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高校学生事务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

论高校学生事务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


关键词:学 生 事 务 管 理 队 伍 ;专 业 化 ;建 设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968(2008)11-0063-02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是高等学校通过非学术性事务和课 外活动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以规范、指导和服务学生,丰 富学生校园生活,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组织活动。 [1]当今高 校的学生事务管理人员除了承担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外,还随着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承担着学生日常行为指导、 心理辅助与咨询、学生贷款勤工俭学管理、就业指导等越来 越强调专业化的事务性工作,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队伍的专 业化势在必行。
本栏目与中国高校 学生处长论坛 合办
学工视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论高校学生事务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
□ 杨 程 丁振国 张宽裕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在校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传统的学生事务管理人员构成已经逐渐不适
应时代的需要,急需进行专业化建设。 文章在分析建立专业化学生事务管理队伍必要性和紧迫性的基础上,对如
何推进学生事务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
实 现[J].学 校 党 建 与 思 想 教 育 ,2004 , (3 ). [4]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R].2006-7-31. [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
教育的意见[R].2004-10-14. [6] 于伟,韩丽颖.美国高 校 学 生 事 务 工 作 的 理 论 基 础 与 职
责任编辑 余 岚
64 2008.11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 建立专业化的学生事务管理队伍的紧迫性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信息化的迅猛发展,我 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 社会转型中 的各种问题日益凸显, 这对我国的社会生活造成了一定的 冲击,对广大青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带来很大影响。 面对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 受某些腐朽没 落生活方式的影响, 当代青年特别是一部分在校大学生初 现迷惘与困惑,他们政治信仰迷失、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 向扭曲甚至行为偏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 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第七部分明确要求: “要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选拔、培养和管理 机制。 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 作专门人才。 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人才培养工程,
二、建立专业化的学生事务管理队伍的建议 1. 确定学生事务管理的专业地位。 首先,应当充分重 视学生事务管理知识的理论化, 促进高等教育学领域学生 事务管理专业方向的建设,创立学生事务管理学科。 美国高 校学生事务管理之所以比较成功, 重要原因是其拥有丰厚 的理论基础,从“替代父母制”到“学生人事服务”到“学生发 展 理 论 ”一 直 发 展 到 目 前 成 为 普 遍 指 导 思 想 的 “SLI (Student Learning Imperative)理论”。[6]反观我国学生事务管理研究方 面,经验多理论少,重视宏观政策理论阐释,轻视学生群体 的微观心理探询。 发展专业化的学生事务管理理论要求整 合各学科资源,进行理论创新,全面整合教育学、心理学、管 理学、社会学等有关大学生学习方法、心理发展、职业取向 等方面的理论,吸取各国先进的学生事务管理经验,因地制 宜,创造出适合我国学生事务管理实践的理论。 有了理论铺 垫,就可以在高校设立学生事务管理专业,为学生事务管理 领域源源不断培养专业人才, 为推进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 作专业化建设提供人力资源保证。 2. 规范学生事务管理人员的工作制度 。 在我国,学生 事务管理体制规范化建设不够,经常出现“多头使用,无人 管理”的尴尬局面。 为了增强学生事务管理人员的归属感, 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 我们应当对学生事务管理队伍工作 制度进行规范化建设。 一是必须按照教育部有关法规,从制 度源头上对高校学生事务管理队伍的地位、内容、考核等做 出明确的政策性规定。 二是应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及时制定 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校本政策, 内容应当涵盖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入学教育管理、毕业生就业指导、公寓服务、奖惩评 估、档案管理、安全稳定工作等,还应成立校级学生工作领 导小组和督导小组, 共同抓好学生事务管理人员日常工作 的规范化,做到有职责、有专人、有指标、有奖惩。 三是各院 系有相应的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的规定, 对于学生事务管 理人员有明确的学历要求和岗位技能标准。 四是充分运用 舆论监督, 通过学生会等组织使学生真正行使对于学生事 务管理的知情权、建议权和评议权,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评
2008.11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63
学工视窗
