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届高三语文南通二模教师版

2019届高三语文南通二模教师版

— 1 —南通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B科学和艺术是人类文明的两大基石。

两者有诸多相通之处——从根本上说它们都是理念和激情 ▲ 的结果。

它们是 ▲ 、密不可分的,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

只是两者在呈现方式上 ▲ 。

A .催化 一脉相承 各有千秋B .催生 相辅相成 各有千秋C .催生 一脉相承 平分秋色D .催化 相辅相成 平分秋色催化: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而不影响化学平衡的作用。

催生:催产。

一脉相承: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

比喻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

相辅相成: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补充,缺一不可。

各有千秋:各有各的存在的价值。

比喻在同一层次内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各人有各人的特色。

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高低, 表示平局。

语出《楚辞·九辩》。

2.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李清照故居的一组是(3分)B①千秋绝唱消魂句 一卷高歌漱玉词②东南形胜填词去 岸柳月残煮酒来③锦书难托钗头凤 青渡再遇蝶恋花④闺中苏辛传孤本 词里红瘦咏海棠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C在中国思想史上,不止一次出现过这样的情形:不仅仅是避世的道家,就是貌似与道家严重对立、注重事功的儒家, ▲ , ▲ ; ▲ , ▲ , ▲ 。

在那种情形中人格的审美理想严重偏离道德的伦理理想,这种偏离使得道家超凡脱俗的个人修行和儒家至大至刚的“兼济天下苍生”都蜕变为“明哲保身”的犬儒哲学。

①这类人被视为高洁之士②而忧天下之患者反被视为俗人③往往被嘲讽与讥笑④也极为推崇避世风流、个人逍遥⑤他们的行为也往往被歪曲A .①④②③⑤B .②④③⑤①C .④①②③⑤D .④②③⑤①4.下列选项中,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 A .该社区男性居民比女性居民更喜欢借阅实用的图书。

