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大考研复试班-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考研复试经验分享中国政法大学是一所以法学为特色和优势,兼有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理学、工学等学科的“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1计划”和“111计划”(高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重点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直属于国家教育部,正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现有海淀区学院路和昌平区府学路两个校区。
学校的前身是1952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四校的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组合而成的北京政法学院,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了校名。
1954年,学校迁址至学院路。
1960年成为国家确定的全国重点高校。
文革中学校停办,1978年复办。
1983年,北京政法学院与中央政法干校合并,组建成立中国政法大学,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了校名。
学校形成一校及本科生院、研究生院、进修生院三院办学格局。
1985年,学校开辟昌平校区。
进修生院后更名为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单独办学,2000年,复又合并于中国政法大学。
启道考研复试班根据历年辅导经验,编辑整理以下关于考研复试相关内容,希望能对广大复试学子有所帮助,提前预祝大家复试金榜题名!专业介绍培养德才兼备,适应我国社会转型与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复合型的、社会学理论研究与应用的高级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1、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高层次综合素质以及良好的公民道德、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2、系统掌握社会学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较高的社会理论水平和社会研究方法,具有较强的研究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能够胜任相关的教学科研工作以及社会调查、劳动与社会保障、社会工作、政策研究、新闻调查等部门的实际工作。
3、能较熟练地运用一种外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招生人数与考试科目考试科目: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外国语(七选一,详见目录说明)③765 社会学综合一④865 社会学综合二复试时间地点除以下说明外,其他学院(专业)复试时间为3月23日-26日:1、商学院各专业、外国语学院各专业复试时间另行通知(预计3月27日之后)。
2、人文学院法治文化、法学理论、逻辑学复试时间为3月23日-26日,其他专业复试时间另行通知(预计3月27日之后)。
3、社会学院应用心理学、犯罪心理学复试时间为3月23日-26日,其他专业复试时间另行通知(预计3月27日之后)。
4、工商管理(MBA):复试时间请咨询我校MBA教育中心。
复试内容复试包括专业课笔试(满分为100分)、专业课面试(满分为100分)、外国语听力测试和口试(各占50分,满分为100分)。
1、专业课笔试专业课笔试命题范围详见《2018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复试科目命题范围》。
专业课笔试时间为2小时,试题满分为100分。
2、专业课面试考查笔试时无法考查的内容,重点是对考生思想品得、整体素质、创新能力、综合能力的考查,如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心理素质、举止和礼仪等的考核。
满分为100分。
3、外国语听力测试和口试一般由外国语学院统一组织。
外国语听力测试考试时间为30分钟,卷面分为50分。
外语口试小组一般由2名教师组成,口试分值50分。
4、同等学力考生还需加试2门大学骨干课程(满分均为100分,60分及格),每门考试时间为3小时。
法学各专业加试科目:中国法制史、行政法。
加试由研究生招生办公室统一组织。
复试材料所有留存的复印件上均需签署姓名和考生编号。
1、复试通知书(自行网上下载打印,网址见页面底部,打印时间截止3月23日上午10:00)。
2、身份证原件、复印件1份。
3、学历或学籍证明材料。
复试比例复试合格的考生将初试成绩与复试成绩加权为总成绩,按总成绩高低排序。
