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区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现状与思考

社区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现状与思考

社区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现状与思考社区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现状与思考的活动,以活跃流动党员生活和发挥流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但缺乏正常的活动经费。

.freekan.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过调查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1.党的观念比较淡薄,部分流动党员不愿公开自己的党员身份。

调查表明,部分流动党员不愿表明自己的身份,主要是党的观念淡薄,不重视自己的政治身份,把自己等同于一个普通公民。

如有的流动党员认为,党员称号只是个政治荣誉,在经济活动中主要是靠本事挣钱致富,公开与不公开身份无所谓;有的流动党员认为,公开了党员身份,在经营活动中容易束缚手脚,致使有的流动党员为了个人利益,规避党组织的监督、约束,隐瞒自己的党员身份。

2.商业经营的不稳定性,部分流动党员不想转移组织关系。

流动党员作为一个经营者,主要的目标是为了赚钱。

由于市场行情、经营状况的不稳定,很多流动党员没有较为固定的经营点和居住点,这是他们不想转移党的组织关系的主要原因。

还有部分流动党员在原单位有党内职务,在外经商办企业的同时,如果原单位换届选举,仍想回去参与工作。

也有一些下岗职工党员,在单位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补助,如果因转移党的组织关系证明自己有经济收入,担心会取消生活补助,减少生活来源,因而不想公开自己的党员身份,更不想转移党的组织关系。

3.转移关系手续复杂,部分流动党员不愿转移组织关系。

首先,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党员的组织关系要随行政关系转移,如果不转行政关系,只转党的组织关系,所转单位一般不愿接收。

没有接收单位的信函,组织部门一般也不予办理。

其次,按目前规定,转移党的组织关系,从外地转入的,要由县以上组织部门负责开出组织介绍信;对于城区之间转移的,要由市委组织部门开出组织介绍信。

压滤机滤布在转出和转入党的组织关系过程中要由党员本人直接办理,不能集体或委托办理。

比如,一位农民党员在一个城市街道办事处辖区内的专业批发市场从事商业经营活动,他如果要把党的组织关系转移到市场流动党支部,将要经过村党支部--乡镇党委--县委--转入市委--区委--街道党工委--流动党支部的复杂过程,使流动党员转移组织关系成为一件十分费时、费力的事情。

再者,如果流动党员一旦变换了经营地区或单位,还要再走一遍复杂的转移党组织关系的程序,使很多流动党员宁愿把组织关系留在流出地,也不愿办理关系转移。

4.街道办事处经济实力薄弱,很难把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做得规范有效。

目前,除极少数街道办事处不承担上缴税收指标、不负责工作人员的工资外,绝大多数街道办事处的一个突出任务是开拓税源,完成上缴指标,保证工作人员的工资。

因此,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尽管目前各街道党工委都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开展起来了,但是要想把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搞得更好一些,活动开展得更经常一些,在经费保证、精力投入、管理手段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多的困难。

搞好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建设面临的一种新情况。

滤布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流动党员的数量会越来越多,流动范围会越来越大,不仅在国内流动,走出国门参与国际间的经营活动也不再是一种假设。

因此,搞好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将是党的建设的一项新的重要任务。

为了切实抓好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根据现实的情况和条件,提出如下对策建议: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切实把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提上重要工作日程。

加强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不仅是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关系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的基础地位是否牢固,关系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员如何发挥作用,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问题。

在新的形势下,再沿用计划经济条件下抓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管理的形式、方法已经很难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必须转变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形成以社区为主要载体、上下齐抓共管的体系和格局。

地方党委及主管部门应及时出台有关政策和措施,划拨专项经费予以保证,街道党工委要拿出重要力量切实抓好落实。

只有这样,才能使流动党员管理工作跟上时代发展的节拍。

2.认真总结宣传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现有经验做法。

要通过报纸、电台等新闻媒体宣传和会议推广等办法,进一步提高各级党组织及流动党员的思想认识,加大搞好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力度。

在目前情况下,各街道党工委要与公安、工商、计生等部门密切配合,摸清辖区内流动党员的实际情况,尽快把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开展起来。

建议市、区、街道可在适当时机召开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专题会议,总结交流经验,提出工作要求,出台有关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的具体实施办法,使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实现全面覆盖并逐步走向规范化。

3.简化流动党员身份认定和组织关系转移的手续。

在上级没有改进党员组织关系接转程序的条件下,可根据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由市委统一印制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作为党员在本市和到外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身份证明,促使他们积极参加所在地区党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

对外地流入党员身份的认定,不强求正式转移组织关系,只要由流动党员所在党组织出具证明信,直接交到街道党工委,即可确定其党员身份,参加流动党支部的各项活动。

如果流动党员本人同意,应尽量转移组织关系,作为社区的一名正式党员参加组织活动。

对没有开证明信的流动党员,街道党工委要严格把关,不宜参加流动党支部的各项活动。

4.明确职权,加强管理。

要明确街道党工委对流动党员管理的政治责任,赋予其对社区内流动党员管理的权力。

从各级收缴的党费中适当拿出部分资金,按街道党工委所管流动党员的数量拨付下发,为流动党员开展活动提供必要的经费保证。

市区街居各级党组织要围绕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积极开展各种能吸纳流动党员参加的活动,把流动党员紧紧凝聚在各级党组织周围,使流动党员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社区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现状与思考》附送:社区消防安全建设的思考社区消防安全建设的思考社区消防安全建设的思考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推进,安全文化作为一种价值观和以人为本的全新理念,必将进一步得到高度的树立和强化,安全文化本身也必将呈现着时代的特色产生强大的精神推动力。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2周年理论研讨会上讲话时指出: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才能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

