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自然地理条件概述2.1.1地理位置本次***应急水源地工作范围位于***中下游地段,在行政区划上属***湘桥区、潮安区和揭阳市揭东区管辖。
地理坐标:东经116°30′21″~116°47′03″,北纬23°36′03″~23°42′26″,工作区面积约270km2。
位于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城镇区域。
工作区位于***湘桥区、潮安区及揭阳市揭东区,西部毗邻揭阳市,东南连接汕头经济特区,工作区内交通便利。
区内设有广梅汕铁路潮州站,区内南面潮安区设有厦深高铁潮汕站;厦深高铁潮安境内的潮汕站是潮汕三市共用的高速铁路枢纽站,是全线唯一一个使用南北双站房的交通枢纽站。
汕揭高速公路在潮安区与汕头市金平区交界处设置互通口。
潮汕机场距离市区约18km。
工作区周边已基本构建起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国道和机场为主骨架的现代化交通网络(见图2-1)。
2.3地质概况2.3.1地层据区域地质资料和本次地质调查,工作区内出露主要有侏罗系和第四系两套地层(见图2-4)。
现分述如下:一、侏罗系(J)(一)下侏罗统1、银屏山组(T3J1y)分布于勘查区北西、北东角青麻山和横山一带。
岩性主要为薄层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夹厚层状长石石英砂岩,为海陆交互相碎屑岩建造。
2、上龙水组(J1sl)主要分布于工作区的湘桥区和凤塘镇。
岩性以泥岩、粉砂岩、泥岩为主夹砂岩或砂砾岩组成。
3、长埔组(J1c)主要分布于工作区西部登岗镇、古巷镇一带。
岩性以灰白、浅灰色中厚层及厚层状细粒长石石英砂岩为主,夹岩屑石英砂岩、粉砂岩和泥岩。
(二)中侏罗统1、漳平组(J2z)主要分布于工作区北部古巷镇一带。
下段岩性以紫红色为主的杂色细砂岩、粉砂岩、泥页岩;上段岩性为黄灰、浅紫等杂色砂岩、粉砂岩夹含砾杂砂岩,偶夹凝灰质粉砂岩、凝灰岩等。
(三)上侏罗统1、热水洞组(J2-3r)主要分布于工作区东北侧磷溪镇一带。
岩性主要由流纹质火山碎屑岩和英安—流纹质火山碎屑岩,夹少量火山碎屑沉积岩。
2、水底山组(J3sd)主要分布于工作区东北侧磷溪镇、意溪镇一带。
岩性主要由灰—黑色页岩、凝灰质粉砂岩、凝灰质砂岩、沉积块岩、沉凝灰岩及流纹质熔结集块角砾岩等组成。
二、第四系(一)上更新统(Q3)据钻探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顶板埋深4.50~40.99m,沉积厚度7.40~36.83m。
沉积物粒度自上而下由细到粗,组成二个次一级不完整的沉积韵律。
根据沉积韵律和放射性年龄测定测区上更新统划分为上、中二个岩组:1、上更新统中段(Q32)南社组(Q32-1):主要分布于江东镇一带,沉积物主要岩性有:砾石、砾砂、中砂、粗砂,沉积厚度10~20m,不整合与基岩或其风化壳之上。
本层样品热释光年龄距今52138±2606a。
贾里组(Q32-2):分布于潮安区凤塘镇、江东镇、磷溪镇推进村附近,厚度15.03~15.09m。
主要以浅灰色粘土为主,局部为深灰色淤泥质土(见图3-1-2)。
本层三个14C年龄距今26470±840a、21990±720a、18330±600a。
