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黛玉葬花(讲课)

黛玉葬花(讲课)

明年花发虽可啄,
(一) 春愁
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迫害着她 风刀霜剑严相逼, 的冷酷无 由感花 明媚鲜妍能几时, 情现实生 而伤己 一朝飘泊难寻觅。 活的控诉
一年三百六十日, 是对长期
花开易见落难寻, 阶前闷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
洒上空枝见血痕。
自喻
杜鹃无语正黄昏,
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 辗转反侧, 冷雨敲窗被未温。 难以成眠 怪奴底事倍伤神, 隐喻 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 (二) 至又无言去不闻。 抒发主人 昨宵庭外悲歌发, 公的孤寂 和悲痛。 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 鸟自无言花自羞。
起端 魏晋南北朝:
志人 (刘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唐: 传奇 元稹《莺莺传》
发展/独立
发展
宋:话本 元明:拟话本 “三言二拍” 元明:章回小说 《三国演义》《水浒传》等 明:文人独立创作 《金瓶梅》《西游记》等 清:最高成就 《红楼梦》
巅峰
(1)曹雪芹(1724─1764)
名沾,字梦阮,号雪芹,
黛玉第二次葬花
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 冢飞燕泣残红》。
宝玉便将脸贴在纱窗上,往里看时, 耳内忽听得细细的长叹了一声道: ‚‘每日家情思睡昏昏。’‛
宝玉笑道:‚好丫头,‘若共你多情 小姐同鸳帐,怎舍得叠被铺床?’‛
• “便有一二分错处,你倒是或教 导我,戒我下次,或骂我两句,打我 两下, 我都不灰心.谁知你总不理 我,叫我摸不着头脑,少魂失魄,不 知怎么样才好,就便死了,也是 个屈死鬼,任凭高僧高道忏悔也 不能超生,还得你申明了缘故,我 才得托生呢!”
黛玉为何葬花?
《葬花吟》里的黛玉
第二十三回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肩上担着花锄, 锄上挂着花囊, 手内拿着花帚 ……
• 宝玉笑道:‚我就 是个‘多愁多病 身’,你就是那 ‘倾国倾城貌’。‛
• 黛玉:微腮带怒, 薄面含嗔 ‚你这该死的胡说! 好好的把这淫词艳 曲弄了来,还学了 这些混帐话来欺负 我。我告诉舅舅舅 母去。‛
本课提纲
小说概况 《红楼梦》相关背景
《葬花词》内外的黛玉
小说概况
小说: 小说是叙事性文学,以塑造典型的人 物形象来表达作品的主题,从而反映 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的三大要素: 典型的 人物 形象 完整的故事 情节 必要的 环境 描写 记叙 小说的主要表达方式: 描写
中国古代小说简史
萌芽 先秦 : 神话(神的人化)、传说(人的神化) 志怪 (晋)干宝《搜神记》
• 「一时风行,几于家置一集」─乾隆年間
• 「家家喜阅、处处争购」─嘉慶年間 • 专门的学问——红学
毛泽东称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还称赞它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
• 《红楼梦》写得东西太多了,诸如建筑、 园林、服饰、器用、礼仪典制、饮食、医 药、岁时习俗、哲理宗教、音乐美术、戏 曲游艺„„无不头头是道,都有精彩的描 述。 • 鲁迅说得好:“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 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 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 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不愿意与污浊 的现实同流合 污,表现出宁 为玉碎,不为 瓦全的孤傲和 高洁
愿奴胁下生双翼, 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 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 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 强于污淖陷渠沟。
向往
失落
(三) 发出不愿与世 同流合污、不甘低头 屈服独抱高洁的呼声。
尔今死去侬收葬, 未卜侬身何日丧?怅惘 侬今葬花人笑痴, 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 便是红颜老死时。绝望 一朝春尽红颜老, 花落人亡两不知!
