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炮制名词解释

炮制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I相反为制:用药性相对王的辅料来制约中药的偏性或改变,性。

例如:酒制大黄
2相资为制用药性相似的辅料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增强药效,例如盐水制知母
3相畏为制:利用某种辅料来炮制药物,以制约该药物的毒副作用,例如:生姜制半夏
4相恶为制:两种药物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作用降低或功效丧失。

麸炒枳实。

5变色:药物的固有颜色发生了变化,或变为其它颜色,或失去原来颜色。

6抢水洗快速洗涤药材,缩短药材与水的接触时间,以免损失药效。

7心根类药材的木质部或种子的胚芽。

8芦头药物的根头,根茎,残基,茎基,叶基等部位.
9朱砂拌:将药物湿润后,加入定量的朱砂细粉拌匀,晾干。

如朱砂拌茯苓,以增强宁心安神的作用。

10青黛拌:将药物湿润后,加入定量的青黛细粉拌匀,晾干。

如青黛拌灯心草,有清热凉肝的作用.
11泡法:将药材用清水泡一段时间,使其吸八适量水分的方法。

质坚的药材如木香,乌药,天花粉,泽泻.
12润法:把泡洗淋过的药材,用适当器具盛装或堆积于润药台上,以湿物遮盖或继续喷洒适量清水,保持湿润状态,使药材外部的水分徐徐渗透到药物组织内部,达到内外湿度一致,利于切制。

(浸润,伏润,露润)
13败片:在中药饮片切制过程中所有不符合规格,片型标准的饮片.包括连刀片,掉片与炸心片,皱纹片.
1 4油片:药材或饮片的表面有油分或粘液质渗出的现象.系药材软化时,吸水量太过,或环境温度过高所致。

l 5煅法:将药物直接放于无烟炉火中或适当的耐火容器内煅烧的一种方法.
1 6蒸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辅料装入蒸制容器内隔水加热至一定程度的方法。

l 7煮法:将净选后的药物加辅料或不加辅料放八锅内,加适量清水同煮的方法.
1 8燀法:将药物置沸水中浸煮短暂时问,取出,分离种皮的方法。

1 9复制法:将净选后的药物加八一种或数种辅料,按规定操作程序,反复炮制的方法.
20制霜法:药物经过去油制成松散粉末或析出细小结晶或升华,煎熬成粉渣的方法.
21去油制霜法:药物经过适当加热去油制成松散粉末的方法。

22渗析制霜法:药物与辅料经过加工析出细小结晶的方法。

23升华制霜法:药物经过高温加工处理,升华成结晶或细粉的方法.
24烘焙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用文火直接或间接加热,使之充分干燥的方法。

25煨法:将药物用湿面或湿纸包裹,置于加热的滑石粉中,或将药物置于加热的麦麸中,或将药物铺摊吸油纸上,层层隔纸加热,以除去部分油质.
26中药炮制学: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应用-挂学科。

27中药炮制: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理论、中药药性及调剂、制剂的不同需求,对天然的中药材进行特殊加工制作的一项传统制药技术。

28辅料:是指具有辅助作用的附加物料,它对主药可起协调作用,或增强疗效,或降低毒性,或减轻副作用,或影响主药的理化性质.
2 9泛油即走油,指药物中所含的挥发油、油脂、糖类等,因受热或受潮在表面出现油状物质和返软、发黏、颜色变浑,发出油败气味等现象。

30对抗: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同贮或采用一些有特殊气味的药物同贮而起到抑制虫蛀,霉变的方法。

31饮片古称咀片,是指直接供中医临床调配处方或中成药生产用的所有药物.
32炒炭存性:是指药物炒炭时,走部分炭化,但应保存部份药物固有气味,不能全部炭化,更不能灰化。

33发芽法将净选后的新鲜成熟的果实或种子,在一定的温度或湿度条件下,促使萌发幼芽的方法。

34发酵法:经净制或处理后的药物,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由于真菌和酶的催化分解作用,使药物发泡、生衣的方法。

35 提净法:某些矿物药,特别是一些可溶性无机盐类药物,经过溶解,过滤,除净杂质后,再进行重结晶,以进一步提纯药物。

36水飞法:某些不溶于水的矿物质,利用粗细粉末在水中悬浮性不同,将不溶于水的矿物,贝壳类药物经反复研磨,而分离制备极细腻粉末的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