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HTTP :超文本传输协议基于应用层用于因特网的网页传输默认端口80有1.0和1.1版本区分TCP: 传输控制协议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是因特网上最重要的传输层协议之一,提供了面向连接的服务和可靠的数据传输。

TCP包括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机制TCP属于累积确认,乱序到达的数据会缓存TCP连接使用的是全双工通信ICMP:全称是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用于因特网分组传输控制和差错报告TCP/IP协议族的一个子协议,用于在IP主机、路由器之间传递控制消息CMP协议工作在网络层ICMP本身是作为IP协议的数据内部被传输NAT:全称network address translate,网络地址转化用于IP地址的转化将不可路由的私有内部地址转换成可路由的公有地址主要的用途是让网络能使用私有IP 地址以节省IP 地址对外部网络隐藏了内部IP 地址,增加网络的私密性和安全性解决多个用户使用一个公网IP上网的问题,缓解IP地址危机GBN:回退N步协议,可靠数据传输中滑动窗口协议一种发送端通过发送窗口限制限制发送的数据数量,当收到某个数据的确认时发送窗口向后移一个单位某个分组出错或丢失则重传给分组及其后面所有已发送但未被确认的分组接受端只接收按序到达的正确数据,其他的丢弃,并发上一个正确到达的分组的序号的确认确认被称为累积确认,即如果发送方收到某个分组的确认意味着该分组及之前所有分组接收方都正确收到SR:选择性重传,可靠数据传输中滑动窗口协议一种发送方某个分组出错或丢失只重传该分则接收方增加接收窗口,若收到的分组在接收窗口内乱序,缓存该分组,等到分组按序后一起提交接收窗口的大小一般等于发送方的窗口大小接收窗口的大小必须小于或等于序号大小的一半URL :统一资源定位符Uniform / Universal Resource Locator因特网上标准的资源的地址用于完整地描述Internet上网页和其他资源的地址的一种标识方法URL由三部分组成:协议类型,主机名和路径及文件名通过URL可以指定的主要有以下几种:http、ftp、gopher、telnet、file等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Detection载波监听多路访问/碰撞检测发送数据时,信道空闲则发送,信道忙则等待发送信号时不断检测信道是否碰撞发现碰撞后立刻停止发送信号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重传ARP:地址解析协议(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数据链路层协议通过IP地质获得MAC地址ARP协议获得的记录在ARP缓存表中属于动态记录,一段时间后会自动到期删除ARP缓存表,存有IP地址与其对应的MAC地址名词解释:1、ICMP: ICMP是Internet控制消息协议。

它是TCP/IP协议族的一个子协议,用于在IP主机、路由器之间传递控制消息。

控制消息是指网络通不通、主机是否可达、路由是否可用等网络本身的消息。

这些控制消息虽然并不传输用户数据,但是对于用户数据的传递起着重要的作用。

ICMP协议和IP 协议一样工作在网络层。

但是ICMP本身是作为IP协议的数据内部被传输的。

2、CSMA/CD协议: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检测,用于以太网上多点接入技术,每个站检测信道是否空闲,不空闲则等待,空闲则发送数据,如果碰撞使用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等待一段时间在发送。

3、GBN:回退N步的协议,是可靠数据传输中滑动窗口协议的一种,发送端通过发送窗口限制发送的数据数量,当收到某个数据的确认时,发送窗口向后移动一个单位,,接收端只接受按序到达的正确的数据,其它的丢弃,并发上一个正确到达的分组的序号的确认或当前分组的否认。

4、SR:选择性重传SR协议,即发送方某个分组出错或丢失只重传该分组。

增加方收到窗口,若收到的分组在接受窗口内且乱序,缓存该分组,等到分组按序后一起提交,接受窗口的大小一般等于发送方发送窗口的大小,且窗口的大小必须小于或等于序号大小的一半。

5、NAT:网路地址转换:用于IP地址的转换。

它解决了多个用户使用一个公网IP上网的问题,缓解了IP地址的危机;实现了内部IP地址隐藏及服务器负载均衡。

它分为静态NAT,动态NAT,和端口NAT三类。

6、URL:统一资源定位符,是用于完整地描述Internet上网页和其他资源的地址的一种标识方法,URL由三部分组成:协议类型,主机名和路径及文件名。

它是为了能够使客户端程序查询不同的信息资源时有统一访问方法而定义的一种地址标识方法。

在Internet上所有资源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URL地址7、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

用于定义Web页面在网络上的交互方式的应用层协议,使用客户/服务器的工作方式。

HTTP协议使用TCP协议,默认端口号为80.有HTTP 1.0与HTTP 1.1两种。

8、ARP:ARP协议称为地址解析协议,用于硬件地址和IP地址的转换,当源主机知道目标主机的IP地址不知道其硬件地址时会发送一个ARP请求报文,目标主机会发送ARP响应报文,从而使得源主机知道目标主机的硬件地址。

