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测井方法原理-测井解释基础(测井解释培训教材-COSL)

测井方法原理-测井解释基础(测井解释培训教材-COSL)

测井解释基础讲座
油田技术事业部资料解释中心 2010年1月
1
测井资料解释
石油和天然气储存在地下具有孔隙,孔洞或裂缝(隙 )的岩石中。自然界的岩石种类虽然很多,但是并不是所 有岩石都能储存石油和天然气。能够储存石油 和天然气 的岩石必须具备两个条3件:一是具有储存油气的孔隙, 孔洞和裂缝(隙)等空间场所;二是孔隙,孔洞或裂缝( 隙)之间必须相互连通,在一定压差下能够形成油气流动 的通道。我们把具备这两个条件的岩层称为储集层。也就 是说,储集层就是具有连通孔隙,既能存储油气,又能使 油气在一定压差下流动的岩层。
1. 地质设计上的有关内容。井的构造位置,该构造的
钻探历史情况,该井的主要目的层位和将进行的测 井项目;
2. 邻井资料。了解邻井的测井情况,主要有油、气层
的位置,录井、测井解释和测试情况并带邻井的有 关资料上井。
3. 随钻分析。该井开钻以后要了解钻井、录井情况,
并观察岩心、岩屑、气测情况、含油级别等。知道 哪儿是砂岩、气测异常井段,在测井中应给予充分 的重视。
4. 对泥浆性能有关参数如比重、粘度都应在测井前有
充分得了解。循环后效、氯根变化等。
测井资料一次解释- 资料质量检查
1. 刻度检查。 2. 仪器刻度如秤的准星、尺的零点一样,是非常
关键的。 3. 深度控制。 4. 测井响应与邻井及录井图是否一致。 5. 标志层。 6. 曲线有无平头及突变。 7. 重复曲线与主曲线之间进行对比,测后校验是
地质上按成因和岩性把储集层划分为三类:碎屑岩储 集层、碳酸岩储集层和其他岩类储集层。储集层的主要参 数有孔隙度、饱和度、渗透率等。
测井资料解释
用测井资料划分井剖面的岩性和储集层,评价储集层的 岩性(矿物成分,泥质含量)、储油物性(,K)、含油 性(So,Sw),我们称之为地层评价。
地层评价是测井技术最基本、最重要的应用,也是测井 技术其他应用的基础。在钻井勘探中,它还是在泥浆录井 基础上进一步发现油气层和取得地层物性参数的最主要手 段。它可以有效地解决地质家提出的一些疑难问题。
一次解释符合率的高低会直接影响钻井成本的下步投 入,所以应力争作到准确、客观而又高效率地完成。
现场快速解释
现场快速解释可分为定性解释与定量解释: 定性解释仅对油气水作出判断,或仅提供粗略的
孔渗饱计算。 定量解释必须利用一定的计算程序,提供各种准
确的测井参数,经得起岩心刻度或其他方法的检 验。
测井资料现场解释- 资料准备
3. 深、浅电阻率曲线常呈现幅度差。 4. 井径曲线比较平直、接近或低于钻头直径。 5. 中子与密度孔隙度曲线砂岩与泥岩具有不同的差值
测井资料一次解释-储集层的划分
分层原则 海上由于时间关系不能过细分层,但不能漏掉油气层; 目的层和油气显示段,应逐一划分出渗透层,主曲线幅度值变化
20%时,应单独分层; 单层厚度大于4m的储层中,如出现流体性质变化,必须分别读数、
Vsh= 2C 1
其中: GRmax: 纯泥岩的自然伽玛值,API; GRmin: 纯砂岩的自然伽玛值,API; C-泥质经验系数,前第三系C=2.0,第三系C=3.7。
孔隙度的计算
声波孔隙度:
s=ttma•1tshtma•Vsh
tf tma Cptf tma
中子孔隙度: D=m maa bf m maa sfh•Vsh
孔隙度
基本概念、分类 1、总孔隙度 2、有效孔隙度 3、缝洞孔隙度
t=全部孔隙体积/岩石体积 =有效孔隙体积/岩石体积 =有效缝洞体积/岩石体积
测井资料解释
滲透率:
具有使流体通过地层的能力,是储集层另一个基本特征,滲透 率是任何给定岩石的一种物理特性,它是对一定粘度的流体通过地 层时畅通性的度量,通常是在已知条件下,让流体通过岩样来测定 的,若流体和岩石不发生相互作用,岩样的几何形态有不因岩样制 备方法与滲透率测试方面而改变,那么对于一定的匀质流体来说, 所测得的滲透率与流体性质无关,仅取决于岩石本身的骨架特征, 因此,对于给定岩样,滲透率是一个常数,可用下面公式表示:
否无误。 8. 做各种交会图检验数据。
测井资料一次解释-基本原理及方法
地层模型 地层对比 渗透层的识别及特征 储集层的划分 计算公式的选定及其相关参数的选择 解释结论
岩石模型
原状地层模型 骨架
干粘土 粘土束缚水
毛细管 束缚水
可动水


测井涉及 区域 ——侵入 带的地层 模型
骨架
干粘土 粘土束缚水
K=QμΔL / AΔP
Q—流量
μ—流体粘度
ΔL—岩样长度 A-岩样的横截面积
ΔP—岩样两端压差
现场快速解释
现场快速解释是在测井作业结束后的快速的油、气、 水评价,为决定测试层位提供决策依据。 现场快速解释使用的最基础的测井曲线有: 三岩性曲线:GR、CAL、SP 三电阻率曲线:RD(RILD)、RS(RILM)、RMLL (RFOC) 三孔隙度曲线:ZDEN、CN、DT 现场解释使用的工具:笔记本电脑或工作站
毛细管 束缚水
可动水
泥浆滤液 油 气
泥质含量
可动孔隙
有效孔隙
总隙
含水饱和度=(有效孔隙中的水的体积)/(有效孔隙度) 束缚水含水饱和度=(有效孔隙中的束缚水的体积)/(有效孔隙度)
孔隙度 饱和度Sw 渗透率 K
常规测井方法
cn
D
Sw =
Rw
2Rt
Sw > 60% Sw < 40%
水 油(气)
计算解释;
层界划分 以自然GR半幅点为主,参考Rt、CN、DEN等曲线的变化划分界面;
薄层划分以微电阻率曲线划分界面。
读值 依据岩性、含油性取其代表值或平均值; 各条曲线必须对应取值; 取值时应避开干扰。
自然GR法
泥质含量Vsh的确定
GR = GR Gm R in Gm R aG x m R in 2C*GR 1
密度孔隙度 : =N Nf N Nm m aaN Nsf h N Nm m•aaVsh
Rt
40% < Sw < 60% 油(气) +水
测井资料一次解释-渗透层的识别及特征
通常钻遇的渗透层是砂岩,其特征:
1. 自然电位曲线在钻井滤液矿化度低于地层水矿化度条 件下,砂岩层出现负异常;反之则为正异常。两者矿 化度接近,自然电位显示不明显或无异常显示。
2. 自然伽玛曲线对砂岩反映为低值,泥岩反映为高值。 砂岩的自然伽玛值越高,则泥质含量越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