摆脱了困境、人民
富裕起来的时候,作者并不
居功自傲而是非常谦虚地
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大家。

预设三:
作者乐观豁达的心胸。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
中笑。

)等到百花都盛开的
时候,梅花已经凋零了,但
他没有悲伤而是隐没在花
丛中欣慰地笑。

我觉得这两
句就是在写作者自己,当祖
国从困难之中走出来的时
候,他一定会感觉欣慰而笑
的。

课件展示
五、对比朗读、升华学生的情

陆游笔下的梅花是悲观、寂寞的。

(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
愁,更著风和雨。


毛主席笔下的梅花是坚强、乐观的(已是悬崖百
丈冰,犹有花枝俏。

待到山
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因为他们的人生经历、所处
环境、性格不同。

出示幻灯

相同的事物不同的人怀着不同的态度面对它,就
会产生不同的情感,我们也
要像毛主席那样学会面对
困难,常言说生活就像一面
镜子,你对它笑,它就会对
你笑。

带着感受再读这两首
词。

毛主席是在读了陆游的咏梅词后写这首词的,在
这首词前面还有这样一句
话(幻灯片出示):读陆游咏
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反
其意”就是立意、想法和陆
游不同,“用之”就是用它
的词名。

六、拓展延伸。

1.欣赏歌曲《红梅赞》。

课件展示
2.赞红梅。

教师引导学生抒发感受,赞美红梅的美好品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