2、上更新统上段(Q33)鮀浦组(Q33):分布于区内三角洲平原大部分地区,主要为湘桥区、江东镇、磷溪镇、意溪镇,主要由花斑色粘土(杂色粘土)和黄白色砂砾层组成,底砾层不整合于基岩或其风化壳之上,本组的顶板是更新统与全新统之间明显界限。
顶板一般埋深22~35m,砾砂层一般厚度7~12m,区内最大厚度达15.4m。
14C年龄距今16720±470a。
(二)全新统(Q4)据钻探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底板埋深19.5~52.0m,自上而下沉积物普遍由细到粗,可见到三个次一级的沉积韵律。
1、莲下组(Q41)包括了海积层和陆相层。
海积层:主要分布于调查区外三角州下游海岸平原一带。
顶板一般埋深20~25m,沉积厚度3~6m。
主要岩性有:深灰、灰黑色淤泥和粘土组成,淤泥局部含贝壳碎片。
陆相层:分布于三角州中、上游一带。
顶板一般埋深16~30m,沉积厚度4~5m。
主要由灰黄—灰白、杂斑色粘土、粉质粘土、粉土和粗砂、砾砂组成。
14C年龄距今10310±370a。
2、潮州组(Q42-1)主要分布于调查区三角洲平原一带,由灰黑—青灰色淤泥、淤泥质土、粉质粘土、粉土、粘土等组成,一般顶板埋深12~15m,沉积厚度7~12m,平均9.6m,最厚15.5m(潮安彩塘)。
14C年龄距今5710±130a。
3、澄海组(Q42-2)本组顶板一般埋深5~6m,一般层厚6~10m,岩性为灰色砂质淤泥或淤泥质砂,有下粗上细的韵律。
14C年龄距今5220±220a。
4、东里组(Q43)岩性为黄灰色粉砂粘土或粉细砂,有下粗上细的韵律,与下覆的澄海组之间为连续沉积的关系。
本组一般层厚3~6m,平均4.3m,最厚11.9m (潮州贾里)(见图2-5)。
(据李平日等《***三角洲》)2.3.2岩浆岩一、早白垩世侵入岩区内早白垩世侵入岩,主要受北东向构造控制。
主要分布于工作区周边丘陵地区,第五阶段侵入岩为晶洞花岗岩(K15κργ)分布于工作区外围北东侧;第三阶段侵入岩为二长花岗岩(K13ηγ)分布于登岗镇西侧;第二阶段侵入岩为钾长花岗岩(K12ξγ)分布于湘桥区,二长花岗岩(K12ηγ)分布于铁铺镇。
二、晚侏罗世侵入岩区内晚侏罗世侵入岩,第二阶段侵入岩为二长花岗岩(J32ηγ)主要分布于工作区西部的登塘镇一带,第三阶段侵入岩为花岗斑岩(J33γπ)主要分布于工作区外围的北东侧。
2.3.3 地质构造一、基底构造工作区位于新华夏系构造第二隆起带的东南侧、南岭东西向复杂构造带南部东段,属于西北部轻度断陷区和中北部中度断陷区。
现将收集区域内断裂构造综合分述如下:***三角洲平原地质构造以断裂为主,主要由燕山运动形成的规模巨大的北北东至北东向压扭性断裂为主体,北西向张扭性断裂发育并切截、错断了其它所有方向断裂构造,东西向断裂时隐时现,断续展布,形成网状格局控制全区。
区内的断裂均形成于晚侏罗世,且晚第三纪以来多数仍有活动,活动最明显的效应是控制区内地貌类型的分界线和河流的流向和港湾的发育,现将各断裂的特征分述如下(图2-6 ***三角洲地质构造略图):1、北东向断裂北东向断裂为区内的主要断裂,断裂面多数倾向南东,局部北西,沿******图2-6 ***三角洲地质构造略图(据李平日等《***三角洲》)走向、倾向均呈舒缓波状,力学性质为压扭性,后期常转化为张性,按其分布有:(1)南澳断裂(编号①):主断裂南起惠来靖海,经南澳、福建的东山、厦门、长乐,往北延入浙江沿海,全长约500km,本区内长约50km,宽约2km,总体呈45°方向延伸,略向东南凸出,断裂带有多条断裂组成,还有褶皱,断裂长一般10~20km,走向30°~50°,有的倾向南东,有的倾向北西,倾角50°~80°。
