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书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书


关于《诗经》中诗的分类,有“四始六义” 之说。“四始”指《风》、《大雅》、 《小雅》、《颂》的四篇列首位的诗。 “六义”则指“风、雅、颂,赋、比、 兴”。“风、雅、颂”是按音乐的不同对 《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诗 经》的表现手法。《诗经》多以四言为主, 兼有杂言。
《风》、《雅》、《颂》三部分的划分, 是依据音乐的不同。
第一部文艺理论书《文心雕龙》
古代文学理论著作。刘勰撰。成书於南朝齐和帝中兴元﹑二 年(501~502)间。它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 体系的﹐“体大而虑周”(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话篇》)的文 学理论专著。魏晋时期﹐中国的文学理论有了很大的发展。 到南北朝﹐逐渐形成繁荣的局面。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 在其历史发展中所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既为《文心雕龙》 的出现准备了条件﹐也在《文心雕龙》中得到了反映。 内容 《文心雕龙》共10卷﹐50篇。原分上﹑下部﹐各25篇。 全书包括四个重要方面。上部﹐从《原道》至《辨骚》的5 篇﹐是全书的纲领﹐而其核心则是《原道》﹑《徵圣》﹑ 《宗经》3篇﹐要求一切要本之於道﹐稽诸於圣﹐宗之於经。 从《明诗》到《书记》的20篇﹐以“论文序笔”为中心﹐对 各种文体源流及作家﹑作品逐一进行研究和评价。以有韵文 为对象的“论文”部分中﹐以《明诗》﹑《乐府》﹑《诠赋》 等篇较重要﹔以无韵文为对象的“序笔”部分中﹐则以《史 传》﹑《诸子》﹑《论说》等篇意义较大。下部﹐从《神思》 到《物色》的20篇(《时序》不计在内)﹐以“剖情析采”为 中心﹐重点研究有关创作过程中各个方面的问题﹐是创作论。 《时序》﹑《才略》﹑《知音》﹑《程器》等4篇﹐则主要 是文学史论和批评鉴赏论。下部的这两个部分﹐是全书最主 要的精华所在。以上四个方面共49篇﹐加上最後叙述作者写 作此书的动机﹑态度﹑原则﹐共50篇。
《文选》选录了上起周代下迄梁朝年间130个知名作者和少数佚名作者的作品 700余篇,分38类,各种文体的主要代表作大致具备。 编者以“事出于沈思, 义归乎翰藻”为选录标准,所选多为名家名作,因而广泛流传,经世不衰。
《文选》三十卷,梁昭明太子萧统编。
又名《昭明文选》。唐李善注本每卷析为二,共六十卷,相沿至今。 这部选集共选录东周至梁八百年间130位知名作者(另有少数佚 名者)的诗文752篇。其中诗歌434,辞赋99,杂文219。因此所 谓“文”指广义的文学作品,包括诗在内。全书分38类:赋、诗、 骚、七、诏、册、令、教、文、表、上书、启、弹事、笺、奏记、 书、移、檄、对问、设论、辞、序、颂、赞、符命、史论、史述 赞、论、连珠、箴、铭、诔、哀、碑文、墓志、行状、吊文、祭 文。
《汉书》包括本纪12篇,表8篇,志10篇,列 传70篇,共100篇,后人划分为120卷。它 的记事始于汉高帝刘邦元年,终于王莽地皇 四年。
《汉书》的体例与《史记》相比,已经发生 了变化。《史记》是一部通史,《汉书》则 是一部断代史。《汉书》把《史记》的“本 纪”省称“纪”,“列传”省称“传”,“ 书”改曰“志”,取消了“世家”,汉代勋 臣世家一律编入传。这些变化,被后来的一 些史书沿袭下来。
第一部方言词典《方言》
《方言》·十三卷(永乐大典本) 旧本题“汉扬雄撰,晋郭璞注”。考《晋书·郭璞传》有 注《方言》之文, 而《汉书·扬雄传》备列所著之书,不及《方言》一字。
扬雄的《方言》,是汉语方言第一书, 是西汉乃至更早的汉语口语活化石,是 “悬诸日月,不刊之书”。
第一部诗集《诗经》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 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 百多年的诗歌(前11世纪至前6世 纪)。(另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 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 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为 《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 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 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汉 朝毛亨、毛苌曾注释《诗经》, 因此又称《毛诗》。《诗经》中 的诗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 考证。其所涉及的地域,主要是 黄河流域,西起山西和甘肃东部, 北到河北省西南,东至山东,南
《说文解字》
是我国首部以六书 理论系统分析汉字 字形、说解字义和 辨识声读的字典。 全书收字正篆九千 三百五十三,又重 文(正篆异体字) 一千一百六十三, 说解凡十三万三千 四百四叔重,东汉汝南 召陵(今河南郾城县)人。
著名经学家、文字学家、语言学家,中国文字学 的开拓者。
第一部论语体著作《论语》 《论语》一书比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 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 的思想。今本《论语》共二十篇。儒家 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 “礼”、“义”。 《论语》是名列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首的 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门人记录孔子言 行的一部集子,成书于战国初期。《论 语》作为孔子及门人的言行集,内容十 分广泛,多半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 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 过重大影响。直到近代新文化运动之前, 约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一直是中国人 的初学必读之书。 孔子作为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一生从 事教育工作,教出了许多有才干的学生, 在教育实践中取得了丰富经验,《论语》 一书对此有较多的概括。
