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试论直译和意译在英语翻译中的运用

试论直译和意译在英语翻译中的运用

试论直译和意译在英语翻译中的运用发表时间:2012-06-27T09:52:15.183Z 来源:《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年5月(上)供稿作者:王艳艳[导读]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 每种语言都有各自独立和分明的系统, 在形态和句法方面二者存在很大差异。

王艳艳郑州经贸职业学院河南郑州 450053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摘要:本文首先简单阐述了英汉翻译的实质和概念,并在英汉两种语言相似性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直译与意译这两种最常用的翻译方法。

直译是既保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

意译,也称为自由翻译,它是只保持原文内容、不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或。

直译与意译相互关联、互为补充,同时,它们又互相渗透,不可分割。

通过对直译与意译二者关系的正确研究 ,更多地了解到在运用直译与意译的时候所应该掌握的技巧、遵循的原则,最终达到提高翻译能力及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翻译理论;直译;意译,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 每种语言都有各自独立和分明的系统, 在形态和句法方面二者存在很大差异。

然而, 两种语言之间又存在一些相似性。

比如在主谓词序和动宾词序上是一致的。

正是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 所以在翻译实践中, 我们不能千篇一律地使用一种方法进行翻译。

美国语言学家尤金·奈达说:“翻译就是译入语复制出原语信息最接近的自然等值体——首先就意义而言,其次就风格而言”。

奈达还主张翻译所传达的信息不仅包括思想内容,还应包括语言形式。

译者不能随意增加原作没有的思想,更不能随意地删减原作的思想。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

前者注重结构形式,而且往往利用紧凑的结构来体现思维的逻辑性; 而后者强调的是观点, 并且用合理地调整语序来整体地反映思维的逻辑性。

翻译的实质是把一种语言表达的思维内容用另一种语言准确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 是信息内容(message)在两种不同语言形态间的转换。

在这个过程中,翻译者必须同时具备有两种语言, 两种文化的深厚功底, 必须善于把握两种语言的内在联系, 找到两种语言表述风格、语法习惯的最佳结合点。

英汉翻译中直译、意译是最基本的两种方法, 本文着重择取直译、意译翻译的实例及其在英汉翻译过程中反映出来的这两种方法的特性及运用技巧,以求揭示英汉翻译的规律和特点。

一、直译翻译法直译翻译要求译者既要掌握原作的思想和风格,同时也必须把原作的思想和风格当作译语的思想和风格。

此外, 原作的理论、事实和逻辑也应当作译语的理论、事实和逻辑。

我们不能用个人的思想、风格、事实、理论与逻辑代替原作的这些特征。

在翻译过程中,译语不要求等同于原语的数量和表现形式,但在内容方面要保持与原语一致。

我们不能随便增减原作的文字和意义,增减文字或意思要取决于表达方式和语言的特征。

比如,After their interview, he compares not their experience, but their statistics……译文: 面试以后, 他并不比较他们的经验, 而是比较他们的统计数字……; We must bridge the generation译文:我们应弥补代沟。

此两句直译文保存了原文的内容, 译文也通顺。

另外一些汉语中使用的成语和比喻常用语, 也可采用直译方式, 如“To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一石双鸟),“Don’t shed crocodile tears”(别流鳄鱼泪); 但有的对那些民族特色十分明显的诙谐用语、地方用语和语法差异很大的不适合于“直译”, 而必须考虑采用另一种方法。

如“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译文,A.“Man proposes, Heaven disposes”. B.“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A译为直译翻译, B译为意译翻译。

“天”是中国古代文化中自然界的主宰, God (上帝)则是西方基督教徒心目中自然界的主宰。

直译翻译Heaven忠实地保留了原文的道教概念, 意译翻译将道教概念转化为基督教概念, 适合西方读者的宗教背景和接受心理。

直译出现于五四运动时期, 它强调必须忠实于原文, 这样, 翻译才能实现“达”和“雅。

直译并不是机械地逐字翻译。

由于英文和中文有着不同的结构 ,所以不可能都进行逐字翻译。

直译就是既要全面准确地阐明原作的含义, 又无任何失真或随意增加或删除原作的思想, 同时还要保持原有的风格,有时甚至连原来的情绪或情感,比如愤怒或窘迫, 挖苦或讽刺, 喜悦或幸福都不应忽视。

在近现代中国翻译史上 ,直译是压倒一切的准则。

鲁迅和其弟周作人的作品《域外小说集》被视为直译的代表。

但是,由于原语和译语在语序、语法、变化形式和修辞之间存在着许多差异, 我们只能用适当的方式来传达原作的意思和再现原作的效果。

在翻译过程中, 直译也有它的局限性,为了使语言清晰、有说服力,并且符合语言习惯, 译者必须尽量遵照所使用的语言习俗和正确的用法, 而不是刻意坚持原作的表达模式。

二、意译翻译法意译法是在充分理解翻译内容的基础上, 离开原文的表达形式, 表意翻译的一种方法。

意译要求译者对原文意思把握准确, 并结合自身对另一种语言文化、传统的理解, 它不再拘泥于一词一句的严格一致和原文的语法新式, 这样翻译过来的东西更能忠实于原文的意思表白 ,也更像是译文使用群体自己的语言。

如:“Do you see any green in my eye?”(你以为我是好欺骗的吗?)“Don’t put on airs”(别摆架子)、“What is done is done”(木已成舟)等。

