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激励理论及其应用1、什么是激励?激励的过程是怎样的?激励是管理者提高员工积极工作的动机水平的过程,而动机是个体通过高水平的努力来实现组织目标的愿望,当然这种努力也能满足个体的某些需要。
激励过程本质上就是一个需要不断获得满足的过程。
2、请比较需要层次理论和ERG理论的异同。
ERG理论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一样,说明了员工的内在心理需要,但它比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更为简单、更加灵活。
研究者认为这个理论在本质上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没有区别,还有研究者认为这个理论缺乏实证的证据支持,过多注重经验和直觉,缺乏验证性的基础。
3、请阐述双因素理论的内容,并分析这个理论对管理实践的意义。
双因素理论的内容: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保健因素可以降低员工的不满意感。
激励因素可以提升员工的满意度,产生相应的激励效果。
4、请阐述公平理论的有关内容,并分析公平理论对管理实践的意义。
员工做出一定努力后就期望能得到相应的回报,当员工做出的努力并获得回报以后,他不仅关心其所得的绝对量,而且关心所得的相对量,因此他要进行种种比较来确定自己所获得的回报是否合理,比较的结果将直接影响他日后工作的积极性,如果他觉得报酬合理是公平的,就会继续努力,否则他就会产生不公平感,而不公平感会给员工带来紧张情绪。
5、请阐述麦克利兰的需要理论,以及高成就需要者具备的特点。
6、强化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原则是什么?强化理论:指的是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后果(奖励或惩罚),这种后果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这种行为在今后是否会重复发生。
强化理论的原则:A、经过强化的行为趋向于重复发生;b、应该依照强化对象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强化措施;c、分阶段设立目标,并对目标予以明确规定和表述;d、及时反馈;e、正面强化比负面强化更有效。
7、期望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基本内容:M=V×E,M——激励力(motivational force)V——目标效价(valence)E ——期望(expectancy)8、阐述目标设置理论的基本内容,并分析什么样的目标具有激励作用?认为目标本身就具有激励作用,目标能把人的需要转变为动机,使人们的行为朝着一定的方向努力,并将自己的行为结果与既定的目标相对照,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从而实现目标。
1)明确度很高的目标2)员工承诺感高,自我效能高,满意度高3)组织的反馈机制9、请比较本章所列的几种激励理论。
X理论和Y理论,需要层次理论,ERG理论,双因素理论,需要理论,公平理论,期望理论,强化理论,目标设置理论。
第11章群体和团队的建设1、什么是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他们是如何区分的?正式群体是指由组织设立的,有着明确分工和具体工作任务的群体。
非正式群体是指为了满足某些心理需求而自发形成的群体。
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的差异2、群体形成的阶段有哪几个?形成、震荡、规范、执行、解体无个阶段3、群体的凝聚力和生产率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凝聚力与群体生产率关系比较复杂:如果群体目标和组织目标是一致的,那么群体凝聚力越高,组织的生产率也越高;群体凝聚力较低,组织的生产率会越低;凝聚了较低的群体,其生产率基本不受影响。
4、群体动力的作用因素有哪些?目标达成、成员的相似性、群体规模、外部对群体的压力、对群体的依赖性、领导的要求与压力、信息沟通、公平的奖励制度、成功经验。
5、什么是群体思维?什么是群体偏移?怎样才能避免群体思维?群体思维是指这样一些情况,即由于从众压力使群体对不寻常的、少数人的或不受欢迎的观点作不出客观的评价。
群体偏移是指这样一种情况,即在讨论可选择的方案、进行决策的过程中群体成员倾向于夸大自己最初的立场和观点。
可以同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克服群体思维:1)群体领导者应该用批评的方式来评估所看到的一切,并把质疑和公开讨论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
2)在讨论开始的时候,领导者应该对公开质疑和批评予以支持,而且尽可能避免对可能的结果表现其偏好性,他哦你是鼓励成员提出建议,去那面评估所有信息。
3)采取一切可能的公开讨论或者会议的方式来寻求成员们对方案的多方意见。
4)不要冲动性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
5)当意见成熟时,把群体分为小组,让每一个小组评估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让主要的小组来负责修订。