B.该社区的居民对图书馆的科学普及类图书不太感兴趣。

C.该社区的居民喜欢借阅富有悠闲生活意味的图书。

D.该社区女性居民图书借阅量超过了男性居民借阅量。

二、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焚琴子传——顾天石焚琴子者,姓章氏,闽之诸生也。

为人磊落不羁,伤心善哭,类古之唐衢、谢翱,而才情过之。

为诗文,下笔累千言,皆感人心脾。

焚琴子,姓章,是福建的秀才。

为人光明磊落而又豪放不羁,每遇伤心事容易放声痛哭,类似古代的唐衢、谢翱,但才情又超过了他们。

写作诗文,下笔洋洋计千言,都能使人的内心深受感动。

庚子乡试,文已为主司所赏。

及观五策①,指陈时事太过,至斥耿氏以为包藏叛志。

主司乃惧不敢录,遂下第。

生遂弃诸生不为。

登鼓山所谓天风海涛亭者,北望神京,痛哭失声曰:“余且烧其诗书,绝笔不为文矣!”庚子年参加乡试,(赞零子的)文章已被主考官所赏识。

等到(主考官))看到他的五篇策论,(发现他的策论)太过于指明陈述时事,极力(也可翻译为“以至于”)斥责耿氏认为他有包藏叛逆的心。

主考官于是害怕(招祸)不敢录取(他),于是(他)落了榜。

焚琴子就放弃秀才身份不再参加科举考试。

登临鼓山上所谓的“天风海涛亭”,北望京城,放声痛哭说: "我将烧掉自己的(译为“那些"也可)诗书,停笔不再写作文了。

”生既不得志,出游于潮。

过潮刺史韩文公庙,读其《逐鳄文》,哭之。

又历韶、惠、广、雷诸郡。

悲岭海之烟瘴,思寇莱公②谪雷时,枯竹生笋,蜡泪成堆,风流如在也,则又哭之哀。

听鹧鸪作“行不得哥哥”声,则抗音而哭,以乱其鸣。

久之,学琴于惠州僧上振,得其音节之妙,遂归。

变姓名,以琴游八闽。

王公大人争延致而听其琴。

有愿从而学者,虽善,然终莫能及也。

焚琴子仕途不得志以后,出游到了潮州。

访问潮州刺史韩文公庙,读了他的《逐鳄文》为其痛哭。

后又游历了韶、惠、广、雷各州郡,为岭海多瘴气而悲,想到寇莱公(寇准)被贬雷州之时,枯竹长出新笋,蜡烛泪流成堆,遗风余韵如在眼前,于是又悲哀痛哭。

听到鹧鸪鸟“行不得也哥哥”的啼鸣声,就又高声大哭起来,扰乱了鹚鸪鸟的鸣叫声。

过了一些时候,(焚琴子)向惠州一个叫作上振的和尚学弹琴,学到了他的高超的琴技,就回去了。

改名换姓,凭借着琴艺游历闽地八方。

王公大人争相邀请他,听他弹琴。

有愿意跟从他学习琴艺的人,虽然学得很好,可是始终不能赶上他的水平。

久之,闽人目生为琴师。

虽江浙间,颇多闻其名者。

然当道不以礼遇,招亦不往,往亦不为久留。

常酒后耳热,摔琴于地,引满大卮,放言高论,惊其座宾。

谈古今得失,虽老师、宿儒、深通经济者,不能难也。

其最爱童子曰金兰,亦善琴,独得生传。

常负奚囊从生游数千里外。

生诗成,金兰辄缮录之盈帙。

客访生不遇,金兰代为款接,以生惊人句示人。

由是人颇异之,以为抱负非常之士,不得志而隐—2 —于琴。

时间长了,闽地的人都把焚琴子当作琴师。

即使是江浙一带,也有好多人听闻他的大名。

然而有权势的人不以礼相待,请他也不前往,去了也不久留。

常常在酒酣耳热之际,把琴摔到地上,举起满满的一大杯酒,高谈阔论,惊动滿座宾客。

谈论古今得失,既使是长期钻研儒家经典、非常精通经世济民的人,也不能难倒他。

他最喜爱的童子叫金兰,也擅长弹琴,独得焚琴子的真传。

(金兰)常背着诗囊跟着焚琴子游历到几千里之外。

焚琴子的诗作好了,金兰便抄录下来,装满了布袋。

有客人来拜访焚琴子没有遇见,金兰代替他接待,拿出焚琴子所写的惊人诗句给客人看。

因此人们感到他与众不同。

认为他是抱负不同寻常的读书人,因为不得志将心志隐藏在瑟中。

生笃于伉俪,妇陈氏,少生十岁,亦颇知书嗜音。

生尝入为其妻鼓琴,茶香入牖,鬓影萧疏,顾而乐之,以为闺房清课,亦人生韵事。

忽一日谓其妇曰:“吾向闻红颜薄命。

卿才情如此,而推命者多言岁行在卯当死。

岂汝亦天上人,不久当去耶?”因感慨悲伤,为弹《别鹄离鸾》之曲。

曰:“琴音和,吾与汝尚无恙,然第七弦无故忽绝,少而慧者当之。

”居数日,金兰死。

生抚尸一哭,不胜其悲,吐血数斗。

曰:“吾死后,《广陵散》绝矣。

”遂焚其琴,不复鼓也。

因自号“焚琴子”。

生至康熙丁巳,年四十九,竟卒。

(选自《辟疆园文钞》,有删节。

)焚琴子对于夫妻感情忠贞深厚,夫人陈氏比他小十岁,也非常有文化,爱好音律。

焚琴子曾归家为他的妻子弹琴,茶香飘进窗子,妻子那云鬓高挽的疏疏落落的情影,看了就十分快乐,认为这是闺房中清雅的功课,也是人生风雅之事。

忽然有一天,焚琴子对他妻子说:“我一向听说红颜薄命。

你有这样出众的才情,算命的人大多说‘太岁在卯’你该当死去。

难道你也是天上的人,不久应当离开了吗?”于是感慨悲伤,为妻子弹了《别鹄离鸾》之曲。

说:“琴音和谐,我和你没有灾祸。

但第七弦无缘无故突然断了,年少聪明的人(会)遭受灾祸。

”过了几天,金兰死去。

焚琴子抚尸大哭,经不住自己心中的悲伤,吐了几斗鲜血,说道:“我死以后,《广陵散》失传了。

”于是焚烧了自己的琴,不再弹琴,因此自己起别号为“焚琴子”。

焚琴子到康熙丁已年,年四十九岁。

最后死了。

【注】①策:策论。

②寇莱公:寇准,北宋政治家,因力主抗战被贬,死于雷州。

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A.则抗.音而哭抗:抵抗(抗:高。

)B.然终莫能及.也及:赶上C.虽老师宿.儒宿:年老D.亦人生韵.事韵:风雅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A.焚琴子胸怀坦荡,举止不受约束。