只有不断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才能为发展生产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作为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消防安全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

新形势下,消防工作社会化是消防工作立足当前和着眼长远发展的一项重要原则。

大力加强社区消防工作,是推动消防工作社会化进程的有效途径。

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就如何加强社区消防工作做了一下探讨。

一、社区消防工作的概念国外对社区的定义指相对的居民聚集区,有社会团体参与,不包括企事业单位,他们的社区管理活动是以自助形式出现的,政府一般不干涉,只有块,没有条。

而我市的社区,泛指大到一个居委会,小到一个单位,管理上大致以地域和行政相结合,既有条,又有块,是条块结合的社区管理结构。

所谓社区消防工作就是立足社区现有组织机构,压滤机滤布厂家建立社区消防管理网络,发挥管理服务功能,实行社区消防自治,形成一个新的社会化消防管理格局。

二、社区消防工作现状及原因针对近年来全市居民火灾逐年增多的现状,笔者对城区几个社区消防工作进行调查,发现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社区居民消防意识淡薄。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外来人员不断涌入城市,城市租货业主不断增多,这些人普遍缺乏消防安全意识、防火、灭火和逃生自救的能力,从而一不小心酿成火灾。

城镇居民用火,用电不慎,加上未能熟悉掌握消防基本常识,也常常促使小火酿成灾害。

(二)社区消防管理组织不全。

社区消防工作无主管机构,无人员负责,无办公环境,成为了消防工作的盲区。

不少的社区防火工作仍然由辖区消防部门具体负责宣传、监督、培训工作,由于受人员、装备、财力等因素制约,消防部门难以一一对其进行日常的防火检查和消防设施的维护等,从而导致消防工作在社区很难落实到位。

(三)社区消防基础设施缺乏。

由于受资金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大多数社区连一具灭火器都未配置,少数社区即使配置了,也是量少质差,甚至失效过期;有的社区在楼层较高处安装了室内消火栓,但水带、水枪没有配备到位,有的甚至连栓口都没有。

硬件设施的缺乏和保管不当,一旦发生火灾,就难以进行有效的初期扑救。

(四)社区消防宣传力度不够。

消防宣传教育工作由于得不到高度重视,加上受资金制约,仍停留在传统管理模式上,还是由消防部门具体负责,没有很好地发动群众参与,消防宣传面窄、点浅,导致群众认知程度低,火灾隐患增多。

如社区内乱倒液化气瓶,占用消防通道,圈占室外消火栓等现象时有发生。

(五)社区消防法治建设空白。

现行的关于社区消防工作的规章、制度仍停留在文件上,没有因地制宜地转化为法规,因此社区消防管理实施的仍是内部管理、行政管理手段,而不具备依法管理的条件。

然而在法制高度文明的今天,对社区中违章违规问题的处理,仅仅采取警告、处分等无关痛痒的处罚收效甚微。

三、社区消防工作出路针对上述社区消防工作现状,笔者认为,应从如下几方面完善社区消防建设,从而加快消防工作社会化进程:(一)完善社区消防管理体系,形成三位一体的管理机制。

首先,在各街道办事处建立消防安全委员会,成员由社区综合治理委员会成员担任,负责社区的消防管理工作,定期展开由社区居民委员会参加的消防管理会议,研究部署消防工作任务,负责社区的消防管理,进行社区消防基础建设和消防宣传教育,指导消防组织开展消防服务活动,解决一般的消防安全问题等。

其次,基层派出所要对辖区每一社区确定一至二民分管民警,负责对社区消防安全情况进行检查、督办和处罚。

最后,消防处、大队要建立管片制度,确定人员负责片区各社区消防工作,从宏观上的监督、指导,通过以会代训、集中培训、个别指导和联合检查等多种方式,对社区工作人员和基层派出所民警进行消防业务的传、帮、带。

这样,街道办事处与消防部门、公安派出所三位一体,各负其责,通力合作,实现了工作与责任的有机统一。

(二)建立社区消防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服务职能。

针对社区特点,需成立以下三类社区消防服务组织:一是社区消防服务队,由居委会成员和居民小组长组成,主要职责是对社区消防设施进行检查维护,除尘滤布对社区居民进行消防安全教育,为孤寡老人提供上门消防服务;二是社区防火巡查队,由社区内的离退休人员和热心消防工作的人员组成,主要职责是每半年挨家挨户对居民家庭进行一次防火检查和安全提示,平时定期进行防火巡查,发现大的火灾隐患及时上报处理;三是社区义务消防队,主要由社区保安、物业管理人员组成,每天24小时值班巡逻,一旦发现初起火灾立即进行前期处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