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基地。 要建立完善大学生思想 政治教育专职队伍的激励和保障机制。 完善思想政治教育 队伍的专业职务系列, 从思想政治教育专职队伍的实际出 发,解决好他们的教师职务聘任问题,鼓励支持他们安心本 职工作,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专家。 要采取有力措施, 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学校要从政治 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他们,在政策和待遇方面给予适当 倾斜。 ”[5]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纠正他们的思想偏 差,规范他们的行为,解决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引 导他们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人生观、价值观,已经 成为当前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性任务, 要求我们立即行 动、高度重视、认真完成。
一、建立专业化学生事务管理队伍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目前,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队伍包括专、兼职两支队 伍。 专职队伍主要由本科毕业生和硕士毕业生构成。 兼职学 生事务管理人员一般都是由教师、在读研究生、高年级本科 党员学生或行政部门人员担任。 当前,这两支队伍的人员结 构都存在一定不足, 一方面专职学生事务管理人员的知识 结构不合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教育学专业的人员较 少,且整体年纪偏小,实际工作经验匮乏;另一方面高校教 师、行政人员、学生兼任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人员,由于没有 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未经过专业的培训,致使其工作开展不 利,难以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 这一现实情况迫切要求在 高校中建立专业化的学生事务管理队伍。 1. 建立专业化的学生事务管理队伍的必要性 高校学生工作者的角色演变内在要求建立专业化的学 生事务管理队伍。 建国初,对学生进行政治与思想教育是高 校学生事务管理的主要内容。 改革开放以后,高校学生日常 行政事务随着社会发展而日趋繁杂,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人 员作为管理者的角色越来越突出。 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中 后期,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人员又新增了学生服务者的角色。 当前,学生事务管理人员身兼这三种角色,作为教育者,他 们要通过日常思想教育、 学生社团活动等途径对学生进行 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的培养和塑造;作为管理者,他们 要通过规章制度约束、引导学生的行为,促进学生向正确的 方向发展;作为服务者,他们要通过创造条件,解决学生在 学习、生活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高
议机制。 [7] 3. 推进学生事务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建设。 学生事务管
理人员的专业化建设包括选聘、培养、绩效评估、激励等环 节。 首先,关于人员的聘任问题,应选择有心理学、管理学、 社会学等相关专业背景,具备沟通、交流、咨询、指导和有效 执行等素质的有关人员。 其次,关于人员的培训问题,可以 采用校内培训和地区学生事务管理人员集中培训的方法, 还应创造条件让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人员自我学习, 切实减 轻他们的工作负担,把他们从繁冗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使其 有精力从事大学生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方面的研究和 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办事能力。 还应积极倡导学生 事务管理人员定期例会制度, 针对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中面 临的共同问题一起探讨解决对策。 第三,建立科学的学生事 务管理人员绩效评估及奖惩机制。 学生事务管理是复杂劳 动,不能简单地以工作量多少、坐班时间长短来衡量绩效, 对其工作绩效评估要更多体现有效性和人文关怀。 可通过 学生问卷评教、学生事务管理人员自我评估和互评、学院学 生工作领导小组评估三方面来考察学生事务管理人员的工 作责任心、态度、业务熟练程度和工作质量。 第四,完善激励 机制。 激励机制的关键是建立考核监督制度和职务晋升制 度、薪酬制度的关联,这就要求我们对于学生事务管理人员 有明确的评价指标,考虑到其复杂性、教育性、人文性的劳 动特点,重视他们的自我发展与自我实现,在提高学生事务 管理工作成效和效率的同时促进学生事务管理人员素质、 能力的提高。
校学生事务管理人员必须学会扮演教育者、管理者、服务者 这三种不同的角色, 并学会在工作过程中交替或同时扮演 这 三 种 角 色 ,[3]因 而 其 专 业 化 发 展 成 为 当 务 之 急 。
新的形势要求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与时俱 进。 高校的扩招和合并使得高校学生人数和校区增加,加之 后勤社会化改革转制, 这些都增加了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 难度。 而学校往往重视师资和基础设施建设,而较忽略高校 学生事务管理力量的及时整合和补充, 造成高校学生事务 管理人员的严重不足, 基本上一个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人员 要 管 二 三 百 名 甚 至 更 多 的 学 生 ,[4]所 以 他 们 往 往 没 有 时 间 做 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 当代大学生追求享受和自我意识扩 张,新问题伴随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不断产生,单纯靠增加 学生事务管理人员的数量,凭“人多势众”来解决大学生的 问题是行不通的。 只有批量培养专业化的学生事务管理人 员,才能事半功倍。 时代的发展要求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人员 集教育者、管理者和服务者于一体,除了要具有优良的品德 和良好的全面素质之外,还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如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知识和危机处理能力。 专业化的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人员能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卓 有实效的服务和指导。
参考文献: [1] 蔡国春.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概念的界定[J].扬州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2000,(2). [2] 林美璇,李稚.中美大学学生管理工作的比较分析[J].广
东 工 业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2006 , (2). [3] 李望平,刘配欢.高校 基 层 学 生 工 作 者 的 角 色 定 位 及 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