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四大基础理论针刀医学的四大基本理论的雏形是从小针刀应用于临床的治疗开始,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小针刀疗法。
只有疗法是不能成为一门新的医学的,最多是一门学科,或仅仅是一种相对于其他疗法不同的疗法。
要发展为新的医学体系,就要求其必须有较完整的基础理论体系。
对于一个事物的认识,开始时不可能就认识的很清楚、很正确,而是要经历一个较长的甚至是漫长的过程。
最初只能提出假说(甚至是胡说),经过不断地论证及实践,然后提出学说;只有这个学说经过了反复的理论论证,以及反复的实践证明,才能上升为理论。
小针刀疗法经过20多年的大量的临床实践及临床研究,经过基础研究,以及理论研究,创立了针刀医学的四大基础,2004年经国家卫生部、教育部、科技部组织的70多位专家,以及多名院士联合评审。
鉴定结果是:针刀医学原理(四大基础理论、六大组成部分中国原创、世界首创;针刀器械中国原创、世界首创;针刀疗法中国原创、世界首创)。
因此我们可以说,针刀医学的四大基础理论是针刀医学的活的灵魂,只有学好了这些理论,才能做一个合格的针刀工作者,才能以这些理论为基础去创新与发展,才能成为一方名医。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朱汉章老师创立的针刀医学的四大基础理论,有些同学会觉得枯燥无味,不容易懂,不如教针刀的临床治疗,这样更实用。
这个想法不能说没有道理。
许多针刀学员主要学习了针刀疗法,回单位后确实治好了大量病人,若干年下来,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感到还有许多较疑难的疾病治疗效果上不去;或者治疗时不得法,须经反复地相对较长时间的治疗,才有效果,本来三至五次可以治愈,结果却需几十次治疗才能痊愈。
出现了这些问题,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们可以找出很多原因来,但归根结底还是一个共同的原因:针刀医学原理没有学好,有些是一知半解;有些只是学好了其中的一个理论,而没有全面系统地准确地学好四大基础理论。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针刀医学的四大基础理论。
第一节四大基础理论的产生或发展过程针刀医学作为一个医学的新的理论体系己经形成,而且是一个创新体系,它将对世界医学能产生多大的影响,还不能盲目的去预料,但是它一定会产生影响。
笔者认为,工业革命发生在十七世纪的英国,现在医学革命将发生在中国,而且是我们的针刀医学中,也有可能就在我们的团队中。
笔者认为,四大基础理论的诞生过程,首先是从基础理论开始的。
我认为四大基础理论的最基础的理论就是“骨质增生的新的病因学理论”。
骨质增生的新的病因学理论告诉我们,人体内力平衡失调是骨质增生的根本原因;骨质增生是人体自我调节功能的对抗性调节的结果;骨质增生病因学的理论揭开了广泛危害人类健康的骨质增生疾病的病因之谜。
从骨质增生的新的病因学——力平衡失调出发,推而广之,自然就会联想到力平衡失调是否也是导致其他许多疾病的病因呢?这样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总结出第二个针刀医学基础理论“慢性软组织损伤新的病因病理学的理论”,即动态平衡失调,主要是侧重于动态生物力学的平衡失调。
这个理论告诉我们,慢性软组织损伤疾病的根本原因是动态平衡失调,主要是指生物力学的动态平衡失调。
软组织损伤疾病的根本原因已经明确了,但是,还有许多内儿科、五官科、妇科、皮肤科、整形美容科等诸多科的疾病,用针刀治疗是否有效?甚或有独特的很好的疗效?实践证明,针刀治疗以上多科的疾病有较好的疗效。
但是,针刀为什么能治疗以上疾病呢?这样就有了第三大基础理论“关于经络实质的理论”,此理论告诉我们,人体的电生理线路系统对于其他生理系统具有第一推动力的意义。
