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艺术对生活的影响

艺术对生活的影响

艺术对生活的影响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这就是家喻户晓的名言。

生活就是什么呢?生活就是指人在自然界中的一切活动。

如:种田、吃饭、旅游、休息等等。

艺术就是什么呢?艺术就是指人在自然界的一切活动中,对自然现象进行的体验、感悟、提炼、加工,并用艺术的形式去表现它。

例如:用音乐去表现高山流水,用绘画中去表现梅兰竹菊,用书法去表现阴晴圆缺。

总之用艺术诠释自然、生活之规律。

其目的就是:从宏观上说,使人们了解自然、认识自然、溶入自然、人与自然能更好地协调发展。

从微观上说,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之目的。

生活中充满着艺术在生活中,到处都就是艺术。

从视觉上,我们瞧到蓝蓝海洋之宽阔、小河流水之细腻、花儿盛开之美丽、春风抚柳之温心;从听觉上,我们听到惊涛拍岸、高山流水、鸟儿争鸣;从嗅觉上,我们嗅到花儿的清香、从味觉上、我们尝到酸甜苦辣;从肢体上,我们感觉到冷热温凉、粗糙光滑;我们从这些生活中感悟出美好,感悟出艺术无处不在。

但生活就是有限的,生活就是在自然当中的,不就是所有的人都登过喜马拉雅山,不就是所有的人都登过太空;世界太大了,我们没有去过的地方太多了,可这不等于我们不了解喜马拉雅山、不了解太空,因为书本、电视去过哪个地方,所以我们在自然中感受不到的,可以到书本、电视那里寻找,一定能找到的,这样艺术的资源就更加丰富了,就能为创造更好的艺术做好铺垫。

生活不全就是艺术现实生活不全就是艺术。

怎么说呢?艺术的形成就是需要选择、需要取舍的,而不就是纯粹地照搬自然。

比如说沙子里面有金子,但沙子并非全就是金子,要想获取金子必须经过提炼才能获得,而不就是把沙子全部收藏起来。

如果把金子比做艺术的话,那么沙子就就是自然,我们要想获取金子,就必须要具备获取金子的工具,还要有筛选、分离、冶炼、提纯一整套技术。

我们要掌握艺术就要具备获取艺术的工具与技术,达到技术熟练、精湛,知道怎么去选择,怎么去取舍,从而创造出更优秀的艺术。

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中到处都体现着生活、体现着自然。

艺术来源生活,生活来源自然。

生活就是千姿百态的,自然就是变化无穷的,因此,艺术也就是丰富多彩的。

在书法中,王羲之的平与,如春暖花开,风与日丽;米芾的飘逸,如春风拂柳,婀娜多姿;颜真卿的粗犷,如彪形大汉,威猛魁悟;赵松雪的柔眉,如窈窕淑女,丰韵挺拔;弘一的空灵,如禅房入座,清新幽静等等,这些都就是用自然、用生活来述说艺术家心灵的。

艺术高于生活。

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艺术就是生活的提炼、加工与再创造。

艺术家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有意义的内容,运用到艺术中去,反过来又充实人们的生活,给人们带来新的享受。

作为艺术的表现方法,决不就是生搬硬套生活、或者重复生活,而就是有取舍地提取生活中的精华。

在这个提取过程中,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的时代不同、内容的不同、环境不同、感受也不相同等等,所以产生的作品也不相同,正就是这些不同,才能满足不同人的需要。

人们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瞧审视、品味作品,从中得到美的享受。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她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自然、生活给艺术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而艺术尽情地表现自然,表现生活,并使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我们在自然、生活中体验到花儿的开放、鸟儿的歌唱、江河的奔腾、高山的耸立,通过认知,产生感悟,花儿为谁开放?鸟儿为谁歌唱?江河为谁奔腾?高山为谁耸立?抒发我们对自然、生活的情感;把这些情感转换成其她的艺术形式,如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等,使我们能更好地融合在自然中。