在翻译理论中,虽然直译法一方面有助于保存原著的格调, 保持“一国情调”,另一方面又有助于不断从外国引进一些新鲜、生动的词语,句法结构和表达方式, 使我国语言日益丰富、完善、精密,但是当原文的思想内容与译文的表达形式有矛盾不宜采用直译法处理时, 就只能采用意译法, 按照原文表达思想内涵, 而不是按照原文的结构和形式表达出来。

采用哪种方法, 不采用哪种方法, 绝不是随意而为, 而是根据翻译内容从方便译作使用者准确理解把握理解原文思想内容的需要出发的。

所以翻译绝不仅仅是翻译方法的简单运用, 而是合乎翻译规律的, 是具有一定技巧的。

一定要掌握好直译与意译的技巧与方法。

鲁迅先生说:“凡是翻译, 必须兼顾两面, 一当然力求其易解,二则保存着原作的丰姿”。

总体上讲, 英语与汉语在用词、句法、语法及表达习惯上都有其自身的特点, 都是相对独立的复杂体系, 但它们又有着许多人类语言的共同点和本质的联系性, 这就决定了翻译过程的可能性和复杂性, 是不可能用一种方法成功地翻译所有内容, 或者准确完整而又不失原文风采、意境、情态地翻译出每一篇文章、每一段话的, 关键要看翻译内容自身的特点和针对的对象使用的方法哪种最贴切、最生动地表达出原作的思想、感情和意思,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翻译方法的取舍问题, 而是灵活的变与不变的技巧, 包括翻译方法的调整变化、翻译内容句式的变化, 语态的变化等等。

由此可见,直译法与意译法作为英汉翻译中的最基本的两种方法,在翻译中各有不同的功用,两者既有明显的区别,又相互补充,各有其长处,又各有一定的局限性,它们并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

因此,在英汉翻译中,要确切表达原作思想内容和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直译显然有可取之处。

直译、意译最终目的是为了忠实表达原作的思想内容和文体风格当然在一个句子中, 兼用直译和意译的情况也屡见不鲜。

如:“She didn’t like him much, but if she went out with him, it’d be one in the eye for Kath”她并不怎么喜欢他,可是如果她跟他一起出去玩,那倒可以让凯丝心中感到不是滋味。

这个句子中同时兼用直译法和意译法处理的译例。

“to be one in the eye”原指击拳时眼上被击了一拳。

如把“it’d be one in the eye for Kath”直译为“那倒可以给凯丝眼上击一拳”,貌似忠实, 实际上反而背叛原义, 所以应意译为“那倒可以让凯丝心中感到不是滋味”。

总之, 当变则变,不当变则不变, 两者兼施。

因此就翻译方法而论,有直译与意译,掌握翻译的技巧,关键是善于从变与不变中把握规律, 能字字对译最好, 若不能,知道有多少种变的可能, 可稍变型或稍整容, 以符合译文的外貌, 但万变不离其宗, 以求其意通言顺, 不变质不变味, 保持原文的精髓。

三、在翻译过程中我们应该遵守的原则在翻译史上,虽然一直存在着直译与意译之争,但大多数人是主张直译、意译兼顾的。

直译和意译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忠实地传送原文的思想内容和文体风格,殊途同归,互不排斥,互不矛盾。

所以必须善于把两者结合起来,用两条腿走路,缺一不可。

在翻译过程中 ,应避免两种极端。

因为人类的思想感情与语言是一致的,一个意思只有一种最精确的说法,换一种说法意味就不完全相同。

所以要想尽量表达原文的意思,就必须尽量保持与原文相对等的语言形式和风格。

在运用直译和意译时 ,我们必须首先要透彻了解作者的思想和原文所要表达的情感, 然后根据一些基本的翻译准则和方法把原语翻译成符合语言习惯的译语。

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说既是对作者负责又是对读者负责。

所有这些都是他们的共同点。

另外, 在直译时, 我们应该竭力摆脱僵硬的模式并且严格坚持翻译准则, 设法灵活运用; 在意译实践中, 我们应该谨慎, 避免主观性、无根据的断言或任意的组合。

直译与意译都要求做到“信”与“达”。

从理论上讲,直译和意译不可能也不必严格区分,但必须看到既然两种语言形式的差异是客观事实,也就必然会有“强调尽量表达原文的语言形式”和“强调充分体现译文的语言习惯”两种不同的看法和做法。

美国现代翻译理论家奈达认为这种传统的直译和意译的翻译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因而他提出了所谓的“动态对等”或“灵活对等”的翻译分针。

换句话说,就是不把着眼点放在两种语言的对比上,而放在译文读者的感受上,也就是把重点放在“译文和原文对读者所起的作用是否相同上”。

所以这种“动态对等”或“灵活对等”的翻译就不限于一种译法,而要求从各种可能的译法中挑出最接近原文效果的译法。

四、结语综上所述,直译强调“留其形”而“达其意, 意译则强调“传其神, 不需要“留其形”。

在翻译过程中 ,直译和意译是相互依存、密切联系的,二者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是它们存在的依据和理由。

真正好的翻译者应该懂得在翻译工作中如何把两种翻译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尽可能忠实地、准确地用译文的形式把原作的思想内容、风格、神韵等原汁原味地再现出来,并尽可能使译文读者的感受和反应与原作的读者的感受和反应基本一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