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语文9月调研考试试题

高三语文9月调研考试试题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9月份调研卷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1-3小题。

衙门是旧时代官府的俗称,由“牙门”转化而来。

在古代,凶猛野兽的利牙为武力的象征,如果军事长官们的办事处摆有此物,那是引以为豪的事情,是荣誉的象征。

后来军营门上常刻兽牙图案作为装饰,故也被称为“牙门”。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争频繁、军政合一,军事长官便常在军营内处理民政事务。

唐朝以后,“衙门”一词广泛流传开来。

封演所撰的《封氏闻见记》中记载:“近俗尚武,是以通呼公府为公牙,府门为牙门。

字称讹变,转而为‘衙’也。

”北宋以后,多数人所知道的就只有“衙门”了。

衙役,顾名思义就是“衙门里的差役”,又被老百姓尊称为“公差”。

衙役最早是衙门中帮工打杂的人。

宋朝起,衙役成为衙门里一种专门的“职务”。

衙役事务繁杂,要负责衙门的站堂、缉捕、拘提等工作。

衙役一般分为内外两班,内班是在衙门内部服役,如门役之类。

门役的主要职责是帮办衙门公务,他们是衙门长官的私人随从和奴仆,但又和一般奴仆有不同之处,他们并没有人身依附关系,可以自由选择主子。

外人同衙门长官接触时,必须经过他们,于是他们经常利用这一点作威作福,赚取外快。

外班分为壮班、皂班、快班。

他们办事的地方被称作“班房”,直到现在,人们还把“坐班房”作为进监狱的代称。

壮班是由衙门临时召集来的人组成的,主要负责打杂工,也在危急状况时看守城门。

皂班的人是负责给县官老爷站班和做仪仗队的,在审案时兼做行刑手,帮同震慑犯人。

快班的任务是侦察案件、缉捕盗贼、巡街守夜和催租赋税等。

唐宋以后,由于科举制度完善,从任用体制上来讲,官与吏的区别逐渐拉大。

读书人通过科举考试取得功名走上仕途,官位可以不断升迁;而吏基本上是终身不变的,为读书人所不屑。

衙役的地位比吏员还要低,虽然吏员没有品级,但人家也属于官方人员,属于“正式编”,而衙役根本就没有官方身份,他们仅仅是为衙门服役的,履行职役性质的义务。

起初,衙役是由当地百姓按户口出人充当,后来由本地人自愿充当。

清代的户籍制度规定,衙役分两种:民壮、库丁等属于良民;皂、快、捕等属于贱民。

在统治阶层眼中,衙役是政府的行政奴才,而奴才就是低等人;有的衙役甚至连科考结亲都会受到限制——子孙三代都不能参加科举考试,也不允许当官。

衙役毕竟只是衙门中的跑腿人,对于衙门长官来说,他们地位卑贱,对于他们横行霸道、勒索讹诈百姓的行为,衙门长官常睁一眼闭一眼,根本目的是使衙役能全心全意地为衙门做事。

一旦衙役们办事不力危及到长官们自身的利益时,衙门长官也会给衙役最严苛的制裁。

作为处理衙门事务的“公务人员”和“执法人员”,衙役的待遇却极差。

以清代为例,各种衙役在清朝可得到的年薪为白银三至十二两,平均下来,每天的薪水在两文左右,相当于自己的一顿饭钱。

仅仅两文钱,并没有办法养活自己和家人。

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讲道:“天下吏人,素无常禄,唯以受贿为生。

”可见,衙役并不是靠薪水生活,而是靠陋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灰色收入”。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1.下列关于“衙门”与“衙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衙门,由“牙门”转化而来。

在古代,野兽的利牙象征着武力;放在军事长官的办事处,也象征着一种荣誉。

B. 衙门,最早称为“牙门”,指军营门,因其上装饰有兽牙图案;唐朝以后,“衙门”一词广泛流传开来。

C. 衙役,一般分为内外两班,内班在衙门内部服役;外班负责外部事务,他们办事的地方被称作“班房”。

D. 衙役,即“衙门里的差役”,是衙门中帮工打杂的人,负责衙门的各种事务,宋朝起是衙门里一种专门的“职务”。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 衙役起初是由当地百姓按户口出人充当,在清代分良民、贱民两种;衙役是政府的行政奴才,其子孙三代不能参加科举考试,不允许当官。