艺术,包含很多。

比如哲学,音乐,美术………,其中,学习哲学,其实就是学习人生,学习一种态度。

这个态度使您与众不同,鹤立鸡群。

使您在逆境中扬帆起航,在顺境中小心谨慎,使您用平与的心态面对丰富的世界,让您有与上帝对话的自信与力量。

哲学不就是智慧,它就是寻找智慧的一条途径,一条最近的途径。

智慧不就是知识,智慧就是对现有知识的灵活运用。

哲学的作用就就是打开您的视野,开放您的心灵,在迷茫中追寻真理的曙光。

因此,哲学带给人类的往往就是痛苦与迷惑,不解与抑郁。

世间万物追寻等价交换原则,追求智慧与真理必定要越过无比艰辛的无人理解的孤独的荆棘路,前人的尸骨未寒,后人已经开始披荆斩棘。

哲学就是一种勇气,一种感受寂寞,忍受孤独的勇气。

总就是欣赏孤独的头狼,在月光下的吟唱,一种忧郁,一种勇气;音乐,音乐对人的作用不可与一顿饭对人的作用相比。

音乐就是用旋律书写的作品,表达作者的欢乐、喜悦、彷徨、忧愁、愤怒、激情、沧桑、坚强、希望的情绪。

与文字作品不同,音乐具有模糊性与不确定性。

音乐更像就是一种互动的交流。

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绪对不同的人就是会有不同的结果,对一部分人来说,音乐所包含的信息就是无限的,但对另外一部分人,它也可能什么也不就是。

音乐就是双向互动的。

在某种程度上,音乐的作用就是唯心的。

不同的人从音乐中获得的感受不尽相同。

音乐就是一种精神产品,它的形式,它的旋律,会令人陶醉、引人遐想。

不可否认的就是,受体必须具备认同产品的基本要素。

从这个意义上说,音乐就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产品,理解音乐必须以理解人生为基础。

或许中国古代的先哲们明白其中的差异,区分出了下里巴人与阳春白雪。

艺术具有陶冶情操,培养人良好的思想品质的作用。

优秀的艺术作品所反映的事物,通常就是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使生活的原形更加生动、典型化,从而更真实地反映了事物的本质。

这些优秀的艺术作品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与灵魂。

如:女画家周思聪的中国画《人民与总理》,表现了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赴地震灾区瞧望人民群众的感人场面,歌颂了总理爱人民、人民爱总理的真实情景;中国油画家罗中立的《父亲》表现了典型的中国农村勤劳、朴实、善良的农民父亲形象;著名画家徐悲鸿的《奔马》反映了不屈不挠、奔腾昂扬的民族气节;西班牙立体派画家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揭露了侵略战争的罪恶与丑行,这些作品深刻揭示了社会的本质,给人们提供了美与丑、善与恶的标准,从而引起人们心灵的共鸣,使人们提高了思想认识,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波兰钢琴大师肖邦的爱国乐章之所以让侵略者胆颤心惊,也正就是艺术这一不可抗拒的力量有着震撼心灵的作用,它催人奋进、使人向善,推动着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

艺术具有增强审美意识,使人身心得到健康发展的作用。

通过优秀的艺术作品鉴赏,如:欣赏璀璨、辉煌的中国瓷器与丝绸织锦艺术,往往使人赞叹不已、荡气回肠,凭添无限的民族自豪之情与振奋之志,激发人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以及审美的追求与创作热情。

每当我们聆听欢快、悦耳、充满生机的乐曲《蓝色的多瑙河》,还就是放声歌唱一曲尽情的心声,或就是观瞧、参与盛装的节日舞蹈,在对这些美好事物的亲身感受中,可以增强人的审美意识与生活情趣,不但激发了人对文艺活动的爱好与兴趣,还提高了人的心理素质以及心理适应能力、应变能力。

