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疾病辨证
中医内科疾病辨证 论治纲要
第一节 中医内科 疾病辨治原则
一 辨证原则 1 全面分析病情
收集四诊资料,参考理化检查 中医整体观念,全面考虑分析
2 掌握病证病机特点 外感时病(伤寒和温病):按
六经、卫气营血和三焦证候归类 内伤杂病:按脏腑辨证
肺系病证—肺气失于宣肃进 行辨证
心系病证—血脉运行障碍和 神明失司进行辨证
调整整体平衡还要注意
治疗中中病即止,不可矫枉过
正,以防机体出现新的不平衡。
2 审证求机论治
定义: 从整体和动态去分析疾病
的各种复杂的征象,综合归纳推 论出疾病发生发展的原因、病变 的机理。
同病异治:同一种疾病,由于发
生在不同的患者身上,或处在疾 病发展的不同阶段,所形成的病 理变化不同,所表现的证候不同, 因而治法也不相同。
恰当的调护有利于正气的恢复、 邪气的祛除和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忽视调摄护理,不仅会延误康复 时间,还会出现“食复”、“劳 复”等情况,以致病情反复。因 此,必须重视调摄护理。
标本同治:在标本俱急的情况下,
必须采取标本同治的原则。
4 把握动态变化 疾病的过程是邪正斗争,此消
彼长,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疾 病的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病理特 点,因此必须把握动态变化,分 阶段进行治疗。
5 顺应异法方宜
因时制宜:四时气候的变化对人
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均会产生 一定的影响。治疗应结合不同季 节、不同时辰的特点,考虑用药 的原则。
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地
理环境特点,考虑治疗用药的原 则。
因人制宜:根据病人年龄、体质、
性别、生活习惯等不同特点,来 考虑治疗用药的原则。
6 据证因势利导
同一疾病有不同的治疗方案, 如何制定最佳方案,须遵守因势 利导的原则,就是要求顺其病势, 就近去邪,以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7 先期治疗未病
未病先防:对有可能发生疾病的
二 治疗原则
1 调整整体平衡
原则: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
的有机联系的整体系统,局部病 变是整体病理反应的一部分,因 此立法选方既要注意局部更要重 视整体,应通过整体调节以促进 局部病变的恢复,使阴阳达到相 对平衡。
方法:通过调整阴阳入手,就
是去其有余,补其不足,恢 复和建立相对平衡的阴阳关 系,以达到恢复整体平衡。
个体和人群,及早提出预防措施, 运用药物培补人体的正气预防疾 病发生的方法。
既病防变:医者可根据疾病传变
规律,防其传变,对可能受到传 变的脏腑和可能受到影响的气血 津液,采取预防措施,阻断和防 止病变的发展和传变,把病变尽 可能控制在较小的范围以利于疾 病的彻底治疗,取得最好的疗效。
8 重视调摄护理
脾(胃)系病证—中焦气机 升降失常进行辨证
肾系病证—肾阴肾阳不足进 行辨证
肝系病证—肝气疏泄失常、 肝阳升发太过、肝风内动进 行辨证
气血津液病证—寒热虚实隶 属脏腑进行辨证
肢系—同病异证
异病同证 辨病与辨证的关系—辨病是解决 基本矛盾,辨证是解决主要矛盾, 两者必须相辅相成
异病同治:不同的疾病,若出现
相同的病理变化即形成相同的证 候时,可以采取相同的治法。
3 明辨标本缓急
急则治其标:在疾病的发展过程
中,如果出现了紧急危重的证候, 影响到病人的安危时,就必须先 行解决,而后再治疗其本的原则。
缓则治其本:在病情缓和的情
况下,应从根本上治疗疾病。因 为标病产生于本病,本病解决了, 标病自然随之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