B. 唐宋以后,随着科举制度的完善,官与吏的区别逐渐拉大,官大多由读书人担任,既可升迁,又有品级;而吏基本上终身不变,且无品级。

C. 衙役事务繁杂,其中壮班主要负责打杂工,皂班主要负责给县官老爷站班和做仪仗队,快班负责侦察案件、缉捕盗贼、巡街守夜和催租赋税等。

D. 为了使衙役能够全心全意地为衙门做事,衙门长官对于衙役横行霸道、勒索讹诈百姓的行为,常常睁一眼闭一眼,而不会给予严苛的制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从封演《封氏闻见记》的记载中可以看出,“衙门”起初应为“牙门”,后经人们误传,且以讹传讹、习非成是,“牙门”最后便成了“衙门”。

B. 衙役虽称“公差”,却不属于官方人员,因此有的衙役虽为衙门长官的私人随从与奴仆,却与衙门长官并无人身依附关系,衙役可自由选择主子。

C. 衙役仅是为衙门服役,履行职役性质的义务,因此其待遇极差,如清朝衙役可得到的年薪为白银三至十二两,他们主要是靠“灰色收入”维持生计。

D. 虽然衙役只是衙门中的跑腿人,但又是处理衙门事务的“公务人员”和“执法人员”,他们常会利用手中权力在百姓面前横行霸道、勒索讹诈。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4-6小题。

