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考试总结第 1 章宏观经济学导论1.1研究对象和内容:研究的问题是一个国家整体经济的运作情况以及政府如何运用经济政策来影响国家整体经济的运作.1长期经济增长(劳动人口增长、人均劳动生产率增长)2经济周期(商业周期的不同特征、各种对周期波动的解释)3失业(有劳动能力并寻求工作但找不到工作的现象;失业人口除以总劳动人口)4通货膨胀(大多数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原因:发行货币过量、投资消费需求过旺、工资等成本上升)5国际经济(开放经济:通货膨胀在国与国之间的传导、外贸盈余与赤字对一国就业与财政的影响;封闭经济)6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由政府的税收政策和支出政策所组成;货币政策,在中央银行的控制下如何决定和调整一个国家的货币供给增长速度)▲宏观经济学将整个经济活动视为一个整体,通过对经济系统总体行为的分析,研究一国经济的总体趋势。
换言之,它研究总量经济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内在关系。
1.5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共同方法1宏观经济学把一个经济体系中所有的市场都综合为三个市场:金融市场、商品市场以及劳动市场。
2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个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3在观察现实经济现象的基础上,加上必要的假设,建立起理论模型,然后再利用现实世界的数据来检验理论模型。
第 2 章宏观经济学度量衡:国民收入核算1 国内生产总值( GDP)和国民生产总值( GNP)定义国内生产总值(GDP):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季度或一年)在一国家领土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季度或一年)利用一国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区别GDP-国土原则:凡在本国领土上所创造的收入,不管是否本国国民创造。
GNP-国民原则:凡是本国国民(指常住居民、包括本国公民以及常住外国但未加入外国国籍的居民)所创造的收入,不管生产是否在国内。
联系国外要素支付净额(NFP):本国生产要素在世界其他国家获得的收入减去付给国外生产要素在本国获得的收入。
GDP=GNP-NFP2名义与实际GDP(GNP)名义GDP(GNP)(nominal):用生产产品和劳务的那个时期的价格计出来的价值。
实际GDP(GNP)(real):用某一年作为基年的价格计算出来的价值3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最终产品和劳务(final goods and services):作为整个生产的结果而产出的物品及服务,直接进入使用过程中间产品和劳务(intermediate products):在同一时期生产和提供的但在其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产品及服务4现在生产和销售5市场活动和非市场活动6GDP是一个正确反映国民福利水平的指标吗?GDP(GNP)没有考虑非市场活动;不反映一个国家的自然资源拥有状况及环境保护人均GDP(GNP)无法考察价格水平不同情况下居民生活水平的差异;不反映一国的收入分配状况▲GDP(GNP)是一个国家经济活动和收入水平的重要指标,但不是完全反映一国经济福利及生活质量的唯一指标和完全准确的指标。
2.2 三种不同方式计算GDP:产出、收入和支出2.3 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和可支配收入(DPI)2.4 物质产品平衡体系(MPS)和国民帐户体系2.5 储蓄与财富、存量与流量一国或一家庭的富裕程度或者说经济福利水平不仅取决于国民收入或家庭当前收入还取决于财富拥有量。
决定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财富积累的主要因素是储蓄率。
整个国民储蓄转化为国民财富,使得财富积累还要有个投资过程。
存量(Stock):在一定时点上测算出来的量(财富)流量(Flow):在一定时期上测算出来的量(储蓄)今年的储蓄(流量)等于今年和去年财富(存量)之差:今年的资产(存量)等于去年的资产(存量)加上今年的投资(流量),并扣除资产(存量)的消耗——折旧。
2.6 价格指数和通货膨胀可变权数价格指数固定权数价格指数消费物价指数(CPI)GDP通缩指数(GDP Deflator)=名义GDP/实际GDP▲CPI和GDP Deflator的区别:1CPI度量消费者购买的所有商品和服务,GDP Deflator度量生产出来的所有商品和服务2CPI包括从海外购买的商品和服务,GDP Deflator只度量在国内生产的产品3CPI是固定权数价格指数,GDP Deflator是可变权数价格指数2.7 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名义利率i是根据名义价值计算的金融资产的收益率实际利率r是根据实际价值计算的金融资产的收益率两者之差为通货膨胀率:r=i-π2.8 就业、失业和工资水平1生产函数一国经济的产出水平主要取决于该经济中的资本存量和就业人数;假定资本存量在短期内不变,产出就唯一地与就业量联系。
Y=AF(K,N)2劳动年龄人口(男16-60,女16-55)劳动力人口(Labor Force):劳动年龄人口中愿意就业的(包括处于失业状态,但继续寻找工作的)不在劳动力人口(Not in Labor Force):不愿意就业的劳动年龄人口失业率(Rate of Unemployment):失业人口占劳动力的比率就业率(Rate of Employment):就业人口占劳动年龄人口的比率失业的种类:摩擦性、季节性、周期性、需求不足性、技术性、结构性、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充分就业不等于百分百就业充分就业:1非自愿失业消除,只存在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2职位的空缺数等于寻业人员的总数3再提高就必须以通货膨胀为代价自然失业率:没有货币因素干预的情况下,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的自发供求力量起作用时,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下的失业率。