【许慎墓】 河南郾城县东姬石乡许庄村东
第一部词典《尔雅》
《尔雅》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书,是中 国古代的词典。《尔雅》也是儒家的经典之一, 列入十三经之中。其中“尔”是近正的意思; “雅”是“雅言”,是某一时代官方规定的规范 语言。“尔雅”就是使语言接近于官方规定的语 言。
《尔雅》是后代考证古代词语的一部著作。是 我国第一部按义类编排的综合性辞书,是疏通包 括五经在内的上古文献中词语古文的重要工具书。 被认为是中国训诂学的开山之作,在训诂学、音 韵学、词源学、方言学、古文字学方面都有着重 要影响。
第一部断代史史书《汉书》
《汉书》,又名《前汉书》,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 断代史。 它沿用《史记》的体例而略有变更,改书为 志,改世家为传,由纪、表、志、传四个部分组成。 自《汉书》以后,历代仿照它的体例,相继纂修了纪 传体的断代史。 《汉书》为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班 固(32——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 东)人,父亲班彪,。班彪博学多才,专攻史籍,是 著名的儒学大师。他不满意当时许多《史记》的续作, 便“采前史遗事,旁贯异闻”作《后传》65篇,以续 《史记》。班固生在这个家学渊博的家庭中,9岁便能 作诗文,16岁入洛阳太学就读。他博览群书,穷究诸 子百家学说,熟悉汉史掌故。建武三十年(54年), 班固因父丧回故里,并整理班彪的《后传》。
第一部笔记小说集《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宋时期 (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 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 (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 的,梁代刘峻作注。全书原八卷, 刘孝标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 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 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 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 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 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 故事。
这部总集的选录标准,萧统在序中归纳为“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 藻”。这句话前人有不同解释,大义是说文章立意谋篇要出于精 心思考,思想内容要用富有文彩的语言表达出来。要求文质并重, 内容与形式均佳。在这种标准下,本书选入时代较近的作品为多, 就作者来看,周代4家、两汉18家、晋代45家。选入篇数较多的 为陆机113篇,其余谢灵运41、江淹38、曹植32。在这部书中辞 藻华丽、声律和谐的楚辞、汉赋、六朝骈文辞赋都受到高度重视。 这是当时的文学风尚,不仅仅是萧统个人的主张。
此书除作为文学读本以外,从文献角度看,对保存汉魏至齐梁文学作品起到重大 作用。入选的130位作家,别集绝大多数失传了,其作品靠《文选》得以保存。 无名氏的《古诗十九首》亦首见于此书,是保存无几的东汉文人诗的精品。
唐朝李善《文选注》最受重视,引书1689种,另引用旧注29种,除对《文选》 的阅读理解起到很大作用外,也保存了大量古代文献资料。唐代另有吕延济、 刘良、张铣、吕向、李周翰五人注,称“五臣注”。宋人与李善注合刻,成 为“六臣注”本。
《文选》三十卷,梁昭明太子萧统编。
这部选集代表了当时众多文人的文学主张,编选精严,大大方便读者阅读学习, 因而受到广泛重视。隋萧该撰《文选音义》,曹宪亦撰《文选音义》,且以 传授《文选》著名,于是逐步形成专门学问“文选学”。唐杜甫在《宗武生 日》诗中告诫其长子杜宗武“熟精《文选》理”。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 八载有宋人谚语:“《文选》烂,秀才半。”明清以来久盛不衰。
第一部历史评论专著《史通》
包括史书评论和史事评 论。清代王夫之的《读通 鉴论》是史事评论的代表 作。唐代的刘知己的《史 通》则是史学评论的代表 作。
第一部兵书《孙子》
《孫子兵法》是中國古典軍事文化遺産中的璀璨瑰寶,是中 國優秀文化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 精邃富贍,邏輯缜密嚴謹。作者為春秋時期偉大軍事家孫 武,大約成書于春秋末年。該書自問世以來,對中國古代 軍事學術的發展産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被人們尊奉為 “兵經”、“百世談兵之祖”。曆代兵學家、軍事家無, 孙武,字长卿,后人尊称为孙子、孙武子。春秋末期齐国 乐安(今山东惠民县)人。生卒年代不详。孙武是齐国贵 族和名将的后裔。公元前532年,齐国发生内乱,孙武便 离开齐国,在吴国的都城姑苏过起了隐届生活,潜心研究 兵法。经由伍子胥的推荐,孙武被吴王任命为上将军,封 为军师。孙武著有《孙子兵法》一书,该书是中国古代军 事著作的代表,它不仅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 上最早的兵书,在世界军事学术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孙子兵法》被称为“武经”。
它的作者历来说法不一。有的认为是孔子门人 所作,有的认为是周公所作,经后人增益而成。 后人大都认为是秦汉时人所作,经过代代相传, 各有增益,在西汉时被整理加工而成。
由于尔雅解释非常简单,它所涉及的许多语言知识不容易被人 理解,因此后代又出现了许多注释、考证它的著作。
大约是秦汉间的学者,缀缉春秋战国秦汉诸书旧文,递相 增益而成的。全书19篇,其中最后7篇分别是:《释草》、 《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和《释 畜》。这7篇不仅著录了590多种动植物及其名称,而且还根 据它们的形态特征,纳入一定的分类系统中。《尔雅》保存了 中国古代早期的丰富的生物学知识,是后人学习和研究动植物 的重要著作。据史书记载,东汉初,窦攸由于“能据《尔雅》 辨豹鼠”,所以汉光武帝奖赏给他百匹帛,并要群臣子弟,跟 从窦攸学习《尔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