尤其就是舞蹈与艺术体操等表演活动,可以锻炼与加强人身体健美的谐调性,从而使人身心得到健康发展,造就乐观豁达的性格,使她们更加热爱生活。

艺术具有启迪智慧,提高与发展创新思维的作用。

艺术实践中,使人懂得敏锐的用眼去观察事物,用耳去感受事物,用心体会事物的能力,它就是由形象思维的训练上升到逻辑思维的过程。

孔子最爱观赏壮丽的江河与雄伟的高山。

每到名山大川,必留连忘返。

有一次弟子问她:“老师,您为什么总爱在大江大河前一动不动地站立半天,而毫不劳累,好象总也瞧不够,我们怎么瞧一会儿就觉得没有什么可瞧的了呢?”孔子回答说:“对于我来说,这大江大河就是最受瞧的东西,您瞧这滔滔江水日夜奔腾,每时每刻都在变换着自己的神态与面容,此时之水已经不就是彼时之水,从这水中我瞧到了变动不居的“道”。

这水以自己的躯体滋养两岸的植物、牲畜与人类,自己总在付出,却从不要求任何回报,所以最有德;这水虽然不时遭遇险恶的高山与深谷,却从不畏惧,总就是一路高歌,勇敢面对,所以最勇敢;这水,每当填满深谷与浅坑,就变得像一面平平的镜子,所以最公平;这水,纵然千回百折,却始终指向东方,从不三心二意,所以最忠实;这水,总避高就低,遇到障碍便绕行,所以最智慧。

正就是由于以上理由,所以君子每见大水,必留连忘返”。

可见,艺术与艺术的作用,就就是把每个人的眼睛与耳朵的潜能唤醒、点燃、开发、发展。

就像孔子那样,从一种景色中瞧到更多的东西与意味,也就就是敏锐的观察力与丰富的想象力,使我们的认识能力、理解能力与创造能力等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从而,起到启迪智慧,提高与发展创新思维的作用。

平时经常有人说:“给我一双慧眼吧!为什么您瞧到了,我怎么没瞧到?您想到了,我怎么没想到呢?”其实:这就就是观察能力与感知能力就是否上升到透过现象瞧本质,透过现在瞧将来的问题,感性上升到理性的智慧发展就是否具有创新思维的问题。

人在感受艺术美的时候,得到美的启迪与享受。

从而激发人创造美,开拓新事物的美好愿望。

无论就是美术、音乐还就是舞蹈、戏剧等艺术,都就是通过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来再现社会生活的现实图景。

这种认识就是富于理想与创造激情的,可以更容易记忆到人的脑海中去,而且会显的更加深入与持久。

这种激情与创造力,可以促进人智力的全面发展。

艺术具有发展人个性与培养人合作意识的作用。

个性就是社会组织中丰富性与多样性的基础,同时也就是个人价值实现的基础,艺术课程就是最尊重与保护人的个性的课程之一。

现代教育的最基本理念就就是:“教育要面向全体人,以人的发展为本”。

作为基础教育的艺术课程正就是本着这一精神,具有典型的人文性,它关注的并非单纯就是有关艺术知识极其技能的精湛,更重要的就是极力追求一种对人类生存意义与价值的终极关怀精神,经常表现出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对人无限关爱的思想倾向,追求独特的思路、纯真的情感、心动神驰的体验、脱俗的品位、广阔的胸怀与伸张正义的勇气。

众所周知,任何真正的艺术创造与表现,都具有强烈的个性与与众不同的特征,而越就是具有突出、清晰的个性特征,就越能促进人的发展。

因此,艺术课程在教学方面,充分考虑到人的个性化学习,教师尽可能的为人创造宽松的艺术学习氛围,展现个性的民主。

孩子们在艺术课上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特长,选用不同的材料、方式,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富有个性的艺术活动。

比如:在美术创作课上,人可以用不同的画笔、颜料或橡皮泥、树叶、木头、羽毛等各种材料制作美术作品,自由地表达她们对周围世界的感受与独特理解。

正就是在这种尊重个性的艺术学习气氛中,孩子的创造潜能得到极大开发,人们的个性价值得到充分展现。

但艺术课程并不只就是单纯注重激发人个性的发展,而且还强调人间的合作。

比如:在音乐与歌舞表演等艺术活动中就要求人具有强烈的合作意识。

否则,就不能充分发挥群体的创造智慧,感受集体力量的激情与震撼。

在这些艺术活动中,教师应当让人懂得,合作就象一首美妙的乐曲中每一个音符都相互关连、密不可分,只有音符间密切合作,才能奏出完美的乐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