贴窗花田夫石头叔、石头婶的一双儿女都大学毕业在外成了家,老两口种着不是很多的田,也没怎么指望田里的那点收成。

他们傍山的房子是新盖的,窗很大,前面有小河、树林,环境极好,鸟可多呢。

石头叔爱养猫,那是一只硕大的带着黑点的黄狸子。

那猫贼精,也勤奋,自打有了它,山鼠、蛇啥的甭想进院。

猫肚子整天都鼓鼓的,基本用不着石头叔填食。

石头叔经常向邻里炫耀,咱的黄狸子,比城里的猫呀狗的好养多了,也不用人疼,自力更生啊。

有了它,家里不用怕闹耗子。

但你可不要以为这样猫心就满足了,你看它,趴窗下墙根那儿,圆溜溜的眼睛总往高处撒目:它馋那树上的鸟啊。

石头婶是个闲不住的人,整天地擦呀抹呀,尤其是那两面窗子三天两头就擦抹一遍。

石头叔说,你老实待会不行吗,你说你蹬那窗台看摔着!石头婶说,你少管我,还是伺候你那小祖宗去吧。

这天早上,石头叔、石头婶正在堂屋里吃饭,听见窗玻璃砰的一声响,他们丢下筷子就往屋外跑;当他们跑到屋门口时,正好看见黄狸子叼着鸟跑。

那是一只黄莺,好像还没断气。

二人好一通吓唬吆喝,猫还是叼着鸟跑了。

二人叹息,鸟咋这么没眼色。

他们又骂黄狸子,真不是个东西,那鸟说不定还能苏醒过来呢。

石头婶埋怨石头叔,都怨你的猫。

石头叔急了,都是你整天擦呀擦呀,擦得鸟都认不出是玻璃了。

两人闹了个半红脸。

过后他们又很后悔,这咋说的,鸟又不是自家养的,着急犯不上呀,林子里鸟多得是。

石头叔继续养黄狸子,石头婶继续擦玻璃。

接下来就又出现了鸟撞窗的事情。

这一次撞的是一只公山鸡,很小,是个愣头青;那冠子真红,羽毛真漂亮,尾巴像彩旗。

这次是人瞅着它撞到窗上来的,像射来的一支箭;如果再用点力,窗玻璃肯定就被撞破了。

它顺着玻璃滑下,黄狸子正等着它呢。

两口子咋跺脚咋吆喝都晚了,黄狸子一口就死死咬住了山鸡的脖子。

老两口再也沉不住气了,免不了又一顿嘴架。

但嘴架过后就又后悔:咱咋像城里人似的,不疼人专门疼猫呀狗呀鸟呀啥的,你看这通子虚惊!石头叔说,我的猫是好猫,要怪就怪那鸟倒霉。

石头婶说,我总不能怕鸟来不擦玻璃吧。

可是这天夜里,老两口却同时梦见了那血乎淋拉的山鸡……这一天石头叔起来后像有多大事似的:我得出趟门。

石头婶说,咋突然就有事了?石头叔摆摆手,你烦不烦,我说有事就有事,问那么多干吗呀?石头婶知道老头没正经事,果然见老头只是买了一对窗花回来。

老头说,你天天把窗子擦得那么干净,我不给你配点彩儿,还真的很对不住你。

老婆眼睛笑眯眯地说,你还干了一件好事。

其实老婆恍惚间猜到了老头的真正用意。

为了证实她的猜想,老婆开始留意着老头。

果然,石头叔把窗花贴上后,就那么躲躲藏藏地瞅着,不是留意窗花是留意窗子,看鸟是不是还来撞窗子。

鸟你这回应该知道了,这不是空的是玻璃。

你看有东西在玻璃上贴着呢。

哪晓得石头叔的这个办法并不奏效,这不,第二天一早,窗台下又有一摊子血迹,黄狸子在院角享用它的免费早餐。

又有鸟撞了窗子。

石头叔垂头丧气站在窗台下,唉声叹气,但又不敢对老婆子明说。

其实石头婶早看出了门道:老头子你傻呀,你买的那窗花像鸟窝,鸟是来找窝了。

石头婶有了主意。

这一天石头婶说,我也出趟门,就也买了一对窗花回来,就贴在窗子上,和石头叔的那一对士兵似的在那站着。

不过石头婶买的这对窗花是一对翅膀扇起来的老鹰!石头婶想,鹰是林中王,凶得很,看哪个鸟还敢来。

可石头婶也想错了,第二天,鸟又撞窗了!就在这一天,迎着刚上窗的阳光,石头叔突然对老婆说,你说我这眼睛,这几天老流泪。

怕见光。

石头婶说,那你就离阳光远点呗。

石头叔说,我想拉上窗帘。

石头婶说,拉上窗帘屋子就黑了。

石头叔说,黑就黑呗。

拉上窗帘的窗子鸟再没来撞。

后来索性鸟巢也没了。

黄狸子也不在窗下蹲着了。

石头婶懒得再擦玻璃了。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6年11期,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小说开头描写老夫妻的居住的地方有“小河、树林,环境极好”,隐含着作者对于乡村生活的向往。

B. 小说开头描述老夫妻的生活环境,突出鸟多,窗大,为下文写鸟撞窗户的细节埋下伏笔。

C. 小说的前五段虽没写到贴窗花,但并没有偏离题意,因为前五段为“贴窗花”的出现提供了有效铺垫,体现了小说层层蓄势的风格,增加了小说的悬念。

D. 小说围绕石头叔和石头婶想方设法避免鸟撞玻璃被猫吃这一事件,表现了石头叔和石头婶善良的性格和有淳朴的爱护生灵、保护环境的意识。

5.小说中写到老两口同时梦见那只血乎淋拉的山鸡,有哪些作用?(5分)6.小说讲述了一对老夫妻心系鸟的命运的故事,请探究这个故事的意蕴。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7-9小题。

材料一大连光源:能给原子拍视频日前,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联合研制的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大连光源”,发出了世界上最强的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脉冲,单个皮秒(1皮秒等于一万亿分之一秒)激光脉冲产生140万亿个光子,这套总长100米的装置成为世界上最亮且波长完全可调的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光源。

“大连光源”由加速器、波荡器和光束线站三部分构成。

先由时间宽度为几个皮秒的脉冲激光(驱动激光)在光阴极上打出一簇高密度的脉冲电子,再利用直线加速器将这个脉冲电子束加速到3亿电子伏特的能量,电子的速度与光速非常接近。

另一束皮秒或者相近时间宽度的强激光(种子激光)照射在这个高能电子束上,电子束中的电子在种子激光的作用下,就会按照激光的波长在空间重新分布(调制),然后让被调制的电子束继续穿越一系列周期性变化的磁场。

相关主题