此理论告诉我们,没有电生理线路系统的电传导路线,神经系统能发挥作用吗?大脑这个最高级的电脑还能思维吗?没有电生理线路系统的电传导发出的脉冲电流,心脏能够连续不断地跳动吗?循环系统还能周流不息地流动吗?没有电生理线路系统发出的大脑各种指令性信息,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运动系统等等,还能有条不紊地完成自身的生理任务吗?答案是不能的,所以说人体的电生理线路系统对于其他生理系统具有第一推动力的意义。
人体生理线路系统的发现,可以说在不远的将来将解开许多生理、病理、精神及心理的迷雾。
以上理论告诉我们,许多疾病的全新的病因以及发病机理,那么怎样去开展治疗呢?怎样用针刀去治疗呢?没有伟大的理论就没有伟大的实践。
有了理论后,我们就必须建立一整套针刀治疗的理论,即“关于闭合性手术的理论”。
此理论告诉我们,针刀治疗是一种闭合性手术,尽管不能看见手术野,但是必须做到精准地切割、剥离病变组织处的瘢痕粘连等,而要做到这一点,没有一整套全新的理论是不行的。
所以,在解剖学的研究上就必须要有新的拓展,把系统解剖学及局部解剖学的范畴扩大为:微观解剖学(也可叫精细解剖学),只有熟练地掌握针刀治疗部位的神经血管的微观解剖结构,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开展闭合性手术。
立体解剖学,闭合性手术必须熟悉针刀整个通路的微观解剖结构,即浅、中、深各层次的解剖结构,没有立体的概念是开展不好闭合性手术的。
动态解剖学,因为我们以前学的解剖知识都是尸体解剖的知识,都是标准体位的解剖知识。
而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疼痛发作时的强迫体位等,这时给病人治疗时就不能让病人摆出标准体位让我们进行针刀治疗。
病人而只能摆出其强迫或畸形的体位让我们进行针刀治疗,所以我们就必须熟悉这些体位的情况下,针刀治疗部位的微观解剖结构,即动态解剖学。
当熟练地掌握了以上解剖知识后,最后就是要进入针刀治疗阶段了。
这时就必须弄清楚针刀的进针部位(即针刀的治疗点,定点部位)与其皮下各层组织器官的微观解剖结构,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所以,这时的体表定位解剖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学好了体表定位解剖学,才能做到基本不损伤较大的神经血管,绝对不损伤重要的脏器,才能做到庖丁解牛,游刃有余!当我们熟练地掌握了以上解剖知识后,那么用怎样的手术器械去治疗疾病呢?于是,朱汉章老师发明了针刀这个手术器械。
针刀与针灸针的最大区别是,针刀是有方向的,即针刀的刀刃的冠状面的方向和针刀柄的冠状面的方向是一致的,是处于同一个水平面的,是同一个方向。
第二节人体动态平衡定义:人体运动器官在正常生命活动允许的范围内,在特定时间和空间的量和度以内,自由的活动状态就叫人体的“动态平衡”,反之则叫“动态平衡失调”。
以上的定义是《针刀医学原理》的表述。
以上定义包含的内容及概念是很丰富的,是浓缩的、高度概括的表述。
初学者不太容易理解,甚至有可能理解错了。
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病因病理——动态平衡失调,笔者认为它是针刀医学中最重要的理论,是灵魂。
笔者反复研读了动态平衡的理论,觉得很难懂,始终只是一知半解。
但此理论对指导针刀的治疗又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必须下苦功学好这个理论。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理论。
一、动态平衡的定义也可以这样表述:人体外在的活动状态和人体运动系统组织器官内在的活动状态,运动组织及器官在生命活动的制约下,在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下,在特定的量和度以内的活动。
这句表述可能更易懂些。