具体计算方法为:初试+复试成绩=初试成绩(折合为百分制)x初试成绩权重(50%)+复试成绩x复试成绩权重(50%)复试成绩复试经验考研复试时,不能选择的十种导师在研究生培养的过程中,其导师责任重大,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方法,还要负有传承精神、文化的重任。
因此,选择一个好的导师,对考生的研究生涯至关重要。
所以在服饰之前,考生最好到方面打探一下导师情况,看看是不是以为考的导师。
今天启道考研复试辅导班带领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复试中不能选择的十种导师:第一种、对学生“漠不关心”每个导师在整个学术生涯中可能培养很多名学生,每个学生对导师来说是诸多学生之一,但是对每个学生而言,他的几年研究生生涯是他的一段重要人生经历,而导师就是这段人生经历中最重要的人,是领路者。
虽然说“师傅领进门,修行看个人”,这在一个导师指导学生数量不多的情况下或许可行,但人数多了以后就有一个规模化培养的问题。
为了避免出现导师对学生漠不关心甚至采用梯队团队,在答辩时候不认识自己学生的情况出现,为了学生自己的研究生前程,启道考研复试辅导班建议选择导师时尽量不要选择这种特别忙,对学生“漠不关心”的导师。
第二种、对学生“呵护过紧”对一个学生来说,导师一个月关心一次和半个月关心一次,差别可能会很大。
但关心的次数过多过频也未必合适。
创新需要空间,学习研究需要时间,所以导师要留给学生必要的时间和空间。
怎样判断对学生是不是呵护过紧呢?有多种迹象可供观察,如在组会时学生不会讨论;学生不会提批评性、建设性意见;或者是导师在与不在大不一样,导师在场学生不肯交流,导师不在场学生可以交流得很好,等等。
启道考研复试辅导班建议通过打探目标院校学长学姐的情况,多方面探知。
第三种、“光当老板”导师地位建立在三个权威基础之上,学术权威、道德楷模和经济资助的争取者。
导师在学术上站得高、看得远,能够为学生争取到各种各样的资助,支持学生的研究,成为学生的楷模,这样才能确实建立起权威来。
但是学术面前人人平等,导师和学生应该是互相探讨,互相促进的关系。
虽然现在的学生经常称呼自己的导师为“老板”,单数不管这个称呼是爱称,是憎称,还是戏称,导师自己都不应以老板自居。
所以,启道考研复试辅导班提醒考生一定要了解清楚导师的观念如何。
第四种、“尽做监工”导师们应该做到帮助学生在学术方面尽快成长,而不是整天监督学生每天做了什么事情,这样无益于学生的发展,也无助于学生做出高水平的创新性成果。
导师应该鼓励学生自主创新,不能要求学生过于循规蹈矩。
完全循规蹈矩的学生可能成就也不高,而且要求学生完全循规蹈矩,可能会引起学生反感,引发师生关系紧张。
所以启道考研复试辅导班建议:了解目标导师是把学生当学生,还是视学生为劳动力、下属。
第五种、“处事不公”导师处事不公的问题应引起我们的充分注意。
导师断错一事便会挫伤一个学生的积极性。
导师也不要把学生分成不同的亲疏远近,这样容易造成学生或不信任导师,或奉承之风盛行。
如果在学生中出现这样的风气,就和大学精神背道而驰,就很难出成果了。
启道考研复试辅导班建议学生了解导视情况,避免选择将学生待遇过度细化、量化,导致学生之间的不平衡的导师。
第六种、“治学不实”现在的科学很大一部分已经是“软”科学了。
我这里并不是说“软”科学就不好,但治学需要尽可能的“实”,但又不可能完全“实”,因为人脑具有“造概念”与“逻辑批判”两重功能。
“造概念”功能太强会变成空想者,“逻辑批判”功能太强则没有创新,这需要一个平衡。
借用胡适先生的话就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所以寻找导师,启道考研复试辅导班建议选择制造平衡的导师。
第七种、“批评不停”自信是学生很重要的品质,千万不要剥夺学生的自信。
导师不要总是批评学生,屡屡的心理挫折会使学生无措手足。
偶尔一次严厉的批评是必须的,但是经常的批评是会产生负面效应的。
启道考研复试辅导班建议:选择导师,不宜选对学生批评不停,择滥用话语权的导师。
这会引起创新意识的泯灭,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与师生关系紧张。
第八种、“快速扩张”的年轻导师年轻导师在初始阶段往往和其他研究组攀比学生数,喜欢多招学生。
但是其实还不知道如何指导这么多的学生,也往往不知道如何获得科研项目来支持这些学生的研究;同时年轻导师还没有足够的吸引力招到最好的学生。
年轻导师在自己的学术道路上还处在攻坚阶段,过早分散精力会导致成就不高。
所以,启道考研复试辅导班建议尽量不要选择年纪过轻的导师。
第九种、“用心不专”导师在其学术生涯的开始阶段往往是比较专注的。
随着其学术地位的上升,就容易受到庞杂事务的干扰,从而分散精力。
导师自己如果不够了解,又没有足够的精力去研究,对学生的指导就不会很中肯。
导师要时刻把握研究方向,准确区分研究中的主要问题和次要问题。
所以,启道考研复试辅导班建议不要选择杂事较多用心不专的导师,不利于自己的研究。
第十种、“逐末忘本”学生在研究中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钻牛角尖。
导致丧失研究方向,忘记了真正重要的研究内容。
这与导师的判断力、价值观有关。
导师需要帮助学生建立“什么是重要的”这一价值观,认准方向以后往下走,不要过多理会细节。
当然也有可能出来一个细节是重要的、可以出成果的,这就需要导师的判断力,也要让学生具有这样的判断力:做大事,顶天立地,原始创新。
所以,启道考研复试辅导班建议选择有判断力的导师,切莫选择逐末忘本的导师。
学生在选择导师的时候,尽量避免这十种不太好的导师表现,找到真正适合自己能帮助自己的导师才是真理。
最后,启道考研复试辅导班预祝大家复试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