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探析生活中的艺术美

探析生活中的艺术美

探析生活中的艺术美
内容摘要: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艺术来源生活,生活来源自然。

生活是千姿百态的,自然是变化无穷的,艺术中到处都体现着生活、
体现着自然。

所以,艺术丰富多彩,生活也是艺术美的源泉。

艺术虽
然“高于”生活,但它是回归生活,艺术与生活之间是相互融合,同
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本文将对此展开讨论。

关键词:艺术;生活;自然
一.生活是一门艺术
生活离不开艺术,生活就是一门艺术。

生活是指人在自然界中的
一切活动。

如:种田、吃饭、旅游、休息等等。

艺术是什么呢?艺术
是指人在自然界的一切活动中,对自然现象实行的体验、感悟、提炼、加工,并用艺术的形式去表现它。

例如:用音乐去表现高山流水,用
绘画中去表现梅兰竹菊,用书法去表现阴晴圆缺。

总来说之用艺术诠
释自然、生活之规律。

使人们了解自然、理解自然、溶入自然、人和
自然能更好地协调发展。

艺术是个很复杂的话题。

不同时代表现着不
同时代的艺术,也相对有不同时代风格的出现。

生活中充满着艺术。

从视觉上,我们看到蓝蓝海洋之宽阔、小河流水之细腻、花儿盛开之
美丽、春风抚柳之温心;从听觉上,我们听到惊涛拍岸、高山流水、
鸟儿争鸣;从嗅觉上,我们嗅到花儿的清香、从味觉上、我们尝到酸
甜苦辣;从肢体上,我们感觉到冷热温凉、粗糙光滑;我们从这些生
活中感悟出美好,感悟出艺术无处不在。

艺术教育也不再是从事艺术
专业人员的专门教育,而是作为大众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艺术
的感觉、想像、创造等水平,已成为现代社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所不
可缺少的必要素质。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特有的艺术,同时也有每个
时代的艺术格调也都不相同。

艺术的想象力、拓展性,逐渐成为现代
社会中各种复合型人才的必备基础。

通过艺术与生活的接轨,能够丰
富我们自身的艺术体验和艺术感受,提升艺术感知水平与创造水平,
并学会用艺术的眼光观察生活,享受生活,用艺术的方式表现生活、
美化生活、传递生活的乐趣,提升生活的品质。

我相信生活和艺术是
分不开的,生活被艺术渗透,说明生活本来就是一门艺术。

二.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生活是艺术唯一的源泉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所谓源于,艺术是生活的提炼,艺
术家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内容,将其浓缩成艺术作品表现;所谓高于,艺术表现出来的是修饰以后的生活,现实固有种种无奈难以改变,而艺术是精神的自由空间,艺术家在创作时将个人憧憬表现于作品之中,以寻求一种精神信仰的寄托,以实现心灵以及精神释放的窗口。

生活是艺术唯一的源泉。

这是因为,无论艺术的形式如何变化,它唯
一的目的就是在于“服务于生活”。

达尔文的进化论告诉我们,人类
为了适合环境,开始制造工具,这就为艺术的起源创造了条件。

不单
单要满足生存需求,还要符合人们的审美艺术。

一切艺术都是社会生
活的反应,而社会生活又是艺术的源泉。

艺术创作离不开生活,丰富
的生活积累才让创作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所以社会生活是艺术
创作的源泉。

康定斯基说:“任何艺术作品都是其时代的产儿,同时
也是孕育了我们情感的母亲”。

艺术是由艺术家创造出来的,艺术家
本身就是生活中的人,他们的艺术作品中富含着生活的经历,烙印着
生活的气息。

无论多么抽象的艺术形象都能够在生活中找到与它相对
应的原型,从这个角度来讲,更加符合“生活是艺术唯一的源泉”。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而生活是指人在自然界中的一切活动。

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动。

艺术是指人在自然界的一切活动中,对自然
现象实行的体验、感悟、提炼、加工,并用艺术的形式去表现它。

三.艺术源于生活,艺术反作用于生活
艺术源于生活,反过来作用于生活。

生活中既有真、善、美,也
有假、恶、丑。

生活中“丑”的东西,一旦融入进入了艺术,经过艺
术家的创造思维性劳动,通过审美特征将生活中的“丑”在艺术作品
中体现出来。

生活中既然处处被艺术所渗透着,艺术同样也作用于生活。

生活中的“丑”经过艺术家的能动性的创造劳动变成了艺术美。

事物本身“丑”的性质并没有变,但是作为艺术形象它已经具有审美
意义。

艺术家们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持续探索和寻找美的形式,从
内容出发去选择最恰当的形式以增强美和艺术的表现力,从而使得艺
术的形式美日益丰富和发展。