(在劳动市场处于均衡时,就业水平是由均衡时的工资水平决定的。
工资水平也称工资率。
)摩擦性失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造成的短期的、局部性的失业。
自愿失业:有劳动能力但不愿接受现行工资水平而形成的失业。
非自愿失业:有劳动能力并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但没有找到工作的人。
第 3 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3.1 经济增长概述1早期关于经济增长的研究亚当.斯密: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分工引起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和生产劳动在全部劳动中所占比例是决定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而生产劳动则依存于资本积累的数量。
大卫.李嘉图:一定利润率是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必要条件。
阿.马歇尔:资本家的投资和企业家的经营管理活动促进经济增长。
2经济增长的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商品和劳务的能力的增长。
3经济增长的衡量指标GDP不能完全看作是经济增长率,因为:(1)物价因素(2)人口变动(3)潜在而不是实际(4)不能反映福利增进、环境污染等。
4经济增长的源泉丹尼森的七类因素:生产要素供给量增长:劳动要素(1)就业人数及其年龄性别构成(2)工人工时数(全日制和非全日制)(3)就业人员的教育年限资本要素(4)资本存量大小生产要素生产率增长(技术进步):(5)资源配置效率(低效率使用的劳动力比重减少)(6)规模的节约,以市场的扩大来衡量,即规模经济(7)知识的进展。
5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Growth):是一个明确的可以度量的标准,它被定义为本时期的国民总产出相对于上一个时期的总产出所增加的百分比。
经济发展(Development):一个比较复杂的质的概念,是经济持续增长的结果。
3.2 古典增长理论▲经济增长理论的基本假设1劳动力数量呈指数形式增长2技术进步可以由“有效劳动力”(Effective Labor Units)来表达3国民产出是劳动力和资本的函数4国民经济运行满足收入等于支出假设5在时间周期t内,储蓄率都为s▲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基本假设:1劳动和资本之间不可以相互替代2为了生产一个单位的产出需要使用a单位的劳动和v 单位的资本。
均衡条件:资本和劳动之比正好等于v/a结论: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表现了在给定技术条件(生产函数)下应该怎样充分利用所投入的均衡条件,这个条件揭示了资本参数v、储蓄率和劳动增长率之间的内在联系。
不足之处:模型中的三个参数v、s、gL都是外生的。
一旦偏离均衡增长路径,没有自动调节机制。
3.3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基本假设:1劳动力和资本之间有一定的可替代性,即生产投入比K/L不是一个固定的参数。
(这一假设对各国在不同时期的经济增长的实现有很重要的意义,使得生产资源不同的国家都有可能达到均衡增长的目标)2生产函数是个“一阶齐次方程”:y=Y/L=F(K/L,1)=f(k)最佳增长路径:保证人均消费水平最高的均衡增长路径3.4 经济周期概念:即商业循环,指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
四个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3.5 经济周期的解释第 4 章总支出与国民收入:产品市场角度4.1 宏观均衡的概念——两部门经济(企业部门、家庭部门)概念:社会所有企业的生产即总供给等于该社会全体购买者对这些产品的总需求。
Y=总产出=总支出=总收入漏出(leakage):指家庭将其收入部分用于储蓄,而没有全部用于消费。
注入(injection):指厂商获得了追加的投资。
从支出角度衡量的宏观经济变量:Y=C+I+G+NX消费(Consumption)投资(Investment)政府支出(Government Expenditure)净出口(Net Export)4.2 消费函数凯恩斯消费函数:收入增加,消费增加;消费增加不如收入增加。
C=C(Y) C=a+bY平均消费倾向APC=C/Y边际消费倾向MPC=dC/dY凯恩斯储蓄函数:收入增加,储蓄增加;储蓄随收入增加的比例递增。
S=S(Y) S=-a+(1-b)Y平均储蓄倾向APS=S/Y边际储蓄倾向MPS=dS/dY▲APC+APS=1 MPC+MPS=1 (Y=C+S)4.3简单模型及其扩展1两部门的收入决定:Y=C+II=IC=a+bY →使用S函数决定收入 : I=S2三部门的收入决定:Y=C+I+GC=a+b(Y-T)T=T0 +tYI=I,G=G使用S函数决定收入 : I+G=S+T3四部门的收入决定:进口: M=M+mY (自发性进口、诱发性进口);出口:取决于一国的市场竞争实力,与该国收入水平无明显关系,故 X=X4.4 乘数与加速数原理1乘数:即倍数,指影响国民收入的某个变量发生变化而引起国民收入变化之间的关系。
比如:由投资量变化(△I)而引起国民收入变化(△Y)的倍数,即投资乘数。
KI= △Y/△I最早为就业乘数,由卡恩[英]提出,后凯恩斯提出投资乘数。
还包括:税收乘数、财政支出乘数和出口乘数。
▲【计算乘数主要由Y=1*(a+I+G+bT)/1-b求导得出:k=dY/dI 】投资乘数k=1/1-b政府支出乘数 k=1/1-b税收乘数(固定税) k=-b/1-b税收乘数(比利税) k=-b/1-b(1-t) 【Y=1*(a+I+G-bT)/1-b(1-t)】转移支付乘数 k=b/1-b2加速数:Y↑—>I↑(原因:Y↑—>C↑—>消费品生产↑—>投资品生产↑—>I↑)加速数公式:v=总投资的改变量/本期收入-上期收入投资与收入公式:It= v(Y t- Y t-1 )投资不是收入绝对量的函数而是收入变化的函数第 5章货币、利息与收入:——IS-LM模型5.1 IS-LM模型解决的问题:分析在同时考虑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情况下,实现均衡国民收入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