这个定义告诉我们,动态平衡在这里是特指的人体内的动态平衡,而且是侧重于人体内的诸多生物力学表现形式之间的平衡。
人体内的生物力学的表现形式有以下三个特性:(1)、生物力学中的力学问题,每时每刻都和其生命活动联系在一起,也就是生物力学中的力学表现时时刻刻受生命(生理)活动的制约;也就是说,人体内的任何形式的生物力都是为生命活动服务,都不能违背生理活动,否则就是病理的生物力学的表现,这样就会导致许多疾病;(2)、生物力学在人体内的表现都要受到严格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也就是说,某一运动的组织器官的生物力学的出现及表现的时间是有严格限制的,例如,人要把大腿.抬起来,此时,只能髂腰肌收缩,臀大肌及腘绳肌此时间必须是松弛的。
如果在髂腰肌收缩的同时,臀大肌及腘绳肌也同时间收缩,那么,下肢就不能抬起来,因为这二块肌肉是髂腰肌的拮抗肌;人体内某一运动的组织器官的生物力学的出现及表现形式,是相对衡定于某一运行轨迹中的,如果偏离了运动轨迹,那么就不能完成正确的动作,不能完成正常的生理活动。
临床中许多关节及骨骼的移位、脱位、筋出槽等,肌肉及韧带的运动轨迹就会偏离正常的轨迹,牵扯、挤压其他的组织器官,从而出现疼痛或运动障碍;由于运动轨迹的异常,可导致运动畸形等。
所以,人体运动组织及器官的生物力学的各种表现形式,都是在相对固定的空间(轨迹)之内运动;(3)、生物力学在人体内的表现都有一个特定的(衡定的)量、度的常数。
也就是说,生物力学在人体内的表现形式,这个力学中包括力的量的大小,力的度“指强度,更主要是指量变到质变的概念,即度的概念”。
例如,研究发现,当肌肉收缩的力超过此肌肉的最大收缩力量约30%时,肌肉血流有进行性减少;如超过最大收缩力的70%时,肌肉的血流即完全阻断。
所以,肌肉收缩力就要有个量,即不要超出肌肉固有的最大收缩力,这是量的概念。
当收缩力超出肌肉固有的最大收缩力的70%以上时,肌肉的血流完全阻断,这时肌肉极容易损伤,甚至出现肌肉坏死,此时就不是一个量的概念,而是量变转变为质变的问题。
当用力过猛(超过了一定的度)时,那么肌肉或肌腱就会发生断裂,这个转折点即是度的概念。
第三节骨质增生的新的病因学理论1,骨性关节炎,小的称骨质增生,大的称骨刺。
骨质增生是临床中常见的疾病,世界各国医学界对它的病因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普遍认为骨质增生的根本原因是退行性变,即老化的意思,而老化是不可逆转的,并且还是进行性老化骨质增生退行性的病因学,却无法解释临床中的许多骨质增生的现象的。
如许多年轻人踝关节、髋关节、腰椎、颈椎等部位的骨质增生现象,我在临床中发现许多十多岁的小孩的颈椎片中有较严重的骨质增生,这些骨质增生总不是退化或老化的结果吧。
这些人很年轻,还正在生长发育阶段呢,退行性变或老化从何谈起?笔者认为,人类的DNA中程序就没有退行性变的程度,因为一个程序的设计的宗旨是让程序设计的在各个方面尽量地优化,而人类是最优化的程序,理应不会把退行性的不良程序设计进DNA的程序中。
事实也如此,有的人直到老年时,也没有发现有骨质增生。
健康体检时,发现许多中、老年人有骨质增生,甚至很严重,但并无任何临床症状。
所以认为骨质增生是退行性疾病,也是难于解释的,因为许多骨质增生的人没有症状。
2,那么骨质增生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呢?通过大量的临床研究,并运用生物力学原理对骨性关节炎的病因进行研究,证实了导致骨质增生的根本原因是“力平衡失调”。
我们一起来通过对以下8种疾病或其他情况的分析,来佐证导致骨质增生的原因是力平衡失调:(1)单独的、较大的一个骨刺生长的部位,必定是某一软组织(一般都是肌肉和韧带)的附着点例如,跟骨骨刺总是位于跟骨结节上的跖长韧带和跖腱膜的附着点上,而且骨刺的长轴一定是和肌腱的走行方向(长轴)一致的,即基本是处于水平方向的,没有那个人见过骨刺的方向是垂直向下的,或其他方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