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时期如何抓好文化设施建设

新时期如何抓好文化设施建设

浅谈新时期如何抓好文化设施建设摘要:本文通过对名族文化的分析,提出了如何抓好文华设施建设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新时期;抓好;文化设施;建设
中图分类号:tu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民族文化是历代先人用生命历程总结出的正确思想、高尚品德、做人做事哲学以及精粹技能(或为绝学)。

公共文化是民族大文化与在民族大文化背景下产生、发展的地域文化。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先进文化理论研究服务体系、文艺精品创作服务体系、文化知识传授服务体系、文化传播服务体系、文化娱乐服务体系、文化传承服务体系、农村文化服务体系等七个方面。

先进文化理论研究服务体系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和
引导性意义。

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文化设施是指由政府部门出资修建,为广大群众无偿提供的学习、交流平台和活动的空间。

文化设施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是公共文化服务的
硬件形式体现。

也是公共文化服务最能惠及群众、最能贴近群众、最能常态发挥效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

1 文化设施建设要标准化
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公民的文化
享受权利。

文化设施建设的标准化,更能让公民在享受文化权利的实现过程中,感受到党和政府提供的高尚文化产品,还会让每一位
普通公民都有机会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到公共文化的建设之中,使其
在文化活动中真正当主人,真正产生并自觉融入对社会文化的认
同。

这一点对于文化设施建设来说,更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2 文化设施建设要普及化、常态化
文化是民族、社会的灵魂。

公共文化是社会稳定、和谐、健康
发展并形成社会凝聚力的最基本的因素。

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构
建和谐社会,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前提。

因此,明确公共文化服务的一些最基本概念,摆脱公共文化的附属地位,让公共文化服
务成为常态,才能让公共文化真正促进我们社会的健康发展。

2.1 人民群众是公共文化服务主体,参与主体这不仅仅是从一
般的,为人民服务的角度讲,其中还包含着经济成分。

从经济的角度,公共文化活动的资金来源于政府的拨款,实际来源是纳税人的税款,活动的买单者是全体纳税人。

在参与活动的时候他们似乎享受的是免费的或低价的服务,其实,他们在纳税的同时也就订购了各种公
共服务,其中也包括我们的公共文化服务。

2.2 人民群众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唯一对象,要关顾到全体人民
群众的利益和需求由于我们长期以来群众文化工作的习惯,在群众
文化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更多地强调群众文化人群非职业化、由群
众文化爱好者所组成等特征,沿袭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中,便往往
忽略了我们所要面对的人群是全体人民群众,我们所要服务的应该
是所有民众,而不仅仅是有时间并愿意参加我们活动的“银发一族”,
“闲暇一族”或者“群众文化骨干”。

2.3 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是分层次、多元化的, 不能以简单简化形式为群众提供文化服务今天的公共文化服务面临的需求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多样化。

一方面,文化发展的多样化,导致了需求的多样化;另一方面,服务对象的多样化也导致了需求的多样化。

把“大秧歌”送给“白领小资”和把歌剧、芭蕾送给农民工同样不合时宜。

因此,如何丰富我们的公共文化产品,繁荣公共文化活动,成为政府文化部门、公共文化服务者所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还死抱着原来那些简单的服务方式和传统的节目活动,只能是最终被人民群众所抛弃,而达不到公共文化服务的目的。

3 文化设施服务的目的
就如同人不能没有追求目标、不能没有好的生活习惯。

国家、政府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学习、交流平台与空间,是促进人民群众培养铸就爱学习、善学习、至提高的必要。

更是打造文明民族、促进社会和谐的手段。

4 文化设施建设要与时俱进
文化设施建设,必须弃旧创新,与时俱进。

必须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

以时代步伐和旋律为主流,倡导科学、和谐、创新、发展、奋进,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人民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的多样化与时代的发展是紧密相
连的,因此,我们必须与时俱进,让公共文化服务跟上时代发展的需求。

要让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即具备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更具备激发、激励群众创新、发展、拼搏的内涵。

要让我们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成为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策鞭与号角,成为保障社会发展与和谐稳定的固堤。

以某市例:土地虽然没有增长一寸,但经济总量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人口数量更是以几何级数倍增。

更为重要的是,人口增长的主要方式是靠外来移民的大量迁入。

大量的新市民来自四面八方、五湖四海,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精神追求。

如何创造可以人人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使大家在参与中加深对“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的深圳精神的理解和认同,政府向市民提出:“崇尚以人为本、以人为上,富于关怀互助、尊重尊严;崇尚自强不息、竞争向上,富于宽容和谐、友爱仁义;崇尚开放包容、兼收并蓄,富于活力动感、创新创造;崇尚知礼守法、真诚向善,富于内省自律、诚信无欺;崇尚追求文明、坚持真理,富于科学理性、严谨务实”的文化追求理念,并充分利用文化硬件儿设施作用培育全体市民的时代精神,体现人文关怀,提高市民文化素养,完善人的全面发展,从而使无锡人迸发出无穷无尽的创造冲动和活力。

文化盛宴就是群众百姓品之不厌的精神食量,永不落幕的文化
大餐不但会愉悦百姓,占领百姓的精神阵地,还会打造出文化搭台
经济唱戏的良好局面,为地域经济发展建设带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的经济财富。

5 让民族特设文化发挥地方特色
中华民族自古就孕育着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相得益彰,竞相开放。

所以构建文化设施一定要依据地域特色,顾及当地百姓喜闻乐见。

着力地域文明、文化,在挖掘、弘扬、发展的前提下打造地域文化色彩。

铸造地域文化绝不是蹒跚学步,否则就要事半功倍,甚至是事与愿违。

打造地域文化就是在民族文化大背景中塑造地域文化特色,铸就地域文化阵地与群众精神文明。

要让地域特色文化在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天空中生成耀眼的“辉日”,要让地域文化在百姓的心里筑成永不坍塌的精神支柱,从而使那些“牛鬼蛇神”、“妖魔鬼怪”等残渣余孽没有生存之地,让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光辉普照并后世永传。

当前,中华民族正处在改革发展,创新进步的关键时期,面对着
强势如林的竞争对手,发展与传承中华文化对于成就民族大业与辉煌更显得突出重要。

这就要求我们党和各级政府绝不能轻视民族文化的传
扬与发展,不能慢待文化事业建设。

现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家、民族间为求生存与发展明争暗斗甚至是明火执仗。

事实证明:一个不具备文化底蕴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个没有高尚文化发展与传承的民族就是行将被淘汰的民族。

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
文化历史,底蕴丰厚,光辉灿烂。

因此, 如何将民族文化发扬光大、发展创新、永世传承则是我们中华子孙代代承负的重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