(用来实现iP地址转换成以太网的MAC地址。

ARP协议获得的记录在ARP缓存表中属于动态记录,一段时间后会自动到期删除。

ARP协议通信双方无状态连接,无认证机制。

)1、集线器,网桥,二层交换机,路由器的工作原理与异同点?(集线器:物理层设备;多端口的中继器;通过广播的方式实现;连接到集线器的主机或集线器的级联都属于一个碰撞域;网桥:链路层设备;根据帧的目标MAC地址决定转发出口;MAC地址和端口的对应存放在内存中;隔离碰撞域;使用CSMA/CD协议;交换机:数据链路层上设备,可认为是多端口的网桥,但帧的转发基于硬件,当比网桥速度快;根据帧的目标MAChine地址决定转发出口;MAC地址和端口的对于存放在内存中;隔离碰撞域,实现全双工通信,提高用户接入的独占带宽;半双工模式下使用CSMA/CD协议;可以连接到不同的带宽的以太网;路由器:网络层设备;隔离广播域;根据IP地址查找路由表,决定转发路径;未知分组丢弃,不会广播;转发基于软件,速度较慢;用于连接异构的网络;)集线器工作在物理层,半双工,收到帧后会向所有的端口转发,网桥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全双工,会有针对性的根据MAC地址决定帧的输出端口,当目标MAC地址不知道时会向所有端口转发,网桥能自动的学习MAC地址和端口的映射关系,二层交换机本质上是多端口的网桥,但是转发基于硬件,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根据目标IP地址和转发表决定IP分组的输出链路。

2、(必考题类型)写出一台计算机ping和它不在同一IP网络上的另一台计算机的全过程?1、查ARP缓存表,寻找本地网关路由器的MAC地址,如有,则转2,如无,发送ARP请求,得到本地网关路由器的MAC地址2、将Ping分组打包形成帧发送给本地路由器。

3、本地路由器去掉帧的首部和尾部,根据目标IP地址查找路由表中最长前缀匹配的下一跳。

4、查ARP表,寻找目标主机的MAC地址,如有,则转2,如无,发送ARP请求,得到本地路由器的MAC地址5、目标主机收到分组,由底层开始组层分解,最后得到ICMP的回送请求Ping的报文,发送ICMP的回送响应报文。

3、比较ARP协议与DNS协议:arp是地址解释协议,是网络层协议;dns是域名服务,是应用层协议;前者将IP解释为MAC 地址,后者将域名解释为IP地址,DNS分为正向解析和反向解析,正向解析---把域名--->IP,反向解析---IP---->域名(扩充:DNS是应用层协议,用来请求域名服务器将连接在因特网上的某个主机的域名解析为32 bit 的IP地址。

在大多数情况下,本地的域名服务器很可能还不知道所请求的主机的IP地址,于是还要继续寻找其他的域名服务器。

这样很可能要在因特网上寻找多次才能得到所需的结果,最后将结果发送给原来发出请求的主机(见教材的8.2.3节)。

ARP是网络层协议(当然也有人认为它属于链路层),它采用广播方式请求将连接在本以太网上的某个主机或路由器的32 bit的IP地址解析为48 bit的以太网硬件地址。

)4、简述Tcp可靠数据传输的原理?可靠的数据传输一般提供面向连接的服务,通常使用序号和确认机制,发送方超时重传机制,缓存机制,传输错误检验机制,TcP是典型的可靠传输,可靠传输原理的协议包括停止等待协议,效率低,连续重传协议,其中又包括GBN回退N步和SR选择性重传。

5、论述Tcp协议的连接管理机制,序号确认机制,以及流量控制机制?TCP 协议是面向字节的。

TCP 将所要传送的报文看成是字节组成的数据流,并使每一个字节对应于一个序号。

在连接建立时,双方要商定初始序号。

TCP 每次发送的报文段的首部中的序号字段数值表示该报文段中的数据部分的第一个字节的序号。

TCP 的确认是对接收到的数据的最高序号表示确认,表示接收端期望下次收到的数据中的第一个数据字节的序号。

TCP建立连接的过程称为3次握手,第一次握手(syn=1,ack=0,sn1=随机数,ackno=0),第二次握手(syn=1,ack=1,sn2=随机数,ackno=sn1+1),第三次握手只是对第二次作确认。

TCP 释放连接的过程置FIN标记为1。

TCP的流量控制指的是接收方明确地通过接收窗口大小,限制发送方发送窗口的最大值,从而达到接收方能够拥有足够的缓存接收数据的目的。

6、简述电路交换,分组交换的优缺点?电路交换必须经过“建立连接-->通信-->释放连接”三个步骤,在通话的全部时间内,通话的两个用户始终占用端到端的固定传输带宽,当其中的一段链路出现故障,则整个通信电路就要中断。

分组交换具有高效,灵活,迅速,可靠等特点,在分组传输的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带宽,对通信链路逐段占用,每个结点均有智能,为每一个分组独立地选择转发路由,以分组作为传送单位,可以不先建立连接就能向其他主机发送分组,网络使用高速链路,完善的网络协议,分布式多路由的分组交换网,使网络有很好的生存性。

数据报网路的特点:在网路层没有连接建立的过程;路由器不维护端对端的连接状态;一般分组使用目标主机的ID(即IP地址)进行路由选择;同样的收发双方的不同分组可能经由的路径可能不同。

虚电路网络的特点:发送分组之前建立一条虚拟的电路(永久或临时);每个分组都拥有标签(虚电路ID),由标签来确定下一跳;在连接建立阶段确定固定的路由,全部数据通过同一条路传递;路由器为每个正在通信的连接维持状态。

7、比较数据报与虚电路?虚电路比数据报:1、可靠性2、路由方式3、路由器的工作强度 4、谁更容易实现提供Qos 5、谁的转发速度更快6、谁更易实现拥塞控制(扩充:试从多个方面比较虚电路和数据报这两种服务的优缺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