6、比较不同类型的工作团队,并分析在所有的工作团队中,哪一种工作团队的效能最高?工作团队是指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组成的相对持久的正式群体,因此所有的工作都是群体,但只有正式群体才能成为工作团队。
管理团队是指团队成员来自不同的层次、等级甚至领域的管理部门,关注惯了和协调组织的各个职能部门的工作团队,因此管理团队的特点是从多个方面协调工作的活动,包括提供建议和支持。
自我管理团队既不属于工作团队,也不完全属于管理团队,而是既有明确的工作任务,又有自我管理权限的团队形式。
关系团队同样是由一些专家和知识性员工定期地聚在一起,分享信息,解决与工作任务有关问题的团队。
虚拟团队是指通过虚拟技术,把在不同地方甚至不同国家工作的成员结合起来共同完成某项任务的团队。
7、高效能团队有什么特征?如何建设和管理高效能团队?特征:清晰的目标、成员具备相关的工作技能、成员之间相互信任、一致的承诺、良好的沟通、克服冲突的技能、恰当的领导、内外部支持.创建高效能团队的步骤:准备工作、创造条件、形成团队、提供持续支持。
开发高效能团队的具体措施:1)保持最佳规模。
2)正确选拔成员。
3)分配角色以及增强多样性。
4)澄清目标。
5)适当的绩效评估和奖励方式。
6)鼓励参与决策。
7)提供支持。
8)激发士气。
9)培养相互信任的精神。
10)团队领导与结构。
11)承认与回报重大贡献。
第12章领导1、什么是领导?核心要素是什么?答:1)领导是一个过程,而不是存在于领导身上的一种特点或性格,领导活动发生在领导者与下属的互动过程中。
2)领导能产生影响力。
3)领导过程存在于群体环境中,单个人不能形成领导。
4)领导活动是在一定的组织结构中展开的,组织的存在是领导产生作用的北京。
5)领导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的组织目标。
2、请阐述领导与管理之间的关系。
答:领导与管理之间存在着大量的交叉和重叠。
当管理者致力于影响和带领某个团队达成一个目标的时候,他就涉足了领导的领域;同理,当领导者从事计划、组织、人事和控制等工作时,他正是在履行管理的职能。
管理和领导的区别在以下几个方面1)议程制定方面的不同。
2)人员配备方面的不同。
3)计划执行方面的不同4)功能的不同。
3、请对领导理论的发展脉络进行简单概述。
答:19世纪末领导理论伴随管理理论产生而产生,20世纪20年代产生了领导科学。
1927-1932年,美国哈弗大学管理学研究者梅奥领导的霍桑实验研究的人际关系主要是领导和下属、领导和群体的关系,该研究被认为对于领导的科学研究具有开创性意义。
“领导是天生的”这种信念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占主导地位。
在行为科学研究方法的影响下,20世纪40年代逐渐将关注点从对领导者的品质特征的研究,转移到对其行为的研究上来。
20世纪60年代,研究人员将情境因素应用到领导研究中,从而产生了研究特定环境和领导有效性之间的关系的权变理论。
领导理论发展至今,又产生了很多新的理论,如变革型领导和魅力型领导等等。
4、什么是领导特质?领导学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有关特质的哪些信息?答:领导者和非领导者本质上有差异,领导者身上的天生禀赋和特质是与生俱来的,这就是领导特质。
5、对比各种行为领导理论的研究发现6、解释菲德勒权变模型?答:菲德勒权变模型,认为领导者的效率取决于其领导风格与情境相配合的成都,1)领导风格。
菲德勒认同关系导向和任务导向的领导风格划分标准在于,任务导向的领导主要关心任务的完成情况,而关系导向的领导更注重发展亲密的人际关系。
2)情境变量。
菲德勒认为,影响领导有效性的情境变量有三种:领导者-成员关系,任务结构和职位权力。
3)领导风格和情境的匹配。
菲德勒认为领导风格无法改变,所以实现有效领导的途径只有两个:改变情境或更换领导。
7、解释赫塞和布兰查德的情境理论?答:情境领导要求领导者针对下属成熟度的不同,选择不同的领导风格。
首先判断下属完成任务的能力和意愿如何,然后据此来调整自身的领导模式。
也就是说领导风格不是一成不变的,而要根据环境及员工的变化而改变。
这一模型的运用分三步:第一步是识别对员工的任务和要求;第二步是了解并判断员工的准备程度;第三步是选择适宜的领导风格。
8、什么是变革型领导?有哪些行为和特征?答:变革型领导通过让员工意识到所承担任务的重要意义,激发下属的高层次需要,建立相互信任的氛围,促使下属为了组织、团队和部门的利益而牺牲自己的利益,并达到超过原来期望的结果。
9、魅力型领导的特征?答:1)角色模拟。
领导者通过亲身践行一系列的价值观和信仰,来为下属塑造模范,使他们也能遵从这些价值观和信仰。
2)形象塑造。
魅力型领导会运用印象管理技巧,从而给下属留下有能力和值得信赖的形象3)愿景规划和清晰表述。
4)表达较高的期望和信心。
5)承担个人风险6)表现出非常规行为7)对环境的敏感性8)行为方式富有表现力。
10、11.概述领导理论研究的最新动态。
答:1)道德领导,领导者在其行为中明是非,追求公平、诚实、善良和正义。
领导者对下属有深刻影响,道德的领导方式给别人以活力,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不道德的领导则损人利己。
2)诚信领导,把领导者的积极心理能力与高度发展的组织情境结合起来发挥作用的过程。
3)战略型领导,理解组织与环境复杂性并领导组织中的变革以实现组织与环境同步发展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