他文才很好,在乡试时他的文章被主考官赏识。

B. 焚琴子琴技精妙,曾改换姓名带着琴游于八闽,王公大人争着邀请他,听他弹琴。

C.焚琴子常常喝酒后大发议论。

谈论古今得失,即使老师、儒生和商人也难不倒他。

D. 焚琴子最爱童子金兰,亲授其琴技,金兰死后,焚琴子焚毁琴来表达自己的悲伤。

(文中的“老师”指学官,“经济”是“经世济民”的意思。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3 —(13分)(主考官)等到看了他的五篇策论,(发现他的策论)太过于指明陈述时事,极力斥责耿氏,认为他有包藏叛逆的心。

评分建议:“及”、“志”各1分;语意通顺,1分。

(23分)因此人们感到他与众不同,认为他是抱负不同寻常的读书人,因为不得志将心志隐藏在琴中。

评分建议:“异之”、“非常”各1分;语意通顺,1分。

(34分)琴音和谐,我和你没有灾祸(安然无恙),但第七弦无缘无故突然断了,年少聪明的人承担(会有)灾祸啊。

评分建议:“无恙”、“忽”、“绝”各1分;语意通顺,1分。

84分)(1)自己人生失意;(2)被韩愈《逐鳄文》感动(百姓遭受疾苦);(3)忠臣被贬,遭受陷害;(4)思念家乡;(5)知音逝去。

评分建议:每点1分,答对四点得4分;意思对即可。

三、古诗词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9~10题。

醉落魄席上呈元素①——苏轼分携如昨。

人生到处萍飘泊。

偶然相聚还离索。

多病多愁,须信从来错。

尊前一笑休辞却。

天涯同是伤沦落。

故山犹负平生约。

西望峨嵋,长羡归飞鹤。

【注】①元素:杨元素,是苏轼同乡和故友。

上次的分别还如昨天的情景一般清晰,感叹人生到处漂泊,就像浮萍一样。

虽然偶尔会相聚,但终究朋友还是要离散各地。

这多愁多病的身体,在等待朋友的消息中愈发消瘦了。

这杯离别的酒不要推却了,你我都是辗转外郡之人,漂泊不定。

虽辜负了归隐故乡的约定,可我总是西望峨眉山,期盼着归隐的日子。

注释醉落魄:词牌名,又名《一斛珠》《怨春风》《章台月》等。

双调五十七字,仄韵。

元素:杨元素,名绘,四川绵竹人,苏轼的同乡和友人。

分携:分别。

萍漂泊:浮萍无根,随波逐流,喻人生漂泊不定。

离索:离群索居。

索:孤独。

故山,指故乡。

平生约,早定下的归乡之愿。

峨眉:四川名山,代指作者与杨绘的家乡(杨是四川绵竹人)。

归飞鹤:飞回故里之鹤。

出处晋陶潜《搜神后记》:“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

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

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

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

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

’遂高上冲天。

今辽东—4 —诸丁云其先世有升仙者,但不知名字耳。

”喻久别重归而叹世事变迁,或喻人去世,或指鹤。

唐杜甫《卜居》:“归羡辽5分)漂泊不定;身体多病;离群索居。

评分建议:每点1分,答对四点得5分;意思对即可。

106分)②“天涯”“伤沦落”抒发词人内心的漂泊之悲;③“同是”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劝慰之意;④“故山”“负平生约”暗含了词人思乡之情以及不能归乡的无奈;⑤“长羡归飞鹤”显露了词人向往归隐之心。

评分建议:每点2分,答对三点得6分;意思对即可。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诗经·卫风·氓》)(2)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