上盘为南东盘,北西盘为下盘。
力学性质为左旋压扭性,形成于晚侏罗世,晚第三纪以来仍有活动。
南澳断裂与北西向黄冈河断裂交汇处北西面有柘林温泉出露。
(2)饶平——惠来断裂(编号②):该断裂见于樟林、莲花山经苏南、下蓬延至牛田洋、潮阳,断续出露50~60km,宽30~300m,走向60°~75°,倾向南东,倾角70°~85°。
断裂带普遍发育有压碎花岗岩,糜棱岩化花岗岩和花岗糜棱岩,并出现矿物定向排列和岩石硅化现象。
本断裂与北西向***断裂交汇附近的碧砂乡有中温热水出露,在莲下涂城南有隐伏热水分布。
在澄海至汕头第四系覆盖段,据陆地卫星假彩色合成片中,呈现出一条北东向的平直线。
断裂于基岩裸露区,普遍可见断裂结构面和压碎花岗岩、花岗糜棱岩,片理或劈理发育。
汕头—饶平断裂在澄海至汕头的平原区,经遥感卫星解译,第四系和水下线性特征十分明显。
航磁测量的磁场强度变异带与该断裂延伸方向基本一致。
(3)潮安——普宁断裂(编号③):分布于潮安、普宁一带,断续出露140km,宽100m至几公里不等,走向30°~40°,倾向南东,倾角70°。
断裂沿走向及倾向均呈舒缓波状。
(4)马头山断裂(编号④):分布于马头山、大坑一带,沿北东50°方向展布,倾向北西320°,倾角55°,延伸长7km,硅化带宽50~100m,沿断裂有石英脉侵入。
2、北西向断裂北西向断裂是伴随强大的北东向断裂而发育的,断裂活动强烈,普遍切割北东向断裂,是区内形成最晚的断裂构造。
因此,它控制着新生代盆地的形成和发展,河流的流向、海港、海湾的形成。
调查区及附近规模较大的断裂有6条。
(1)***断裂(编号⑤):该断裂位于***中游,往北西至鹿田一带。
沿北西320°方向展布,规模较大,长约70km,宽约2km。
根据航空磁测资料确定为一北西向断裂。
钻孔资料进一步证明,沿北西方向存在破碎带。
沿***中游两岸,北西方向裂隙特别发育,断裂带宽约2km,见断层角砾岩。
在樟林以北至潮安一带,地壳形变负异常线的长轴方向为北西向。
第四纪沉积物沿断裂两侧的差异性也说明北西方向构造线不但存在,而且仍在活动。
(2)澄海——古巷断裂(编号⑥):该断裂北起古巷,经江东苏南至莱芜岛入海,长52km,北西段出露长2~3km,破碎带宽5m。
带内岩石破碎,呈角砾状,有石英脉穿插。
断层走向305°,倾向北东,倾角50°~60°。
(3)玉滘——下蓬断裂(编号⑦):断裂北起玉滘,经下蓬,南延于新津河口入海。
断裂走向305°±,倾向北东、倾角75°~90°。
沿断裂在卫星影象上反映明显,桑浦山东侧及玉滘以北均有清晰的线性形迹,以断裂为界,西侧为桑浦山区,东侧为第四纪平原,地貌反差强烈,在潮安金石宗山书院西侧人工渠道中,断裂破碎带约20m,可见硅化角砾岩,蚀变花岗岩角砾和大小不等的石英脉穿插及不规则石英团块分布。
(4)桑浦山断裂(编号⑧):该断裂北起桑浦山北端,向南延至蓬州西南侧,断裂走向310°,倾向南西,倾角70°~78°,在鮀浦北侧采石场,可见断裂带宽2m,带内岩石已绿泥石化、高岭土化,石英矿物被挤压拉长成透镜体,并有后期煌斑岩脉充填,断面平直,力学性质属压扭性,断裂往南东延伸入第四系,经汕头市区及汕头港、妈屿岛。
(5)东山湖断裂(编号⑨):断裂北起东山湖,向南延至蓬州附近。
断裂走向310°,倾向北东,倾角80°。
在东山湖有高温热矿泉出露,埔美一带有碳酸矿水分布。
(6)榕江断裂(编号⑩):断裂北起丰顺汤坑经揭阳至潮阳,全长70km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