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纪念传统节日国旗下讲话稿4分钟5篇

纪念传统节日国旗下讲话稿4分钟5篇

纪念传统节日国旗下讲话稿4分钟5

纪念传统节日国旗下讲话稿4分钟5篇1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在九月的晨曦中悄然苏醒,秋意已经布满了床边。

凉爽的秋风、金黄的落叶,我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

中秋之野,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

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

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

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

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

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

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

中秋赏月
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等都是流传至今的佳话。

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

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

每当皓月当空时,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

吃月饼是节日的另一个习俗,月饼象征着团圆。

月饼的制作从唐代以后越来越考究。

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

”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

”看来当时的月饼和现在已颇为相似了。

关于中秋节的传说也有很多。

其中,最为人熟悉的当然是嫦娥奔月的故事了。

相传嫦娥偷走了丈夫后羿的不死仙丹,飞奔到月宫的故事有很多版本。

奔月后,嫦娥住的广寒宫其实是一个很寂寞的地方,除了一棵桂树和兔子,就别无他物。

后来,一般妇女每逢中秋拜月,就是向月宫里的嫦娥遥祭。

老师们,同学们。

各民族的传统节日,是每个民族长期积累的文化传承,传统节日蕴涵着民族的精神。

蕴涵民族的价值取向,蕴涵着民族的文化根基。

作为当代青年学生,我们不仅要了解传统节日的形式,更重要的是挖掘和探究传统节日背后所蕴藏的价值。

“时尚的东西是眩目的,但民族的东西才能长久。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最后,预祝大家中秋快乐,合家团圆!
我的国旗下讲话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纪念传统节日国旗下讲话稿4分钟5篇2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我讲话的主题就是——
了解西方传统节日做中国文化的传播者
大家知道吗?还有两天便是西方国家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圣诞节。

说到圣诞节,同学们心中一定会出现一位慈爱的老爷爷形象——他身穿红大衣,头戴小红帽,满脸白胡子,他是谁呀?对了,他就是圣诞老人。

他不辞辛劳扛来了装满礼物的圣诞树,拉近了中西方小朋友之间的距离;他不远万里,带来了红、绿、白三色的圣诞色,同时也传递了西方人的问候与祝福;他乘着雪橇,带来了丰盛的火鸡盛宴,带给了我们家人团聚、其乐融融的祥和景象;他带来了美妙的《平安夜》、《铃儿响叮当》,同时也带给我们快乐与祥和。

这就是圣诞节,这是西方国家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它可以和我国的春节相提并论。

在圣诞节这段日子里,祝福、祥和、快乐和平安在空气中流淌,流淌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当然,也流淌进了有着五千年古老文明的中国。

现如今,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但是鲜有西方人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

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载体,而节日则就是这个民族文化的核心内容了。

我们自己的文化怎么可以忘记呢?作为学习英语的同学们来说,我们不仅要了解西方传统的文化并从中吸取优秀的文化精髓,更要担负起传承与延续中国传统文化的责任,把中国传统的文化介绍、传播到世界各地,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让他们在过圣诞节的时候会想到中国的春节(Spring Festival),让他们在思念家人的时候会想起中国的中秋节(Mid-Autumn Festival),让他们在步入老年的时候会想起中国的重阳节(Double Ninth Festival),让他们在津津乐道民族气节的时候想起中国的端午节(Dragon Boat Festival)……
同学们,让我们学好英语,学好我们的中国文化,做中国文化的传播者,向世界介绍中国,让中国的节日也成为了世界人民所共同拥有的珍贵文化遗产。

最后在这里提前给大家送上圣诞祝福Merry Christmas!
纪念传统节日国旗下讲话稿4分钟5篇3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正月的声声爆竹辞别了旧岁;
元宵的珊珊灯火点燃了希冀;
清明的纷纷细雨洗刷了哀叹;
中秋的朗朗明月色起了乡愁。

这便是浸浴在中华文化中的传统节日,千百年来载着文人的咏叹,伴着民族的印记温暖着我们的生活,并且作为中华文化优秀成果的一部分与之共同传承发扬,生生不息。

在泱泱华夏文化五千年从未间断的厚重与张力中蓬勃生辉。

节日是文化烂不朽的背景下鲜活朴实的花朵,是民族庄严神圣的呼吸中自然美丽的绽放。

它在文明的滋养下有了丰富的内涵,对代代炎黄子孙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中国的传统节日是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艰苦求索中汗水与美德的结晶,希望与祈祷的产物,文明与发展的承载。

在春之将至时,人民以美好的祝福表达对未来的希冀,这是中国人赋予春节的原始意义,再有清朝后的播种和中秋的收获,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的品质;而端午虔诚的纪念和重阳的祭拜,又无疑展现了我们礼仪之邦的高尚传统。

这些美好的精神在我们欢度佳节时一次又一次被奏响和重温,带给这些日子庄严而又亲切,神圣而又熟悉,光辉而又质朴的文化内涵,历经风雨传唱不衰,激励着中国人传承发扬勤劳、善良、智慧的品质;而人在节日中寄托的无比美好的愿望,更为开拓探索中国人带来无限的动力。

中国五千年文化和积淀随着那些温暖的风俗感染,情系着亿万华人,使中国心随共同的喜庆永远连在一起。

年逾古稀的华侨
每逢正月唐人街的舞狮节便热泪盈眶,因为传统节日带着文化的张力与厚重,呼唤着中国血脑里割舍不了的赤子之心。

而我们将是这厚重和张力的继承者,却又要面对群体性文化继承鲜明的时代性。

我们面临着对洋节日复杂的感情,但是好奇与追随无法动摇传统节日的文化感染力。

在我看来外国的节日文化普遍代表着宗教文化,其原始意义是少部人的人文需要,而我们的传统节日背后是千年不变的民族精神,我们拥有着悠久的历史,辉煌的文明,广博的底蕴,因而传统节日一直深深扎根于民族命运中。

正因如此,在我们欢度佳节之时,民族文化伟大的力量,会使我们与国家一起进行庄严神圣的“呼吸”。

作为一个炎黄子孙,了解我们的传统节日,爱我们的中华文化,振兴我们的中华民族,让我们从对国旗的尊重,国歌的领悟还有对民俗的崇敬开始,一起努力吧!
我的国旗下讲话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纪念传统节日国旗下讲话稿4分钟5篇4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珍惜传统节日,弘扬传统美德。

五千年的斗转星移孕育出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历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