平时生活中的缺点艺术家们通过拓展性
劳动把这些方面转化为艺术美。

物或事原本的特性没有任何改变,不
过作为艺术作品来说它们已经拥有了艺术元素和艺术意义。

如:艺术
先驱马塞尔杜尚说“我最好的作品是我的生活”。

1917年,杜尚将一
个从商店买来的男用小便池起名为《泉》,匿名送到美国独立艺术家
展览要求作为艺术品展出,成为现代艺术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

他说,
现成品能够是艺术品,相反,艺术品也能够成为日常用品。

每一位艺
术家在个人平时的创作实践中,持续地去追求和发现各种艺术美的形式,从素材和灵感的角度来挑选最完美的形式来强化艺术美得表现力,如此才能让艺术的形式广泛、丰富并得到发展。

艺术的形式多种多样,表达的内容形形色色,但只要有内涵有精神在里面,那就是艺术。


类的艺术史证明,艺术绝不能与生活脱节,否则艺术失去生命的养分
与光华,而生活永远是艺术可参照、借鉴和推成出新的动力与灵感的
来源。

人类生活是因为有艺术的存有,才有了精神世界,思想变得愈
加文明、充实,而艺术的审美观点,在推动着社会向更高的文明层次
发展。

四.艺术是对生活的提炼与升华
马克思以前说过这样一句话:“劳动就是创造了人的本身”。

起初,人们为了生存和生活,一切劳动都不具备任何的审美性质,那个
阶段,艺术与生活还是“一体的”,也就无所谓孰高孰低。

但是,随
着社会的进步,伴随劳动的艺术形态也得到了发展。

从奴隶制社会到
公元前5世纪,国内外学者们提出了一系列的艺术理论,为艺术创作
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大批艺术学家开始探讨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虽然,生活和艺术两者都具有独特的美感,但是艺术的美理应是一种高于生
活的美,它是一种更加理想、强烈的美感。

艺术与生活相互融合。


但体现在众多艺术品与人们日常生活用品的难以区分,也体现在大众
文化的兴起改变了人们的艺术观点上。

艺术作品中日常性的气息不乏
多见,体现了两者之间密不可分的关联性,就像是“艺术进入生活”、“生活进入艺术”,使得日常生活更加具有审美化,而艺术作品更加
具有生活气息。

天地作为对照,自然万物作为媒介。

如果有人妄言艺
术要脱离现实生活,那就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了。

无论艺术如何创造,都离不开本源,而这本源,就是生活。

是是非非,纷纷攘攘,仅
仅是一个人的感受就让无数后人津津乐道,这如果不是源自于生活的
提炼,又怎么会让无数生活着的人代代传诵呢。

所以,艺术与生活,
也是互为升华的对应。

同时,艺术与生活很多时候又是互补的,生活
并不完美,有很多缺陷,艺术却能用思维补充这个缺陷。

文学中肆无
忌惮的想象,电影中天马行空的创作,都是生活的宣泄。

此时的艺术
作品就不单单是共鸣,更是一种寄托。

生活的缺憾在艺术作品中得到
了满足。

所以,不得不承认,艺术作品是生活的升华,生活是艺术作
品的来源。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动.艺
术是指人在自然界的一切活动中,对自然现象实行的体验、感悟、提炼、加工,并用艺术的形式去表现它。

生活是指人在自然界中的一切活动。

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微妙维肖,且一直是动态变化的,这两者之间有
“水乳交融”的共性,也有各自“精彩”的特异性。

不论怎么变化,
生活都永远是艺术的源泉,而艺术就是对生活的感悟和提炼,其目的
是服务于生活。

希望我们珍惜生活的同时,享受生活,用一双发现美
的眼睛发现艺术,从而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生活。

参考文献
1论艺术的美与社会生活的关系J.今日湖北,2005年9月.
2贺国强.中国书籍设计艺术研究D.湖南大学,2004(2):73-75.3网络部分文章参考.
探析生活中的艺术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