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2》课程教学大纲(2018年修订)
一、课程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Badminton 课程编号:040220007
课程学时:32学时课程学分:1学分
适用专业:全校本科专业课程性质:通识必修
开课单位:体育教学部开课学期:(一年级下学期)
先修课程:无
课程负责人:胡红霞教学大纲编写人:胡红霞教学大纲审核人:
二、课程性质、任务、教学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以“以人为本、健康第一”为理念,以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衔接,坚持培养兴趣与提高技能相促进,坚持群体活动与运动竞赛相协调,坚持全面推进与分类指导相结合为原则,以增强学生体质和促进学生健康为目标,全面提升体育教育质量,健全学生人格品质,切实发挥体育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素质教育中的综合作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课程性质
大学体育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
大学体育课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体育课程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二)课程任务
体育课程要以培养学生兴趣、养成锻炼习惯、掌握运动技能、增强学生体质为主线,通过体育健康知识教育和运动技能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一至两项运动技能和科学锻炼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和爱好,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提高健康意识,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康体魄;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形成顽强进
取、团结协作、勇于拼搏、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通过体育课程的教学,切实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深刻理解体育运动的内涵及其对自身发展的影响,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并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2、运动技能目标:通过体育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项目,较熟练掌握两项以上体育锻炼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够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办法,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3、身体健康目标:使大学生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体能的知识与方法,合理选择时间、环境,提高自身科学健身锻炼的能力,学会测试和评价自身健康状况的方法和手段,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练就强健的体魄。
4、心理健康目标:使大学生能够根据个体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的目标。
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能掌握运用适宜的锻炼方法调节自我情绪,在体育活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自我成功的感觉;能在运动环境中表现出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
5、社会适应健康目标:关心集体、团结互助。
通过体育教育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发挥长处,积极参与各种社会事务。
三、课程要求
1.知识要求
1)了解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及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应急处理方法。
2)掌握1-2项体育项目的运动技术和相关知识,了解其他相关体育项目的运动技术和相关知识。
3)了解相关体育政策法规和各项运动项目的竞赛规程及裁判法等。
2、能力要求
1)能掌握1-2项日常体育锻炼的技能。
2)具备常见体育赛事的鉴赏能力。
3)能养成自觉参与体育运动的意识和能力。
4)能掌握常见体育项目的组织编排和裁判能力。
3、素质要求
1)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各项身体素质全面均衡发展。
2)逐渐养成顽强拼搏、团结合作的意志品质,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人格魅力。
四、教学内容
第1章体育基本理论(4学时)
第1节大学体育引导(2学时)
知识要点:1、专项体育运动基本知识和技术要求;2、各专项技战术及裁判规则等
3、运动健身的原理与科学锻炼方法;
4、身体健康状况自我评价与诊断
重点:专项体育运动基本知识和技术要求
难点:身体健康状况自我评价与诊断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和多媒体演示相结合
第2节大学体育课程思政(2学时)
知识要点:1、体育安全常识;2、体育相关政策法规;3、体育名人励志事迹
重点:体育安全常识
难点:对常见运动损伤及游泳安全的应急处理等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多媒体演示
第2章专项运动基本技术(18学时)
知识要点:各专项运动的基本知识、关键技术动作要点、发展概述及对身体的锻炼价值重点:各专项运动的关键技术动作要点
难点:熟练掌握关键技术动作要点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动作示范、微视频演示、分组探究
第3章专项运动基本战术(4学时)
知识要点:各专项运动的战术特点、战术运用、健美操(排舞、武术)等动作组合或套路创编
重点:各专项运动的战术特点
难点:战术运用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动作示范、微视频演示、分组探究、教学竞赛
第4章身体素质(4学时)
知识要点:1、柔韧素质;2、力量素质;3、耐力素质;4、灵敏素质;
重点:掌握各项素质的技术要点
难点:各项身体素质达到专项运动需求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动作示范、微视频演示、分组探究、教学竞赛
课程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对应关系表
注: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演示法等;请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安排适当的的教学方法,并在相应的表格内打“√”。
五、考核方式与评分办法
(一)考核方式:考试
(二)评分办法
1、评价内容
1)俱乐部选项课技能考核(50分)。
主要包括各选项综合技术内容。
可以采用作业、提问、口试等形式穿插理论知识的考核,成绩包含在选项技能考核中。
2)平时成绩(30分):主要包括学生的课堂考勤及学习态度等方面,教师根据学生平时学习过程的表现给予评价。
课堂考勤具体扣分标准规定如下:
旷课一次扣10分,旷课三次以上(含三次)该学期体育课成绩不及格;
迟到每次扣3分,早退每次扣5分;
因公请假(学校统一安排的工作算公假)每次扣2分,因私请假每次扣5分;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冲突不视为旷课。
服装必须符合体育课的着装要求,穿牛仔裤、高跟鞋、拖鞋等上体育课每次扣5分,游泳课按游泳课的要求执行。
3)课外锻炼(20分)。
一是参加校级以上运动竞赛获奖(校级竞赛必须是南昌工程学院体育运动委员会的公章),二是参加中长跑测试(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其评分标准按下表执行。
满足以上任何一项要求均获得相应课外锻炼成绩。
2、考试标准
根据俱乐部选项课教学内容和要求,技能考核采用定量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课堂表现除考勤外,主要以定性评价为主。
3、考核办法和要求
1. 体育课程考试内容与评分标准,均由体育教学部统一制定,考试时间由各任课教师根据教学进度进行安排。
2. 体育课缓考的学生必须提交申请,经校医院出具医疗证明(因伤、病缓考学生),由院(部)、教务处批准,报体育教学部方可缓考。
3. 教师应严肃、认真对待考试,严格执行评分标准,体育课成绩采用百分制,教师在教案的成绩评定页中要有俱乐部选项考核成绩、课程平时成绩、课外锻炼成绩的记录,同时还要有俱乐部选项考核各项的考核记录。
4.学生因伤、病、事假等,体育课程时数累计1/3(含1/3)以上者,该学期体育课程成绩不予评定,必须进行重修。
5.体育课程的补考、积欠考试、返校补考参照体育教学部制定的《〈大学体育〉课程补考、积欠考试、返校补考办法》执行。
六、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1.教材:《大学体育》,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7年。
2.参考书: 各专项课程专业书籍。
七、教与学的建议
1.体育教学应避免简单的传输知识和机械的技术训练,教学中应该构建一种有效的、有感染力的体育教学情景和氛围,以促发学生对体育的切身体验和主动参与。
教师要深入开展教学研究,认真钻研教材、教法、制定授课计划,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上要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有效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能力。
2.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掌握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和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作风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3.加强课外体育辅导,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抓好课外体育锻炼,坚持业余训练,开展小型、多样的体育竞赛活动,不断提高体育课程教学和运动训练水平。
体育教学部
2018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