女性崇拜、迷恋;
独爱黛玉。
冰雪美人,其人亦 觉“冷”而“香” 才貌双全 举止娴雅 大方得体 实则冷情 世故非常 心眼深 功利主义第一 有封建阶级女性最 标准的品德。
“冷”
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之一)林黛玉 薛宝钗
第一句说宝钗有封建阶级女性最标准的品德。符合封建道 德标准的女人,称为具有“停机德”,这里是赞叹宝钗。 第二句是说林黛玉是个绝顶聪慧的才女。“咏絮才”指女 子咏诗的才华 。
王熙凤眼中的黛玉: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 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 老祖宗的外孙 女儿,竟是个 嫡亲的女,怨 不得老祖宗天 天口头心头一 时不忘。
宝玉眼中的黛玉: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 喜含,行动处 似弱柳扶风。心较 比干多一窍,病如 西子胜三分。
第三句是说迎春、探春、惜春比不上元春的荣华富贵。 第四句就说她在寅卯年之交就要一命呜呼!前三句极力渲染元 春的荣耀,突然一句跌落下来,让你出一身冷汗。元春一死, 这个赫赫扬扬经历百年的贵族之家就要迅速土崩瓦解。
“敏”
贾政与妾赵姨娘所 生,排行为贾府三 小姐。是贾家四姊 妹中最聪明、最有 才干的一个。她精 明能干,有心机, 能决断,连王夫人 与凤姐都让她几分, 有“玫瑰花”之诨 名。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第三句倒过来是指 “林黛玉”。好好的一条封建官僚的腰带, 沦落到挂在枯木上,是黛玉才情被忽视,命运悲惨的写照。 第四句是指薛宝钗如图里的金簪一般,被埋在雪里,也是不 得其所,暗示薛宝钗必然遭到冷落孤寒的境遇。
“文”
贾政与王夫 人之长女,后 因贤孝才德, 选入宫作女史。 不久,封凤藻 宫尚书,加封 贤德妃,是荣 府女性中地位 最高的一位。
“你的那些姑娘们也该教训 教训,只是我论理不该说, 今儿得罪了我的事小,倘或 明儿宝姑娘来,什么贝姑娘 来,也得罪了,事情岂不大 了。‛
两次葬花 两种意境 两种况味
第一次葬花是浓郁的 春光,纯洁的爱情。 第二次葬花,是林黛玉对 自己悲苦命运的感叹。
黛玉葬花赏析
她把花比喻成自己,把贾府乃至整个封 建社会比喻为污淖 ,她不甘沉灭,又无力摆 脱封建恶势力。怜花就是怜自己,她看到鲜 花的凋零就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将来。 林黛玉在贾府中,虽有宝玉的照顾,贾 母的疼爱,但按照当时的礼教观念,毕竟是 外孙,寄人篱下的滋味还是有的,父母双亡, 无人做主,孤苦一人,又兼其性格的悲观, 总觉风刀霜剑严相逼,自怜之心常在,见落 花而感身世,不觉满目凄凉。
(4)曹雪芹晚年的生活更凄
凉、悲惨,“举家食粥酒常
赊”,贫病无医,又加上幼 曹雪芹生活于公元18世纪20年 子夭折,忧伤过度,于这一 代到 60年代,从封建中国看, 年(1762)的举国欢庆、 那时满洲贵族清代统治者从东 北入关已经历百年,正是我国 万家灯火的除夕之夜凄凉地 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大清帝国的 离开了人世,留下了巨著 鼎盛时期,然而,在国力强大、 物质丰富的“太平盛世”的表象 《红楼梦》的未竟之作。 背后,阶级斗争和政治斗争加 (5)他在艰难困苦的境遇中, 剧,各种隐伏的社会矛盾和深 呕心沥血,“披阅十载,增 刻危机正逐渐显露出来,说明 封建主义的上层建筑正逐渐趋 删五次”,创作了不朽的现 向崩溃。 实主义巨著《红楼梦》。
《红楼梦》简介
《红楼梦》又称《石头记》、
《石头记》,是无才补天的顽石在人 《情僧录》、《风月宝鉴》、 世间的传记。 《金陵十二钗》。 《风月宝鉴》,从一僧一道的神秘角 度命名的。 《情僧录》,一空空道人,检阅抄录 清光绪年间被禁,故用《金玉缘》、 《石头记》,然后“因空见色,由色 《大观琐记》、《警幻仙记》流传 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就改 名叫情僧,把书名改为《情僧录》。 过。经胡适的考证,前八十回应是
《红楼梦》版本
(1)‚脂评本‛
有‚脂砚斋‛等人批语,题名《脂砚斋重评 石头记》。仅80回。
(2)程甲本
由程伟元、高鹗活字排印《红楼梦》,题 《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120回。
( 3)程乙本
在‚程甲本‛的基础上,次年修订后的排印本称 ‚程乙本‛,合称‚程高本‛。
《红楼梦》的巨大影响
開談不說《紅樓夢》,讀盡詩書是枉然 ——清•得舆《京都竹枝词》
《葬花吟》赏析
花谢花飞花满天,
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 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 愁绪满怀无释处。
伤春
感怀
手把花锄出绣闺,
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 寄有对世 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
态炎凉、 人情冷暖 的愤懑。
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
梁间燕子太无情!
又号芹溪、芹圃。 (2)曹雪芹生活在一个“百 年望族”,从曾祖父起三
曾祖 曹玺/妻——康熙奶娘(一品夫人)
久。
代世袭江宁织造达60年之
祖父 曹寅——康熙伴读(江宁织造)两 (3)雍正五年,他父亲曹頫 因事受到株连,被革职抄 个女儿均被选作王妃 父亲 曹頫
家。从此,家族的权势和 财产都丧失殆尽。
曹沾,字梦阮,别号雪芹、芹圃等
小 结
黛玉‚葬花吟‛洋洋洒洒五十二句 如泣如诉,泪和血凝,字字句句都 同黛玉的命运与个性融合在一起, 成为独步古今的‚黛玉咏叹调‛。
《 葬 花 吟 》 里 的 黛 玉
多愁善感 孤傲、愤世妒俗 咏絮之才 孤芳自赏 不谄上骄下 不贪图富贵 不屈服投降 不同流合污
宝玉与黛玉
【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 一个是美玉无瑕。
木石前盟 上下关系 典型环境 社会背景 隐喻结局
第四回
第五回
第三回
——黛玉进府
典型环境
第四回
——贾史王薛
社会背景
第五回
——太虚梦游
隐喻结局
画册
贾宝玉 梦游太 虚幻境
判词
交代《红 楼梦》众 多主要人 物和次要 人物的发 展和结局
金 陵 十 二 钗 正 册
林黛玉 薛宝钗
贾元春 贾迎春
若说没奇缘,
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
如何心事终虚话?
一个枉自嗟呀, 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